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林黛玉去給王夫人請安,正好遇到王夫人跟鳳姐在商量大事。小孩子家也插不上話,就跟小姐妹們相約著去寡嫂李氏家玩。
李氏名李紈,字宮裁,是賈珠的媳婦。賈珠雖然死了,但留下了一個兒子,叫賈蘭,今年五歲,已經上學了。這李氏也是官二代,父親是教育部部長(國子監祭酒)。雖然主管教育,但她父親李守忠卻始終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也不教她讀書,隻是簡單地教她認認字,然後給女兒灌輸了一腦袋瓜子的封建倫理教育。於是,青春喪偶的李紈,牢記著父親的教導,泯滅了青春年少的激情,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兒子的事業中。閑暇時陪小姑子們繡繡花,吟吟詩,日子過得倒也平靜。
林黛玉雖然客居姥姥家,但每日有這些姐妹們做伴,除了心中掛念老父親外,也漸漸習慣了現在的生活。
現在我們來說說賈雨村。賈雨村托賈政的福去應天府上班了,一到任就接了一樁人命官司:兩家爭買一個丫頭,互不相讓,吵著吵著打起了群架,把其中一家的主人打死了。
原告說:被打死的是我家主人,那天買了一個丫頭,沒想到這丫頭竟是人販子拐來的。我家主人不知道就給了人販子銀兩,說三日後是好日子,到時來接。誰知,人販子瞞著我們又把丫頭賣給了薛家,我們主人知道後就去找人販子,想把丫頭搶過來。誰知這薛家乃金陵一霸,倚財仗勢,指使家奴把我家主人打死了。現在主犯已經逃跑,隻剩下些無關緊要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狀,竟然無人做主。今聽說老爺剛到任,望老爺為民做主,緝拿凶犯,為百姓除害!
賈雨村聽了大怒:“豈有此理,這也太無法無天了,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人還能白打了?來人,馬上去薛家把知情人都給我抓來,我就不相信問不出凶犯藏匿的地點!”
“對了,還要馬上簽發通緝令。”賈雨村剛要發簽(一種木製的憑證,取出來交給差役執行命令),忽然看見旁邊一個差役給他使眼色,賈雨村心中疑惑,就住了手。
“現在休庭,擇日再審。”
賈雨村急忙來到密室,隻留下差役一人。
差役上前請了安,問雨村:“老爺官運亨通啊,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小人?”
賈雨村瞅了瞅眼前的人:“看起來很麵熟,就是想不起來是誰了。”
差役說:“老爺貴人多忘事啊,不知還記不記得當年在葫蘆廟的事情?”
賈雨村一聽葫蘆廟,吃了一驚,這才想起來。原來這差役以前是葫蘆廟裏的小和尚,當年葫蘆廟被火燒了以後,就趁年輕蓄了發,到了應天府做差役。
“原來是老相識。”賈雨村笑著說:“快請坐。”
差役哪裏敢做,雨村拉他坐下:“貧賤之交不能忘,你就別客氣了。”
差役這才把半個屁股放到椅子上,斜著身子,也算是坐了。
賈雨村問:“剛才為什麽不讓我發通緝令?”
差役說:“老爺到任前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嗎?”
