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她走了,賈珍才從裏屋出來,問媳婦:“她來有什麽事嗎?”
尤氏答:“剛來時,我看臉上怒氣衝衝的,可是聊了一會兒媳婦兒的病後,臉色居然變得好看了。臨走也沒說有什麽事。”
“這種人無事不登三寶殿,肯定是有事相求,聽你說媳婦兒病了沒好意思說出口。”
“也許吧。”尤氏說:“不過你也出去找個好的醫生來,媳婦兒病了這麽多天也不見好,可別把病耽誤了。”
“剛才馮紫英來看我,見我麵露憂鬱之色,問怎麽了,我告訴他媳婦兒身子不舒服,不知是喜是病,所以心中著急。”賈珍說道:“馮紫英說,他認識一個醫生,名叫張友士,學識淵博,現在因為給兒子買官來到了京城,就在他家住著呢。我已派人去請了!”
“那真是極好的。”尤氏聽了很高興:“後天是太爺的生日,我們該怎麽辦?”
賈敬:賈珍的爹。職業:進士。信仰:道教。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不管,整天在郊外的玄真觀燒丹修煉。
賈珍說:“今早我去玄真觀給太爺請安,說後天生日請他回家。可是他卻說‘我清靜慣了,你們這麽鬧騰我受不了。若是這兩天家裏有親戚來,你們好好款待就是了。後天別來給我送什麽生日禮物,你也別來。你如果覺得心裏過意不去,現在就給我把後天的頭磕了吧!倘若後天你帶人來鬧騰,別怪我跟你不客氣!’他這麽說,反正後天我是不敢去了。不如叫來升準備兩天豐盛的筵席,我們遙祝他老人家生日快樂吧。”
“好的吧。”
尤氏叫人喊了賈蓉來:“你吩咐來升照往年的標準準備兩桌筵席,不怕花錢,隻要豐盛。然後你再到榮府親自請諸位太太和你璉二嬸子來給你爺爺慶生。”
賈蓉答應著出了門,正巧遇見去馮紫英家請張醫生的下人。
“奴才剛才去了馮大爺家,張醫生說今天見了一天的客,太累了,明天他一定來!”
聽那小子匯報完,賈蓉又折返進屋,先跟父母說了剛才的話,才又叫來來升吩咐這兩天的筵席。
第二天中午,張醫生果然來了,賈珍忙請入客廳喝茶。
賈珍:“昨天聽馮大爺說張醫生人品一流,醫術一流,小弟不勝欽仰之至。”
張醫生:“您過獎了,晚生實在是汗顏呢!”
賈珍:“您就別謙虛了。請先生快快看看我的兒媳,到底得了什麽病?”
於是賈蓉領著張醫生來到自己臥室,見了秦氏,隻見昔日的花容月貌如今已是弱柳扶風。
“這位就是尊夫人了?”張醫生問。
“是的。”賈蓉一麵請張醫生坐下,一麵說:“我先把她的病描述一下。”
“不用了。”張醫生打斷了賈蓉:“我給人看病都是先號脈,後描述病情。等我說完了你再看我說的對不對。”
賈蓉聽完,給張醫生深深鞠了一躬:“先生真乃神人也,我對先生的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先生您就是天使,就是華佗再世!快請先生看看脈息,還有得救嗎?”
