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隱聽得明白,他猶豫了,想問問他們的來曆,卻聽見道人跟僧人告別:“我們就此分手,等三劫後,我們在北邙山(今河南省洛陽市北)會和,一同去太虛幻境銷號。”說完兩人不見了蹤影,甄士隱想這兩人定有些來曆,後悔自己剛才沒問明白,但現在後悔已經晚了。
甄士隱正獨自納悶,見迎麵又走來一人。這人是隔壁葫蘆廟裏寄居的一個窮書生,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好複雜的說)。賈雨村是胡州(胡謅)人,出生於衰敗的仕宦人家,家道破落以後,隻剩一人的賈雨村毅然離開家鄉來到姑蘇城,寄居在這裏發憤圖強,用功讀書,準備有朝一日進京考取功名,重整家業。
賈雨村看到甄士隱倚門眺望,於是上前施禮說:“老先生,你一直在這裏眺望,莫非街上有什麽好看的嗎?”
“沒有,沒有,嗬嗬。”甄士隱笑了:“剛才女兒哭鬧,我抱她上街玩耍來著。你來得正好,我正無聊,陪我進去聊一會吧。”說完,把女兒遞給家人,和賈雨村進了書房。
沏上茶,倆人剛聊了幾句,忽然有家人來報:“老爺,嚴老爺來拜。”
甄士隱不好意思的跟賈雨村說:“抱歉,我先失陪一會兒。”
“老先生不必客氣,我是常客,沒關係的。”
甄士隱去前廳接待嚴老爺去了。賈雨村閑著沒事隨便翻看著書籍解悶,忽然聽見窗外有女子咳嗽的聲音,便起身往窗外看去,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裏摘花。這丫鬟長得雖不是花容月貌,但也有幾分姿色,眉清目秀的,賈雨村不禁看呆了。
丫鬟采完了花剛要走,猛抬頭看見書房的窗前站著一個人,此人長得麵闊口方,劍眉星眼,雖穿著破衣襤褸,但是卻一副貴人相。心想:這一定就是我家主人常說的賈雨村了,主人曾說此人將來必前途無量,看長相,主人說的沒錯。想到這裏,丫鬟不免又回頭看了兩次。
賈雨村看丫鬟回頭看他,以為是對自己有意了,心裏高興的不得了,認定此女子慧眼識英雄。此時的賈雨村胸懷遠大的抱負,不相信自己會如此落魄下去,所以當周圍的人都投以他鄙夷的眼光時,丫鬟的幾個好奇眼神就勾起了他無限的遐想。賈雨村的心裏瞬間打定了主意:這女人我要定了!
妙齡女子上街最好不要隨便回頭看男人,就算這個男人生得三頭六臂,也不要好奇而輕率的回頭,不然會讓人誤會的喲,再比如唐伯虎和秋香……好在這些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果你不幸被一個齷齪不堪的男人誤會,那麽,你會惹上很多麻煩的。
賈雨村等了一會兒,傭人告訴他嚴老爺要留下吃飯了。他便抄小道回到了破廟。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甄士隱陪家人吃完飯,想起孤苦伶仃的賈雨村,忙又命仆人在書房備了一桌酒席,自己親自到廟中邀請賈雨村。
而此時的賈雨村正在破廟裏獨自感傷,自從那天甄老爺家的丫鬟對他兩次回眸後,他就一直念念不忘。人在落魄時,哪怕是一個無關感情的眼光,隻要這個眼神不是厭惡、不是鄙夷,也足以讓人感覺心潮澎湃。今天正值中秋,望明月,思佳人。賈雨村隨口念出了一首詩: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賈雨村吟罷,想起自己淒苦的身世,感歎著自己生不逢時的命運,不禁仰天長歎,又高吟一聯: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後兩句正好讓走來的甄士隱聽見:“雨村兄抱負不淺。”
“哪裏哪裏。”賈雨村笑著說:“不過是隨口念了兩句古人的詩罷。老先生來有什麽事嗎?”
“今夜佳節,恐雨村兄孤獨寂寞,特備了一桌酒菜,邀請雨村兄到敝齋飲一盅。”
“承蒙厚愛,盛情難卻啊!”
