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猜到了喬玄調查自己,但是卻沒有想到,喬玄居然會調查得這麽徹底,將自己的一些事跡全部都翻了出來。
從自己三年前來到高陽縣開始,一直到現在雄霸一方,除了被自己刻意隱藏起來的周倉以及從未在人前露過麵的華富、華貴三人人,喬玄幾乎將自己所有的事,全部都調查得清清楚楚,看來喬玄關注自己不是一天兩天了。
有道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喬玄既然能夠將自己調查清楚,想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是有不少的了解,憑借喬玄的智力和多年的經曆,自己想要蒙蔽他,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看來要想個辦法,讓喬玄相信自己沒有異心了,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好的說辭,隻怕喬玄會忌諱自己,這樣一來的有些不妙了。
經過華宇再三的思索,終於想到了一個比較合情合理的說辭。
“喬老有所不知,威國自幼便敬仰衛霍之舉。而威國取三郡之地,皆為整備兵馬,有朝一日效仿衛霍之舉,封狼居胥,揚我大漢國威。”
這是一番很合情理的說辭,衛青和霍去病兩人,都是驍勇善戰的絕世猛將,自古以來,想要效仿他們遠征匈奴,封狼居胥建立萬世功名之人數不勝數,華宇身為一個武將,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奇怪,甚至是合情合理。
但是喬玄卻不這麽想,現在的漢朝戰亂紛紛,民不聊生,怎麽可能有餘力去遠征匈奴?既然沒有餘力去遠征匈奴,那麽他華宇,華威國又憑什麽去行衛霍之舉,封狼居胥建立萬世之功績?
唯一的理由就是,華宇沒有說真話,他在掩飾自己,在掩飾自己的意圖。
聽完華宇的話,喬玄並沒有任何的表示,而是緊緊的盯著華宇,良久以後,才說出了一句,讓華宇、賈詡兩人震驚不已的話語。
“吾曾識得一人,那人名喚曹操,字孟德,吾之好友許邵,許子將曾評價其,乃是治世之奸賊,亂世之梟雄。而吾觀威國,更甚於其,汝文武兼備,且有大誌,如今天下紛紛亂戰,汝若心存善念,救國者,必君也,汝若心存歹念,亡國者,亦君也。天下之興亡,皆在君一念之間。”
震驚,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喬玄的一番話,讓華宇兩人深深的震驚了。
華宇震驚的是,喬玄說自己更甚於曹操,曹操是誰啊?曹操現在雖然不出名,可是日後,曹操將會是一個權傾朝野的霸主,是日後的魏武皇帝。
而喬玄居然說,自己更甚於曹操,怎麽能讓華宇不震驚?
賈詡雖然不知道曹操這個人,但是卻也知道一點,盛名之下無虛士,許劭,許子將本是四海賢士,以識人之能而出名。
既然許劭能如此高調的讚揚曹操,想必那曹操,必定有經天緯地之才,框複社稷之能。
但是,喬玄居然說華宇更甚於曹操,聽到這這句話,賈詡心中激動不已。自己沒有跟錯人啊,華宇將來必定能夠一飛從天。
這可是喬玄啊,是海內大儒,同樣以善於識人而著名,據說喬玄的識人之能遠甚於許劭、何顒,能夠這樣評價華宇,可見是多麽的欣賞華宇,怎麽能夠讓賈詡不震驚?
而後,聽到喬玄說,如今天下紛紛亂戰,汝若心存善念,救國者,必君也,汝若心存歹念,亡國者,亦君也。天下之興亡,皆在君一念之間。
賈詡更是怔怔的站在那裏,心中的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喬玄說完這番話以後,也不去理會還在震驚之中的兩人,而是歎了口氣,徑直走出了大廳。
喬玄走了以後,大廳之內的兩人,依舊是那副震驚的模樣,直到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兩人才對視一眼,從震驚中醒悟了過來。
雖說從震驚中醒悟了過來,但是兩人並沒有任何的話語,隻是怔怔的相互對視著,腦海中依舊回響著喬玄的話。
“汝若心存善念,救國者,必君也,汝若心存歹念,亡國者,亦君也。天下之興亡,皆在君一念之間。”
沉默了許久以後,華宇猛然的站了起來。
“來人。”
因為三人說話的聲音,並不是很大,所以,守在門外的士兵,並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麽。
看到喬玄出來以後,華宇和賈詡並沒有陪著他一起出來,原本還在納悶。這喬玄走了,主公和軍師為什麽不送送啊?難道談的不愉快?
