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魏征的奏折遲遲未呈上,你心中多少有些忐忑,於是暫時放下要親往養蠶、種棉場所查看的打算,仍舊留在宮中等候著消息。


    與此同時,你也沒閑著。


    這幾天你和無忌、舅舅走得極近,且不時的議論著些什麽,甚至有時候見我到了,你們三人便急忙停下爭論。


    我有感覺:你們肯定有事瞞著我。


    但我萬不想,你們瞞著我的居然是‘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手抓著無忌、舅舅二人的辭呈,我恨得牙都有些癢癢:舅舅年紀大了,告老還鄉還說得過去,但無忌你年紀青青正是大展鴻圖的時候告的什麽老、還的什麽鄉?


    “渭水之盟後不久,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反對頡利的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對其變革國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滿,內亂頻生。咄吉更是暗中與我李唐聯絡發誓要與頡利決裂,頡利如今可謂眾叛親離。去歲突厥又遇大雪氣候,牲畜大多被凍死、餓死,國勢漸弱。唯今,正是我李唐出兵伐突厥的大好日子,請陛下發兵,臣願親赴突厥斬得頡利人頭以血渭水之辱。”


    “陛下和頡利定盟之時斬白馬起誓,四年內不得互犯,否則天下可共誅之,你這樣做是想置陛下於不仁不義之地,讓天下人笑話陛下嗎?”


    “兵者,詭道也。勝為王、敗為寇,自古皆然,若講仁義,如何得天下?”


    劉弘基、段誌玄爭得麵紅耳赤,但都說得有道理。我的眼光看向無忌,但不知這個已然遞上辭呈的國舅爺有什麽高論。


    許是看到我眼中的執著,也許是覺得這個時候棄我而去有些不地道,無忌刻意回避我略帶挑釁的眼光。


    “國舅爺,你怎麽看突厥之戰。”


    素來稱呼‘無忌’,如今乍聽‘國舅爺’三字,無忌的臉上紅白交替,再也不能刻意回避,隻得躬身說道:“不守信者非王者之師。如今突厥國力既弱,必不會長途犯我國境。我李唐這些年曆經外戰、內亂後,軍力並未恢複,唯今之計重在戢兵、以防守為最,不可遠攻。若深入虜廷,一來吃力不討好,二來也違背了陛下和頡利的盟約,既使陛下失信於我李唐的百姓也會令陛下失信於突厥的子民。便算我李唐此番出兵僥幸得勝,但突厥民風驃悍,到時候也許是得不償失。所以,微臣以為,對突厥暫時不要輕舉妄動,還是遵守當初盟約的好。”


    “遵守、遵守,國舅爺一味隻知道遵守,難道我們隻有等著別人打來的份,就不能先發製人去打別人?”


    看著怒氣衝天的劉弘基,無忌笑道:“當然,我李唐也不可坐以待斃。在遵守盟約的這些年中,也得做點什麽事,讓突厥總不得安寧的好。”


    “什麽事?”


    “扶弱除強。”


    依無忌的意思,這幾年我們可以首先消滅那個依附突厥的‘梁帝’梁師都,讓突厥中的弱部看到我李唐的軍威,然後我們再利用頡利如今和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的矛盾,大力扶持那些弱小的部落以孤立頡利,從而對突厥構成南北威脅,最後加上那個一力討好我們的咄吉,不愁四年後突厥不為我破。


    聽著無忌的曉以利弊,先時還有爭執的一眾武將皆沒了聲音。


    自我李唐草創國家以來,為一統江山,戰爭不斷,無論是從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洛陽虎牢之戰到平蕭銑之戰,還是從洺水之戰、下博之戰、滅劉黑闥之戰到滅輔公祏之戰,七年的時間,唯有那個一直依附於突厥在‘朔方’定都的梁師都是塊硬骨頭,至今仍占據著雕陰、弘化、延安等郡,自稱皇帝,國號‘梁’,還被突厥封為‘大度毗伽可汗’……


    不要說覆滅突厥了,便是梁師都都沒有拿下來,如何對得起你予我‘做一個一統四海的好皇帝’的期許。


    念及此,我冷哼一聲,待殿中平靜下來,這才說道:“傳朕詔,征兵五萬,由譙國公柴紹領軍進駐朔方拿下梁師都,以彰我李唐軍威,而後誘使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親自請命和我李唐聯手共伐頡利。”


    這份詔令同時證明我同意了無忌‘靜觀其變、以逸待勞、聯弱扶強’的策略。


    殿下群臣齊齊叩首,“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示意眾人平身後,魏征啟奏說道:“陛下,微臣已擬好右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罪章,請陛下過目。”