倆人說著來到了甄士隱家的書房,酒菜都已擺好。入座後,隻見推杯換盞,酒到杯幹。
席間,兩人還就當前的形勢展開了熱烈的交談,賈雨村同誌向甄士隱先生訴說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惱,最後兩人達成共識:甄士隱資助賈雨村白銀五十兩,冬衣兩套。本月十九日乃黃道吉日,這一天送賈雨村進京趕考。
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直喝到三更天(三更是子時,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淩晨1點),二人方散。
賈雨村走後,甄士隱回房睡了一覺,直到日上三竿,他才從睡夢中醒來。朦朧中,想起昨晚的交談,意欲給賈雨村寫兩封推薦信。打發家人去請時,家人告知:賈老爺今兒五更就進京去了,讓和尚轉達老爺,讀書人不在黑道黃道,來不及麵辭了。甄士隱聽了,隻得作罷。
光陰似箭,轉眼又是元宵佳節。
元宵佳節賞花燈,甄士隱讓家人霍起(禍起)抱著英蓮去看社火(各種雜戲)。看了一會兒,霍起想解小便,就把英蓮放在一戶人家的門檻上,囑咐她不要亂跑。等他解完小便回來時,早已不見了英蓮的蹤影。大冷的天霍老先生急得汗都出來了,這可是老爺的命根子呀,丟了怎麽成?他前前後後裏裏外外的沿著姑蘇城找了半夜也沒找到,唉!幹脆跑吧,反正賠是賠不起的。他一溜煙跑到他鄉去了。這下子可苦了甄士隱夫婦,老兩口年過半百好不容易生了這麽個女兒,就這麽給丟了。甄士隱又差人出去找,還是沒結果,就這樣整整折騰了一個月,天天以淚洗麵,不久,兩人都病倒了。
屋漏偏逢連陰雨。
三月十五,廟裏炸供(做油炸的食品供神),和尚們不小心,油鍋裏的火噴到窗戶上燃著了窗紙,一場火災就這樣發生了。那時房子大都是木頭製造的,不像現在的水泥鋼筋牆。火勢瞬間蔓延起來,把一條街燒得如同火焰山般。雖然期間有不少人參與了救火,但是哪裏救的過來。隻可憐甄士隱家就在葫蘆廟的隔壁,早就燒成了一片瓦礫。所幸,甄士隱夫婦和家人的性命都保住了。甄士隱捶胸頓足,恨命運不公。無奈之下與妻子商量,變賣了田地,投靠丈人去了。
甄士隱的丈人名叫封肅(風俗),雖然也是農民,但也算農民中的小康人家了。甄士隱領著一家子狼狽而來,老丈人心裏很不高興。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再怎麽落魄也不能來拖累丈人家不是嗎?但是,人來了也不能攆出去,每天將就著給點臉子看也算出出心中的怨氣吧。
甄士隱把變賣田地的錢交給老丈人,讓他幫忙買點房屋和土地,一家人總算安置了下來。但讀書人畢竟是讀書人,種地不行,也不會理財,眼看著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越來越窮了。
甄士隱沒法不窮,他太實在了,他當初一股腦的把錢都給了老丈人,誰知那老頭不是個省油的燈,連哄帶騙的賺了他有一半的銀子。就算這樣,還人前人後的說甄士隱不會過日子,整天好吃懶做等等。把甄士隱氣的呀,也沒地方說理去。連悔帶恨,貧病交加,人眼看這就要不行了。
這一天,甄士隱掙紮著拄了拐杖到街上散心,忽然來了一個跛足的道士。道士瘋瘋癲癲,嘴裏還唱著小曲(我真佩服甄士隱的眼神,此道士連夢中那次他見了三次了,居然一點沒印象!):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甄士隱聽了,問道士:“你說的什麽呀,滿嘴都是‘好’呀‘了’呀的?”
道士笑道:“你能聽出好了,證明你還有救。萬事萬物,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我這首歌,名字就叫《好了歌》。”
甄士隱是有慧根的,一聽就明白了:“我把你這首《好了歌》解釋出來如何?”
道士笑道:“說來聽聽!”
