097長官關心
如果張古山上打到最後一個人,我王耀武就頂上去,決不做孬種!
――王耀武
我們軍現在的裝備是所有中央軍裏最好的,編製和薪餉也絲毫不比第一軍差。七十四軍已經隱隱有取代胡宗南第一軍的勢頭了。王耀武心道。
但是,再不豁出去、打一場漂亮仗,七十四軍的名聲就完了――因為就在萬家嶺戰役打響之前一個月,在距萬家嶺不到五十公裏的岷山,由於薛長官的判斷失誤,七十四軍打了一場吃力不討好的苦戰,連軍座俞濟時都差點挨了板子:八月下旬,在日軍兩個師團進攻金官橋、星子分別受阻的情況下,第一兵團司令長官薛嶽仍認為日軍主力會集中在北麵和東麵,而疏忽了對西北方向岷山一線的防禦。
岷山位於九江、德安、瑞昌三縣交界處,東接廬山,西連幕阜山,重巒迭嶂,溝壑交錯,曾是紅軍遊擊隊的革命根據地,也的確不適合大部隊行動。因此,在發現日軍進入這裏、突破川軍王陵基部的防線後,薛長官輕敵了,他向第七十四軍下達命令道:“判斷由瑞昌南下之敵,不過數百人,著第五十一師派兵一團,拒止敵人。”沒想到151旅302團一上去就陷於重圍,營長胡立群犧牲。當天下午,聞訊這一戰況的薛嶽,仍堅持認為日軍兵力不大,讓王耀武的五十一師再派一個團上去,結果還是寡不敵眾,敗下陣來,301團副團長羅恒、營長翟玉本陣亡。
誰也沒想到,這“數百人”的日軍竟越打越多,從一個大隊打到一個旅團、一個師團!
直到獲悉原來是日軍的第九師團企圖穿越岷山、側擊我軍左翼的動向後,薛長官這才讓俞濟時率全軍趕往岷山,堵住敵人,還要他們一路上牽著電話線走,隨時與兵團部保持聯係。由於倉促應戰,又被潰退下來的川軍堵住了路、延誤了時間,使得七十四軍一開始依然打得不順手,看到戰況危急,薛長官發了脾氣,在電話裏嚴厲警告俞濟時:“你如果再向後退,我就殺了你!我殺了你,委員長再殺我!”
七十四軍苦戰兩晝夜,才牢牢占領岷山,五十一師傷亡軍官一百六十餘名,士兵兩千餘名,五十八師也傷亡官兵近千人。此役,國軍主力――黃維的十八軍也參加了戰鬥。事後,薛長官還餘怒未消,準備懲辦俞濟時,經過幕僚們的勸解,他才作罷,卻又不由分說地給了王耀武一個作戰不力的處分。官大一級壓死人,明明是自己的判斷錯了,責任卻要下麵來承擔,俞濟時、王耀武倒沒計較什麽,更沒有仗著自己是天子門生,去向校長鳴冤叫屈、打什麽小報告。再說,薛長官也不是那種雞腸小肚的人,時時處處給小鞋你穿,在氣頭上說的那些話都可以理解,過後也就煙消雲散了,萬家嶺總攻一打響,薛長官還不是一樣把七十四軍當主力嗎?隻要自己不泄氣就行,軍人嘛,是要靠戰功來證明自己的!(注:關於岷山戰鬥,請參見《武漢外圍戰的德安戰場》原載於《德安文史資料選集第二輯》,作者為薛嶽的少將高參趙子立。目前,有不少寫萬家嶺戰鬥的記實文學,大都說俞濟時為人驕橫,起初沒把薛嶽放在眼裏,遲遲不派主力增援岷山,直到薛嶽以軍法相逼等等,其實是以訛傳訛,趙子立的這篇文章已明確指出薛嶽用兵錯了。)
因此,守不守得住張古山,就成為他王耀武能否重振雄風的關鍵一戰。
可仗打到短兵相接這一白熱化程度,作為一師之長,他就是縱有滿腹經綸、雄才大略,現在也用不上了,打不打得贏,守不守得住,得全憑弟兄們的頑強意誌,以血肉長城去阻擋日軍的飛機、坦克和大炮。
蕭瑟的秋風“嗚嗚”地掀起滿山的林濤,亂雲卷著硝煙在群山上空翻滾,王耀武的神情都有些恍惚了,參謀們轉接電話的聲音、忙碌的身影在他的眼前漂浮起來。他靠著一棵樹坐在石頭上,心裏思緒萬千,覺得軍人在某種意義上很有些像女人,女人先是愁嫁,怕嫁不出去,後來又愁生,怕生不出男孩,軍人不也一樣嗎?先是愁攻,怕攻不下來,現在攻下來了又愁守,擔心守不住,唉――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今年春天在台兒莊戰役最激烈時分的那一句名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對堅守陣地的師長池峰城說:“士兵打完了,你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再來填!”
他拄著一杆步槍站起身來,在心裏發著血誓道:如果張古山上打到最後一個人,我王耀武就頂上去,決不做孬種!
