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由自己說出,就不能再去堵塞;行為由自己做出,也無法再來掩蓋。言和行是治理國家最重大的條件,君子之所以能感動天地的也是言行。所以積小成大,謹慎注意細微的行為就會著名。
現在不管是跪著的也好,站著匯報的也好,通通都盯著莫離不放。似隻要他不按照自己的預期目的說,就是天下之大不韙,是整個匈奴的罪人。
“‘國家興自北土,徙居蘭度,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裏,因茲大舉,光宅中原。”莫離勾了勾嘴角,看著田和笑笑。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莫離已經決定,要背水一戰遷都的時候,他卻又開口:“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就是東西用久了都會產生感情。更何況,是一直生存的家呢。我熟悉這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也深愛著這裏要一下的所有,若是離開,的確是舍不得。”
“陛下,您一定要慎重考慮啊。”見到莫離的態度,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麽堅決,所有的舊貴族都鬆了口氣。看來是自己多心了,莫離之所以會想到遷都,隻是聽信了這個混小子的一麵之詞。若是加以控製,還是可以先以前的君王一樣,作為一種工具利用。
怎麽?放鬆警惕了嗎?看著舊貴族因為精神放鬆,而塌陷下來的肩膀,朝鳳輕輕地笑了笑。還真的是天真啊,匈奴自道武帝莫珪以來,一直定都蘭度,盡管其間因為饑荒等原因,有人提出過遷都的動議,但都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及至莫離親政,匈奴立國已近百年,即使自太武帝建立匈奴以來。也已近很久遠了,如果要繼續推進匈奴的統一大業,自然要進一步南進,將政治中心遷徙到靠近大夏文化故國的中心地,從而擴大匈奴的社會基礎,在取得大夏上層擁戴的基礎上,使匈奴獲得文化上的合法與正統的地位,實現莫離吞並大夏的願望。
意欲全麵改革,必然將匈奴改革從一般的製度層麵推進到文化層麵,而文化往往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最後堡壘。這對大多數匈奴人而言。在感情上是很難自覺接受的。而蘭度作為匈奴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保守勢力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在蘭度進行全麵改革,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莫離對此很清醒。曾說:“遷都,乃匈奴改革政策中一大關鍵。”他認為隻有遷都離開舊貴族,才能深入推行其一係列改革方略。
“真是難以抉擇啊,有了。”莫離先是東張西望的,似乎是在思考應該怎麽做。那副搖擺不定的樣子,看的人心都揪起來了。突然,他一拍手“不若這樣吧,既然你們是奉召天命來找我的,不若就交給天命來解決吧。來人。去請大司命過來,我們按照龜兆,來決定。”
龜兆意為占卜時龜甲受炙灼,所呈現的坼裂之紋。殷商時期,人們灼龜甲以卜吉凶。龜甲因灼而坼襲之紋理名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霽,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驛,有的叫做克;卦象有的叫做貞,有的叫做悔,共計有七種。龜兆用前五種,占筮用後兩種,根據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凶。
設立這種官員進行卜筮。三個人占卜,就聽從兩個人的說法。你若有重大的疑難,你自己要考慮,再與卿士商量,再與庶民商量,再與卜筮官員商量。你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卿士讚同,庶民讚同,這叫大同。這樣,自身會康強,子孫會昌盛,很吉利。