    該來的,終究是來了。


    示意福田接過奏折,我細看了看,倒有些出其不意。魏征的這道奏章中除了革去安業的將軍之職並將安業流放嶺南外,奏章中對長孫家族中的其他人也隻是象征性的懲罰一二,比如說無忌、舅舅二人也不過罰奉半年。


    將奏折放在托盤中,我說道:“魏卿所奏朕已看過,稍後再做定論。來人,傳膳。”


    由於事務太多,極大多數時候,我陪著這一眾臣子便在顯德殿中用餐以節省時間,一待用餐過後又繼續事務。


    今日,我特邀了舅舅在偏殿陪我用膳,同時將魏征的奏折遞予了舅舅。


    舅舅看過後,笑道:“魏征的處罰雖然可行,但……隻怕會落下詬病。陛下此時倒不如準了微臣所奏,正好殺一儆百以彰顯李唐律法。而老頭子我也樂得去嶺南享受天倫之樂,說起來,這些年,走了那許多的地方,唯有嶺南,唯有季晟留下的青石屋總是出現在我夢中。”


    看來,舅舅借機辭職是想一來證明我沒有偏袒長孫家族、高氏家族中的人,二來他正好可以隨著安業、高小凡前往嶺南享受天倫之樂。


    辭職之舉可謂一舉兩得。


    隻是……嶺南、長安相去甚遠,視舅如父的你如何舍得?


    念及此,我說道:“舅舅,您不是說過,有觀音婢的地方就是您的家鄉麽?就算要頤養天年,那也得留在京中頤養天年才是,哪有去那山窮水惡的嶺南之地頤養天年的?更何況嶺南之地也不是您的家鄉啊。”


    當然聽出我語句中的惱意,舅舅含笑說道:“微臣知道。但微臣去嶺南除卻是對那裏念念不忘外,更有著其它的原因啊。”


    “原因?”


    “陛下,微臣有三個女兒。大的那兩個打小便得眷顧多些,所以一生行事謹慎小心,沒有再令微臣擔心的地方。唯有小凡……我對她最是照顧不到,也正因了此才忽視、縱容了安業。安業即是微臣的女婿便是微臣的半個兒子。說起來,養子不教父之過,安業有今天都是微臣的錯。微臣悔不當初,如果對小凡多照顧一些、多留意一些也斷不會造就今日事之種種……所以,微臣想隨著小凡去嶺南,以贖往日照顧不周之罪,真正盡一個父親的責任。”


    一個父親要照顧女兒是人之常情,換作是麗質出什麽問題,我肯定二話不說便去照顧、疼愛她。非常理解舅舅的心情,我回道:“好,舅舅即如此堅決,朕便準舅舅所奏,隻是無忌……舅舅,你可不能讓他由著胡鬧,他的辭呈,朕是不準的。”


    “便是不準,陛下也得在群臣麵前裝做殺殺他的威風的樣子。”


    威風?


    我不是不明白,這段時日下來,無忌利落的辦了兩件事,一是精簡朝廷定員,最後確定朝廷留用官員不足七百人,其餘的人全部解職回鄉;二是依我詔令削弱宗室,把那些無功勞的李家遠親皆從‘郡王’級別降級。


    可以說,兩件事下來,無忌得罪人無數,外戚的身份立馬敏感起來。


    他並不怕人們說他外戚幹權,他隻是不想連累你,是以才借著這次機會辭職。


    “眾人怎麽隻見無忌是皇後胞兄的身份卻不見他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的真材實學?唉……每念及此,朕都頭疼不已。”


    笑看著我,舅舅說道:“若無忌不是當朝皇後的兄長便不會有那許多的是非。世人也便隻會看無忌才學橫溢的一麵。可偏偏他是皇後的胞兄,所以,無論他怎麽做,無論他做得如何,都逃不掉世人評論陛下‘重用後族’的揣測。”


    我無奈的聳了聳肩,道:“何止世人,連觀音婢都說朕偏心眼,成天鬧著要朕廢掉無忌的右仆射之職以證明朕沒有重用後族,便是在夢中,她有時候都慷慨陳詞,唉,朕都擔心她患了焦慮之症。”


    舅舅聞言又笑了,說道:“長孫家族、高氏家族,位列三公,滿朝文武不及,被世人詬病很是自然。觀音婢身在後位有所顧忌亦很是正常。陛下,與其讓觀音婢總是憂心忡忡,與其讓天下百姓總是議論長孫家族權勢,倒不如借此時機撤了無忌的仆射之職,一來向天下人證明陛下沒有偏護長孫家族之心,二來也好讓觀音婢安心……這可是一舉兩得之事,陛下何不暫時答應無忌之請呢?”


    “朕最懂無忌,一旦朕允了,他無官一身輕,又加上他素講孝道,肯定會跑到嶺南去。到時候,朕怎麽辦?”


