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的戰役之中,更有一位勇猛無比的壯士出現,他就是忠義無雙的——太史慈,太史子義。
如果這次是召見,真的是為了平叛之事,自己就有可能逃出洛陽這個牢籠了。
很快的,華宇就跟著顧維來到了皇宮內,進入了劉宏所在的禦書房。
“臣華宇,華威國,拜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華愛卿平身。”
待華宇坐下以後,才發現自己是來得最晚的,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到齊了,就連自己的副將趙融都已經到了。
“因事關重大,朕便不在多言,請大將軍敘述此次召集諸位愛卿之事。”
聽到劉宏的話,何進便徑直的站了起來。
“黃巾叛軍賊眾首領雖亡,卻亦有無數在逃之犯,近日,青州黃巾餘孽首領管亥集叛軍百餘萬,兵鋒直指北海,已將北海團圍,北海太守孔融上書求援。”
嘶……
聽完何進的話,眾人不禁吸了一口冷氣。
“陛下,北海乃吾大漢之重鎮,孔北海更是吾大漢棟梁,吾願往救之。”
聽到華宇請命要去救援北海之圍,眾人無不露驚訝之色。
百餘萬啊,一百多萬的叛軍啊。
這可不是一百多萬的錢,誰都想要。而是一百多萬的叛軍啊,誰願意去冒這種險?
不管是士族派還是武將派,又或者是宦官派,都覺得華宇此舉欠缺考慮。
可是,劉宏卻不這麽想,孔融本來就是一個忠臣,是一個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
現在的大漢,外戚手握重兵,士人隻知太傅司徒,全然已經忘記了大漢朝的皇帝。
像孔融這種的忠臣,是越來越少了。
原本被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虎賁中郎將、忠勇侯華宇、華威國,也漸漸向著士族派靠近了。
不,也許還沒有,至少他現在還是一個忠臣,他還知道為朕排憂解難。
我一定要好好的重賞他,一定要好好的培養他,既然留在洛陽讓你們覺得有機可乘,那我就把他外調,看你們還怎麽拉攏我的忠臣。
如果讓華宇知道劉宏的想法,估計他都喜得沒邊了,隻不過,他現在還在考慮怎麽出洛陽,怎麽想辦法在外麵停留幾年的問題,根本就沒有機會知道……
“好,吾大漢朝有華愛卿如此賢良之士,實乃吾大漢朝之福也,華威國上前聽封。”
“臣在。”
“封華威國為征東大將軍,速速點齊所部虎賁營,趕赴青州平亂。”
“臣領命。”
華宇接到命令以後,並沒有馬上就趕赴校場調集兵馬,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醉仙閣。
來到醉仙閣以後,華宇很快就找到了程昱,並將事情的原委告知了程昱。
“仲德,陛下使吾率軍以平青州之亂,還請仲德教吾。”
聽完華宇的敘述,聰明如程昱,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如果僅僅隻是平叛,問題倒是不大,可問題就是,華宇隻有區區兩萬的兵馬,而要對付有百萬之巨的叛軍,這才是難事。
更何況,華宇還要想辦法就在青州,不想回京述職,這更是難上加難。
“主公勿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若主公先行領軍而去,至北海後,在行思考破敵之策。”
華宇也知道,這事急不得,可是卻忍不住擔心起來。
華宇並沒有將所有的事都告訴程昱,並不是對程昱不信任,而是怕程昱一下子接受不了,自己心中想要推翻大漢朝的念頭。
現如今,大漢朝雖然不同往昔,黨錮之禁讓士人對劉宏失信,卻還沒有到對大漢朝絕望的地步。
現在也沒有人會去思考造反,又或者說,還沒有人有這種膽量,去考慮推翻大漢朝的統治。
數百年的大漢國粹,已經讓所有人深入心底,這天下,是劉氏的天下。
黃巾起義的源頭,隻不過是百姓為了讓自己活命,為了讓自己有口飯吃,就算是日後,王芬想要行霍光之事,也隻是想要換一個劉氏親王做皇帝,並不是為了這大漢朝的天下。
這麽猛浪的事情,華宇不可能,也不敢隨便說出口。
一旦消息走漏,帶給華宇的將是滅頂之災,華宇不敢想象其結果是怎樣。
無奈之下的華宇,隻有走一步看一步了,讓程昱準備跟著自己一起去青州後,便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想辦法帶蔡琰一起去青州。
與此同時,在皇宮的禦書房內,趙融與劉宏一同坐在禦書房中。
“子孝與華威國共事兩年有餘,以子孝之見,華威國此人可重用否?”
