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方戰區、也即包括土耳其在內的中東形勢,龍雲現在是報以一種謹慎的樂觀。


    看反攻首日的情形,他認為在vvs“反輻射作戰”的有力支援下,華約地麵部隊完全有能力擊潰土耳其、伊拉克等地的北約防禦力量,把戰線一舉推進到中東腹地。


    不過正所謂“凡事皆有利弊”,如果事情的發展果真如他所想,紅色帝國的滾滾鐵流以雷霆萬鈞之勢殺入中東,那麽接下來就會碰到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龍雲思考過多次、卻沒有十足把握回答――在基本結束了南方戰區作戰行動,把北約勢力清掃出小亞細亞、甚至整個中東地區之後,接下來的仗又要怎麽打?


    這個問題,龍雲本人並沒有想得很清楚,不過他始終認為,高加索的戰鬥不太可能上升到完全的戰略層麵。


    換句話說,他現在的觀點是,高加索――中東地區的戰役結局,肯定會對這場較量的失敗者造成沉重打擊,卻還不足以決定兩大軍事集團的戰爭勝負;這場波及全世界的東西方大戰,進程也還遠遠沒到收官之時。


    駕駛戰機飛越上千公裏的平直航線,龍雲現在有很多時間思考問題;他現在所設想的結論,也是有一定論據支持的。


    中東地區,近幾十年一直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出現在國際舞台,很自然的就被很多人視為西方世界賴以繁榮的能源核心,或者更進一步,誰能夠掌控這片地區,就可以左右西方世界的經濟走向、甚至社會運行;這種論斷,當然不能說不正確,中東戰爭期間opec(_of_petroleum_exporting_ries。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減產沉重打擊了歐美國家經濟,似乎就是一種很有力的證據。


    然而另一方麵,如果深刻認識到戰爭行為的殘酷性,就必須承認一點。所謂“繁榮”在戰爭壓力麵前根本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任何一個在乎勝利的國家。都不會在“繁榮”和“勝利”之間選擇前者,那麽換一個地緣政治視角來觀察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也許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新發現。


    中東地區,對西方國家的確意義重大。


    但,不是因為它能提供石油,而是因為它能可靠的提供廉價石油。


    失去了中東。美歐國家的日子一定會更難過,社會運轉也會出現大量問題;但要是據此認定,北約集團會陷入運轉不靈、俯首認輸的狀態,那恐怕就是有點不切實際了。


    畢竟從地緣政治上觀察,中東地區並非美國全球戰略的中心,即使真的被華約占據,也不會對其國家戰略產生根本性的影響;通過大西洋與太平洋聯絡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西方世界的鏈條仍然可以一直運轉,雖然肯定會變得更沒效率,但是對於進入戰時體製的美國來說,“失去中東”這一打擊還遠遠不是致命的。


    正因為想到了這一點。龍雲才有一些預感,在中東戰局基本塵埃落定之後,蘇聯最高統帥部肯定不會在中東繼續和北約無謂糾纏。


    至於這片土地上的石油資源,對產能充沛的華約集團也沒太大的吸引力,加上中東遠離西方國家的核心區域,也起不到戰略進攻跳板的作用;所以他就很自然的猜想,紅色巨人的重錘不會一直落在中東,而是很快就會再一次高高舉起、揮舞生風。


    不過這樣一記重錘,接下來到底會敲擊在什麽地方,他就不敢妄加揣測了。


    ……


    一路上的旅途飛行,因為遠遠避開了可能的戰爭區域,進行的算非常順利。


    駕駛白色二十號su-27p42向西巡航,一千五百千米的航線花去了龍雲兩個小時多點時間,這個速度比民航客機還要慢一點,不過考慮到戰機可以直接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省去了兩次往返機場的時間,那麽在總體效率上還是要更好些。


    在布加斯近郊的野戰基地裏安頓下來,龍雲的第一項日程就是去找剛剛到達不久的米格設計局工作人員交流;他從基地負責人口中得知,米格局的項目驗證機已經在當天早些時候運抵布加斯空軍基地,現在正在臨時機庫內進行組裝。聽到是“運抵”而不是“飛抵”,龍雲一開始還覺得挺奇怪,按說布加斯也駐紮有一個裝備mig-29的前線殲擊機團,那架mig-29n直接從基地飛過來不是更方便?