此處略去幾百字……我們隻說譯文:(譯文出處――《紅樓夢詩詞賞析》作者,劉亮)
那簡陋的房屋和空蕩蕩的廳堂,當年曾經被朝笏堆滿了象牙床;那生滿衰敗的野草和楊樹之處,當年可是歌舞升平的地方。曾經的畫棟雕梁如今結滿了蛛網,綠色的紗窗卻糊在了原來的破窗之上。說什麽青春美貌年華正好,為什麽轉眼間就已經白發飄飄?
昨天剛剛把去世的愛人埋入黃土,今夜就和他人同床共枕。說什麽金銀滿香富貴無雙,為什麽轉眼間淪為乞丐受人誚謗;正在概歎著別人短命而喪,哪料想自己一回來就一命夭亡。自以為教子有方,卻難保長大後不墮落為賊寇強盜;本想著為女兒找一個富貴婆家,誰料想會流落到煙花巷?
因為嫌官職太小,反而招致枷鎖扛在了肩膀上;昨天因為貧窮還珍愛那件用來禦寒的舊衣服,今天卻因為富貴嫌棄紫色的蟒袍太長。亂哄哄的社會就像戲台一樣,一個唱完了一個又走了上來。一個個錯把功名利祿、妻子兒女當做人生的追求目標。多麽荒唐啊!
到頭來都像是為別人做嫁衣裳一樣的徒勞無功。
甄士隱說完,那瘋道士拍手叫好。
“走吧!”甄士隱把道士肩上的布袋子扛到自己肩上,病也好了,也不回家,就跟著道士走了。可憐他的結發妻子封氏,哭得死去活來,派人到處尋找,哪裏能找得到!無奈,隻得跟以前的兩個丫鬟做些針線勉強度日。封肅雖然天天抱怨,但事以至此,他也沒什麽辦法了。
一天,甄家大丫鬟在街上買線,忽然聽到吆喝聲,原來是新太爺到任。這丫頭看到眾人抬著轎,一個烏紗猩袍的官員坐在轎上。丫鬟愣了:這人如此麵熟,像在什麽地方見過。可思來想去,也沒想起來。
到了晚上,忽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本府太爺差人傳話來了!”封肅聽了,嚇得眼都直了,不知自己惹了什麽事。
甄士隱正獨自納悶,見迎麵又走來一人。這人是隔壁葫蘆廟裏寄居的一個窮書生,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好複雜的說)。賈雨村是胡州(胡謅)人,出生於衰敗的仕宦人家,家道破落以後,隻剩一人的賈雨村毅然離開家鄉來到姑蘇城,寄居在這裏發憤圖強,用功讀書,準備有朝一日進京考取功名,重整家業。
賈雨村看到甄士隱倚門眺望,於是上前施禮說:“老先生,你一直在這裏眺望,莫非街上有什麽好看的嗎?”
“沒有,沒有,嗬嗬。”甄士隱笑了:“剛才女兒哭鬧,我抱她上街玩耍來著。你來得正好,我正無聊,陪我進去聊一會吧。”說完,把女兒遞給家人,和賈雨村進了書房。
沏上茶,倆人剛聊了幾句,忽然有家人來報:“老爺,嚴老爺來拜。”
甄士隱不好意思的跟賈雨村說:“抱歉,我先失陪一會兒。”
“老先生不必客氣,我是常客,沒關係的。”
甄士隱去前廳接待嚴老爺去了。賈雨村閑著沒事隨便翻看著書籍解悶,忽然聽見窗外有女子咳嗽的聲音,便起身往窗外看去,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裏摘花。這丫鬟長得雖不是花容月貌,但也有幾分姿色,眉清目秀的,賈雨村不禁看呆了。
丫鬟采完了花剛要走,猛抬頭看見書房的窗前站著一個人,此人長得麵闊口方,劍眉星眼,雖穿著破衣襤褸,但是卻一副貴人相。心想:這一定就是我家主人常說的賈雨村了,主人曾說此人將來必前途無量,看長相,主人說的沒錯。想到這裏,丫鬟不免又回頭看了兩次。
賈雨村看丫鬟回頭看他,以為是對自己有意了,心裏高興的不得了,認定此女子慧眼識英雄。此時的賈雨村胸懷遠大的抱負,不相信自己會如此落魄下去,所以當周圍的人都投以他鄙夷的眼光時,丫鬟的幾個好奇眼神就勾起了他無限的遐想。賈雨村的心裏瞬間打定了主意:這女人我要定了!