電話響了,是軍座打過來的。俞軍長與校長一樣,頭發剪得極短,也是一口寧波話,但他的鄉音沒有校長那麽濃。
“耀武嗎?張古山上情況如何?”
“日軍利用炮擊發起自殺性衝鋒,一開始就攻上陣地,靈甫和305團正在與敵肉搏,不過,職師還有306團,可隨時增援,問題不大。”“你說什麽?張靈甫也在第一線?”
“是,他就火線上。”
“這個猛張飛喲,我們七十四軍有幾個張靈甫啊……”俞濟時唏噓不已,感慨萬千,“喊破嗓子,弗如做出樣子,這才是革命軍人、黃埔學生呀,而在我們的隊伍裏,還有很多軍官是二十歲的英雄挑兩盞燈籠,任憑這種現象蔓延是會亡國的噢!”
“是,軍座,我明白您的意思。”燈籠本來就輕得很,那用得著去挑?王耀武不僅明白軍座的意思,還聽得懂他這一句寧波俗語,說“二十歲的英雄挑兩盞燈籠”,是諷刺一個小青年挑如此輕的東西還要裝模作樣,把自己當“英雄”。
俞軍長繼續說道:“你可得跟我把他拉下來,看好他了,今後的大仗、惡仗天曉得還有幾多,夠他打的呢!”“是,軍座,我這就親自上去,命令他注意安全。”
“哦,你先等等,我這裏還有一盒洋點心,是史迪威、羅斯他們剛才送的,一直沒舍得吃,就給張靈甫吧,他胃也不太好,我即刻就差人送過來,請你帶給張靈甫。”
“謝謝軍座,謝謝,對您的關心,我代靈甫再一次向您表示感謝。”
軍座是愛護下屬的。記得淞滬會戰中,五十八師戰士潘文良以工兵鍬接連劈死三名日寇,軍座連升他兩級,並傳令全軍學習,使得全軍士氣大振,奮力殺敵,又一名戰士趙新文在腹部重傷的情況下仍用刺刀捅死五名小鬼子。
是啊,長官愛護將士,將士才會用命。軍座的關心提醒了王耀武,眼看中秋就要到了,好歹得讓弟兄們過個節呀。由於大軍雲集,山裏偏僻,日軍的炮火封鎖又厲害,補給那跟得上來?將士們一天隻能吃兩頓,餐餐還都是南瓜!利用等餅幹的時間,他又拿起電話,輾轉千裏,終於轉接到武昌珞珈山軍官訓練團,找到正在那裏學習的305團機炮連連長陳公勇,請他去自己的漢口振興餅幹廠,湊齊兩萬個月餅,盡快送到德安前線來勞軍。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如果張古山上打到最後一個人,我王耀武就頂上去,決不做孬種!
――王耀武
我們軍現在的裝備是所有中央軍裏最好的,編製和薪餉也絲毫不比第一軍差。七十四軍已經隱隱有取代胡宗南第一軍的勢頭了。王耀武心道。
但是,再不豁出去、打一場漂亮仗,七十四軍的名聲就完了――因為就在萬家嶺戰役打響之前一個月,在距萬家嶺不到五十公裏的岷山,由於薛長官的判斷失誤,七十四軍打了一場吃力不討好的苦戰,連軍座俞濟時都差點挨了板子:八月下旬,在日軍兩個師團進攻金官橋、星子分別受阻的情況下,第一兵團司令長官薛嶽仍認為日軍主力會集中在北麵和東麵,而疏忽了對西北方向岷山一線的防禦。
岷山位於九江、德安、瑞昌三縣交界處,東接廬山,西連幕阜山,重巒迭嶂,溝壑交錯,曾是紅軍遊擊隊的革命根據地,也的確不適合大部隊行動。因此,在發現日軍進入這裏、突破川軍王陵基部的防線後,薛長官輕敵了,他向第七十四軍下達命令道:“判斷由瑞昌南下之敵,不過數百人,著第五十一師派兵一團,拒止敵人。”沒想到151旅302團一上去就陷於重圍,營長胡立群犧牲。當天下午,聞訊這一戰況的薛嶽,仍堅持認為日軍兵力不大,讓王耀武的五十一師再派一個團上去,結果還是寡不敵眾,敗下陣來,301團副團長羅恒、營長翟玉本陣亡。
誰也沒想到,這“數百人”的日軍竟越打越多,從一個大隊打到一個旅團、一個師團!
直到獲悉原來是日軍的第九師團企圖穿越岷山、側擊我軍左翼的動向後,薛長官這才讓俞濟時率全軍趕往岷山,堵住敵人,還要他們一路上牽著電話線走,隨時與兵團部保持聯係。由於倉促應戰,又被潰退下來的川軍堵住了路、延誤了時間,使得七十四軍一開始依然打得不順手,看到戰況危急,薛長官發了脾氣,在電話裏嚴厲警告俞濟時:“你如果再向後退,我就殺了你!我殺了你,委員長再殺我!”
