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家一姓子孫,原有五六千,又去通知親眷,同來拜送。隻算一人一個,卻不就是上萬的人了。到得李清生辰這一日,無不陳了鼓樂,攜了酒饌,一齊的捧著李清,竟往雲門山去。隨著去看的人,也不知有多少,幾乎把青州城都出空了。不一時,到了雲門山頂。眾人舉目四下一望,果然好景。但見:
眾峰朝拱,列嶂環圍。響泠泠流泉幽咽,密葺葺亂草迷離。崖邊怪樹
參天,岩上奇花映日。山徑煙深,野色過橋青靄近;岡形勢遠,鬆聲隔水
白雲連。淅淅但聞林墜露,蕭蕭隻聽葉吟風。
那竹籃繩索等件,俱已整備停當。眾親眷們,都更遞的上前奉酒。內中也有一樣高年的說道:“老親家,你好道之心這般決烈,必然是神仙路上人,此去保無他慮,但我等做事也要老成,方無後悔。我想這等黑洞洞深穴,從來沒人下去,怎把千金之體,輕投不測?今日既有竹籃繩索,不若先取一個狗來,放下去看。若是這狗無事,再把一個伶俐些家人下去,看道有甚麽仙跡在那裏,待他上來說了,方才送老親家下去,豈不萬全?”李清笑道:“承教,承教!隻是要求道的,長拚個死,才得神仙可憐,或肯收為弟子。這個穴內,相傳是神仙第七洞府,又不比砒霜毒藥,怎麽要試他利害?似此疑惑,便是退悔道心,怎能夠超凡脫濁?我主意已定,好歹自下去走遭。不消列位高親擔憂。老漢信口謅得四句俚言,在此留別,望勿見笑!”眾親眷齊道:“願聞珠玉。”李清隨念出一首詩來,詩雲:
久拚殘命已如無,揮手開門願不孤。
翻笑壺公曾得道,猶煩市上有懸壺。
眾人聽了這詩,無不點頭嗟歎,勉強解慰道:“老親家道心恁般堅固,但願一下去,便得逢仙。”李清道:“多謝列位祈祝,且看老漢緣法何如。”遂起來向空拜了兩拜,便去坐在竹籃內,揮手與眾親眷子孫輩作別,再也不說甚話,一徑的把麻繩轣轣轢轢放將下去。莫說眾親眷子孫輩,都一個個麵色如土,連那看的人也驚呆了,搖頭咋舌道:“這老兒好端端在家受用到不好,卻癡心妄想,往恁樣深穴中去求仙!可不是討死吃麽?”噫!李清這番下去了,不知幾時才出世哩?正是:神仙本是凡人做,隻為凡人不肯修。
卻說李清放下也不知有幾千多丈,覺得到了底上,便爬出竹籃,去看那裏麵有何仙跡。豈知穴底黑洞洞的,已是不見一些高低,況是地下有水一般,又滑又爛。還不曾走得一步,早跌上一交。那七十歲老人家,有甚氣力,才掙得起。又閃上一跌。隻兩交,就把李清跌得昏暈了去。那上麵親眷子孫輩,看看日色傍晚,又不見中間的麻繩曳動,又不聽得銅鈴響,都猜著道:“這老人家被那股陰濕的臭氣相觸,多分不保了。”且把轆轤絞上竹籃看時,隻見一個空籃,不見了李清。其時就著了忙,隻得又把竹籃放下。守了一會,再絞上來,依舊是個空籃。那夥看的人,也有嗟歎的,也有發笑的,都一哄走了。
子孫輩隻是向著穴中放聲大哭,埋怨道:“我們苦苦諫阻,隻不肯聽,偏要下去。七十之人,不為壽夭,隻是死便死了,也留個骸骨,等我們好辦棺槨葬他。如今弄得屍首都沒了,這事怎處?”那親眷們人人哀感,無不灑淚。內中也有達者說道:“人之生死,無非大數。今日生辰,就是他數盡之日,便留在家裏,也少不得是死的。況他誌向如此,縱死已遂其誌,當無所悔。雖然沒了屍首,他衣冠是有的,不若今晚且回去,明早請幾個有法力的道士,重到這裏,招他魂去。隻將衣冠埋葬,也是古人一個葬法。我聞軒轅皇帝得了大道,已在鼎湖升天去了,還留下一把劍、兩隻履,裝在棺內,葬於橋山。又安知這老翁不做了神仙,也要教我們與他做個空塚。隻管對看穴口啼啼哭哭,豈不惑哉!”子孫輩隻得依允,拭了眼淚,收拾回家。到明日重來山頂,招魂回去。一般的設座停棺,少不得諸親眾眷都來祭奠。過了七七四十九日,造墳下葬,不在話下。(未完待續)
