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柯內舍夫的介紹,馬上在心裏估算了一下性能,龍雲認為眼前這架淺黃色戰機的空戰推重比也許會達到一點三,這可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除此之外,對平行世界裏頭一次親見的推力矢量控製係統,他也感覺眼前一亮,哪怕隻是裝在項目驗證機上,至少說明al-31f-m2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可用性。


    對維克托的問題,柯內舍夫的回答可謂胸有成竹:


    “是的,與飛控的整合已經初步完成,模擬測試也做了,接下來就是相關飛行科目的實測,順便還需要摸索、優化控製率。”


    大概介紹過了“深度改進”型su-27的設計,挺自信的兩手抱在胸前,謝爾蓋*柯內舍夫躊躇滿誌的看向蓄勢待發的驗證機,對自己負責的這一樁改進計劃,顯然設計師的自我評價相當不錯;接下來,從隨身帶來的牛皮包裏找出一疊打印材料,他對眼前的王牌中將展示了改進型su-27的整體狀態參數。


    “雷澤諾夫同誌,請您看一下項目的原始設計書,”


    雖然負責的是軍工項目,在前來考察的維克托麵前也沒什麽保密的必要,柯內舍夫向旁邊始終一言不發的米哈伊爾*西蒙諾夫看了看,就翻開手上的材料,把對應的部分表格展示到龍雲眼前:


    “由於整體尺寸有一定縮減,即使經過了機體強化,改進型su-27的使用空重降低也很明顯,安裝al-31f-m2發動機時大概會在十五點六噸。


    另外,改進型號的機內燃油容量會略有增加,雖然比不上m型的一萬一千五百公斤,但是超過一萬公斤是沒有問題的。那麽。在這種情況下計算空戰推重比,達到一點三五左右應該沒有問題,機體的敏捷性也大有提高;至於更詳細的飛行特性。目前還沒包線圖,但其實是可以抱有比較樂觀的期待。您覺得呢?”


    大概說了這兩句,就言簡意賅的概括了“深度改進”su-27的能力,抬手抓一抓亂發的謝爾蓋*柯內舍夫兩眼放光,他歪頭看了幾眼自己的得意作品,似乎是在斟酌接下來的評語,然後才慢悠悠的開口:


    “至於項目型號,之前的‘改進型t-10s’有點別扭,既然已經進行到了驗證機階段。我的個人意見是,不妨將其命名為su-27m2。”


    “啊,我說謝爾蓋,怎麽,你還是覺得命名為su-35不妥嗎?”


    之前見到維克托在和柯內舍夫溝通,一直在旁邊觀望的安那托利*西蒙諾夫終於拍一拍手加入進來,這位淡出了設計局一線工作、專司項目協調與公關的矍鑠老人,似乎對柯內舍夫的執著勁頭有一點無可奈何,“這算是一種什麽情懷啊,之前的su-30就是如此。反正咱們的戰機都是一個模樣,哈哈!還擔心別人認不出來?”


    “可是,西蒙諾夫前輩。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工作是圍繞su-27進行改進,這方麵似乎沒必要增加新的型號編製。”


    “恩,聽起來有些道理。但是反過來說,謝爾蓋你這麽希望投產新型號,那我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大戰當前,為一線部隊提供新型號戰機,啟用‘su-35s/p’也沒什麽不可以,這關乎飛行員們的心理。你想到了嗎?哈哈。”


    說完了幾句挪揄,沒再繼續和自己的部下討論su-27m2的改進工作。西蒙諾夫兩手插在外套口袋裏,笑著向中將同誌點一點頭。就自顧自的踱步走開、找該廠區的負責人去安排接下來的午間活動。


    而站在原地的謝爾蓋*柯內舍夫,這時候卻還沉浸在介紹大改款戰機的興奮勁頭裏,他一邊指引龍雲繼續參觀,一邊還在滔滔不絕:


    “啊,雷澤諾夫同誌,編號什麽的其實都是小事。


    關於su-27m2,如果n011與r-77的配合沒有問題,那麽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講,這種深度改進型號雖然不能與美國人的yf-22匹敵,但勝過戰場上出現的其他敵機,都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關於這方麵,我們的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同誌也持相同意見,將軍同誌,您認識那位技術高超的小夥子麽?


