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雲台’,現在油料剩餘約七千兩百(升),可以支持巡航兩小時以上,完畢。”
瞥了一眼空速表和油量,科羅廖夫就挺輕鬆的給出回應。
對su-27這種以大內油著稱的重型遠程戰鬥機,飛行測試表明在無外掛情況下,每一噸燃油可以支持戰機以經濟巡航狀態飛行二十八分鍾;換算一下的話,相當於滿油的su-27s可以有四個半小時的最長滯空時間。四個半小時,不得不說這是個挺嚇人的數字,所謂“su-27不需要副油箱”的說法,似乎也不是全無道理。
當然,現在科羅廖夫駕駛的已不是su-27s,不過燃油換算上倒是大同小異的。
與su-27ub長機聯絡之後,把手搭在操縱杆上左右觀望,數千米高空巡航的他能夠勉強看到前下方正在疏開接敵的幾架mig-29m,不過離著這麽遠的距離,那些藍白色的迷彩身影已經快要完全融入暗藍色的海麵背景之中。想到這幾天來頻繁升空、卻隻打過一次真正的空戰,科羅廖夫有些躊躇的抿了抿嘴,他低頭看了看儀表板右側的武器掛載提示。
兩枚r-27r,兩枚r-73m,這麽幾枚導彈對機體龐大的su-27來說是太少了點?
對科羅廖夫來講,自從被團裏選拔去接收新戰機,也就隨之改變了執行任務的種類,作為237團“雲台”指揮小組的瞭望者和護衛者,為了減小氣動阻力、保證足夠滯空時間。科羅廖夫的戰機沒有攜帶太多武器。但是就這點導彈也不見得有用上的時候。
躲在前線殲擊機團的一眾戰友身後。為他們提供空情通報和基本的空中指揮導引,這種任務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但是對喜歡征戰藍天的飛行員來說就有一點沉悶。就說現在,雖然掌控著嶄新的蘇霍伊戰機,卻需要為坐在su-27ub裏的紮哈羅夫提供目標搜索與照射、同時確保這一組指揮雙機的安全,作為僚機的科羅廖夫就不能隨意脫離編隊機動,也就沒有多少機會和對麵衝過來的美國人較量一番。
哦,或者應該這麽想。不見得非要是開火戰鬥才算較量吧!
掌控身形龐大的蘇霍伊戰機平穩前飛,顯示屏上記錄的目標蹤跡也越來越多,這時候他注意到了側前方七千米高度的一個目標亮點,科羅廖夫馬上聯絡了長機,然後確認那正是維克托*雷澤諾夫的白色二十號su-27s。
從雷達上看去,白色二十號正以九百千米的時速接近敵人,看來維克托今天心情不錯、很快又要大開殺戒刷戰績了!
作為第237殲擊機航空團、或者說整個紅空軍的頭號王牌,和團裏其他人都盼望被選中接收新戰機不一樣,作為搭檔的科羅廖夫本來也挺納悶,維克托為什麽不選擇更換新戰機;難道是擔心像自己現在這樣。因為承擔空中指揮任務而與笨拙的雙座型編在一起?不過顯然這不可能,對於戰力可怖的維克托。稍有頭腦的指揮官都不會讓這位頭號王牌去做指揮的工作,大概他還是擔心臨陣更換座機、會影響了作戰發揮吧……
帶著一副崇拜的神情,科羅廖夫出神的看了看白色二十號的方向,同時也在心裏暗自告誡自己要再加一把勁。
和維克托相比,最然自己差得太遠,但是以他為榜樣總可以吧!