雨村奇怪的問:“什麽護官符?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呀。”
差役答道:“這怎麽行?連這個都不知道官怎麽能做的長久!如今的地方官,都有一個私單,上麵記錄著本省最有權有勢,還有各種土豪的名單,倘若不小心惹了這些人,別說官位了,搞不好連命都保不住呢!所以大家把這個私單叫做‘護官符’。剛才說的被告薛家,老爺可不能惹。其實這件案子有什麽難斷的,隻不過都礙於情麵故意拖著,所以才拖了一年多。”差役邊說,邊從懷裏取出一張抄寫好了的護官符(有備而來)遞給賈雨村,賈雨村接過來看,上麵寫著: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旁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譯文:賈家的富貴名不虛傳,白玉砌就的廳堂、黃金鑄成的駿馬。阿旁宮方圓三百裏,也住不下金陵的一個史家。東海龍宮缺少白玉做成的坐床,龍王得請金陵王家來幫忙。豪富無比的薛家把珍珠視如泥土,黃金當成鐵。
賈雨村還沒看完,忽然有人來報:“王老爺來拜訪。”
賈雨村連忙整理衣冠出去迎接。有一頓飯的功夫,賈雨村才回來又細細地問差役。
差役說:“這四家相互都有聯係,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現在這個打死人的薛家,就是豐年好大雪的薛家。”
“照你說該怎麽辦?總不能讓逃犯逍遙法外吧?你應該知道主犯藏匿的地點吧?”賈雨村問。
差役笑道:“不瞞老爺說,我不僅知道凶手藏匿的地點,而且還知道死鬼買主是什麽人,甚至連被拐賣的丫頭是誰我也知道。老爺細細的聽我說來:被打死的是當地一個小鄉紳的兒子,名叫馮淵,從小父母雙亡,也沒有兄弟姐妹,隻守著父母留給自己的家產過日子,過的很不富裕。此人有特別的性取向,討厭女子,喜歡男寵。誰知,那天遇見人販子賣丫頭,他卻對那丫頭一見鍾情,想買回家做妾,並發誓從此不近男色。算好三日後是好日子,準備迎娶。但是,人販子在收了馮家錢後又把丫頭賣給了薛家,想卷了銀子跑路,沒想到事情敗露了,被兩家打了個臭死。兩家都說隻要丫頭不退銀兩,那薛公子豈是讓人的人,命令手下人把馮公子打了個稀巴爛,抬回家三天後就死了。這薛公子本來打算買了這丫頭進京的,打死了人,薛公子也不慌張,搶了丫頭,帶著他的家眷按原計劃進京城了,隻留下一些奴仆料理此事。老爺猜猜被拐賣的丫頭是誰?”
“我怎麽能猜得出。”
“說來還是老爺的大恩人呢!就是葫蘆廟旁住著的甄老爺家的小姐英蓮。”
“原來是她。英蓮被拐賣時隻有五歲,為什麽到現在才賣?”
“這些人販子專拐五六歲的孩子,養在一個偏僻的地方,等長到十二三歲時,根據長相選擇買家,長相俊俏的當然賣得錢多。這英蓮雖然相貌變了,但是我認得她眉心中的胭脂痣。正巧這人販子又租了我家的房子,那天趁人販子出去,我問過英蓮,她是被打怕了的,怎麽也不敢說,我哄了又哄,最後英蓮哭著說:‘我已經不記得小時候的事了’。”
雨村聽完歎了口氣:“這英蓮也是個苦命的娃,這幾年受盡了人販子的折磨。總算有個馮公子看上她,雖不及薛家有錢,但應該比薛公子專情吧。誰知又鬧出這等事來,唉,真是一對薄命的兒女呀。暫且不說她,你說說,今天這案子應該怎麽判?”
“想當年老爺可不是優柔寡斷的人呀,怎麽今天沒了主意?”
“好漢不提當年勇,你就別廢話了,快點說吧!”
差役笑了:“我聽人說,老爺能有今天是借了賈府之力。這薛家公子薛蟠是賈家的親戚。老爺何不順水推舟送個人情,以後見了賈府的老爺們也好有個交代。”
“你說的雖有道理,但此事人命關天,我如果依你所說,辦個冤假錯案,上對不起皇上,下對不住自己的良心呢!”
差役冷笑道:“道理誰都懂,但如今這世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老爺還是三思吧!”
賈雨村低頭想了半天,還是沒有好辦法,隻好再問差役:“你說吧,怎麽辦?”