    呃――當然在您麵前,‘技術高超’這個詞肯定不能濫用,那麽我換一個角度說,以我們目前掌握的技術資料,美國人大量裝備的f-15c、或者f-15e,電子係統上的優勢仍然存在,然而如果考慮一對一的實力比較,su-27m2的飛行性能、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推重比都已經不再居於劣勢,除了最大平飛速度有所下降外,其餘的……”


    洋洋灑灑的介紹了一大篇,論述還是基於蘇霍伊設計局對“項目t-10s”死對頭――f-15戰機的綜合分析,在燈光明亮的機庫裏侃侃而談,柯內舍夫很快就說服了眼前的航空兵中將。


    當然這種說服,其實隻是設計師的一種個人感覺,來自現實世界的龍雲對“鷹”的綜合性能十分清楚,他粗略翻看一下手上的技術資料就可以確信,經過了深度改進的su-27m2,哪怕外觀看上去和標準型su-27s並無多少區別,卻已經可以稱為一款全新的戰機,性能也終於實現了當年“t-10s”工程項目的預定目標,即“為了回擊美帝的空中威脅,新一代戰機的性能必須全麵壓製f-15”。


    “全麵壓製f-15”,這一回蕩在蘇聯軍事委員會委員、航空工業部官員和各設計局負責人耳旁的響亮口號,也說明了紅色帝國天空的捍衛者們曾經是如何艱難。


    對龐大蘇維埃聯盟的一線飛行員來說,在f-15的陰影下活動了逾十年時間之後,su-27才橫空出世,然而倘若拋開一切主觀因素評價,很多方麵受限的su-27綜合性能卻並未取得相對於f-15的明顯優勢――除去內油航程完全占優,在決定戰機綜合作戰能力的諸多要素中,su-27的飛行性能與f-15不相上下,然而電子係統卻落後甚多,如果不是因為f-15配套的aim-7m、aim-9l武器係統遜色於r-27r/t、r-73組合,可想而知,兩者的對抗交換比仍然會對蘇霍伊不利。


    這一切比較與考量,在兩個世界裏都和su-27係列戰機打過交道,龍雲當然心知肚明。


    然而今天上午,聽到謝爾蓋*柯內舍夫的一席話,深度改進後的su-27m2已經具備了優於“鷹”的綜合戰力,這一方麵固然讓他欣喜,另一方麵卻也不無遺憾的想到,在當前全麵戰爭的大背景下,看一看iapo、也許還有knaapo的生產安排,就知道m2型的前途會如何渺茫,這款紙麵性能優異的大改款su-27恐怕要沒有機會量產,也就不會在世界大戰的天空之中翱翔了。


    關於這一點,他不失時機的向設計師提出,對此柯內舍夫報以一陣吐槽:


    “可不是麽,將軍同誌!這一點可真是讓人心情不佳。


    以我對局勢的觀察,這場世界範圍的戰爭是不會很快結束,美國人,他們一旦要開戰可沒那麽容易製服;那麽情況明擺著,m型的性能改進並不顯著,n011算是最大的收獲,然而要說綜合性能壓倒f-15,我認為這還並不足夠。


    所以我一直主張,盡快完成m2型戰機的測試項目,”說到這兒,柯內舍夫指了指稍遠處的02號su-27m2原型機,“結構受力方麵的項目現在都已經完成,為此耗費了一架原型機,進度也接近了量產程度;可是我一提量產,西蒙諾夫前輩就表示反對,他認為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協調iapo、做好su-27和su-24戰機的大規模生產調度。


    怎麽說呢,身為一名設計人員,我對此還是感覺有些遺憾,您怎麽看?”


    “您是說,不支持量產m2型的事?”


    作為一名穿越者,對眼下經曆的戰爭結局十分關注,龍雲本來還很希望眼前的su-27m2能盡快投產,畢竟在戰爭的壓力之下,紅色帝國固然在抓緊時間更新武器裝備,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也不可能閑著;現在聽到柯內舍夫這樣講,他挺疑惑的揚了揚眉毛,然後才很謹慎的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呃,我對航空工業的了解很少,但是想一想的話,會不會是因為轉產‘深度改進’過的su-27m2,會影響到航空工業聯合體的生產計劃?”


    “影響肯定是有一些,不過反過來想想,如果不盡早進行生產線的調整,又如何提供性能更優的戰機?


    看公開媒體的報道,既然我們現在占據一定的戰場優勢,那為什麽不抓緊時間,利用這一機會來完成m2型的項目後期工作,通過驗收,然後就進入批量生產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戰長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龍戰長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