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特戰小隊
等打完仗了,若還能活著,就找這麽一處地方養老。――張靈甫
有了美國和英國的援助,使中華各戰區的整訓工作順利開展。
你中華出人,我們美英出槍炮,搞死小日本。
當然了,美式裝備是要先照顧嫡係部隊的。
1941年3月,老蔣電令中央軍精銳中的第1、2、5、74軍接受全部美式裝備,把這四個軍裝備成為了四個攻擊軍。
每軍轄三個步兵師,一個野山炮混合炮兵團,一個特務團,一個工兵團,一個輜重兵團,一個補充團,一個戰車防禦炮營,一個重迫擊炮營,一個搜索營(騎兵、摩托、機踏車混合編成),一個通訊兵營,一個汽車大隊,一個特務隊,另外有防毒、衛生訓練兵種。
每個步兵師按1938年頒行的陸軍師編製人數,約1萬人。武器除步槍、輕重機槍外,配備山炮和迫擊炮一營,戰車防禦炮一連及20毫米高炮一隊。
數月之間,第74軍搖身一變,不僅是身價百倍,連戰力都不知道翻了幾番。以前74軍憑2個師,12門山炮都能把鬼子打得滿地找牙,現在全副武裝的3個師的人馬,會讓小鬼子咬牙切齒成什麽樣子?王耀武看到煥然一新,威武雄壯的部隊,心裏就甭提多高興了。
終於見到還能夠活著回來的張靈甫,蔡仁傑感慨萬千,當年在望亭突圍時。他已抱定決心要和鬼子同歸於盡。是張靈甫把自己搶下了火線。現在他已經痊愈。而同樣是腿部中彈,張靈甫卻落下終生的殘疾,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端著機槍和大家一起衝鋒陷陣了。戰友重逢,該說的話不知有多少,可蔡仁傑說的第一句話卻是家常話:“房子都給你收拾幹淨了,連泥巴牆都用蘆席貼了一層。”
五十八師師部駐紮的小山村,依山傍水,院子裏還有幾棵槐樹。張靈甫一進院子。見到蔡仁傑,開口第一句也很平常:“此處風景還不錯,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等打完仗了,若還能活著,就找這麽一處地方養老。”
他們之間的見麵平淡如水,就像虎子剛一見到主人那樣不冷不熱。
本來,盧醒、高敬、陳公勇、魯星野、陳勝利等一幫305團的老兵。都約好要去軍部接老團長回來的,還專門打電話要約蔡仁傑。蔡仁傑想了想,連連搖頭說:“看你們興師動眾的。搞得比儀仗隊還熱鬧,自己長官的秉性,你們還不清楚啊,臉色薄,禮性越大越不自在,讓高敬一個人把虎子帶去就行了,其他的弟兄都過來,幫我收拾房子。”
蔡仁傑這麽一說,大家才想起來,張靈甫平時不怎麽喜歡湊熱鬧的。於是紛紛過來幫著貼蘆席、撿漏、打掃衛生,這些事情本也可交給勤務兵,弟兄們親自動手做了,千言萬語也就都在裏麵了。
高敬自己騎了一匹馬,帶著虎子,去了十幾裏以外的軍部。
虎子瘦了。
在軍部門口,它見到自己的主人,沒有昂首嘶鳴、沒有揚蹄撒歡,反而還低下頭去,表現出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深沉和悲涼,倒是孟鐵蛋摟住它的脖子、拍著它的臉親熱得不得了。
高敬在一邊說:“這一年多來,喂它最喜歡吃的黑豆,它要麽把頭扭到一邊去,要麽愛吃不吃的啃一口。其他的馬吃起草料來都是爭著搶著吃,隻有虎子一個站得遠遠的。”
張靈甫有些傷感,伸手摸了摸它的鬃毛,隔著一層皮膚,還能感覺得到它的嶙峋瘦骨。
主人的觸摸讓虎子抬起了頭,它四肢交替著來回輕輕一蹦。
