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脾氣是啥都敢想,想了就要幹。
打徐州的事情,很快就被提到日程上了。
開會!
曹操開會,絕對和劉備不同。
自初平二年底(190年)至今,五木在曹營待了已經三年多了,曹操說話是有講究的,聽了第一句話,五木已知道曹操的意圖了。
如果曹操說:咱們今天研究下徐州的事。那就是要大家商議,要不要打徐州。
而今天曹操說:咱們商量下打徐州的事,那就說明,打徐州已經是既定戰略了,眾人要商議的隻是怎麽打的問題。
荀彧進言:“凡戰,必師出有名。某已草擬檄文,請明公閱。”
曹操見下屬們工作主動性如此之高,十分開心:“念來聽聽。”
荀彧念道:“……徐州陶謙,外慕聲名,內非真正;貪利賴寵,背道任情;刑政失和,多害良善;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雲雲。
若是在前兩年,這種文章對五木而言絕對是天書,不過近幾年,五木的古文造詣已經是一日千裏。有一個現象:任何擅長唱歌的人,語言天賦都比較高。若要探討原因,也許“歌”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一種濃縮成精華的語言,常唱歌也許對語言能力是個提升吧。當然,凡事都有個別,據鬧心估計,唱“一無所有”的崔老爺子可能是例外。
又扯遠了。
荀彧的檄文不外乎是臭罵陶謙一通,討伐檄文嘛,本就是要聲討、揭發敵人的醜陋,不會有好聽的詞,而且必定會添油加醋一番。
荀彧作的檄文文法也算是中規中矩,語言足夠陰損惡毒,可是曹操並不十分滿意。
曹操的意見很直接:意思全對,但討伐檄文,不僅是給讀書人聽的,更是給廣大百姓聽的,這樣文縐縐不成。
曹操道:“五木那種言詞好,百姓們都聽得懂。”(五木同誌自己曾說,姓鄧名森林字五木,因此曹操喊他五木也是表示尊重。)
五木聽了曹操的話,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羞愧。高興的是曹董欣賞自己說話的方式,羞愧的是:這不是埋汰我沒文化嘛!
曹操想了想:“這樣吧,五木你按文若的檄文再擬一篇,一定讓所有人都看得懂,散發給徐州百姓。另外,文若所寫的這一篇,直接發給陶謙。”
曹操又指示:在發給陶謙的文縐縐的檄文裏,另外加上幾句,意思就是告訴他,我就是要打你,你愛咋地咋地。
五木暗自佩服曹操:曹董就是牛!這樣做是要彰顯一種霸氣,從心理上先擊垮敵人。
五木也暗自高興:看來曹董是真喜歡我的文采,不是埋汰我沒文化啊。噢耶!小白文終於有出頭之日了!
接下來便是各種分工:負責戰略策劃的、負責戰術設計的、負責後勤供給的、負責留守內政的,五木除了寫“小白文”任務之外,還要和馬鈞一道負責整治軍械,準備隨大軍出征徐州。
……
受到領導重視,讓五木興奮不已。
可是提起筆來,五木開始犯愁了:如果原原本本地把荀彧的檄文翻譯成“小白文”,倒是簡單,可那樣真就顯示自己沒文化了。如果不翻譯,自己搞原創,還真的很難啊。
罵人損人,五木不是不會,可是把這些東西落到紙麵上,還真是頭一次。
看著髒話連篇草稿,五木搖搖頭。不行啊,給老百姓看,也不能隻寫國罵啊,這不要說“小白文”了,看著比“小黃文”還惡心啊,可怎麽辦啊?!