    “陛下,您難道忘了還有一個觀音婢麽?隻要觀音婢在京中他無忌便不會跑太遠,他呀,雖然放心不下我這個舅舅,但他一生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觀音婢啊。”見我仍舊撇嘴看著他,舅舅隻好又道:“這樣吧,如果陛下擔心無忌連觀音婢都甩了的話,那不如給他一個不掌實權的閑職,即允了他此時強烈的要求辭官的願望,同時也讓他辭了官卻也離不得京城一步,陛下看,這個主意如何?”


    聞言,我腦中一亮,喜道:“舅舅好主意,朕明白了。”


    無忌,想走,門都沒有。我便要留下你在我身邊一輩子。一來朝廷確實少不得你,二來你是唯一可以束約你那個寶貝妹子的人。


    用膳過後,再次議朝政,對於魏征處罰安業的奏折我給予了非常的肯定,同時又額外的添加了一筆‘撤高士廉侍中(侍中:相當於宰相)之職以懲戒其育婿不力之責,僅保留申國公之爵位。撤長孫無忌右仆射(右仆射:宰相)之職以懲戒其督兄不力之責,改授‘開府儀同三司’之職,保留趙國公之爵位……’


    萬不想我會有此等大義滅親之舉,一眾文臣武將自是臣服,隻有無忌很是落寞。眾人隻當他是失了官心灰意冷,又有誰知其實是我阻擋了他那想逍遙世外的閑雲野鶴之心呢?


    長亭送別,直至夕陽西下。


    再這麽送下去,幹脆所有的人都去嶺南算了。


    無忌更是‘賊心不死’,仍舊不放棄的希望舅舅在我麵前美言一二,允他隨了舅舅前往嶺南。


    “無忌,舅舅知道你的孝心。但如果你隨著舅舅去往嶺南,那觀音婢呢?觀音婢要誰照顧?要知道舅舅前往嶺南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觀音婢啊。”


    “舅舅,您年紀大了,便讓三哥陪您去嶺南,權當觀音婢在舅舅麵前盡孝,否則觀音婢與心不安啊。”


    “觀音婢,好孩子,不可……”


    親熱的舅甥三人你爭我辯,全然沒將我這個皇帝放在眼中。冷哼一聲,我以示我的存在。


    眼見三人都訝異的看著我,我賭氣說道:“走罷,走罷,都走罷,你們都走,都不管我。便讓我一個人孤零零的守著這天下。”


    聽出我話中的不滿,你狠命的瞪了我一眼,怒道:“我又沒說要走。你這話倒有趕我走的意思。正好,我就陪了舅舅前往嶺南以盡孝心。”


    “觀音婢……我……我沒有……”


    看得出我急得語無倫次,還是舅舅最體貼入微。輕拍了拍你的腦袋,睨了你一眼。


    自從你當皇後以來,舅舅對你再很少有這種親膩的舉動了。很顯然,你喜歡舅舅這般待你,眼睛都有些濕潤了。


    “觀音婢,好孩子。你的孝心舅舅最是明白。但你現在不是舅舅一人的觀音婢了,是天下人的觀音婢。還有,你是皇後,是李唐的當家主母,再不可動不動便和陛下發這般脾性。這若叫外人見了,隻會說舅舅當初沒管教好你,說長孫家沒有管教好你。”


    最是聽舅舅的話,你略含委屈的低頭,“是,舅舅。”


    “無忌,還有你……堂堂的國舅爺怎麽能夠置自己的妹子、妹夫不顧,隻知道盡孝於舅舅跟前呢?雖然‘百善孝為先’,但在‘忠孝’之間,舅舅更希望你能夠選擇忠。因為,忠於陛下、忠於國家、忠於百姓,便是在舅舅麵前盡孝了。舅舅老了,不能再為朝廷效力很是遺憾,你在政務上便多擔當一些,便算是替舅舅在朝廷盡忠啊。”


    聞言,無忌亦低下了頭,“是,舅舅。”


    “好了,送君千裏,終有一別。就此告辭。它日,保不準我為了活動活動這把老骨頭就跑到京中來蹓躂蹓躂呢。”


    被舅舅調侃的話惹得破涕而笑,你和無忌又拉過安業、小凡叮囑了許多話,這才依依不舍的和舅舅揮手告別。


    ------題外話------


    o(n_n)o


    謝謝5698708、601781829、zhysop、xunge8285、huomaozi朋友們的票票!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免費為廣大書友提供我的長孫皇後最新章節和無彈窗全文閱讀,如果你覺得本書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裏的朋友推薦哦!請點擊導航條上分享鏈接或複製如下的分享地址: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長孫皇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素馨小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素馨小花並收藏我的長孫皇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