“小人想出了一條絕佳的妙計。明天老爺開庭隻管虛張聲勢,凶手肯定是抓不來的,就抓幾個薛家的奴仆來拷問,然後……”此處略去幾百字,無非是想利用封建迷信活動迷惑眾人,把這件案子辦成完美的冤假錯案。賈雨村思前想後,認為這餿主意不靠譜,一直商量到深夜,倆人才散。
第二天開庭,賈雨村傳所有的證人到庭詳加審問,馮家也沒什麽人了,既然人都死了,無非是想多要些銀兩。賈雨村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馮家拿了錢,也就不追究了。
結案後,賈雨村急忙寫了兩封書信,一封給賈政,一封給王子騰。說了好多拍馬屁的話,然後說,薛蟠之案已結,請兩位放心。
寫完書信,就該處理‘貧賤之交’了,這差役知道的那麽多,賈雨村豈能放在身邊,於是,找了個差錯,打發差役守邊疆去了。
買了丫頭打死馮淵的薛公子,名薛蟠,表字文起,金陵人。薛家也算書香門第了,薛蟠從五歲起開始讀書,但是學來學去,除了能認識幾個字外,別的就跟沒學一樣,上課開小差,下課不做作業。整天遛鳥鬥雞,不務正業。其實這也不能全怪他,他幼年喪父,是母親的溺愛害了他。
薛蟠的母親也是個厲害人物,是京營節度使(京城軍區司令)王子騰的親妹妹,跟榮國府賈政的老婆王夫人一母同胞。薛蟠還有一個小她兩歲的妹妹,乳名寶釵,生的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當年他們的父親在世時,很喜歡這個女兒。薛寶釵的學識勝過兄長十倍,而且,還識大體,知道為母親分憂解難,是個稱職的貼身小棉襖。
薛蟠家是皇商,是專門給宮廷采辦物資的人家。其實薛蟠根本不懂經商之道,隻不過仰仗著祖父的舊情分,在戶部掛著虛名領錢糧,剩下的事全部交給手下人操辦。
薛董事長的不務正業給了手下人好多可乘之機。由於經營不善,他們公司的業務總管、業務員,以及各省子公司的法人代表們乘機投機倒把、強取豪奪。眼看偌大的一個皇宮物資采辦集團公司由輝煌一步步走向了衰落,但薛公子依然我行我素,毫不在意。
最近,皇上下旨要在各省的公務員家庭中選才人讚善(宮中的女官名,品位低於皇帝妃嬪),以備選公主們的入學陪侍。
這可把薛蟠高興壞了,京城這麽繁華的地方,我薛爺還沒去過呢!這次可以去玩個夠了。
於是,他給自己找了三條必須進京的理由:
一、送妹妹待選。
二、舅舅、姨媽家都在京城,趁此機會走走親戚。
三、去戶部結算舊賬,順便做做下一步的新工作計劃。
理由有了,他母親肯定沒意見。我們以前說過,薛蟠之所以這麽不成器都是因為母親溺愛造成的。於是乎,薛蟠打死了馮淵,買了丫頭英蓮,打好行裝,給舅舅、姨媽購置了大量的土特產後帶著母親妹妹就進了京城。
還沒到京城,薛蟠就聽到一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舅舅王子騰升了,從京城軍區司令升成了統帥九省的軍區總司令(九省統製),最近已奉旨視察邊境防務去了。其實,舅舅升職不升職的薛蟠倒不是很在意,他高興的是,從此自己可以在京城胡作非為,反正舅舅天高皇帝遠,管不著他了。
“咱家在京城的房子十幾年沒人住了,這期間,那看門人肯定也把房子租出去了,我先派幾個人打掃打掃吧?”薛蟠跟母親商量。
“你舅舅家、姨媽家有的是房子,我們先去他們家住著,以後慢慢打掃就是了。”
“舅舅現在升了官,家裏肯定忙著收拾行囊準備上任,我們拖家帶口的去投奔他,豈不是添亂?”