抱著這樣的想法,科羅廖夫的操控精準而嫻熟,和237團的其他指揮小組一樣,他所在的這一組su-27雙機繼續在戰場一側平穩巡航。
而就在他們專注監控的天空中,入侵者與攔截者的較量已經打響。
麵對低空飛行的蘇聯空軍攔截機,在六千七百米高度平行占位的美國空軍第八聯隊若幹架f-15c,在接到預警機的目標指示後很快加速到馬赫一點三,準備對北方洶洶而來的米格機實施第一輪bvr突擊。
不過對於高度占優的“鷹”,卻因此而隻能用雷達下視模式搜索目標,受到地麵雜波幹擾的雷達難以發揮搜索距離優勢;而與此相反,低空接近的390團mig-29m編隊采取疏開隊形向前推進,正麵迎戰的幾架戰機使用n019雷達vs模式掃描正前方,很快就發現了空曠天空背景下十分明顯的f-15c雷達回波。
基本上同時發現對手,占據高度優勢的第八聯隊戰機搶先發動攻擊,在米格機迎頭接近到六十千米距離時就發射了第一批次aim-120b。
隨著發射按鈕不斷被按下,由載機賦予了充沛初始速度的“mmer”們有如離弦之箭,在稀薄大氣中拉出一條條細狹筆直的白色煙跡,以超過三馬赫的速度沿著預先設定的高拋彈道疾飛而去;麵對“mmer”的迎頭攔截,徑直接近的幾架mig-29m沒有立刻得到rwr告警,然而巡曳在戰線後側的su-27指揮機卻已經發現端倪,經驗豐富的紮哈羅夫少校在無線電裏發出一通警告,他立即命令前出攔截的四架mig-29m左右分離、進入方向相反的側轉機動規避。
麵對美國人的突襲,老飛行員的戰場經驗再次發揮了作用。
基於作戰條令安排,在交戰雙方迎頭接近、彼此距離接近到五十千米左右時,更習慣進行bvr作戰的美軍飛行員往往會發動一批密集的超視距導彈齊射,這一過程中戰機會先提速後減速。
而就是在現在,從顯示屏上注意到迎麵接近的美國人速度驟降,這一明顯的bvr導彈發射征兆自然逃不過紮哈羅夫的眼睛;依靠僚機雷達的跟蹤掃描,通過簡陋的數據鏈傳遞給雙座型長機,前方天空中遠在一百三十千米外的敵機仍然被穩穩監控,雖然這時候少校乘坐的這架su-27ub,n001雷達甚至還沒有進入平穩跟蹤狀態。
兩相對照之下,紮哈羅夫不由得再一次感受到,新型戰機的雷達性能果然不俗。
既然n011雷達這麽好用,如果與iapo、knaapo配合的赫米洛夫儀器研究院,還有配套的生產廠家再努一努力,也許可以把各航空團的su-27都更新一遍,麵對美國人的空中壓力時會不會就更有底氣了呢?(未完待續。。。)
瞥了一眼空速表和油量,科羅廖夫就挺輕鬆的給出回應。
對su-27這種以大內油著稱的重型遠程戰鬥機,飛行測試表明在無外掛情況下,每一噸燃油可以支持戰機以經濟巡航狀態飛行二十八分鍾;換算一下的話,相當於滿油的su-27s可以有四個半小時的最長滯空時間。四個半小時,不得不說這是個挺嚇人的數字,所謂“su-27不需要副油箱”的說法,似乎也不是全無道理。
當然,現在科羅廖夫駕駛的已不是su-27s,不過燃油換算上倒是大同小異的。
與su-27ub長機聯絡之後,把手搭在操縱杆上左右觀望,數千米高空巡航的他能夠勉強看到前下方正在疏開接敵的幾架mig-29m,不過離著這麽遠的距離,那些藍白色的迷彩身影已經快要完全融入暗藍色的海麵背景之中。想到這幾天來頻繁升空、卻隻打過一次真正的空戰,科羅廖夫有些躊躇的抿了抿嘴,他低頭看了看儀表板右側的武器掛載提示。
兩枚r-27r,兩枚r-73m,這麽幾枚導彈對機體龐大的su-27來說是太少了點?
對科羅廖夫來講,自從被團裏選拔去接收新戰機,也就隨之改變了執行任務的種類,作為237團“雲台”指揮小組的瞭望者和護衛者,為了減小氣動阻力、保證足夠滯空時間。科羅廖夫的戰機沒有攜帶太多武器。但是就這點導彈也不見得有用上的時候。
躲在前線殲擊機團的一眾戰友身後。為他們提供空情通報和基本的空中指揮導引,這種任務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但是對喜歡征戰藍天的飛行員來說就有一點沉悶。就說現在,雖然掌控著嶄新的蘇霍伊戰機,卻需要為坐在su-27ub裏的紮哈羅夫提供目標搜索與照射、同時確保這一組指揮雙機的安全,作為僚機的科羅廖夫就不能隨意脫離編隊機動,也就沒有多少機會和對麵衝過來的美國人較量一番。
哦,或者應該這麽想。不見得非要是開火戰鬥才算較量吧!