張醫生伸手按在秦氏的右手脈上,以一個絕美的中醫特有的診脈姿勢細診了半刻工夫,又換過左手……診脈結束,張醫生本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對賈蓉說:“我們外邊坐罷。”
在外間屋裏坐下,婆子端上茶來。
“先生,賤內還有治嗎?”賈蓉迫不及待的問。
張醫生說:“尊夫人的脈息:左寸沉數,左關沉伏……(此處略去諸多中醫名詞術語)患者應該有如下表現:經期不調、失眠、頭暈目眩、夜間盜汗、不思飲食、四肢酸軟。或許會有人說這是喜脈,但我不這樣認為。”
張醫生話沒說完,旁邊一個服侍秦氏的婆子驚訝地說:“先生說的太對了,描述跟奶奶的症狀表現一樣一樣的呢!以前請來的醫生有人說喜、有人說病,這位說怕冬至,那位說不相幹,總之沒有一個說的明白。”
張醫生笑了:“其實,大奶奶的病就是被這幫庸醫耽誤了。如果在經期不調的初期階段用藥,那麽,病人應該早就痊愈了。而現在我卻隻有三分的把握,如果吃了我的藥大奶奶夜裏能睡著了,那就有了五分把握。從脈息看,大奶奶是心高氣傲之人,思慮太重,遇到不如意的事喜歡鑽牛角尖,時間久了傷及肝脾,所以經血不能如期而至。以我多年行醫的經驗來看,大奶奶每次的經期應該是後延才對。”
“就是呢。”婆子答道:“每次都是延長兩三天,甚至十天的時候也有呢。”
“好,紙筆伺候,我來開方。”張醫生大筆一揮,一副方劑瞬間呈現在眼前: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
賈蓉在一旁看了張醫生整個的診病過程,佩服得五體投地:“最後,我還要請教先生一個問題,這病能否治愈?”
張醫生笑道:“你是個聰明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到了這地步,三分看藥,七分看天。依我看,如果病人能堅持到明年春分,就應該沒問題了。”賈蓉不敢再往下問了。
送走醫生,賈蓉將診療過程一一匯報給賈珍夫婦。
“我看這個醫生靠譜。”尤氏對賈珍說:“還沒有哪個醫生說得像他這麽透徹。”
“那是必須的。人家行醫多年,又不是混飯吃的蒙古大夫。要不是因為馮紫英的關係,我們哪裏能請得動他?”賈珍說:“吃了這藥,興許媳婦兒的病就能好起來了。藥方上不是有人參嗎,就用前些天我買的那些上好人參吧。”
賈蓉答應著吩咐人給秦氏煎藥去了。
馮紫英在以後的章節中還會出現,以後再跟大家介紹。
尤氏答:“剛來時,我看臉上怒氣衝衝的,可是聊了一會兒媳婦兒的病後,臉色居然變得好看了。臨走也沒說有什麽事。”
“這種人無事不登三寶殿,肯定是有事相求,聽你說媳婦兒病了沒好意思說出口。”
“也許吧。”尤氏說:“不過你也出去找個好的醫生來,媳婦兒病了這麽多天也不見好,可別把病耽誤了。”
“剛才馮紫英來看我,見我麵露憂鬱之色,問怎麽了,我告訴他媳婦兒身子不舒服,不知是喜是病,所以心中著急。”賈珍說道:“馮紫英說,他認識一個醫生,名叫張友士,學識淵博,現在因為給兒子買官來到了京城,就在他家住著呢。我已派人去請了!”
“那真是極好的。”尤氏聽了很高興:“後天是太爺的生日,我們該怎麽辦?”
賈敬:賈珍的爹。職業:進士。信仰:道教。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不管,整天在郊外的玄真觀燒丹修煉。
賈珍說:“今早我去玄真觀給太爺請安,說後天生日請他回家。可是他卻說‘我清靜慣了,你們這麽鬧騰我受不了。若是這兩天家裏有親戚來,你們好好款待就是了。後天別來給我送什麽生日禮物,你也別來。你如果覺得心裏過意不去,現在就給我把後天的頭磕了吧!倘若後天你帶人來鬧騰,別怪我跟你不客氣!’他這麽說,反正後天我是不敢去了。不如叫來升準備兩天豐盛的筵席,我們遙祝他老人家生日快樂吧。”
“好的吧。”
尤氏叫人喊了賈蓉來:“你吩咐來升照往年的標準準備兩桌筵席,不怕花錢,隻要豐盛。然後你再到榮府親自請諸位太太和你璉二嬸子來給你爺爺慶生。”
賈蓉答應著出了門,正巧遇見去馮紫英家請張醫生的下人。
“奴才剛才去了馮大爺家,張醫生說今天見了一天的客,太累了,明天他一定來!”