哼,肯定是這個老匹夫倚老賣老,讓主公生氣了,還說什麽海內大儒呢。
我們主公愛民如子,對著我們都不會大呼小叫,肯定是這老匹夫的錯。
雖然喬玄是海內大儒,但是士兵卻是無條件的相信華宇,因為他們的命是華宇給的,如果沒有華宇,他們可能早就被餓死,或者被野狼所分食。
如果華宇告訴他們,說他要謀反,士兵們不會有任何的猶豫,會馬上拿起武器裝備,陪著華宇一同反抗朝廷,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喬玄。
就在士兵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聽到了華宇的聲音,於是趕緊的收拾好心情,走進了大廳。
“拜見主公,拜見軍師。”
士兵進來以後,看著坐在大廳之內的兩人,麵色都十分的沉重,心想。
哎,主公平時就算是在不開心,也會帶著微笑,可是現在卻麵色沉重,肯定是受委屈了,喬玄,你這個老匹夫,以後不要讓我看見,要是讓我看見了,一定打得你媽都不認識你。
當然了,這是士兵的心裏話,華宇並不知道。
“傳令三軍,開拔回禁城。”
“是。”
聽到華宇說回禁城,士兵即是開心,又是惱怒。
華宇所帶出來的士兵,全部都是由流民組成的禁城護衛軍,他們在禁城已經安家立戶,成為了禁城的一份子。他們出門在外,對人介紹的時候,都不會提及自己曾經的故鄉,他們全都是禁城人士。
馬革裹屍還,是每一個士兵的天命,他們能夠活著回到家中,侍奉家中父母,看著自己的妻兒,自然是十分的開心。
可是想到華宇有可能是被人逼迫,無奈之下才下令回軍禁城,士兵又高興不起來。
但是華宇下了命令,就算心中在怎麽不開心,也隻能接受華宇的命令。
士兵心中是悲喜交集,而賈詡卻是疑惑無比,現在已經打下了涿郡,按道理來說應該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拿下漁陽郡才對,為什麽要著急著回到禁城?難道說喬玄的話中還有什麽別的意思,自己沒有參透?
從自己三年前來到高陽縣開始,一直到現在雄霸一方,除了被自己刻意隱藏起來的周倉以及從未在人前露過麵的華富、華貴三人人,喬玄幾乎將自己所有的事,全部都調查得清清楚楚,看來喬玄關注自己不是一天兩天了。
有道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喬玄既然能夠將自己調查清楚,想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是有不少的了解,憑借喬玄的智力和多年的經曆,自己想要蒙蔽他,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看來要想個辦法,讓喬玄相信自己沒有異心了,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好的說辭,隻怕喬玄會忌諱自己,這樣一來的有些不妙了。
經過華宇再三的思索,終於想到了一個比較合情合理的說辭。
“喬老有所不知,威國自幼便敬仰衛霍之舉。而威國取三郡之地,皆為整備兵馬,有朝一日效仿衛霍之舉,封狼居胥,揚我大漢國威。”
這是一番很合情理的說辭,衛青和霍去病兩人,都是驍勇善戰的絕世猛將,自古以來,想要效仿他們遠征匈奴,封狼居胥建立萬世功名之人數不勝數,華宇身為一個武將,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奇怪,甚至是合情合理。
但是喬玄卻不這麽想,現在的漢朝戰亂紛紛,民不聊生,怎麽可能有餘力去遠征匈奴?既然沒有餘力去遠征匈奴,那麽他華宇,華威國又憑什麽去行衛霍之舉,封狼居胥建立萬世之功績?
唯一的理由就是,華宇沒有說真話,他在掩飾自己,在掩飾自己的意圖。
聽完華宇的話,喬玄並沒有任何的表示,而是緊緊的盯著華宇,良久以後,才說出了一句,讓華宇、賈詡兩人震驚不已的話語。
“吾曾識得一人,那人名喚曹操,字孟德,吾之好友許邵,許子將曾評價其,乃是治世之奸賊,亂世之梟雄。而吾觀威國,更甚於其,汝文武兼備,且有大誌,如今天下紛紛亂戰,汝若心存善念,救國者,必君也,汝若心存歹念,亡國者,亦君也。天下之興亡,皆在君一念之間。”
震驚,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喬玄的一番話,讓華宇兩人深深的震驚了。
華宇震驚的是,喬玄說自己更甚於曹操,曹操是誰啊?曹操現在雖然不出名,可是日後,曹操將會是一個權傾朝野的霸主,是日後的魏武皇帝。
而喬玄居然說,自己更甚於曹操,怎麽能讓華宇不震驚?
