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戰略轉機


    我國我軍今後的任務就是抗戰到底,決不和談,決不妥協,力爭取得最後勝利!――激ang激e石


    1940年進入抗日戰爭第四年的小日本國難,而民國政府就更難!


    1940年11月,匆匆來到軍委會辦公地的老蔣剛下汽車,遇到了一名神色慌張、行色匆匆,還提著一個大布包的上校。


    老蔣並不知道這名上校是誰,也許是軍委的參謀或工作人員吧。


    閱人無數的老蔣,看這名上校的樣子,覺得肯定有問題。


    一聲令下,侍衛們一擁而上,把上校扭按到了地上。


    打開上校手中的大布包一看,居然是一包白米飯。


    原來為了抗戰,老蔣推行厲行節約的政策。所有官員、公職人員、軍人的薪餉統一減少為戰前的三分之一。


    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上校的薪水根本養活不了家裏6口人,隻好偷米飯回家。


    老蔣長歎一聲,叫好好撫恤上校的家人,而按法令,處決了這名上校。


    日本雖然缺乏戰爭所需的原材料,但好歹是世界第四工業強國,沒有原材料,以戰養戰,從占領區掠奪來,工廠加班加點,就能生產出來。


    而貧窮、落後的中華即使守著堆成山的原材料,也沒有能力和技術把它們變成戰爭利器啊。


    美國援助中華的抗戰的物質是在1941年開始才增多了起來。1940年滇緬公路上運來的戰略物質,有美國、蘇聯、英國援助的,有華人華僑自發捐款購買來的。有民國政府花錢買來的。


    滇緬公路是中華抗日戰場上的大動脈。為八年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0年7月。疲於歐洲戰場的英國紳士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日本要挾下,以犧牲中國為代價,關閉係中國抗戰生命攸關的滇緬公路長達3個月之久,給中國抗戰造成嚴重危機。戰後,英國政府一再否認關閉滇緬公路給中國抗戰造成重大損失。但是,在中國抗戰的關鍵時刻。英國關閉滇緬公路,不僅給中國抗戰造成重大危機,而且對東南亞的迅速淪陷有直接的影響。


    變聰明的日軍也不再去計較攻占中華的大、中城市,鬼子兵開始執行大掃蕩作戰任務,以殲滅華軍的有生力量為目標,對平民百姓殘酷地執行三光政策。


    遭到日軍極其殘酷的軍事報複以後,中華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削弱。


    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向天皇報告:“1940年與去年同期相比,支那軍隊的戰鬥力減少了約二成,雖然他們的戰鬥意識仍然旺盛,但有窮於補給。捉襟見肘的跡象,回顧1940年。由於我方政、戰兩個戰略的各種實施,(支那政府)受到了相當打擊。”


    年底,國民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向老蔣報告:“1940年,我軍傷亡嚴重,據各戰區全年曆次戰報統計,傷亡共為339538人,是開戰四年以來,傷亡最嚴重的一年。”


    第9戰區的受創程度更嚴重一些,因為這個戰區的兵力最多,也最強,是日軍首先要打擊的目標。老蔣的嫡係部隊多數都受到了重創,加上杯水車薪的補給,給整訓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要求補給的電報紛紛飛向老蔣的手中。


    殊不知,數月來,老蔣也為軍隊的給養頻頻告急而終日憂慮,盡管美國不時地悄悄塞點過來,但也於事無補。


    但是老蔣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中日大戰已經同世界戰場緊緊地聯係到了一起,這對孤軍奮戰的中華是極為有利的。


    隨著秋季近衛第二次上台,東條英機轉任陸相和杉山元轉任大本營陸軍參謀總長,日軍與德國、意大利的軸心同盟更加緊密,日本對中華的戰爭也同世界法西斯的侵略戰爭更加緊密地結合為一體。


    三國同盟的對外擴張,勢必會最大程度地損害英、美等國的利益。英國已經岌岌可危,要不是德國的海軍弱些,英國恐怕早被德國攻陷了,而一旦軸心國一統了歐亞大陸,你美國在美洲能獨善其身嗎?


    所以,老蔣相信“山姆大叔”會給予自己幫助的,這種信念他一直堅守。


    早在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上,激ang激e石就向他的將領們打勁鼓氣,他說:“中國的抗戰決不是孤立無援的,日本要打敗中國,不可能,中國要憑借自己的力量把日本人趕出去,在短期內也是不大可能的。中國問題的解決,有待於世界問題的解決,中國問題的解決,必將得到世界民主國建的支持和援助。我國我軍今後的任務就是抗戰到底,決不和談,決不妥協,力爭取得最後勝利!”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締結了軍事同盟條約。由此帝國主義國家分成了兩條陣線。德國勸中國與日本盡快結束戰爭,以便日本分兵南下,攻擊英、美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英、美則希望中國能牽製日本,不使其南下。


    為此,10月8日,英國重開滇緬公路,運輸援華物資。


    1938年9月,為了能更好地爭取美國對中華的援助,國民政府任命現代著名學者胡適為駐美全權大使。


    1940年,不僅是中華抗戰的轉機年,也是胡適獲得八項殊榮的“博士高峰年”。見作品相關


    1940年12月7日,蔣委員長收到了駐美大使胡適博士發來的電報,主要內容如下:見文後


    此電發來一個月後,即1941年1月10日,胡大使又來電以激動的心情向老蔣報告:美總統羅斯福先生已改變不願參戰的意願,美國的政策也有很大的改變。


    1941年1月,美國政府又向中國提供貸款5000萬美元,並下令允許美**人加入陳納德組織的援華空軍誌願大隊(飛虎隊)。


    5月6日宣布中國為《租借法》授援國,並向宋子文表示,決心把授援國的物資送往中國。


    美國在對日采取各種遏製措施的同時,自1941年春始,與日本進行了長達8個月之久的談判。美國的談判目的是想使日本脫離三國同盟,以阻止日本南進,對於美國而言盡量避免和推遲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談判的底線。日本的談判目的則是阻止美國援助中國,以利於南進,對於日本而言絕對不能放棄南進和退出三國同盟,這是談判的底線。談判桌上美日雙方針鋒相對。談判會議外,日軍於7月23日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用武力否定了赫爾在談判桌上提出的“四項原則”(尊重他國的領土和主權、不許幹涉別國內政、遵守平等、放棄用武力改變太平洋現狀)。


    美國知道日本南進已不可避免,便對日本行為嚴加製裁。26日,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設立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將菲律賓完全置於美軍的直接控製之下,隨後又向中國派遣了軍事顧問。


    這一切,猶如一股春風,給中華的正麵戰場帶來了勃勃生機。(未完待續。。)


    ps:1940年12月7日,蔣委員長收到了駐美大使胡適博士發來的電報,主要內容如下:


    一、美國已批準1億美元的巨款援助中華抗戰;(那時候華盛頓郵報一名資深記者的月薪都隻是30美元左右,所以讀者朋友應該明白這1億美元為什麽稱為巨款了吧)


    二、已在美國購買到一部分飛機;


    三、我政府擬在美國雇傭軍用、民用飛行員一事,美也給予大力支持。(美國將精選一批經驗豐富,能力強的飛機師、技師退役後,來華參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恐怖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林鵬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林鵬雲並收藏中華第一恐怖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