你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而卿士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卿士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你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庶民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你反對,卿士反對,也吉利。你讚同,龜卜讚同,蓍筮反對,卿士反對,庶民反對,在國內行事就吉利,在國外行事就不吉利。龜卜、蓍筮都與人意相違,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凶險。
“陛下。”仔細想來,自己已經許久不見術葬了。朝鳳往朝堂下張望了一下。術葬的打扮,好像從來就沒有變過。不論春夏秋冬,總是穿著寬大的黑袍子,赤著腳,就像是感覺不到周圍的變化一般。
似是注意到朝鳳在看自己,術葬便也回頭看了看。這些日子,自己雖是沒有和朝鳳有過接觸,可是自己卻從未敢掉以輕心過。最近的天象,變的越發劇烈,被改了命數的,遠已經不隻是一兩個人了,甚至整個天下都被卷入其中。可是這些並不是自己在意的,自己在意的,隻有她罷了。
“這一次請大司命來,是想請您,用龜甲進行占卜,以確定是否遷都。”莫離看著術葬,輕輕地笑了笑,伸手攬住朝鳳“有這個本事,有能夠讓人信任的,隻有您一個了。”
說著,莫離想身邊伺候的奴才吩咐道:“這占卜,自然是要用最好的龜甲了,這最好的,我相信隻有大司命才配用得上吧。你還不跟著去伺候這,沒有眼力的東西。”
接過放著盒子中的龜甲,術葬點燃了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占卜時,用火灼烤龜甲時會發出劈啪之聲,這種聲音往往被理解為,是神在傳達旨意。刻錄卜辭內容時另一個重要的依據,是與龜甲之聲同時出現的龜甲裂縫,在占卜者看來它充滿無窮的玄妙。這種占卜方式被稱為龜甲灼卜。刻錄在甲骨上的字痕,行之疏密,字之結構回環照應。
“這個真的有作用嗎?怎麽我完全看不出意義在哪裏。”朝鳳皺皺眉,若是靠塊龜甲,就是知道得失,那麽還打什麽仗?商王幾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領域。甚至有用人殉葬,及殺人祭祀。一次殺殉動輒千百人,可惜,最後還是亡了國。
聽見朝鳳這樣問,莫離隻是笑了笑:“有沒有作用不打緊,可是這意義卻是巨大的。畢竟得出的結論,可是天命啊。”
“真的是天命嗎,隻怕是天子之命吧。”朝鳳回過頭靠著莫離的耳邊,輕輕地笑了笑,挪揄道。聽了這話,莫離並沒有解釋,隻是淡淡的笑了笑。
除了對付舊貴族,莫離遷都,還與其統一全國的戰略關係密切。自太武帝莫燾以來,匈奴在軍事上,已逐漸形成了,對西北周邊地區的優勢地位,並把軍事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了整個西北。
到了現在,匈奴的版圖,已擴張到淮河一線,即便是大夏,在軍事上也處於守勢。不得不承認,莫離本身改革修養極高,無論是出於正統的觀念,還是天下共主的願望,他都急於遷都。
根據身邊的探子匯報,莫離曾對出使南齊的盧昶說:‘卿便至彼,勿存彼我。密邇江揚,不當早晚,會是朕物。‘他對李衝說‘方俗經營宇宙,一同區域‘,‘取南之計決矣,朕行之謀必矣‘。又謂北海王元詳說:‘江吳竊命,於今十紀,朕必欲蕩滌南海。‘當有人以為統一時機尚未成熟,主張不要輕舉妄動,莫離很不以為然,說‘奮臂一呼,或成霸業‘,‘將希混一,豈好輕動‘!
正因如此,莫離先後三次親率大軍南伐。莫離既‘取南之計決‘,便必須將都城南遷,以便坐鎮指揮,否則在蘭度遙控,無法具體實施其統一戰略。對莫離的這一心態,宋人葉適已有清楚的領會,他在《習學記言序目》卷三四中指出:‘不止慕古人居中土,蓋欲身在近地,經營江左耳,其與盧昶語可見。
“出來了,是一元。”就在朝鳳還在發呆的時候,術葬的卻突然出聲。雖隻是短短的一句話,可是聽的人臉色卻各有不同。
‘一元‘的意義,‘一‘就是萬物的開始,‘元‘就是辭語中所說的‘大‘。說‘一‘是‘元‘,顯示了大的開始,並且想正其根本。《春秋》深深地探究它的本源,原來卻要從尊貴的人開始。所以做君主的,先正心才能正朝廷,正朝廷才能正百官,正百官才能正萬民,正萬民才能正四方。四方正了,遠近就沒有敢不趨向於正的,而且沒有邪氣摻雜在裹麵。所以陰陽調和而風雨及時,萬物和諧而人民長育,五穀豐收而草木茂盛,天地間都受到恩澤,並呈現出非常豐富美好的景象,四海之內,聽到君主的盛德,都來稱臣,一切幸福的東西,可以得到的祥瑞,無不畢至,這就是王道完成了。
“天對生物是分別給予的,給予利齒的就不再給角,給予翅膀的就衹給兩隻腳,也就是接受了大的,就不能再取小的。古時候領取俸祿的,就不靠體力勞動來吃飯,也不謀取工商之利,這也是接受了大的,不能再取小的,和天意是相同的。假如已經得到了大的,又去取小的,天還不能那樣給予,何況是人呢?”放下手中的龜甲,術葬看了看莫離“要得,先要舍。”