掌控身形龐大的蘇霍伊戰機平穩前飛,顯示屏上記錄的目標蹤跡也越來越多,這時候他注意到了側前方七千米高度的一個目標亮點,科羅廖夫馬上聯絡了長機,然後確認那正是維克托*雷澤諾夫的白色二十號su-27s。
從雷達上看去,白色二十號正以九百千米的時速接近敵人,看來維克托今天心情不錯、很快又要大開殺戒刷戰績了!
作為第237殲擊機航空團、或者說整個紅空軍的頭號王牌,和團裏其他人都盼望被選中接收新戰機不一樣,作為搭檔的科羅廖夫本來也挺納悶,維克托為什麽不選擇更換新戰機;難道是擔心像自己現在這樣。因為承擔空中指揮任務而與笨拙的雙座型編在一起?不過顯然這不可能,對於戰力可怖的維克托。稍有頭腦的指揮官都不會讓這位頭號王牌去做指揮的工作,大概他還是擔心臨陣更換座機、會影響了作戰發揮吧……
帶著一副崇拜的神情,科羅廖夫出神的看了看白色二十號的方向,同時也在心裏暗自告誡自己要再加一把勁。
和維克托相比,最然自己差得太遠,但是以他為榜樣總可以吧!
抱著這樣的想法,科羅廖夫的操控精準而嫻熟,和237團的其他指揮小組一樣,他所在的這一組su-27雙機繼續在戰場一側平穩巡航。
而就在他們專注監控的天空中,入侵者與攔截者的較量已經打響。
麵對低空飛行的蘇聯空軍攔截機,在六千七百米高度平行占位的美國空軍第八聯隊若幹架f-15c,在接到預警機的目標指示後很快加速到馬赫一點三,準備對北方洶洶而來的米格機實施第一輪bvr突擊。
不過對於高度占優的“鷹”,卻因此而隻能用雷達下視模式搜索目標,受到地麵雜波幹擾的雷達難以發揮搜索距離優勢;而與此相反,低空接近的390團mig-29m編隊采取疏開隊形向前推進,正麵迎戰的幾架戰機使用n019雷達vs模式掃描正前方,很快就發現了空曠天空背景下十分明顯的f-15c雷達回波。
基本上同時發現對手,占據高度優勢的第八聯隊戰機搶先發動攻擊,在米格機迎頭接近到六十千米距離時就發射了第一批次aim-120b。
隨著發射按鈕不斷被按下,由載機賦予了充沛初始速度的“mmer”們有如離弦之箭,在稀薄大氣中拉出一條條細狹筆直的白色煙跡,以超過三馬赫的速度沿著預先設定的高拋彈道疾飛而去;麵對“mmer”的迎頭攔截,徑直接近的幾架mig-29m沒有立刻得到rwr告警,然而巡曳在戰線後側的su-27指揮機卻已經發現端倪,經驗豐富的紮哈羅夫少校在無線電裏發出一通警告,他立即命令前出攔截的四架mig-29m左右分離、進入方向相反的側轉機動規避。
麵對美國人的突襲,老飛行員的戰場經驗再次發揮了作用。
基於作戰條令安排,在交戰雙方迎頭接近、彼此距離接近到五十千米左右時,更習慣進行bvr作戰的美軍飛行員往往會發動一批密集的超視距導彈齊射,這一過程中戰機會先提速後減速。
而就是在現在,從顯示屏上注意到迎麵接近的美國人速度驟降,這一明顯的bvr導彈發射征兆自然逃不過紮哈羅夫的眼睛;依靠僚機雷達的跟蹤掃描,通過簡陋的數據鏈傳遞給雙座型長機,前方天空中遠在一百三十千米外的敵機仍然被穩穩監控,雖然這時候少校乘坐的這架su-27ub,n001雷達甚至還沒有進入平穩跟蹤狀態。
兩相對照之下,紮哈羅夫不由得再一次感受到,新型戰機的雷達性能果然不俗。
既然n011雷達這麽好用,如果與iapo、knaapo配合的赫米洛夫儀器研究院,還有配套的生產廠家再努一努力,也許可以把各航空團的su-27都更新一遍,麵對美國人的空中壓力時會不會就更有底氣了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