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了外觀形似、細節卻有不少差別的項目驗證機,龍雲心中自然升起了濃重的好奇,哪怕眼前的戰機並非預想中的“項目t-50”,這樣一款看上去與su-27s已大有不同的新型號,其情形究竟是怎樣的呢?


    關於眼前“深度改進”型號的整體印象,對龍雲的觀察,柯內舍夫在一旁點頭稱是。.tw[]


    “是的,雷澤諾夫同誌,關於su-27的整體改進,我們的思路就是如此。”


    雖然在一開始寒暄時話並不多,真的討論起技術問題,柯內舍夫的思路就變得活躍起來,話語也更加流利,他簡潔明了的向維克托*雷澤諾夫說明了蘇霍伊設計局對su-27戰機的總體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深度改進策略。


    謝爾蓋*柯內舍夫的介紹,讓龍雲聽得頻頻點頭,他站在高高的機庫走道上向下望去,對眼前仍然處於原型機狀態的大改進款su-27也有了更多的期望。


    是啊,聽這位項目總設計師的話,不正是與現實世界裏的一番觀察理解相契合嗎?


    關於su-27,這一款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蘇聯解體而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擴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由於中國先後從蘇聯/俄羅斯進口了su-27sk/ubk多個批次,後來還以殲-11a的型號實現了國產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衍生設計,作為軍迷兼航空競技飛行員的龍雲自然對其相當熟悉。


    回顧那些年代的曆史,作為中國空軍相當一段時期內僅有的三代戰機,同時也是國產殲-10“猛龍”入役之前,唯一能夠正麵對抗周邊國家三代機的主力戰鬥機,從民間愛好者到專業人士對其評論、分析都非常多。得到的結論也是五花八門。


    以龍雲的模糊回憶,這些視角各異、出發點也各不相同的分析評論,論證過程千奇百怪。引用的數據和證據也是來源繁多,當然最後的結論就更大相徑庭。


    在這一些紛繁蕪雜的聲音裏。來自su-27係列戰機真正使用者、也即空軍方麵的意見,其實才最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然而這種意見,可想而知是不可能對外公開,僅僅憑借媒體上的一點點隻言片語和影像資料,眾人站在自己角度上加以解讀,得到的所謂“結論”也隻能是眾說紛紜。


    這樣一種局麵,在傳統戰機頻繁換代、強襲機橫空出世之後,航空競技產業隨之而快速興起。包括su-27戰機在內的三代戰機大量進入民間,相關的資料也大部解密,經由一次次對抗測試和理論分析,關於這款蘇聯時代戰鬥機巔峰之作的性能評價才算是塵埃落定,原本各執一詞的辯論者也逐漸達成了一般共識――其實這種所謂“共識”,本就是意料之中,在包括了f-15、f-14與su-27、mig-31在內的三代重型戰機家族中,如果排除電子係統等飛機設計師們無能為力的因素,那麽這些型號的實際作戰性能都差不多,或者說。並沒有哪一種機型能夠取得明顯的性能優勢。


    這種觀點,此時就在龍雲腦海中徘徊,對柯內舍夫講述的su-27s/p型號性能分析。他時不時插言一兩句,對這位偏瘦男人的說法相當認同。


    su-27s,作為一種雙發重型戰鬥機,其性能究竟如何,還有沒有大幅提高的空間?


    這個問題,以飛行員的視角是可以說出些一二三,不過隻知道性能優劣、卻不清楚背後的原因,所謂改進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在這方麵,謝爾蓋*柯內舍夫的分析十分簡潔明了。他大概認為眼前的航空兵中將對su-27了解有限,闡述起來也很淺顯:


    “……是的。關於‘項目t-10s’,研發過程中是遇到過很多問題。


    其一。受限於當時的製造水準,另外還要減重,隻能讓機體結構強度略有不足,繼而造成飛行包線受限;其二,能夠裝機的電子設備和武器係統重量、體積超限,設計出來的機體尺寸就過大;其三,呃,雷澤諾夫同誌,這就不是我們局裏可以解決,配套的電子設備,包括n001雷達的性能並不理想,最終也影響型號的整體戰鬥力。”


    “恩,這麽說來,情況的確是如此。”


    在一線部隊使用su-27s也有挺長時間,加上現實世界的知識儲備,龍雲自然很清楚柯內舍夫說的都是事實。


    在現實世界裏,由於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su-27先天的性能缺憾,有一些得到了改進與彌補,而更多的設計問題則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抬手撫摸一下下頜,站在柯內舍夫身旁的龍雲若有所思,他看一看近前的改進型su-27戰機:


    “那麽,我的猜測……在您主持的‘大改項目’之內,這些缺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是這樣麽?”