張靈甫看懂了虎子的意思,知道虎子在渴望和自己一起馳騁原野,於是他說了一聲:“走!”躍上馬背、一抖韁繩,虎子便高抬前蹄,一聲長鳴,然後閃電般飛奔而去,轉眼間將高敬他們遠遠拋到了身後。
畜生的感情也往往和人一樣,久別重逢後,有的是歡蹦亂跳,有的是寸步不離,還有的則是不冷不熱,於平淡之中見真情。
一行人在張靈甫的新住所坐定下來,蔡仁傑向張靈甫一一介紹了各位弟兄的近況:盧醒、魯星野的職務都沒變,一個還是305團團長,一個還是機炮連連長,陳勝利這小子在機炮連裏當排長了,高敬和陳公勇因練兵有功,已正式晉升為少尉教官,任職於五十一師新兵訓練大隊,哦,對了,這個叫常寧的弟兄,你還不認識吧,去年從你老家來的新兵。
按隊伍上的規矩,蔡仁傑說到誰,誰就站起來,向長官立正敬禮後再坐下。說到常寧,常寧也站了起來,“啪”地一聲敬禮道:“長官好!我家離您家就隻一兩裏路,您每次回家,總是大老遠地下了馬,然後牽著馬經過我們村子,鄉親們都說您從不顯擺。”
常寧的話一下子拉近了長官和他之間的距離。
張靈甫麵帶微笑地向他點點頭,覺得這後生精神很飽滿。
蔡仁傑繼續介紹道:“常寧剛入伍的時候,和陳公勇、高敬幹了一架,不打不相識,現在成哥們了,還成了新兵訓練大隊裏的骨幹班長呢。”
陳公勇接上一句:“常寧有武功,槍法還特佳,不瞄即準。”
“哎呀老大,你就別提這一茬了行不?羞先人咧!”
看著常寧難為情的樣子,眾人哄堂大笑,七嘴八舌地向張靈甫說起他們比武的事情,說常寧是兩槍彈無虛發,說高敬是一槍好事成雙,說得張靈甫哈哈大笑起來。
笑聲中,張靈甫想起一個人,他問大家:“那個劉驍呢?他怎麽樣了?”
高敬的臉色頓時嚴肅下來,回答道:“我看那家夥十有**是gongchan黨,有弟兄反映,他經常給大家宣講八路軍、新四軍那些所謂的抗戰事跡,對我們主張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也頗有微詞,認為這跟法西斯獨裁沒什麽區別,總之,他的言論很可疑,就跟新華日報上的社論一個腔調。”
張靈甫沉思了片刻,環顧著大家說:“不以言論治罪,乃民主與獨裁一道分水嶺。當年,對於袁世凱、馮國璋、曹錕、段祺瑞之流,讀書人尚可肆加議論而性命無礙。惟獨一次,鬧出人命:北平學生暗藏狼牙棒上街遊行,與軍隊發生衝突,劉和珍諸君被開槍打死,史稱‘三一八慘案’。盡管學生有過激行為,也不是段琪瑞下的開槍令,但以**愛國學生,仍然眾怒難平,段琪瑞為此懺悔不已,趕到現場長跪謝罪,爾後又宣布自己下野,吃素終生1。對比北洋軍閥,本黨更應寬宏待人,即使劉驍確係gongchan黨,但隻要他願意抗戰,我想,還是應該發揮他的專長,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當然,如果此人確有針對**的地下破壞活動,一經發現,即交軍法處懲治,絕不留情。”
張靈甫的話柔中有鋼,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方才說到發揮專長,張靈甫又想起什麽,伸手把常寧招過來說:“讓你和高敬教習新兵,未免大材小用,你們的專長本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幾天以後,五十八師精選出三十名老兵,成立了一個特種作戰訓練班,班長陳公勇,副班長高敬、常寧,專事研究和訓練狙擊、爆破與滲透等特種戰法。(未完待續。。)