“不是還有你姨媽家嗎?你的心思我明白,守著舅舅、姨媽,你不能恣意妄為了,覺得拘謹了對吧。”薛姨媽心裏很清楚:“既然這樣,你願意自己住就自己住去,反正我跟你妹妹是去你姨媽家了。”
薛蟠見拗不過母親,隻好吩咐家人直奔榮國府去了。
王子騰的升任讓妹妹王夫人心裏略有些失落,畢竟是娘家人,以後哥哥不在京城了,少了家親戚來往。這樣失落了幾天後,忽然家人來報:“姨太太領著公子、小姐合家進京,現在已到門口。”
王夫人一聽,幾日的陰霾一掃而光。率領著眾多媳婦把薛姨媽接了進來。姐妹倆多年不見,再見已是暮年,不禁百感交集,抱頭痛哭。
敘完舊,王夫人又領著薛姨媽拜見了賈母、賈赦、賈珍等。
賈政說:“姨太太歲數不小了,外甥現在還年輕,在外麵住著也不放心,我們家東北角梨香院有十來間房子空著,閑著也是閑著,你派人打掃了,讓他們母子住那裏吧。”
王夫人還沒來得及跟薛姨媽說,賈母那邊又派人傳來了話:“請姨太太就在我們家住下吧,人多熱鬧。”
這樣正合了薛姨媽的意,她跟王夫人說:“住歸住,所有的日常花銷我們家自己出。”
王夫人知道她家不差錢,也沒再說什麽。
梨香院原來是榮公養老的地方,有十來間房子,是個清淨的場所。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梨香院廳舍齊備,院子有扇門通著街,另在西南角有一角門,經過一條胡同就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邊了。
每天茶餘飯後,薛姨媽便會由此胡同到王夫人處,陪賈母聊聊天或與王夫人敘敘舊。女兒薛寶釵也跟黛玉、迎春姐妹或看書或做針線,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最高興的要屬薛蟠了。當初,他不願住在姨母家,怕姨夫管束拘謹,但母親執意要來,他隻能暫且住下,另外派人打掃自己家的房子,想打掃好了自己搬過去。誰知住了沒有一個月,住上癮了,現在攆都攆不出去了。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這幾天功夫,薛蟠交了眾多朋友,每天跟賈府族中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壞事做盡,今日喝酒、明日觀花,此時的薛蟠在這些人的熏陶下,比往日更壞了十倍。
雖然賈政訓子有方、治家有法,無奈公務在身,賈家又家大業大,照管不到這些。而且,族中事務都由賈珍全權代理,所以,薛蟠更加的無法無天了!
李氏名李紈,字宮裁,是賈珠的媳婦。賈珠雖然死了,但留下了一個兒子,叫賈蘭,今年五歲,已經上學了。這李氏也是官二代,父親是教育部部長(國子監祭酒)。雖然主管教育,但她父親李守忠卻始終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也不教她讀書,隻是簡單地教她認認字,然後給女兒灌輸了一腦袋瓜子的封建倫理教育。於是,青春喪偶的李紈,牢記著父親的教導,泯滅了青春年少的激情,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兒子的事業中。閑暇時陪小姑子們繡繡花,吟吟詩,日子過得倒也平靜。
林黛玉雖然客居姥姥家,但每日有這些姐妹們做伴,除了心中掛念老父親外,也漸漸習慣了現在的生活。
現在我們來說說賈雨村。賈雨村托賈政的福去應天府上班了,一到任就接了一樁人命官司:兩家爭買一個丫頭,互不相讓,吵著吵著打起了群架,把其中一家的主人打死了。
原告說:被打死的是我家主人,那天買了一個丫頭,沒想到這丫頭竟是人販子拐來的。我家主人不知道就給了人販子銀兩,說三日後是好日子,到時來接。誰知,人販子瞞著我們又把丫頭賣給了薛家,我們主人知道後就去找人販子,想把丫頭搶過來。誰知這薛家乃金陵一霸,倚財仗勢,指使家奴把我家主人打死了。現在主犯已經逃跑,隻剩下些無關緊要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狀,竟然無人做主。今聽說老爺剛到任,望老爺為民做主,緝拿凶犯,為百姓除害!
賈雨村聽了大怒:“豈有此理,這也太無法無天了,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人還能白打了?來人,馬上去薛家把知情人都給我抓來,我就不相信問不出凶犯藏匿的地點!”