醜時了,五木望著新寫的一稿,還是搖搖頭。
要不然就把荀彧的翻譯過來?不行,一定要出色完成曹董交給的任務。五木下定決心,這是領導交辦的第一件和軍械製造無關的工作,一定要幹得漂亮。
五木用冷水洗了把臉,拾起一地廢稿,走出房門。
五木將廢稿裹成一團,用力向遠處拋去。
天上下起毛毛細雨,五木張開雙臂,高仰著頭,讓雨滴灑在臉上。
冰冷的雨水,讓五木感覺清醒,他哼唱道:
“昨天所有的榮譽
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風雨
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致愛的親人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
隻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夢就在
天地之間還有真愛
看成敗人生豪邁
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突然,五木腦子裏冒出個想法,興奮得高高蹦起,頭重重地撞倒邊上的木架子。五木顧不得疼,竄回屋裏,奮筆疾書……
……
曹操府內,五木掛著一對熬黑的眼圈,臉上異常興奮。
“明公,在下已按明公吩咐,擬得聲討陶謙檄文。”
“哦?五木辛苦了,拿來我看。”
“明公,此檄文不是看的,是唱的。”
曹操十分感興趣:“哦?哈哈,五木果然不同凡響,那便唱來聽聽。”
五木拿著兩塊木板擊打著節奏,按著《開封有個包青天》的旋律,搖頭晃腦地唱道:
“徐州刺史叫陶謙
假裝鐵麵實則奸
徐州百姓被蒙騙
還以為青天在身邊
賊陶謙生性貪婪
(噔噔嘀噔、噔嘀噔)
惡狗官不是好漢
(噔嘀噔嘀、噔嘀噔嘀、噔嘀噔)
刑政亂殘害良善
(噔嘀噔嘀、噔噔)
搶錢財占人女眷
(噔嘀噔嘀、噔嘀噔嘀、噔噔)
殺人父惹得天怨
(噔嘀噔嘀、嘀嘀噔)
眾百姓快快躲閃
兗州正義師、替天鏟賊奸……”(中間加的“噔嘀”絕對不是灌水,沒這些唱著唱著就亂了,不信你唱唱試試)
“哦?啊?哎!好好好!”曹操大喜,“哈哈哈,五木真乃吾之師延也!”
五木聽曹操將自己比作著名樂師師延,心裏的興奮就甭提了。
荀彧咳了一聲,說道:“明公玩笑了,五木先生可比師延高明啊。”
曹操一愣,隨即大笑道:“哈哈,某說錯了啊。文若啊,那你說說,該把五木比作何人啊?”
荀彧笑道:“某覺得,五木先生堪比寧戚。”
這個“寧戚”是誰啊?名氣肯定不如師延大啊。五木雖不高興,卻不好說什麽。
曹操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對,對,五木便是寧戚!”
五木見曹操笑得開心,也隻好陪著笑了笑,躬身道:“某還有一計。”
“快快講來!”
五木的計策是:選擇嗓音嘹亮兵士,派去兗州徐州交界之處,搭起戲台,高唱這首曲子,先大搞輿論攻勢。
“好計!”曹操大喜,“五木速去挑選兵士,教授於他們。”
荀彧也躬身道:“明公,此計還可用得更妙,來觀看的百姓,隻要學會唱此曲,便可領取一枚錢。”
“哦?哈哈,真妙計也,文若啊,你太小氣了嘛,一枚不行,每人十枚!文若速速去府庫辦理此事。哎哎,回來回來,十枚太多了哈,三枚吧……”
……
五木獨自從曹操府裏出來,正好遇到郭嘉:“奉孝先生,在下有事請教,敢問那‘寧戚’是何人啊?在樂理上的造詣比師延更深嘛?”
郭嘉搞不懂五木此話何意:“樂理造詣嘛,寧戚如何能與師延相提並論。”郭嘉突然一愣,手指著曹操府邸低聲問道,“五木先生,你不會在明公麵前自稱師延了吧?”
五木搖搖頭。
郭嘉道:“如此就好,那師延乃商紂王的樂師,你若是師延,那明公豈不成了……”郭嘉拍拍五木肩膀,笑道:“你是寧戚才對嘛!”
“哦!”五木明白了,“那寧戚是誰的樂師啊?”
“齊桓公。”郭嘉說完,扭身走了。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啊!難怪曹董笑得那麽開心。”
五木解開了心頭的疑問,轉身向軍營走去,走了兩步,突然站住,低聲道:“這個死荀彧,找了個沒什麽名氣的寧戚,就把曹董馬屁拍得山響。唉,本來是我的頭號功勞,卻被他得了便宜。”
五木一邊嘟囔,一邊也暗自埋怨自己:唉,連拍馬屁都需要學問啊,知識還真特麽有力量啊……
打徐州的事情,很快就被提到日程上了。
開會!
