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領袖接見
目前全部國軍中的少將,校長最器重的就是你了。――俞濟時
我也有吞吐天下之誌,成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誰不想?張guo燾心道。
奈何世事難料,天不隨人願啊。
曾經麾下有八萬多的大軍,現今卻是光杆中將,中華儒家文化又提倡忠臣不事二主,那些轉身投靠新主子的人哪裏管你多賣力,很多都不會得到重要了。可如果自己不賣力表現,恐怕下場會更慘。
軍事指揮不如老毛,下馬管民不如老周,理論學習歸納不如老劉,搞路線鬥爭不如老王,自己也許真的隻有這張嘴巴、這條三寸不爛之舌厲害點,也許一開始就太把自己自視甚高了吧,才落得現今的田地,叛徒張在心中暗歎了一口氣。
世上沒有後悔藥,張叛徒打起十二分精神,決定先把這堂課上好。
首先,他講了一段趣聞,說他在北大讀書的時候,第一次組織學生上街,是為了反對北洋軍閥的二十一條賣國條約,四五十人不聲不響從鼓樓走到外交部,抗議書一遞,然後各自回家,倒是有個女生氣不過,在外交部門前哭鬧了一場。
“當時,兄弟我憤憤不平地對同學們說,我們一群大男人,居然趕不上一個女學生,真是丟臉。結果,第二次再上街,群情激奮,火燒趙家樓,痛毆章宗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要簽二十一條的曹、陸、章等人至今未叛國,反而是當年出手打人的北大學生梅思平,當了大漢奸,成了汪偽政權的開路先鋒。”
會場一下熱烈起來。有人插話道:“西安事變的大英雄、張學良的親信衛隊長孫銘九。口口聲聲要抗日,竟敢扣留委員長,現在不也投敵當了偽山東省保安副司令?”為進一步調動情緒、吸引聽眾,開始言歸正傳的他,首先大講gc主義製度的種種優越性,如中國曆史幾千年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打土豪、分田地、消滅剝削製度,不就可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起來鬧革命嗎?又如gc主義實行民主集中製,在民主基礎上集中,在集中指導下民主。既廣開言論。博采眾長。又決策果斷,貫徹迅速;再比如,gc主義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可以調動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攥成一個拳頭,投入重大戰役和重點建設,而你私有製總是各種各田,自說自話,粑粑總也捏不圓,是不是?
(此處省略八百字,張叛徒的反動言論,就是據實發上來,起點的老師也不會給發的。哈)
張guo燾繼續道:“兄弟我在大別山的時候,下令東征,紅四軍出潛山太湖,進逼安慶,政委曾中生、軍長許繼慎不聽指揮,要南下,一再抗命,還召開全軍大會來反對我,民主不民主?該不該少數服從多數?要不要博采眾長?集中權在我手裏,我想集中就集中,不想集中就不集中。有不同意見,怎麽辦?好辦!統一思想最見效的辦法就是肅反,兄弟我一個肅反布置下去,以‘謀反’之罪處決許繼慎,撤職曾中生,看誰還敢吭聲!曾中生此人一直不服輸,後來也我被下令勒死於川西北。縱觀各路紅軍在贛南、閩北、湘鄂西,以至斯大林在蘇俄,莫不如此。可見,所謂民主集中製,實際上仍是xxxxxxx,從無好壞之分,正如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前幾年所說:任何獨裁都是和殘暴、蒙蔽、欺騙、貪汙、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離的,蘇俄的體製不容許反對黨存在,不容許思想、言論、出版和罷工自由,秘密警察可以任意殺人,斯大林是希特勒的老師。
“同學們!鄙人聽說我們陸大的各位師生,可以隨意傳看xxx的報紙,這就是了不起的自由,xxxx。”
張guo燾提到的曾中生、許繼慎,前者是黃埔一期生,後者則是張靈甫的四期同窗,過去在鄂豫皖,他們之間沒少交過手,想不到兩員將星就這樣斷送在自己人手裏。
至此,這場演講達到預期效果:使得張靈甫進一步堅定反g理念,並在不久以後晉見委座時進言道:“漢賊不兩立,國共不並存。中國當前之患,xxxx,望校長早日為之運籌。”
老蔣早就說過:“攘外必先安內”,今見學生能夠如此洞燭機先,自然龍心大悅,含笑不止。
在問及如何從根本上實現建國目標時,張靈甫的回答也很得體。他說:“餘之信仰三民主義,決非盲從。蓋驅逐倭寇、擊敗xx,首在軍事勝利,然保證軍事勝利,必賴政治修明,而政治修明,則更有待於三民主義之實現,故唯有徹底奉行三民主義,始能保證政治修明與軍事勝利,而達成驅逐倭寇、消滅xx、建設新中國之目的。”
甲級將官班開學期間,委座離開市內官邸,借住於陸大附近的原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故居,每日抽出一定時間,輪流召見各位將領。張靈甫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晉見委座的。提前一刻鍾到達後,他先去拜見老長官俞濟時,滿臉笑容的濟公說:“鍾麟啊,校長已經在等你呢,目前全部國軍中的少將,校長最器重的就是你了。”來不及敘舊,便把他領進會客室。果然,校長從沙發上起身相迎,臉色和藹,拍拍旁邊的沙發,請他就座。