七十四軍苦戰兩晝夜,才牢牢占領岷山,五十一師傷亡軍官一百六十餘名,士兵兩千餘名,五十八師也傷亡官兵近千人。此役,國軍主力――黃維的十八軍也參加了戰鬥。事後,薛長官還餘怒未消,準備懲辦俞濟時,經過幕僚們的勸解,他才作罷,卻又不由分說地給了王耀武一個作戰不力的處分。官大一級壓死人,明明是自己的判斷錯了,責任卻要下麵來承擔,俞濟時、王耀武倒沒計較什麽,更沒有仗著自己是天子門生,去向校長鳴冤叫屈、打什麽小報告。再說,薛長官也不是那種雞腸小肚的人,時時處處給小鞋你穿,在氣頭上說的那些話都可以理解,過後也就煙消雲散了,萬家嶺總攻一打響,薛長官還不是一樣把七十四軍當主力嗎?隻要自己不泄氣就行,軍人嘛,是要靠戰功來證明自己的!(注:關於岷山戰鬥,請參見《武漢外圍戰的德安戰場》原載於《德安文史資料選集第二輯》,作者為薛嶽的少將高參趙子立。目前,有不少寫萬家嶺戰鬥的記實文學,大都說俞濟時為人驕橫,起初沒把薛嶽放在眼裏,遲遲不派主力增援岷山,直到薛嶽以軍法相逼等等,其實是以訛傳訛,趙子立的這篇文章已明確指出薛嶽用兵錯了。)
因此,守不守得住張古山,就成為他王耀武能否重振雄風的關鍵一戰。
可仗打到短兵相接這一白熱化程度,作為一師之長,他就是縱有滿腹經綸、雄才大略,現在也用不上了,打不打得贏,守不守得住,得全憑弟兄們的頑強意誌,以血肉長城去阻擋日軍的飛機、坦克和大炮。
蕭瑟的秋風“嗚嗚”地掀起滿山的林濤,亂雲卷著硝煙在群山上空翻滾,王耀武的神情都有些恍惚了,參謀們轉接電話的聲音、忙碌的身影在他的眼前漂浮起來。他靠著一棵樹坐在石頭上,心裏思緒萬千,覺得軍人在某種意義上很有些像女人,女人先是愁嫁,怕嫁不出去,後來又愁生,怕生不出男孩,軍人不也一樣嗎?先是愁攻,怕攻不下來,現在攻下來了又愁守,擔心守不住,唉――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今年春天在台兒莊戰役最激烈時分的那一句名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對堅守陣地的師長池峰城說:“士兵打完了,你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再來填!”
他拄著一杆步槍站起身來,在心裏發著血誓道:如果張古山上打到最後一個人,我王耀武就頂上去,決不做孬種!
電話響了,是軍座打過來的。俞軍長與校長一樣,頭發剪得極短,也是一口寧波話,但他的鄉音沒有校長那麽濃。
“耀武嗎?張古山上情況如何?”
“日軍利用炮擊發起自殺性衝鋒,一開始就攻上陣地,靈甫和305團正在與敵肉搏,不過,職師還有306團,可隨時增援,問題不大。”“你說什麽?張靈甫也在第一線?”
“是,他就火線上。”
“這個猛張飛喲,我們七十四軍有幾個張靈甫啊……”俞濟時唏噓不已,感慨萬千,“喊破嗓子,弗如做出樣子,這才是革命軍人、黃埔學生呀,而在我們的隊伍裏,還有很多軍官是二十歲的英雄挑兩盞燈籠,任憑這種現象蔓延是會亡國的噢!”
“是,軍座,我明白您的意思。”燈籠本來就輕得很,那用得著去挑?王耀武不僅明白軍座的意思,還聽得懂他這一句寧波俗語,說“二十歲的英雄挑兩盞燈籠”,是諷刺一個小青年挑如此輕的東西還要裝模作樣,把自己當“英雄”。
俞軍長繼續說道:“你可得跟我把他拉下來,看好他了,今後的大仗、惡仗天曉得還有幾多,夠他打的呢!”“是,軍座,我這就親自上去,命令他注意安全。”
“哦,你先等等,我這裏還有一盒洋點心,是史迪威、羅斯他們剛才送的,一直沒舍得吃,就給張靈甫吧,他胃也不太好,我即刻就差人送過來,請你帶給張靈甫。”
“謝謝軍座,謝謝,對您的關心,我代靈甫再一次向您表示感謝。”
軍座是愛護下屬的。記得淞滬會戰中,五十八師戰士潘文良以工兵鍬接連劈死三名日寇,軍座連升他兩級,並傳令全軍學習,使得全軍士氣大振,奮力殺敵,又一名戰士趙新文在腹部重傷的情況下仍用刺刀捅死五名小鬼子。
是啊,長官愛護將士,將士才會用命。軍座的關心提醒了王耀武,眼看中秋就要到了,好歹得讓弟兄們過個節呀。由於大軍雲集,山裏偏僻,日軍的炮火封鎖又厲害,補給那跟得上來?將士們一天隻能吃兩頓,餐餐還都是南瓜!利用等餅幹的時間,他又拿起電話,輾轉千裏,終於轉接到武昌珞珈山軍官訓練團,找到正在那裏學習的305團機炮連連長陳公勇,請他去自己的漢口振興餅幹廠,湊齊兩萬個月餅,盡快送到德安前線來勞軍。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