ps:參見《三一八慘案資料匯編》,北京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等打完仗了,若還能活著,就找這麽一處地方養老。――張靈甫
有了美國和英國的援助,使中華各戰區的整訓工作順利開展。
你中華出人,我們美英出槍炮,搞死小日本。
當然了,美式裝備是要先照顧嫡係部隊的。
1941年3月,老蔣電令中央軍精銳中的第1、2、5、74軍接受全部美式裝備,把這四個軍裝備成為了四個攻擊軍。
每軍轄三個步兵師,一個野山炮混合炮兵團,一個特務團,一個工兵團,一個輜重兵團,一個補充團,一個戰車防禦炮營,一個重迫擊炮營,一個搜索營(騎兵、摩托、機踏車混合編成),一個通訊兵營,一個汽車大隊,一個特務隊,另外有防毒、衛生訓練兵種。
每個步兵師按1938年頒行的陸軍師編製人數,約1萬人。武器除步槍、輕重機槍外,配備山炮和迫擊炮一營,戰車防禦炮一連及20毫米高炮一隊。
數月之間,第74軍搖身一變,不僅是身價百倍,連戰力都不知道翻了幾番。以前74軍憑2個師,12門山炮都能把鬼子打得滿地找牙,現在全副武裝的3個師的人馬,會讓小鬼子咬牙切齒成什麽樣子?王耀武看到煥然一新,威武雄壯的部隊,心裏就甭提多高興了。
終於見到還能夠活著回來的張靈甫,蔡仁傑感慨萬千,當年在望亭突圍時。他已抱定決心要和鬼子同歸於盡。是張靈甫把自己搶下了火線。現在他已經痊愈。而同樣是腿部中彈,張靈甫卻落下終生的殘疾,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端著機槍和大家一起衝鋒陷陣了。戰友重逢,該說的話不知有多少,可蔡仁傑說的第一句話卻是家常話:“房子都給你收拾幹淨了,連泥巴牆都用蘆席貼了一層。”
五十八師師部駐紮的小山村,依山傍水,院子裏還有幾棵槐樹。張靈甫一進院子。見到蔡仁傑,開口第一句也很平常:“此處風景還不錯,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等打完仗了,若還能活著,就找這麽一處地方養老。”
他們之間的見麵平淡如水,就像虎子剛一見到主人那樣不冷不熱。
本來,盧醒、高敬、陳公勇、魯星野、陳勝利等一幫305團的老兵。都約好要去軍部接老團長回來的,還專門打電話要約蔡仁傑。蔡仁傑想了想,連連搖頭說:“看你們興師動眾的。搞得比儀仗隊還熱鬧,自己長官的秉性,你們還不清楚啊,臉色薄,禮性越大越不自在,讓高敬一個人把虎子帶去就行了,其他的弟兄都過來,幫我收拾房子。”
蔡仁傑這麽一說,大家才想起來,張靈甫平時不怎麽喜歡湊熱鬧的。於是紛紛過來幫著貼蘆席、撿漏、打掃衛生,這些事情本也可交給勤務兵,弟兄們親自動手做了,千言萬語也就都在裏麵了。
高敬自己騎了一匹馬,帶著虎子,去了十幾裏以外的軍部。
虎子瘦了。
在軍部門口,它見到自己的主人,沒有昂首嘶鳴、沒有揚蹄撒歡,反而還低下頭去,表現出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深沉和悲涼,倒是孟鐵蛋摟住它的脖子、拍著它的臉親熱得不得了。
高敬在一邊說:“這一年多來,喂它最喜歡吃的黑豆,它要麽把頭扭到一邊去,要麽愛吃不吃的啃一口。其他的馬吃起草料來都是爭著搶著吃,隻有虎子一個站得遠遠的。”
張靈甫有些傷感,伸手摸了摸它的鬃毛,隔著一層皮膚,還能感覺得到它的嶙峋瘦骨。
主人的觸摸讓虎子抬起了頭,它四肢交替著來回輕輕一蹦。
張靈甫看懂了虎子的意思,知道虎子在渴望和自己一起馳騁原野,於是他說了一聲:“走!”躍上馬背、一抖韁繩,虎子便高抬前蹄,一聲長鳴,然後閃電般飛奔而去,轉眼間將高敬他們遠遠拋到了身後。