曹操開會,絕對和劉備不同。
自初平二年底(190年)至今,五木在曹營待了已經三年多了,曹操說話是有講究的,聽了第一句話,五木已知道曹操的意圖了。
如果曹操說:咱們今天研究下徐州的事。那就是要大家商議,要不要打徐州。
而今天曹操說:咱們商量下打徐州的事,那就說明,打徐州已經是既定戰略了,眾人要商議的隻是怎麽打的問題。
荀彧進言:“凡戰,必師出有名。某已草擬檄文,請明公閱。”
曹操見下屬們工作主動性如此之高,十分開心:“念來聽聽。”
荀彧念道:“……徐州陶謙,外慕聲名,內非真正;貪利賴寵,背道任情;刑政失和,多害良善;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雲雲。
若是在前兩年,這種文章對五木而言絕對是天書,不過近幾年,五木的古文造詣已經是一日千裏。有一個現象:任何擅長唱歌的人,語言天賦都比較高。若要探討原因,也許“歌”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一種濃縮成精華的語言,常唱歌也許對語言能力是個提升吧。當然,凡事都有個別,據鬧心估計,唱“一無所有”的崔老爺子可能是例外。
又扯遠了。
荀彧的檄文不外乎是臭罵陶謙一通,討伐檄文嘛,本就是要聲討、揭發敵人的醜陋,不會有好聽的詞,而且必定會添油加醋一番。
荀彧作的檄文文法也算是中規中矩,語言足夠陰損惡毒,可是曹操並不十分滿意。
曹操的意見很直接:意思全對,但討伐檄文,不僅是給讀書人聽的,更是給廣大百姓聽的,這樣文縐縐不成。
曹操道:“五木那種言詞好,百姓們都聽得懂。”(五木同誌自己曾說,姓鄧名森林字五木,因此曹操喊他五木也是表示尊重。)
五木聽了曹操的話,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羞愧。高興的是曹董欣賞自己說話的方式,羞愧的是:這不是埋汰我沒文化嘛!
曹操想了想:“這樣吧,五木你按文若的檄文再擬一篇,一定讓所有人都看得懂,散發給徐州百姓。另外,文若所寫的這一篇,直接發給陶謙。”
曹操又指示:在發給陶謙的文縐縐的檄文裏,另外加上幾句,意思就是告訴他,我就是要打你,你愛咋地咋地。
五木暗自佩服曹操:曹董就是牛!這樣做是要彰顯一種霸氣,從心理上先擊垮敵人。
五木也暗自高興:看來曹董是真喜歡我的文采,不是埋汰我沒文化啊。噢耶!小白文終於有出頭之日了!
接下來便是各種分工:負責戰略策劃的、負責戰術設計的、負責後勤供給的、負責留守內政的,五木除了寫“小白文”任務之外,還要和馬鈞一道負責整治軍械,準備隨大軍出征徐州。
……
受到領導重視,讓五木興奮不已。
可是提起筆來,五木開始犯愁了:如果原原本本地把荀彧的檄文翻譯成“小白文”,倒是簡單,可那樣真就顯示自己沒文化了。如果不翻譯,自己搞原創,還真的很難啊。
罵人損人,五木不是不會,可是把這些東西落到紙麵上,還真是頭一次。
看著髒話連篇草稿,五木搖搖頭。不行啊,給老百姓看,也不能隻寫國罵啊,這不要說“小白文”了,看著比“小黃文”還惡心啊,可怎麽辦啊?!