現在不管是跪著的也好,站著匯報的也好,通通都盯著莫離不放。似隻要他不按照自己的預期目的說,就是天下之大不韙,是整個匈奴的罪人。
“‘國家興自北土,徙居蘭度,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裏,因茲大舉,光宅中原。”莫離勾了勾嘴角,看著田和笑笑。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莫離已經決定,要背水一戰遷都的時候,他卻又開口:“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就是東西用久了都會產生感情。更何況,是一直生存的家呢。我熟悉這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也深愛著這裏要一下的所有,若是離開,的確是舍不得。”
“陛下,您一定要慎重考慮啊。”見到莫離的態度,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麽堅決,所有的舊貴族都鬆了口氣。看來是自己多心了,莫離之所以會想到遷都,隻是聽信了這個混小子的一麵之詞。若是加以控製,還是可以先以前的君王一樣,作為一種工具利用。
怎麽?放鬆警惕了嗎?看著舊貴族因為精神放鬆,而塌陷下來的肩膀,朝鳳輕輕地笑了笑。還真的是天真啊,匈奴自道武帝莫珪以來,一直定都蘭度,盡管其間因為饑荒等原因,有人提出過遷都的動議,但都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及至莫離親政,匈奴立國已近百年,即使自太武帝建立匈奴以來。也已近很久遠了,如果要繼續推進匈奴的統一大業,自然要進一步南進,將政治中心遷徙到靠近大夏文化故國的中心地,從而擴大匈奴的社會基礎,在取得大夏上層擁戴的基礎上,使匈奴獲得文化上的合法與正統的地位,實現莫離吞並大夏的願望。
意欲全麵改革,必然將匈奴改革從一般的製度層麵推進到文化層麵,而文化往往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最後堡壘。這對大多數匈奴人而言。在感情上是很難自覺接受的。而蘭度作為匈奴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保守勢力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在蘭度進行全麵改革,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莫離對此很清醒。曾說:“遷都,乃匈奴改革政策中一大關鍵。”他認為隻有遷都離開舊貴族,才能深入推行其一係列改革方略。
“真是難以抉擇啊,有了。”莫離先是東張西望的,似乎是在思考應該怎麽做。那副搖擺不定的樣子,看的人心都揪起來了。突然,他一拍手“不若這樣吧,既然你們是奉召天命來找我的,不若就交給天命來解決吧。來人。去請大司命過來,我們按照龜兆,來決定。”
龜兆意為占卜時龜甲受炙灼,所呈現的坼裂之紋。殷商時期,人們灼龜甲以卜吉凶。龜甲因灼而坼襲之紋理名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霽,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驛,有的叫做克;卦象有的叫做貞,有的叫做悔,共計有七種。龜兆用前五種,占筮用後兩種,根據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凶。
設立這種官員進行卜筮。三個人占卜,就聽從兩個人的說法。你若有重大的疑難,你自己要考慮,再與卿士商量,再與庶民商量,再與卜筮官員商量。你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卿士讚同,庶民讚同,這叫大同。這樣,自身會康強,子孫會昌盛,很吉利。
你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而卿士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卿士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你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庶民讚同,龜卜讚同,蓍筮讚同,你反對,卿士反對,也吉利。你讚同,龜卜讚同,蓍筮反對,卿士反對,庶民反對,在國內行事就吉利,在國外行事就不吉利。龜卜、蓍筮都與人意相違,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凶險。