這次談話,蔣公心情很好,除學生深得他歡心以外,也與戰局得到初步穩定有關。
去年一年,是抗戰形勢最險惡的一年,內憂外患無以複加。這一年,法幣發行高達1894億元,是戰前的150倍,通貨惡性膨脹,物資極度匱乏。這一年,日軍舉全力作決死大反擊,國軍接連兵敗河南、湖南與廣西,喪地千裏,收入更是難以為繼。
也就在這一年,身為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竟坐山觀虎鬥,不僅拒絕中國最精銳的遠征軍回國增援,不僅把90%的援華物資留在緬甸,不僅百般刁難陳納德的飛虎隊,還不斷向華盛頓打小報告,聲稱日軍在中國其實沒什麽威脅,他蔣jie石也根本不願打日本,要把錢和武器都留下來準備以後打內戰,等等等等,以至於美方對國民政府產生極大誤解,一度逼他交出兵權,讓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連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上答應的10億美元貸款都給予拒絕。日益暴漲的物價,每一戶靠薪水吃飯的家庭饑寒交迫,大學教授都要上山打柴、下地種菜。後方尚且如此,難民更慘,在日軍追擊下,迎著寒風向貴州、重慶艱難逃生的民眾宛如長蛇陣,長達數百裏,不少父母沿途遺棄子女,大後方陷入信心空前危機的混亂之中。萬幸的是,國軍終於從最初的慘敗中穩住陣線,孫元良部在獨山擋住日軍,薛長官又在湘贛邊界一帶截住。對於流落在貴陽、貴定、獨山、都勻等地的湘桂難胞,重慶成立救濟委員會,每月收容難民八千人,社會各界也捐錢捐物五千萬元。倭寇雖打通大路交通線,實現其戰略目標,但實際上這條線一天也沒通車,兵力反而更分散,戰略勢態更不利。而羅斯福總統在得知國民政府寧肯單獨抗戰、也不要美援的決心後,最終也權衡利弊,收回成命,以個性率真、毫無城府的魏德邁將軍接替史迪威。另一方麵,國軍在西線展開大反攻,一路凱歌,半年內連克密支那、騰衝、龍陵、芒市等重鎮,解放緬北,收複滇西,斃傷日軍3萬餘人,每月6萬噸以上的美援物資通過中印公路源源而來……
打敗小鬼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隻是還不清楚是需要三年還是五年。
目前全部國軍中的少將,校長最器重的就是你了。――俞濟時
我也有吞吐天下之誌,成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誰不想?張guo燾心道。
奈何世事難料,天不隨人願啊。
曾經麾下有八萬多的大軍,現今卻是光杆中將,中華儒家文化又提倡忠臣不事二主,那些轉身投靠新主子的人哪裏管你多賣力,很多都不會得到重要了。可如果自己不賣力表現,恐怕下場會更慘。
軍事指揮不如老毛,下馬管民不如老周,理論學習歸納不如老劉,搞路線鬥爭不如老王,自己也許真的隻有這張嘴巴、這條三寸不爛之舌厲害點,也許一開始就太把自己自視甚高了吧,才落得現今的田地,叛徒張在心中暗歎了一口氣。
世上沒有後悔藥,張叛徒打起十二分精神,決定先把這堂課上好。
首先,他講了一段趣聞,說他在北大讀書的時候,第一次組織學生上街,是為了反對北洋軍閥的二十一條賣國條約,四五十人不聲不響從鼓樓走到外交部,抗議書一遞,然後各自回家,倒是有個女生氣不過,在外交部門前哭鬧了一場。
“當時,兄弟我憤憤不平地對同學們說,我們一群大男人,居然趕不上一個女學生,真是丟臉。結果,第二次再上街,群情激奮,火燒趙家樓,痛毆章宗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要簽二十一條的曹、陸、章等人至今未叛國,反而是當年出手打人的北大學生梅思平,當了大漢奸,成了汪偽政權的開路先鋒。”
會場一下熱烈起來。有人插話道:“西安事變的大英雄、張學良的親信衛隊長孫銘九。口口聲聲要抗日,竟敢扣留委員長,現在不也投敵當了偽山東省保安副司令?”為進一步調動情緒、吸引聽眾,開始言歸正傳的他,首先大講gc主義製度的種種優越性,如中國曆史幾千年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打土豪、分田地、消滅剝削製度,不就可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起來鬧革命嗎?又如gc主義實行民主集中製,在民主基礎上集中,在集中指導下民主。既廣開言論。博采眾長。又決策果斷,貫徹迅速;再比如,gc主義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可以調動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攥成一個拳頭,投入重大戰役和重點建設,而你私有製總是各種各田,自說自話,粑粑總也捏不圓,是不是?