    哦,想到這兒,龍雲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麽。


    mig-29n,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的“低可探測性”項目驗證機,不僅宣稱具備雷達隱身能力,還因為尚不清楚的原因而格外腿短;那麽首先龍雲就覺得,這架戰機恐怕是和mig-29一樣、沒有空中加油能力,為一架單獨的驗證機開發整套空中加油係統並不經濟。


    其次呢,考慮到這玩意一千千米出頭的航程,哪怕掛上一個副油箱,從莫斯科飛過來也至少要轉場一次,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設計局才沒有把戰機直接飛過來?


    不過帶著這些揣測,真的見到了米格設計局派來的工程師,龍雲就了解到這些猜測並不準確。


    在布加斯基地的鐵皮穹頂機庫外,沿著機場小路走向機庫側門,米格局的項目負責人米哈伊爾*克拉科夫一邊陪同,一邊就向身旁的航空兵少將解釋起來。


    作為“低可探測性”設計的項目驗證機,mig-29n戰機的雷達隱身能力相當不錯、一般的戰鬥機雷達、地麵警戒雷達就幾乎無法發現;而攜帶角反射器飛行的話,在接近戰區的地方又比較危險、也容易暴露項目的存在,所以設計局才聯絡了鐵路部門,先用兩架il-76運輸機把拆解狀態的米格機運抵布勒加斯特,然後再通過鐵路一步步運抵前線,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任何紕漏。


    “……是這樣啊;那麽,”


    眼見天色已經不早,龍雲說話間快步走向機庫、他現在當然非常好奇,就先問一問身邊陪同的克拉科夫,“我實在很想知道,你們是怎麽想到要改進mig-29、把它弄成低可探測型號的?還有那個航程指標是什麽情況,為什麽比原來還縮水了一些。”


    “哦!將軍同誌,其實‘低可探測型號’的項目驗證機,現在還沒有進行過完整的航程測試,這隻是一個理論上的計算值。


    至於具體的原因,我想等您見到驗證機之後,再詳細的向您解釋清楚比較好。”


    克拉科夫的話,讓龍雲明白了mig-29n的航程數據是如何得到,卻同時加重了他的好奇心;好在他人已經來到了布加斯,機庫就在眼前,於是跟著一身工裝的工程師走進側門、穿過短短的過道,就來到了光線明亮的鐵皮機庫內。和一般的前進基地情況不同,布加斯本來就有保加利亞的一處軍用機場,用來停放大型飛機的鐵皮穹頂機庫非常高大,裏麵的空間也極其寬敞。


    信步走進機庫裏,第一眼見到水泥地上停放的一前一後兩架戰鬥機,龍雲的第一反應還是“mig-29”,畢竟他對這種中型雙發戰鬥機的樣貌非常熟悉、還曾經駕駛紅色十三號在西歐天空激戰過。


    不過等到眼睛適應了室內的光亮,借助高處氣窗投射進來的一抹陽光、和機庫內的水銀燈照明,他馬上就發覺眼前這兩架通體淺灰的戰機有點不一樣,單看外形就和自己見慣了的mig-29有一些區別。


    果然,眼前的這兩架mig-29n戰機,是經過了細致的雷達隱身設計嗎。


    作為一名從現實世界穿越而來的前軍校生,龍雲自問對戰鬥機的雷達隱身技術略知一二,他知道一架戰機是否能做到對電磁波的低可探測性,可不是用肉眼就能隨隨便便看出來,否則的話,隱身戰機可就太容易設計製造、隻要照著已有的機型抄一個外殼就行了。


    但就算是這樣,基於共通的電磁信號散射原理,一些基本的雷達隱身設計原則倒是可以用直接觀察的方法發現,用來粗略判斷戰鬥機是否有起碼的雷達隱身設計:如果第一眼看上去,感覺某一款戰機在這些細節方麵都十分注意,那麽其屬於雷達隱身戰機的可能性就比較高,這倒是一點沒錯的。


    跟隨克拉科夫的腳步,龍雲一邊四下打量、一邊走近機庫裏的兩架mig-29n戰機,從機頭方向看去,淺灰色機身的整體線條依舊流暢,不過最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是在機身曲線的最高處、座艙位置上那微微泛亮的一體化座艙蓋――


    一、一體式座艙蓋?


    看樣子,還真的是哎,這種高級貨色也可以有的嗎!


    ps:


    八月份最後一天,求所有啊兄弟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戰長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龍戰長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