在別人的眼中,劉宏是一個貪財好色的昏君,可是在趙融看來,劉宏則是一個深知帝王之道的皇帝。
劉宏的皇帝之位,其實是別人送給他的。
公元167年(永康元年),漢桓帝劉誌駕崩於德陽前殿,其皇後竇妙為太後,臨朝問政。劉誌無子繼位,竇妙便與其父竇武等人商議,最終選擇了堂侄劉宏繼承大統。竇妙派侍禦史劉儵守光祿大夫,奉車都尉曹節持節及率中黃門、虎賁、左右羽林軍千餘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當年僅十二歲的劉宏,踏上權利巔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的權利,哪怕是要出門一趟,想要見見自己的父母,這都是不可能的事。
公元168年(建寧元年)正月二十日,劉宏隨迎駕隊伍抵達雒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持節,率文武百官,以王青蓋車將劉宏接入皇宮之中。次日,劉宏繼皇帝位,時年十二歲,改年號建寧,以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
內宮之中,有太後竇妙、常侍曹節等人把持內務,讓劉宏禁閉於皇宮之中。
而在朝堂之上,又有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司徒胡廣等三人把持朝政。
年齡幼小的劉宏,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把控自己的朝堂,行使原本隻屬於自己的權利。
權利確實是一種能讓人瘋狂的東西,就在劉宏登基的八個月以後,曹節等一眾宦官發動政變,夷滅陳蕃、竇武等文武大臣,從此宦官一家獨大。
下集預告:
華宇率領著虎賁營馬不停蹄的向著北海趕去。
不知道是造化弄人還是怎麽回事,偏偏讓華宇一行人碰上了大雨,無奈之下的華宇,隻能下令就地紮營。
雨中漫步的浪漫情節,讓蔡琰十分羨慕,在蔡琰希翼的眼神之下,華宇將蔡琰帶出了軍營,兩人一起到小河邊漫步。
兩人在河邊一邊走,一邊說著情話。
卻不料,蔡琰一不小心失足落水,無奈之下的華宇,隻能將蔡琰帶到河邊的一個破廟之中,想要幫蔡琰烘幹衣服,同時等雨停,然後再回軍營。
有道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居然讓華宇在這破廟之中,碰到了在三國曆史上的一個奇才……
如果這次是召見,真的是為了平叛之事,自己就有可能逃出洛陽這個牢籠了。
很快的,華宇就跟著顧維來到了皇宮內,進入了劉宏所在的禦書房。
“臣華宇,華威國,拜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華愛卿平身。”
待華宇坐下以後,才發現自己是來得最晚的,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到齊了,就連自己的副將趙融都已經到了。
“因事關重大,朕便不在多言,請大將軍敘述此次召集諸位愛卿之事。”
聽到劉宏的話,何進便徑直的站了起來。
“黃巾叛軍賊眾首領雖亡,卻亦有無數在逃之犯,近日,青州黃巾餘孽首領管亥集叛軍百餘萬,兵鋒直指北海,已將北海團圍,北海太守孔融上書求援。”
嘶……
聽完何進的話,眾人不禁吸了一口冷氣。
“陛下,北海乃吾大漢之重鎮,孔北海更是吾大漢棟梁,吾願往救之。”
聽到華宇請命要去救援北海之圍,眾人無不露驚訝之色。
百餘萬啊,一百多萬的叛軍啊。
這可不是一百多萬的錢,誰都想要。而是一百多萬的叛軍啊,誰願意去冒這種險?