妙齡女子上街最好不要隨便回頭看男人,就算這個男人生得三頭六臂,也不要好奇而輕率的回頭,不然會讓人誤會的喲,再比如唐伯虎和秋香……好在這些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果你不幸被一個齷齪不堪的男人誤會,那麽,你會惹上很多麻煩的。
賈雨村等了一會兒,傭人告訴他嚴老爺要留下吃飯了。他便抄小道回到了破廟。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甄士隱陪家人吃完飯,想起孤苦伶仃的賈雨村,忙又命仆人在書房備了一桌酒席,自己親自到廟中邀請賈雨村。
而此時的賈雨村正在破廟裏獨自感傷,自從那天甄老爺家的丫鬟對他兩次回眸後,他就一直念念不忘。人在落魄時,哪怕是一個無關感情的眼光,隻要這個眼神不是厭惡、不是鄙夷,也足以讓人感覺心潮澎湃。今天正值中秋,望明月,思佳人。賈雨村隨口念出了一首詩: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賈雨村吟罷,想起自己淒苦的身世,感歎著自己生不逢時的命運,不禁仰天長歎,又高吟一聯: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後兩句正好讓走來的甄士隱聽見:“雨村兄抱負不淺。”
“哪裏哪裏。”賈雨村笑著說:“不過是隨口念了兩句古人的詩罷。老先生來有什麽事嗎?”
“今夜佳節,恐雨村兄孤獨寂寞,特備了一桌酒菜,邀請雨村兄到敝齋飲一盅。”
“承蒙厚愛,盛情難卻啊!”
倆人說著來到了甄士隱家的書房,酒菜都已擺好。入座後,隻見推杯換盞,酒到杯幹。
席間,兩人還就當前的形勢展開了熱烈的交談,賈雨村同誌向甄士隱先生訴說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惱,最後兩人達成共識:甄士隱資助賈雨村白銀五十兩,冬衣兩套。本月十九日乃黃道吉日,這一天送賈雨村進京趕考。
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直喝到三更天(三更是子時,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淩晨1點),二人方散。
賈雨村走後,甄士隱回房睡了一覺,直到日上三竿,他才從睡夢中醒來。朦朧中,想起昨晚的交談,意欲給賈雨村寫兩封推薦信。打發家人去請時,家人告知:賈老爺今兒五更就進京去了,讓和尚轉達老爺,讀書人不在黑道黃道,來不及麵辭了。甄士隱聽了,隻得作罷。
光陰似箭,轉眼又是元宵佳節。
元宵佳節賞花燈,甄士隱讓家人霍起(禍起)抱著英蓮去看社火(各種雜戲)。看了一會兒,霍起想解小便,就把英蓮放在一戶人家的門檻上,囑咐她不要亂跑。等他解完小便回來時,早已不見了英蓮的蹤影。大冷的天霍老先生急得汗都出來了,這可是老爺的命根子呀,丟了怎麽成?他前前後後裏裏外外的沿著姑蘇城找了半夜也沒找到,唉!幹脆跑吧,反正賠是賠不起的。他一溜煙跑到他鄉去了。這下子可苦了甄士隱夫婦,老兩口年過半百好不容易生了這麽個女兒,就這麽給丟了。甄士隱又差人出去找,還是沒結果,就這樣整整折騰了一個月,天天以淚洗麵,不久,兩人都病倒了。
屋漏偏逢連陰雨。
三月十五,廟裏炸供(做油炸的食品供神),和尚們不小心,油鍋裏的火噴到窗戶上燃著了窗紙,一場火災就這樣發生了。那時房子大都是木頭製造的,不像現在的水泥鋼筋牆。火勢瞬間蔓延起來,把一條街燒得如同火焰山般。雖然期間有不少人參與了救火,但是哪裏救的過來。隻可憐甄士隱家就在葫蘆廟的隔壁,早就燒成了一片瓦礫。所幸,甄士隱夫婦和家人的性命都保住了。甄士隱捶胸頓足,恨命運不公。無奈之下與妻子商量,變賣了田地,投靠丈人去了。