賈詡雖然不知道曹操這個人,但是卻也知道一點,盛名之下無虛士,許劭,許子將本是四海賢士,以識人之能而出名。
既然許劭能如此高調的讚揚曹操,想必那曹操,必定有經天緯地之才,框複社稷之能。
但是,喬玄居然說華宇更甚於曹操,聽到這這句話,賈詡心中激動不已。自己沒有跟錯人啊,華宇將來必定能夠一飛從天。
這可是喬玄啊,是海內大儒,同樣以善於識人而著名,據說喬玄的識人之能遠甚於許劭、何顒,能夠這樣評價華宇,可見是多麽的欣賞華宇,怎麽能夠讓賈詡不震驚?
而後,聽到喬玄說,如今天下紛紛亂戰,汝若心存善念,救國者,必君也,汝若心存歹念,亡國者,亦君也。天下之興亡,皆在君一念之間。
賈詡更是怔怔的站在那裏,心中的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喬玄說完這番話以後,也不去理會還在震驚之中的兩人,而是歎了口氣,徑直走出了大廳。
喬玄走了以後,大廳之內的兩人,依舊是那副震驚的模樣,直到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兩人才對視一眼,從震驚中醒悟了過來。
雖說從震驚中醒悟了過來,但是兩人並沒有任何的話語,隻是怔怔的相互對視著,腦海中依舊回響著喬玄的話。
“汝若心存善念,救國者,必君也,汝若心存歹念,亡國者,亦君也。天下之興亡,皆在君一念之間。”
沉默了許久以後,華宇猛然的站了起來。
“來人。”
因為三人說話的聲音,並不是很大,所以,守在門外的士兵,並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麽。
看到喬玄出來以後,華宇和賈詡並沒有陪著他一起出來,原本還在納悶。這喬玄走了,主公和軍師為什麽不送送啊?難道談的不愉快?
哼,肯定是這個老匹夫倚老賣老,讓主公生氣了,還說什麽海內大儒呢。
我們主公愛民如子,對著我們都不會大呼小叫,肯定是這老匹夫的錯。
雖然喬玄是海內大儒,但是士兵卻是無條件的相信華宇,因為他們的命是華宇給的,如果沒有華宇,他們可能早就被餓死,或者被野狼所分食。
如果華宇告訴他們,說他要謀反,士兵們不會有任何的猶豫,會馬上拿起武器裝備,陪著華宇一同反抗朝廷,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喬玄。
就在士兵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聽到了華宇的聲音,於是趕緊的收拾好心情,走進了大廳。
“拜見主公,拜見軍師。”
士兵進來以後,看著坐在大廳之內的兩人,麵色都十分的沉重,心想。
哎,主公平時就算是在不開心,也會帶著微笑,可是現在卻麵色沉重,肯定是受委屈了,喬玄,你這個老匹夫,以後不要讓我看見,要是讓我看見了,一定打得你媽都不認識你。
當然了,這是士兵的心裏話,華宇並不知道。
“傳令三軍,開拔回禁城。”
“是。”
聽到華宇說回禁城,士兵即是開心,又是惱怒。
華宇所帶出來的士兵,全部都是由流民組成的禁城護衛軍,他們在禁城已經安家立戶,成為了禁城的一份子。他們出門在外,對人介紹的時候,都不會提及自己曾經的故鄉,他們全都是禁城人士。
馬革裹屍還,是每一個士兵的天命,他們能夠活著回到家中,侍奉家中父母,看著自己的妻兒,自然是十分的開心。
可是想到華宇有可能是被人逼迫,無奈之下才下令回軍禁城,士兵又高興不起來。
但是華宇下了命令,就算心中在怎麽不開心,也隻能接受華宇的命令。
士兵心中是悲喜交集,而賈詡卻是疑惑無比,現在已經打下了涿郡,按道理來說應該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拿下漁陽郡才對,為什麽要著急著回到禁城?難道說喬玄的話中還有什麽別的意思,自己沒有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