不管是士族派還是武將派,又或者是宦官派,都覺得華宇此舉欠缺考慮。
可是,劉宏卻不這麽想,孔融本來就是一個忠臣,是一個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
現在的大漢,外戚手握重兵,士人隻知太傅司徒,全然已經忘記了大漢朝的皇帝。
像孔融這種的忠臣,是越來越少了。
原本被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虎賁中郎將、忠勇侯華宇、華威國,也漸漸向著士族派靠近了。
不,也許還沒有,至少他現在還是一個忠臣,他還知道為朕排憂解難。
我一定要好好的重賞他,一定要好好的培養他,既然留在洛陽讓你們覺得有機可乘,那我就把他外調,看你們還怎麽拉攏我的忠臣。
如果讓華宇知道劉宏的想法,估計他都喜得沒邊了,隻不過,他現在還在考慮怎麽出洛陽,怎麽想辦法在外麵停留幾年的問題,根本就沒有機會知道……
“好,吾大漢朝有華愛卿如此賢良之士,實乃吾大漢朝之福也,華威國上前聽封。”
“臣在。”
“封華威國為征東大將軍,速速點齊所部虎賁營,趕赴青州平亂。”
“臣領命。”
華宇接到命令以後,並沒有馬上就趕赴校場調集兵馬,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醉仙閣。
來到醉仙閣以後,華宇很快就找到了程昱,並將事情的原委告知了程昱。
“仲德,陛下使吾率軍以平青州之亂,還請仲德教吾。”
聽完華宇的敘述,聰明如程昱,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如果僅僅隻是平叛,問題倒是不大,可問題就是,華宇隻有區區兩萬的兵馬,而要對付有百萬之巨的叛軍,這才是難事。
更何況,華宇還要想辦法就在青州,不想回京述職,這更是難上加難。
“主公勿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若主公先行領軍而去,至北海後,在行思考破敵之策。”
華宇也知道,這事急不得,可是卻忍不住擔心起來。
華宇並沒有將所有的事都告訴程昱,並不是對程昱不信任,而是怕程昱一下子接受不了,自己心中想要推翻大漢朝的念頭。
現如今,大漢朝雖然不同往昔,黨錮之禁讓士人對劉宏失信,卻還沒有到對大漢朝絕望的地步。
現在也沒有人會去思考造反,又或者說,還沒有人有這種膽量,去考慮推翻大漢朝的統治。
數百年的大漢國粹,已經讓所有人深入心底,這天下,是劉氏的天下。
黃巾起義的源頭,隻不過是百姓為了讓自己活命,為了讓自己有口飯吃,就算是日後,王芬想要行霍光之事,也隻是想要換一個劉氏親王做皇帝,並不是為了這大漢朝的天下。
這麽猛浪的事情,華宇不可能,也不敢隨便說出口。
一旦消息走漏,帶給華宇的將是滅頂之災,華宇不敢想象其結果是怎樣。
無奈之下的華宇,隻有走一步看一步了,讓程昱準備跟著自己一起去青州後,便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想辦法帶蔡琰一起去青州。
與此同時,在皇宮的禦書房內,趙融與劉宏一同坐在禦書房中。
“子孝與華威國共事兩年有餘,以子孝之見,華威國此人可重用否?”
在別人的眼中,劉宏是一個貪財好色的昏君,可是在趙融看來,劉宏則是一個深知帝王之道的皇帝。
劉宏的皇帝之位,其實是別人送給他的。
公元167年(永康元年),漢桓帝劉誌駕崩於德陽前殿,其皇後竇妙為太後,臨朝問政。劉誌無子繼位,竇妙便與其父竇武等人商議,最終選擇了堂侄劉宏繼承大統。竇妙派侍禦史劉儵守光祿大夫,奉車都尉曹節持節及率中黃門、虎賁、左右羽林軍千餘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當年僅十二歲的劉宏,踏上權利巔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的權利,哪怕是要出門一趟,想要見見自己的父母,這都是不可能的事。
公元168年(建寧元年)正月二十日,劉宏隨迎駕隊伍抵達雒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持節,率文武百官,以王青蓋車將劉宏接入皇宮之中。次日,劉宏繼皇帝位,時年十二歲,改年號建寧,以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
內宮之中,有太後竇妙、常侍曹節等人把持內務,讓劉宏禁閉於皇宮之中。
而在朝堂之上,又有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司徒胡廣等三人把持朝政。
年齡幼小的劉宏,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把控自己的朝堂,行使原本隻屬於自己的權利。
權利確實是一種能讓人瘋狂的東西,就在劉宏登基的八個月以後,曹節等一眾宦官發動政變,夷滅陳蕃、竇武等文武大臣,從此宦官一家獨大。
下集預告:
華宇率領著虎賁營馬不停蹄的向著北海趕去。
不知道是造化弄人還是怎麽回事,偏偏讓華宇一行人碰上了大雨,無奈之下的華宇,隻能下令就地紮營。
雨中漫步的浪漫情節,讓蔡琰十分羨慕,在蔡琰希翼的眼神之下,華宇將蔡琰帶出了軍營,兩人一起到小河邊漫步。
兩人在河邊一邊走,一邊說著情話。
卻不料,蔡琰一不小心失足落水,無奈之下的華宇,隻能將蔡琰帶到河邊的一個破廟之中,想要幫蔡琰烘幹衣服,同時等雨停,然後再回軍營。
有道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居然讓華宇在這破廟之中,碰到了在三國曆史上的一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