“陛下。”仔細想來,自己已經許久不見術葬了。朝鳳往朝堂下張望了一下。術葬的打扮,好像從來就沒有變過。不論春夏秋冬,總是穿著寬大的黑袍子,赤著腳,就像是感覺不到周圍的變化一般。
似是注意到朝鳳在看自己,術葬便也回頭看了看。這些日子,自己雖是沒有和朝鳳有過接觸,可是自己卻從未敢掉以輕心過。最近的天象,變的越發劇烈,被改了命數的,遠已經不隻是一兩個人了,甚至整個天下都被卷入其中。可是這些並不是自己在意的,自己在意的,隻有她罷了。
“這一次請大司命來,是想請您,用龜甲進行占卜,以確定是否遷都。”莫離看著術葬,輕輕地笑了笑,伸手攬住朝鳳“有這個本事,有能夠讓人信任的,隻有您一個了。”
說著,莫離想身邊伺候的奴才吩咐道:“這占卜,自然是要用最好的龜甲了,這最好的,我相信隻有大司命才配用得上吧。你還不跟著去伺候這,沒有眼力的東西。”
接過放著盒子中的龜甲,術葬點燃了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占卜時,用火灼烤龜甲時會發出劈啪之聲,這種聲音往往被理解為,是神在傳達旨意。刻錄卜辭內容時另一個重要的依據,是與龜甲之聲同時出現的龜甲裂縫,在占卜者看來它充滿無窮的玄妙。這種占卜方式被稱為龜甲灼卜。刻錄在甲骨上的字痕,行之疏密,字之結構回環照應。
“這個真的有作用嗎?怎麽我完全看不出意義在哪裏。”朝鳳皺皺眉,若是靠塊龜甲,就是知道得失,那麽還打什麽仗?商王幾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領域。甚至有用人殉葬,及殺人祭祀。一次殺殉動輒千百人,可惜,最後還是亡了國。
聽見朝鳳這樣問,莫離隻是笑了笑:“有沒有作用不打緊,可是這意義卻是巨大的。畢竟得出的結論,可是天命啊。”
“真的是天命嗎,隻怕是天子之命吧。”朝鳳回過頭靠著莫離的耳邊,輕輕地笑了笑,挪揄道。聽了這話,莫離並沒有解釋,隻是淡淡的笑了笑。
除了對付舊貴族,莫離遷都,還與其統一全國的戰略關係密切。自太武帝莫燾以來,匈奴在軍事上,已逐漸形成了,對西北周邊地區的優勢地位,並把軍事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了整個西北。
到了現在,匈奴的版圖,已擴張到淮河一線,即便是大夏,在軍事上也處於守勢。不得不承認,莫離本身改革修養極高,無論是出於正統的觀念,還是天下共主的願望,他都急於遷都。
根據身邊的探子匯報,莫離曾對出使南齊的盧昶說:‘卿便至彼,勿存彼我。密邇江揚,不當早晚,會是朕物。‘他對李衝說‘方俗經營宇宙,一同區域‘,‘取南之計決矣,朕行之謀必矣‘。又謂北海王元詳說:‘江吳竊命,於今十紀,朕必欲蕩滌南海。‘當有人以為統一時機尚未成熟,主張不要輕舉妄動,莫離很不以為然,說‘奮臂一呼,或成霸業‘,‘將希混一,豈好輕動‘!
正因如此,莫離先後三次親率大軍南伐。莫離既‘取南之計決‘,便必須將都城南遷,以便坐鎮指揮,否則在蘭度遙控,無法具體實施其統一戰略。對莫離的這一心態,宋人葉適已有清楚的領會,他在《習學記言序目》卷三四中指出:‘不止慕古人居中土,蓋欲身在近地,經營江左耳,其與盧昶語可見。
“出來了,是一元。”就在朝鳳還在發呆的時候,術葬的卻突然出聲。雖隻是短短的一句話,可是聽的人臉色卻各有不同。
‘一元‘的意義,‘一‘就是萬物的開始,‘元‘就是辭語中所說的‘大‘。說‘一‘是‘元‘,顯示了大的開始,並且想正其根本。《春秋》深深地探究它的本源,原來卻要從尊貴的人開始。所以做君主的,先正心才能正朝廷,正朝廷才能正百官,正百官才能正萬民,正萬民才能正四方。四方正了,遠近就沒有敢不趨向於正的,而且沒有邪氣摻雜在裹麵。所以陰陽調和而風雨及時,萬物和諧而人民長育,五穀豐收而草木茂盛,天地間都受到恩澤,並呈現出非常豐富美好的景象,四海之內,聽到君主的盛德,都來稱臣,一切幸福的東西,可以得到的祥瑞,無不畢至,這就是王道完成了。
“天對生物是分別給予的,給予利齒的就不再給角,給予翅膀的就衹給兩隻腳,也就是接受了大的,就不能再取小的。古時候領取俸祿的,就不靠體力勞動來吃飯,也不謀取工商之利,這也是接受了大的,不能再取小的,和天意是相同的。假如已經得到了大的,又去取小的,天還不能那樣給予,何況是人呢?”放下手中的龜甲,術葬看了看莫離“要得,先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