聽那小子匯報完,賈蓉又折返進屋,先跟父母說了剛才的話,才又叫來來升吩咐這兩天的筵席。
第二天中午,張醫生果然來了,賈珍忙請入客廳喝茶。
賈珍:“昨天聽馮大爺說張醫生人品一流,醫術一流,小弟不勝欽仰之至。”
張醫生:“您過獎了,晚生實在是汗顏呢!”
賈珍:“您就別謙虛了。請先生快快看看我的兒媳,到底得了什麽病?”
於是賈蓉領著張醫生來到自己臥室,見了秦氏,隻見昔日的花容月貌如今已是弱柳扶風。
“這位就是尊夫人了?”張醫生問。
“是的。”賈蓉一麵請張醫生坐下,一麵說:“我先把她的病描述一下。”
“不用了。”張醫生打斷了賈蓉:“我給人看病都是先號脈,後描述病情。等我說完了你再看我說的對不對。”
賈蓉聽完,給張醫生深深鞠了一躬:“先生真乃神人也,我對先生的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先生您就是天使,就是華佗再世!快請先生看看脈息,還有得救嗎?”
張醫生伸手按在秦氏的右手脈上,以一個絕美的中醫特有的診脈姿勢細診了半刻工夫,又換過左手……診脈結束,張醫生本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對賈蓉說:“我們外邊坐罷。”
在外間屋裏坐下,婆子端上茶來。
“先生,賤內還有治嗎?”賈蓉迫不及待的問。
張醫生說:“尊夫人的脈息:左寸沉數,左關沉伏……(此處略去諸多中醫名詞術語)患者應該有如下表現:經期不調、失眠、頭暈目眩、夜間盜汗、不思飲食、四肢酸軟。或許會有人說這是喜脈,但我不這樣認為。”
張醫生話沒說完,旁邊一個服侍秦氏的婆子驚訝地說:“先生說的太對了,描述跟奶奶的症狀表現一樣一樣的呢!以前請來的醫生有人說喜、有人說病,這位說怕冬至,那位說不相幹,總之沒有一個說的明白。”
張醫生笑了:“其實,大奶奶的病就是被這幫庸醫耽誤了。如果在經期不調的初期階段用藥,那麽,病人應該早就痊愈了。而現在我卻隻有三分的把握,如果吃了我的藥大奶奶夜裏能睡著了,那就有了五分把握。從脈息看,大奶奶是心高氣傲之人,思慮太重,遇到不如意的事喜歡鑽牛角尖,時間久了傷及肝脾,所以經血不能如期而至。以我多年行醫的經驗來看,大奶奶每次的經期應該是後延才對。”
“就是呢。”婆子答道:“每次都是延長兩三天,甚至十天的時候也有呢。”
“好,紙筆伺候,我來開方。”張醫生大筆一揮,一副方劑瞬間呈現在眼前: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
賈蓉在一旁看了張醫生整個的診病過程,佩服得五體投地:“最後,我還要請教先生一個問題,這病能否治愈?”
張醫生笑道:“你是個聰明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到了這地步,三分看藥,七分看天。依我看,如果病人能堅持到明年春分,就應該沒問題了。”賈蓉不敢再往下問了。
送走醫生,賈蓉將診療過程一一匯報給賈珍夫婦。
“我看這個醫生靠譜。”尤氏對賈珍說:“還沒有哪個醫生說得像他這麽透徹。”
“那是必須的。人家行醫多年,又不是混飯吃的蒙古大夫。要不是因為馮紫英的關係,我們哪裏能請得動他?”賈珍說:“吃了這藥,興許媳婦兒的病就能好起來了。藥方上不是有人參嗎,就用前些天我買的那些上好人參吧。”
賈蓉答應著吩咐人給秦氏煎藥去了。
馮紫英在以後的章節中還會出現,以後再跟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