(此處省略八百字,張叛徒的反動言論,就是據實發上來,起點的老師也不會給發的。哈)
張guo燾繼續道:“兄弟我在大別山的時候,下令東征,紅四軍出潛山太湖,進逼安慶,政委曾中生、軍長許繼慎不聽指揮,要南下,一再抗命,還召開全軍大會來反對我,民主不民主?該不該少數服從多數?要不要博采眾長?集中權在我手裏,我想集中就集中,不想集中就不集中。有不同意見,怎麽辦?好辦!統一思想最見效的辦法就是肅反,兄弟我一個肅反布置下去,以‘謀反’之罪處決許繼慎,撤職曾中生,看誰還敢吭聲!曾中生此人一直不服輸,後來也我被下令勒死於川西北。縱觀各路紅軍在贛南、閩北、湘鄂西,以至斯大林在蘇俄,莫不如此。可見,所謂民主集中製,實際上仍是xxxxxxx,從無好壞之分,正如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前幾年所說:任何獨裁都是和殘暴、蒙蔽、欺騙、貪汙、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離的,蘇俄的體製不容許反對黨存在,不容許思想、言論、出版和罷工自由,秘密警察可以任意殺人,斯大林是希特勒的老師。
“同學們!鄙人聽說我們陸大的各位師生,可以隨意傳看xxx的報紙,這就是了不起的自由,xxxx。”
張guo燾提到的曾中生、許繼慎,前者是黃埔一期生,後者則是張靈甫的四期同窗,過去在鄂豫皖,他們之間沒少交過手,想不到兩員將星就這樣斷送在自己人手裏。
至此,這場演講達到預期效果:使得張靈甫進一步堅定反g理念,並在不久以後晉見委座時進言道:“漢賊不兩立,國共不並存。中國當前之患,xxxx,望校長早日為之運籌。”
老蔣早就說過:“攘外必先安內”,今見學生能夠如此洞燭機先,自然龍心大悅,含笑不止。
在問及如何從根本上實現建國目標時,張靈甫的回答也很得體。他說:“餘之信仰三民主義,決非盲從。蓋驅逐倭寇、擊敗xx,首在軍事勝利,然保證軍事勝利,必賴政治修明,而政治修明,則更有待於三民主義之實現,故唯有徹底奉行三民主義,始能保證政治修明與軍事勝利,而達成驅逐倭寇、消滅xx、建設新中國之目的。”
甲級將官班開學期間,委座離開市內官邸,借住於陸大附近的原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故居,每日抽出一定時間,輪流召見各位將領。張靈甫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晉見委座的。提前一刻鍾到達後,他先去拜見老長官俞濟時,滿臉笑容的濟公說:“鍾麟啊,校長已經在等你呢,目前全部國軍中的少將,校長最器重的就是你了。”來不及敘舊,便把他領進會客室。果然,校長從沙發上起身相迎,臉色和藹,拍拍旁邊的沙發,請他就座。
這次談話,蔣公心情很好,除學生深得他歡心以外,也與戰局得到初步穩定有關。
去年一年,是抗戰形勢最險惡的一年,內憂外患無以複加。這一年,法幣發行高達1894億元,是戰前的150倍,通貨惡性膨脹,物資極度匱乏。這一年,日軍舉全力作決死大反擊,國軍接連兵敗河南、湖南與廣西,喪地千裏,收入更是難以為繼。
也就在這一年,身為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竟坐山觀虎鬥,不僅拒絕中國最精銳的遠征軍回國增援,不僅把90%的援華物資留在緬甸,不僅百般刁難陳納德的飛虎隊,還不斷向華盛頓打小報告,聲稱日軍在中國其實沒什麽威脅,他蔣jie石也根本不願打日本,要把錢和武器都留下來準備以後打內戰,等等等等,以至於美方對國民政府產生極大誤解,一度逼他交出兵權,讓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連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上答應的10億美元貸款都給予拒絕。日益暴漲的物價,每一戶靠薪水吃飯的家庭饑寒交迫,大學教授都要上山打柴、下地種菜。後方尚且如此,難民更慘,在日軍追擊下,迎著寒風向貴州、重慶艱難逃生的民眾宛如長蛇陣,長達數百裏,不少父母沿途遺棄子女,大後方陷入信心空前危機的混亂之中。萬幸的是,國軍終於從最初的慘敗中穩住陣線,孫元良部在獨山擋住日軍,薛長官又在湘贛邊界一帶截住。對於流落在貴陽、貴定、獨山、都勻等地的湘桂難胞,重慶成立救濟委員會,每月收容難民八千人,社會各界也捐錢捐物五千萬元。倭寇雖打通大路交通線,實現其戰略目標,但實際上這條線一天也沒通車,兵力反而更分散,戰略勢態更不利。而羅斯福總統在得知國民政府寧肯單獨抗戰、也不要美援的決心後,最終也權衡利弊,收回成命,以個性率真、毫無城府的魏德邁將軍接替史迪威。另一方麵,國軍在西線展開大反攻,一路凱歌,半年內連克密支那、騰衝、龍陵、芒市等重鎮,解放緬北,收複滇西,斃傷日軍3萬餘人,每月6萬噸以上的美援物資通過中印公路源源而來……
打敗小鬼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隻是還不清楚是需要三年還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