“對了,還要馬上簽發通緝令。”賈雨村剛要發簽(一種木製的憑證,取出來交給差役執行命令),忽然看見旁邊一個差役給他使眼色,賈雨村心中疑惑,就住了手。
“現在休庭,擇日再審。”
賈雨村急忙來到密室,隻留下差役一人。
差役上前請了安,問雨村:“老爺官運亨通啊,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小人?”
賈雨村瞅了瞅眼前的人:“看起來很麵熟,就是想不起來是誰了。”
差役說:“老爺貴人多忘事啊,不知還記不記得當年在葫蘆廟的事情?”
賈雨村一聽葫蘆廟,吃了一驚,這才想起來。原來這差役以前是葫蘆廟裏的小和尚,當年葫蘆廟被火燒了以後,就趁年輕蓄了發,到了應天府做差役。
“原來是老相識。”賈雨村笑著說:“快請坐。”
差役哪裏敢做,雨村拉他坐下:“貧賤之交不能忘,你就別客氣了。”
差役這才把半個屁股放到椅子上,斜著身子,也算是坐了。
賈雨村問:“剛才為什麽不讓我發通緝令?”
差役說:“老爺到任前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嗎?”
雨村奇怪的問:“什麽護官符?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呀。”
差役答道:“這怎麽行?連這個都不知道官怎麽能做的長久!如今的地方官,都有一個私單,上麵記錄著本省最有權有勢,還有各種土豪的名單,倘若不小心惹了這些人,別說官位了,搞不好連命都保不住呢!所以大家把這個私單叫做‘護官符’。剛才說的被告薛家,老爺可不能惹。其實這件案子有什麽難斷的,隻不過都礙於情麵故意拖著,所以才拖了一年多。”差役邊說,邊從懷裏取出一張抄寫好了的護官符(有備而來)遞給賈雨村,賈雨村接過來看,上麵寫著: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旁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譯文:賈家的富貴名不虛傳,白玉砌就的廳堂、黃金鑄成的駿馬。阿旁宮方圓三百裏,也住不下金陵的一個史家。東海龍宮缺少白玉做成的坐床,龍王得請金陵王家來幫忙。豪富無比的薛家把珍珠視如泥土,黃金當成鐵。
賈雨村還沒看完,忽然有人來報:“王老爺來拜訪。”
賈雨村連忙整理衣冠出去迎接。有一頓飯的功夫,賈雨村才回來又細細地問差役。
差役說:“這四家相互都有聯係,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現在這個打死人的薛家,就是豐年好大雪的薛家。”
“照你說該怎麽辦?總不能讓逃犯逍遙法外吧?你應該知道主犯藏匿的地點吧?”賈雨村問。
差役笑道:“不瞞老爺說,我不僅知道凶手藏匿的地點,而且還知道死鬼買主是什麽人,甚至連被拐賣的丫頭是誰我也知道。老爺細細的聽我說來:被打死的是當地一個小鄉紳的兒子,名叫馮淵,從小父母雙亡,也沒有兄弟姐妹,隻守著父母留給自己的家產過日子,過的很不富裕。此人有特別的性取向,討厭女子,喜歡男寵。誰知,那天遇見人販子賣丫頭,他卻對那丫頭一見鍾情,想買回家做妾,並發誓從此不近男色。算好三日後是好日子,準備迎娶。但是,人販子在收了馮家錢後又把丫頭賣給了薛家,想卷了銀子跑路,沒想到事情敗露了,被兩家打了個臭死。兩家都說隻要丫頭不退銀兩,那薛公子豈是讓人的人,命令手下人把馮公子打了個稀巴爛,抬回家三天後就死了。這薛公子本來打算買了這丫頭進京的,打死了人,薛公子也不慌張,搶了丫頭,帶著他的家眷按原計劃進京城了,隻留下一些奴仆料理此事。老爺猜猜被拐賣的丫頭是誰?”
“我怎麽能猜得出。”
“說來還是老爺的大恩人呢!就是葫蘆廟旁住著的甄老爺家的小姐英蓮。”
“原來是她。英蓮被拐賣時隻有五歲,為什麽到現在才賣?”