甄士隱的丈人名叫封肅(風俗),雖然也是農民,但也算農民中的小康人家了。甄士隱領著一家子狼狽而來,老丈人心裏很不高興。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再怎麽落魄也不能來拖累丈人家不是嗎?但是,人來了也不能攆出去,每天將就著給點臉子看也算出出心中的怨氣吧。
甄士隱把變賣田地的錢交給老丈人,讓他幫忙買點房屋和土地,一家人總算安置了下來。但讀書人畢竟是讀書人,種地不行,也不會理財,眼看著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越來越窮了。
甄士隱沒法不窮,他太實在了,他當初一股腦的把錢都給了老丈人,誰知那老頭不是個省油的燈,連哄帶騙的賺了他有一半的銀子。就算這樣,還人前人後的說甄士隱不會過日子,整天好吃懶做等等。把甄士隱氣的呀,也沒地方說理去。連悔帶恨,貧病交加,人眼看這就要不行了。
這一天,甄士隱掙紮著拄了拐杖到街上散心,忽然來了一個跛足的道士。道士瘋瘋癲癲,嘴裏還唱著小曲(我真佩服甄士隱的眼神,此道士連夢中那次他見了三次了,居然一點沒印象!):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甄士隱聽了,問道士:“你說的什麽呀,滿嘴都是‘好’呀‘了’呀的?”
道士笑道:“你能聽出好了,證明你還有救。萬事萬物,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我這首歌,名字就叫《好了歌》。”
甄士隱是有慧根的,一聽就明白了:“我把你這首《好了歌》解釋出來如何?”
道士笑道:“說來聽聽!”
此處略去幾百字……我們隻說譯文:(譯文出處――《紅樓夢詩詞賞析》作者,劉亮)
那簡陋的房屋和空蕩蕩的廳堂,當年曾經被朝笏堆滿了象牙床;那生滿衰敗的野草和楊樹之處,當年可是歌舞升平的地方。曾經的畫棟雕梁如今結滿了蛛網,綠色的紗窗卻糊在了原來的破窗之上。說什麽青春美貌年華正好,為什麽轉眼間就已經白發飄飄?
昨天剛剛把去世的愛人埋入黃土,今夜就和他人同床共枕。說什麽金銀滿香富貴無雙,為什麽轉眼間淪為乞丐受人誚謗;正在概歎著別人短命而喪,哪料想自己一回來就一命夭亡。自以為教子有方,卻難保長大後不墮落為賊寇強盜;本想著為女兒找一個富貴婆家,誰料想會流落到煙花巷?
因為嫌官職太小,反而招致枷鎖扛在了肩膀上;昨天因為貧窮還珍愛那件用來禦寒的舊衣服,今天卻因為富貴嫌棄紫色的蟒袍太長。亂哄哄的社會就像戲台一樣,一個唱完了一個又走了上來。一個個錯把功名利祿、妻子兒女當做人生的追求目標。多麽荒唐啊!
到頭來都像是為別人做嫁衣裳一樣的徒勞無功。
甄士隱說完,那瘋道士拍手叫好。
“走吧!”甄士隱把道士肩上的布袋子扛到自己肩上,病也好了,也不回家,就跟著道士走了。可憐他的結發妻子封氏,哭得死去活來,派人到處尋找,哪裏能找得到!無奈,隻得跟以前的兩個丫鬟做些針線勉強度日。封肅雖然天天抱怨,但事以至此,他也沒什麽辦法了。
一天,甄家大丫鬟在街上買線,忽然聽到吆喝聲,原來是新太爺到任。這丫頭看到眾人抬著轎,一個烏紗猩袍的官員坐在轎上。丫鬟愣了:這人如此麵熟,像在什麽地方見過。可思來想去,也沒想起來。
到了晚上,忽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本府太爺差人傳話來了!”封肅聽了,嚇得眼都直了,不知自己惹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