醜時了,五木望著新寫的一稿,還是搖搖頭。
要不然就把荀彧的翻譯過來?不行,一定要出色完成曹董交給的任務。五木下定決心,這是領導交辦的第一件和軍械製造無關的工作,一定要幹得漂亮。
五木用冷水洗了把臉,拾起一地廢稿,走出房門。
五木將廢稿裹成一團,用力向遠處拋去。
天上下起毛毛細雨,五木張開雙臂,高仰著頭,讓雨滴灑在臉上。
冰冷的雨水,讓五木感覺清醒,他哼唱道:
“昨天所有的榮譽
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風雨
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致愛的親人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
隻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夢就在
天地之間還有真愛
看成敗人生豪邁
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突然,五木腦子裏冒出個想法,興奮得高高蹦起,頭重重地撞倒邊上的木架子。五木顧不得疼,竄回屋裏,奮筆疾書……
……
曹操府內,五木掛著一對熬黑的眼圈,臉上異常興奮。
“明公,在下已按明公吩咐,擬得聲討陶謙檄文。”
“哦?五木辛苦了,拿來我看。”
“明公,此檄文不是看的,是唱的。”
曹操十分感興趣:“哦?哈哈,五木果然不同凡響,那便唱來聽聽。”
五木拿著兩塊木板擊打著節奏,按著《開封有個包青天》的旋律,搖頭晃腦地唱道:
“徐州刺史叫陶謙
假裝鐵麵實則奸
徐州百姓被蒙騙
還以為青天在身邊
賊陶謙生性貪婪
(噔噔嘀噔、噔嘀噔)
惡狗官不是好漢
(噔嘀噔嘀、噔嘀噔嘀、噔嘀噔)
刑政亂殘害良善
(噔嘀噔嘀、噔噔)
搶錢財占人女眷
(噔嘀噔嘀、噔嘀噔嘀、噔噔)
殺人父惹得天怨
(噔嘀噔嘀、嘀嘀噔)
眾百姓快快躲閃
兗州正義師、替天鏟賊奸……”(中間加的“噔嘀”絕對不是灌水,沒這些唱著唱著就亂了,不信你唱唱試試)
“哦?啊?哎!好好好!”曹操大喜,“哈哈哈,五木真乃吾之師延也!”
五木聽曹操將自己比作著名樂師師延,心裏的興奮就甭提了。
荀彧咳了一聲,說道:“明公玩笑了,五木先生可比師延高明啊。”
曹操一愣,隨即大笑道:“哈哈,某說錯了啊。文若啊,那你說說,該把五木比作何人啊?”
荀彧笑道:“某覺得,五木先生堪比寧戚。”
這個“寧戚”是誰啊?名氣肯定不如師延大啊。五木雖不高興,卻不好說什麽。
曹操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對,對,五木便是寧戚!”
五木見曹操笑得開心,也隻好陪著笑了笑,躬身道:“某還有一計。”
“快快講來!”
五木的計策是:選擇嗓音嘹亮兵士,派去兗州徐州交界之處,搭起戲台,高唱這首曲子,先大搞輿論攻勢。
“好計!”曹操大喜,“五木速去挑選兵士,教授於他們。”
荀彧也躬身道:“明公,此計還可用得更妙,來觀看的百姓,隻要學會唱此曲,便可領取一枚錢。”
“哦?哈哈,真妙計也,文若啊,你太小氣了嘛,一枚不行,每人十枚!文若速速去府庫辦理此事。哎哎,回來回來,十枚太多了哈,三枚吧……”
……
五木獨自從曹操府裏出來,正好遇到郭嘉:“奉孝先生,在下有事請教,敢問那‘寧戚’是何人啊?在樂理上的造詣比師延更深嘛?”
郭嘉搞不懂五木此話何意:“樂理造詣嘛,寧戚如何能與師延相提並論。”郭嘉突然一愣,手指著曹操府邸低聲問道,“五木先生,你不會在明公麵前自稱師延了吧?”
五木搖搖頭。
郭嘉道:“如此就好,那師延乃商紂王的樂師,你若是師延,那明公豈不成了……”郭嘉拍拍五木肩膀,笑道:“你是寧戚才對嘛!”
“哦!”五木明白了,“那寧戚是誰的樂師啊?”
“齊桓公。”郭嘉說完,扭身走了。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啊!難怪曹董笑得那麽開心。”
五木解開了心頭的疑問,轉身向軍營走去,走了兩步,突然站住,低聲道:“這個死荀彧,找了個沒什麽名氣的寧戚,就把曹董馬屁拍得山響。唉,本來是我的頭號功勞,卻被他得了便宜。”
五木一邊嘟囔,一邊也暗自埋怨自己:唉,連拍馬屁都需要學問啊,知識還真特麽有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