“這些人販子專拐五六歲的孩子,養在一個偏僻的地方,等長到十二三歲時,根據長相選擇買家,長相俊俏的當然賣得錢多。這英蓮雖然相貌變了,但是我認得她眉心中的胭脂痣。正巧這人販子又租了我家的房子,那天趁人販子出去,我問過英蓮,她是被打怕了的,怎麽也不敢說,我哄了又哄,最後英蓮哭著說:‘我已經不記得小時候的事了’。”
雨村聽完歎了口氣:“這英蓮也是個苦命的娃,這幾年受盡了人販子的折磨。總算有個馮公子看上她,雖不及薛家有錢,但應該比薛公子專情吧。誰知又鬧出這等事來,唉,真是一對薄命的兒女呀。暫且不說她,你說說,今天這案子應該怎麽判?”
“想當年老爺可不是優柔寡斷的人呀,怎麽今天沒了主意?”
“好漢不提當年勇,你就別廢話了,快點說吧!”
差役笑了:“我聽人說,老爺能有今天是借了賈府之力。這薛家公子薛蟠是賈家的親戚。老爺何不順水推舟送個人情,以後見了賈府的老爺們也好有個交代。”
“你說的雖有道理,但此事人命關天,我如果依你所說,辦個冤假錯案,上對不起皇上,下對不住自己的良心呢!”
差役冷笑道:“道理誰都懂,但如今這世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老爺還是三思吧!”
賈雨村低頭想了半天,還是沒有好辦法,隻好再問差役:“你說吧,怎麽辦?”
“小人想出了一條絕佳的妙計。明天老爺開庭隻管虛張聲勢,凶手肯定是抓不來的,就抓幾個薛家的奴仆來拷問,然後……”此處略去幾百字,無非是想利用封建迷信活動迷惑眾人,把這件案子辦成完美的冤假錯案。賈雨村思前想後,認為這餿主意不靠譜,一直商量到深夜,倆人才散。
第二天開庭,賈雨村傳所有的證人到庭詳加審問,馮家也沒什麽人了,既然人都死了,無非是想多要些銀兩。賈雨村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馮家拿了錢,也就不追究了。
結案後,賈雨村急忙寫了兩封書信,一封給賈政,一封給王子騰。說了好多拍馬屁的話,然後說,薛蟠之案已結,請兩位放心。
寫完書信,就該處理‘貧賤之交’了,這差役知道的那麽多,賈雨村豈能放在身邊,於是,找了個差錯,打發差役守邊疆去了。
買了丫頭打死馮淵的薛公子,名薛蟠,表字文起,金陵人。薛家也算書香門第了,薛蟠從五歲起開始讀書,但是學來學去,除了能認識幾個字外,別的就跟沒學一樣,上課開小差,下課不做作業。整天遛鳥鬥雞,不務正業。其實這也不能全怪他,他幼年喪父,是母親的溺愛害了他。
薛蟠的母親也是個厲害人物,是京營節度使(京城軍區司令)王子騰的親妹妹,跟榮國府賈政的老婆王夫人一母同胞。薛蟠還有一個小她兩歲的妹妹,乳名寶釵,生的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當年他們的父親在世時,很喜歡這個女兒。薛寶釵的學識勝過兄長十倍,而且,還識大體,知道為母親分憂解難,是個稱職的貼身小棉襖。
薛蟠家是皇商,是專門給宮廷采辦物資的人家。其實薛蟠根本不懂經商之道,隻不過仰仗著祖父的舊情分,在戶部掛著虛名領錢糧,剩下的事全部交給手下人操辦。
薛董事長的不務正業給了手下人好多可乘之機。由於經營不善,他們公司的業務總管、業務員,以及各省子公司的法人代表們乘機投機倒把、強取豪奪。眼看偌大的一個皇宮物資采辦集團公司由輝煌一步步走向了衰落,但薛公子依然我行我素,毫不在意。
最近,皇上下旨要在各省的公務員家庭中選才人讚善(宮中的女官名,品位低於皇帝妃嬪),以備選公主們的入學陪侍。
這可把薛蟠高興壞了,京城這麽繁華的地方,我薛爺還沒去過呢!這次可以去玩個夠了。
於是,他給自己找了三條必須進京的理由:
一、送妹妹待選。
二、舅舅、姨媽家都在京城,趁此機會走走親戚。