    “是的,雷澤諾夫同誌!


    這麽說是有一點誇張,然而,我和我的設計團隊,的確完全以此為目標。”


    抬手請眼前的頭號王牌走下樓梯,回到防滑樹脂鋪就的機庫地麵上,柯內舍夫和龍雲一起走近戰機,為其詳細介紹“深度改進”的總體思路:


    “那麽,您可以看到,改進型su-27並未完全脫離原有設計,當然,改進的方麵也很多。


    首先,從整體尺寸上講,這一架01號原型機的全長,已經從su-27s的二十一點九三五米,縮短到了二十點六米:全長的縮減,一方麵是圍繞n001雷達係統對前機身修型,”說到這兒,設計師抬手指了指淺黃色戰機的碩長機頭,雖然看起來不太明顯,仔細觀察的話還是可以發現機頭尺寸比su-27s有一定程度的縮減,“另一方麵則是重新設計了後機身、並改進了進氣道,將發動機懸吊位置適當前移。那麽,中將同誌,在我們當前的製造工藝水平基礎上,僅此一項設計,就可以為機體減重一千公斤左右。”


    “一千公斤?這很了不起啊,不過,這樣縮短了進氣道的話,”


    聽到柯內舍夫說“減重一噸”,身為飛行員自然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麽,龍雲走到戰機翼身融合體部位的一側,觀察那經過了重新設計的進氣道,“還能夠保證發動機的工況麽?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進氣道一旦縮短,會影響發動機在高速飛行時的運轉狀態,也就是會影響戰機極速的吧。”


    “沒錯,您說的很對,這一影響還是存在的;


    不過對‘深度改進’項目而言,經過團隊的論證,對極速的要求已經適當放寬了一些。”


    對維克托的判斷表示認同,柯內舍夫繼續講下去,“所謂‘減重一千公斤’,這裏麵並不包括了機體結構的適當加強,主要是破除跨音速段的過載限製,相應的也修改了一下邊條曲線。還有,既然機體全長縮短,翼展也就相應縮減到十四點一米,同時加大了前後緣距離,保證翼麵積基本不變。


    哦,當然這不是所有的措施,將軍同誌,請來看一看這兒!”


    順著柯內舍夫的招呼,走到戰機主翼後側方,龍雲很快明白了設計師的介紹點,也就是他剛才注意到的一個細節:


    “您是說,和su-27全係列戰機都不一樣,改進型號已經有了獨立的襟、副翼?”


    “是的,這一點是很重要,將軍同誌。”


    說話間抬手扶一扶眼鏡,柯內舍夫感覺與這位超級王牌交流真是很輕鬆,“關於這一點,此前設計‘項目t-10s’時也是沒辦法,減重後的梯形翼無法承受副翼扭矩,為此隻設置了一對襟副翼。


    坦率的講,這一點簡化設計,對su-27戰機的性能發揮相當不利,也始終讓設計團隊耿耿於懷;現在,借助機翼構件的再設計,也通過計算機模擬得到了共振分析結果,我們就為戰機加上了完整的襟翼和副翼,這麽一來,戰機在進行複雜機動時的升力獲取可以放開,滾轉性能也會大有提升。”


    談過了機翼的改進設計,接下來走向戰機尾部,也是此前視角不太能注意到的部分,柯內舍夫先是抬手一指,提醒維克托這架原型機的垂尾改進,依然是適當放棄高速能力而減重、提高飛行性能,加大的垂尾方向舵顯示“深度改進”型號與su-27m一樣舍棄了機背減速板。然後兩人一起來到戰機尾後,眼見兩台帶有推力矢量噴口的發動機已經就位,龍雲一時間認不出這是什麽型號,難道會是現實世界裏的117s?


    “關於配套的發動機,如您所見,這是由‘土星’方麵送來的項目驗證型號,加力推力在十三點五噸的al-31f-m2;這款發動機,經過了幾次隨機試飛,性能基本上達到設計指標,不過還沒測試過推力矢量係統。”


    “推力十三點五……那麽,這一套推力矢量,和戰機的飛控係統整合在一起了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戰長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龍戰長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