眾峰朝拱,列嶂環圍。響泠泠流泉幽咽,密葺葺亂草迷離。崖邊怪樹
參天,岩上奇花映日。山徑煙深,野色過橋青靄近;岡形勢遠,鬆聲隔水
白雲連。淅淅但聞林墜露,蕭蕭隻聽葉吟風。
那竹籃繩索等件,俱已整備停當。眾親眷們,都更遞的上前奉酒。內中也有一樣高年的說道:“老親家,你好道之心這般決烈,必然是神仙路上人,此去保無他慮,但我等做事也要老成,方無後悔。我想這等黑洞洞深穴,從來沒人下去,怎把千金之體,輕投不測?今日既有竹籃繩索,不若先取一個狗來,放下去看。若是這狗無事,再把一個伶俐些家人下去,看道有甚麽仙跡在那裏,待他上來說了,方才送老親家下去,豈不萬全?”李清笑道:“承教,承教!隻是要求道的,長拚個死,才得神仙可憐,或肯收為弟子。這個穴內,相傳是神仙第七洞府,又不比砒霜毒藥,怎麽要試他利害?似此疑惑,便是退悔道心,怎能夠超凡脫濁?我主意已定,好歹自下去走遭。不消列位高親擔憂。老漢信口謅得四句俚言,在此留別,望勿見笑!”眾親眷齊道:“願聞珠玉。”李清隨念出一首詩來,詩雲:
久拚殘命已如無,揮手開門願不孤。
翻笑壺公曾得道,猶煩市上有懸壺。
眾人聽了這詩,無不點頭嗟歎,勉強解慰道:“老親家道心恁般堅固,但願一下去,便得逢仙。”李清道:“多謝列位祈祝,且看老漢緣法何如。”遂起來向空拜了兩拜,便去坐在竹籃內,揮手與眾親眷子孫輩作別,再也不說甚話,一徑的把麻繩轣轣轢轢放將下去。莫說眾親眷子孫輩,都一個個麵色如土,連那看的人也驚呆了,搖頭咋舌道:“這老兒好端端在家受用到不好,卻癡心妄想,往恁樣深穴中去求仙!可不是討死吃麽?”噫!李清這番下去了,不知幾時才出世哩?正是:神仙本是凡人做,隻為凡人不肯修。
卻說李清放下也不知有幾千多丈,覺得到了底上,便爬出竹籃,去看那裏麵有何仙跡。豈知穴底黑洞洞的,已是不見一些高低,況是地下有水一般,又滑又爛。還不曾走得一步,早跌上一交。那七十歲老人家,有甚氣力,才掙得起。又閃上一跌。隻兩交,就把李清跌得昏暈了去。那上麵親眷子孫輩,看看日色傍晚,又不見中間的麻繩曳動,又不聽得銅鈴響,都猜著道:“這老人家被那股陰濕的臭氣相觸,多分不保了。”且把轆轤絞上竹籃看時,隻見一個空籃,不見了李清。其時就著了忙,隻得又把竹籃放下。守了一會,再絞上來,依舊是個空籃。那夥看的人,也有嗟歎的,也有發笑的,都一哄走了。
子孫輩隻是向著穴中放聲大哭,埋怨道:“我們苦苦諫阻,隻不肯聽,偏要下去。七十之人,不為壽夭,隻是死便死了,也留個骸骨,等我們好辦棺槨葬他。如今弄得屍首都沒了,這事怎處?”那親眷們人人哀感,無不灑淚。內中也有達者說道:“人之生死,無非大數。今日生辰,就是他數盡之日,便留在家裏,也少不得是死的。況他誌向如此,縱死已遂其誌,當無所悔。雖然沒了屍首,他衣冠是有的,不若今晚且回去,明早請幾個有法力的道士,重到這裏,招他魂去。隻將衣冠埋葬,也是古人一個葬法。我聞軒轅皇帝得了大道,已在鼎湖升天去了,還留下一把劍、兩隻履,裝在棺內,葬於橋山。又安知這老翁不做了神仙,也要教我們與他做個空塚。隻管對看穴口啼啼哭哭,豈不惑哉!”子孫輩隻得依允,拭了眼淚,收拾回家。到明日重來山頂,招魂回去。一般的設座停棺,少不得諸親眾眷都來祭奠。過了七七四十九日,造墳下葬,不在話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