三、去戶部結算舊賬,順便做做下一步的新工作計劃。
理由有了,他母親肯定沒意見。我們以前說過,薛蟠之所以這麽不成器都是因為母親溺愛造成的。於是乎,薛蟠打死了馮淵,買了丫頭英蓮,打好行裝,給舅舅、姨媽購置了大量的土特產後帶著母親妹妹就進了京城。
還沒到京城,薛蟠就聽到一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舅舅王子騰升了,從京城軍區司令升成了統帥九省的軍區總司令(九省統製),最近已奉旨視察邊境防務去了。其實,舅舅升職不升職的薛蟠倒不是很在意,他高興的是,從此自己可以在京城胡作非為,反正舅舅天高皇帝遠,管不著他了。
“咱家在京城的房子十幾年沒人住了,這期間,那看門人肯定也把房子租出去了,我先派幾個人打掃打掃吧?”薛蟠跟母親商量。
“你舅舅家、姨媽家有的是房子,我們先去他們家住著,以後慢慢打掃就是了。”
“舅舅現在升了官,家裏肯定忙著收拾行囊準備上任,我們拖家帶口的去投奔他,豈不是添亂?”
“不是還有你姨媽家嗎?你的心思我明白,守著舅舅、姨媽,你不能恣意妄為了,覺得拘謹了對吧。”薛姨媽心裏很清楚:“既然這樣,你願意自己住就自己住去,反正我跟你妹妹是去你姨媽家了。”
薛蟠見拗不過母親,隻好吩咐家人直奔榮國府去了。
王子騰的升任讓妹妹王夫人心裏略有些失落,畢竟是娘家人,以後哥哥不在京城了,少了家親戚來往。這樣失落了幾天後,忽然家人來報:“姨太太領著公子、小姐合家進京,現在已到門口。”
王夫人一聽,幾日的陰霾一掃而光。率領著眾多媳婦把薛姨媽接了進來。姐妹倆多年不見,再見已是暮年,不禁百感交集,抱頭痛哭。
敘完舊,王夫人又領著薛姨媽拜見了賈母、賈赦、賈珍等。
賈政說:“姨太太歲數不小了,外甥現在還年輕,在外麵住著也不放心,我們家東北角梨香院有十來間房子空著,閑著也是閑著,你派人打掃了,讓他們母子住那裏吧。”
王夫人還沒來得及跟薛姨媽說,賈母那邊又派人傳來了話:“請姨太太就在我們家住下吧,人多熱鬧。”
這樣正合了薛姨媽的意,她跟王夫人說:“住歸住,所有的日常花銷我們家自己出。”
王夫人知道她家不差錢,也沒再說什麽。
梨香院原來是榮公養老的地方,有十來間房子,是個清淨的場所。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梨香院廳舍齊備,院子有扇門通著街,另在西南角有一角門,經過一條胡同就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邊了。
每天茶餘飯後,薛姨媽便會由此胡同到王夫人處,陪賈母聊聊天或與王夫人敘敘舊。女兒薛寶釵也跟黛玉、迎春姐妹或看書或做針線,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最高興的要屬薛蟠了。當初,他不願住在姨母家,怕姨夫管束拘謹,但母親執意要來,他隻能暫且住下,另外派人打掃自己家的房子,想打掃好了自己搬過去。誰知住了沒有一個月,住上癮了,現在攆都攆不出去了。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這幾天功夫,薛蟠交了眾多朋友,每天跟賈府族中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壞事做盡,今日喝酒、明日觀花,此時的薛蟠在這些人的熏陶下,比往日更壞了十倍。
雖然賈政訓子有方、治家有法,無奈公務在身,賈家又家大業大,照管不到這些。而且,族中事務都由賈珍全權代理,所以,薛蟠更加的無法無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