畜生的感情也往往和人一樣,久別重逢後,有的是歡蹦亂跳,有的是寸步不離,還有的則是不冷不熱,於平淡之中見真情。
一行人在張靈甫的新住所坐定下來,蔡仁傑向張靈甫一一介紹了各位弟兄的近況:盧醒、魯星野的職務都沒變,一個還是305團團長,一個還是機炮連連長,陳勝利這小子在機炮連裏當排長了,高敬和陳公勇因練兵有功,已正式晉升為少尉教官,任職於五十一師新兵訓練大隊,哦,對了,這個叫常寧的弟兄,你還不認識吧,去年從你老家來的新兵。
按隊伍上的規矩,蔡仁傑說到誰,誰就站起來,向長官立正敬禮後再坐下。說到常寧,常寧也站了起來,“啪”地一聲敬禮道:“長官好!我家離您家就隻一兩裏路,您每次回家,總是大老遠地下了馬,然後牽著馬經過我們村子,鄉親們都說您從不顯擺。”
常寧的話一下子拉近了長官和他之間的距離。
張靈甫麵帶微笑地向他點點頭,覺得這後生精神很飽滿。
蔡仁傑繼續介紹道:“常寧剛入伍的時候,和陳公勇、高敬幹了一架,不打不相識,現在成哥們了,還成了新兵訓練大隊裏的骨幹班長呢。”
陳公勇接上一句:“常寧有武功,槍法還特佳,不瞄即準。”
“哎呀老大,你就別提這一茬了行不?羞先人咧!”
看著常寧難為情的樣子,眾人哄堂大笑,七嘴八舌地向張靈甫說起他們比武的事情,說常寧是兩槍彈無虛發,說高敬是一槍好事成雙,說得張靈甫哈哈大笑起來。
笑聲中,張靈甫想起一個人,他問大家:“那個劉驍呢?他怎麽樣了?”
高敬的臉色頓時嚴肅下來,回答道:“我看那家夥十有**是gongchan黨,有弟兄反映,他經常給大家宣講八路軍、新四軍那些所謂的抗戰事跡,對我們主張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也頗有微詞,認為這跟法西斯獨裁沒什麽區別,總之,他的言論很可疑,就跟新華日報上的社論一個腔調。”
張靈甫沉思了片刻,環顧著大家說:“不以言論治罪,乃民主與獨裁一道分水嶺。當年,對於袁世凱、馮國璋、曹錕、段祺瑞之流,讀書人尚可肆加議論而性命無礙。惟獨一次,鬧出人命:北平學生暗藏狼牙棒上街遊行,與軍隊發生衝突,劉和珍諸君被開槍打死,史稱‘三一八慘案’。盡管學生有過激行為,也不是段琪瑞下的開槍令,但以**愛國學生,仍然眾怒難平,段琪瑞為此懺悔不已,趕到現場長跪謝罪,爾後又宣布自己下野,吃素終生1。對比北洋軍閥,本黨更應寬宏待人,即使劉驍確係gongchan黨,但隻要他願意抗戰,我想,還是應該發揮他的專長,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當然,如果此人確有針對**的地下破壞活動,一經發現,即交軍法處懲治,絕不留情。”
張靈甫的話柔中有鋼,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方才說到發揮專長,張靈甫又想起什麽,伸手把常寧招過來說:“讓你和高敬教習新兵,未免大材小用,你們的專長本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幾天以後,五十八師精選出三十名老兵,成立了一個特種作戰訓練班,班長陳公勇,副班長高敬、常寧,專事研究和訓練狙擊、爆破與滲透等特種戰法。(未完待續。。)
ps:參見《三一八慘案資料匯編》,北京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