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錦鳳他們走了,二爺的心情眼看著比以前好了不少,臉上宛若春風拂麵似的,看著倒是讓人心裏也跟著鬆快多了。當然,這全是大房示好的結果。
曾氏本是看不慣丈夫這樣,然而病者為大,也不敢潑他的冷水,隻好背地裏跟閨女發發牢騷,自然又把這十幾年來兩房的恩恩怨怨從頭到尾數落了一個遍,最後說著說著又掉起了眼淚,把自己給氣夠嗆。
錦華隻好又一次的洗耳恭聽,嘴裏不斷的勸解著,其實她卻神思不屬的,還在惦記父親的病。本來,李茂林那裏算是最後的曙光了,如今看來,他根本就是虛晃一槍,那麽,自己又能做些什麽呢?
直接去省城去尋那位王禦醫?可人家根本不理會又該怎麽辦呢?
劉錦華正反複糾結著,忽然又聽到大黑汪汪汪的吠叫聲。自從搬了新家後,宅子深了,大黑也就不在大門上呆著了,而是轉戰了二門,更好的發揮了它看家護院的長處。
錦華微微把窗子推開了一條縫,正看母親正引著一個高挑的身影過來。她趕忙揉揉眼睛,可不是麽,沒想到李茂林還真的來了。
錦華也顧不得矜持了,提著裙子一溜小跑,火急火燎的到了上房。
再看那人已經大馬金刀的坐在那裏,嘴角噙著自信滿滿的笑意,頭一次,竟然覺得,這人似乎長的也算人模狗樣的,也沒以前看著那麽討厭了。
李茂林馬上覺察出來了,這個女人竟然第一次拿這種略帶“傾慕”的目光看他,李茂林不由得心裏頭一熱,馬上挺直了腰背,愈加的神采飛揚起來。
這次他沒有嬉皮笑臉,而是直奔主題。正兒八經的談起了去省城求醫的事。
曾氏同二爺聽了都實實的吃了一驚,他們並不知道這事。錦華怕事情不成,倒是一直瞞著爹娘。
李茂林見此,便轉過頭來譏笑的看了一眼錦華,似是在嘲笑她的小心思。叫你不相信我,我這不是來了麽?
既然王禦醫出山,機會難得,無論怎麽樣,都得試一試的。曾氏真是激動的不得了,起身就給李茂林行禮。“李少爺大恩大德,我們全家沒齒難忘。不管這次去求醫結果如何,對於李少爺的慨然相助。我們全家銘記在心,以後結草銜環,定當全力報答!”
曾氏是很少向人說軟話的,這次確實是感恩戴德了。
李茂林嚇得趕緊站起來還禮,“夫人言重了。李某愧不敢當。再說了,我們兩家是什麽關係,您說這話未免太見外了。”
錦華聽他這麽一說,心裏便一跳,立刻低下頭去。
聽話聽音。曾氏是個靈敏的,便也滿含深意的看了閨女一眼。然而,人家並未挑明說什麽,她也隻好含糊的應了過去。
倒是二爺對這個建議並不喜歡。反而更有些憂心忡忡,“我看就算了吧。我這病也不知看了多少大夫了。那些大夫也早有定論,是看不好的了,何苦去費時費力的再去省城尋醫呢?!”二爺一臉的灰心失落,生怕自己連累了家人。更要麻煩李茂林動用他天大的麵子。
錦華最看不得父親如此絕望的樣子,不悅道。“爹,我看這王禦醫肯定能把您給治好。您不也聽我田家姨母說過麽。田家姨母可不是那信口雌黃的人,既然她都有所耳聞,就說明這位老大夫定是有大神通的。您可別說這喪氣話,您想讓我娘和我都急死麽?!”
被閨女搶白了一頓,二爺不敢再說拒絕的話了,隻是依然提不大起精神來,不很熱衷的樣子。
曾氏和錦華哪裏由得他分說,直接無視了他的意見,三言兩語的就痛快的跟李茂林敲定了啟程諸事項。
婦道人家出門不便,便都留在了家裏。盡管錦華很不放心,還是無奈的留了下來,商定由壯實跟著去伺候。反正去再多人反而添亂,隻會麻煩李家更多。
倒是曾尚才和錦年聽說後也都跑了來,還自告奮勇要跟著去,怕壯實一人不周全。
錦年自己就是個孩子,曾氏可不放心。何況他爺倆又不對付,讓二爺整天看著兒子反而可能氣出個好歹呢。
至於曾尚才,曾氏和二爺都很是欣慰,覺得這孩子沒白疼。但是,他們哪裏舍得讓他受這個罪啊。他可不是下人奴仆,而是自家親戚,哪好意思去支使他伺候人啊,自然是斷然決絕了,隻讓他回去讀書。
倒是曾尚才對李家甚是好奇,一個勁的打聽李家的情況,好像弄不懂劉家何時跟李家有了這麽親密的聯係,臉上神色複雜,目光閃閃的再三去看錦華。
錦華自打上回錦鳳疑神疑鬼的來探自己的話,心裏頭也有點焦躁。這個曾尚才怎麽回事,老大不小的人了,跟錦鳳都糾纏到那個地步了,怎麽還不趕緊定親、成親啊?搞得自己心裏頭也不踏實。
此時見他神色不虞的看向自己,仿佛自己是他不忠貞的妻子一樣,心裏不免更膩歪了,索性在自己爹娘還有弟弟提到李家的時候,很適時的低眉順眼,做出嬌羞的樣子來,手裏的帕子還繞啊繞的。
話都不用說一句,隻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再抬眼時,果然那天生聰明的曾尚才就一臉的恍然大悟,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麽似的,很快就僵著臉告辭了。
劉錦華又一次沉默的看著他逐漸走遠。他的後背挺得直直的,外麵風很大,卷起他青色的棉袍,一翻,又一飛,倏然就不見了。
你恍然大悟了?你明白什麽了啊?明白了我劉錦華原來是個嫌貧愛富、目光短淺、狹隘庸俗的女子了?之所以百般拒絕你就是因為嫌你貧無立錐之地,不願意陪你過苦日子?傷自尊了吧?委屈了吧?氣憤了吧?覺得自己明珠蒙塵、黃金埋在土裏了吧?
可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算了。
好走,不送!
劉錦華最終雲淡風輕的把目光收回來,低下頭繼續用筆羅列父親出遠門需要帶的東西。
去求醫自然是要用錢的,而且數目還少不了。家裏的現銀如今還剩下四十兩,全家一商量,索性全部拿出來給了李茂林,讓他去省城打點,路上吃住也要花用。
也幸虧錦華早就吩咐張大川悄悄的出手了一部分手裏的糧食,否則劉家眼下還真有些吃緊。
李茂林當然不肯要,百般的推辭。曾氏和二爺本來就十分過意不去,哪裏肯依啊,隻說他不要這錢,省城這一遭也不用去了。
無奈,李茂林隻好接著了。
母女倆趕緊打點行裝,衣物、被褥、炭盆、手爐,一樣都不能少,務必使二爺在長如跋涉的路上能過的舒服安逸。又拿了藥包和方子,吩咐壯實按時煎了給二爺服用。
閑話少敘,很快,一行人就上了路。
李茂林一行共坐了兩輛騾車,還有兩個身手利落的家丁騎著馬跟著,想來有些功夫在身。李家的騾車外表絲毫不起眼,但裏頭的用品應有盡有,又堅固寬敞,一看就是慣常走遠路的,讓曾氏和錦華看了都覺得放心不少。
二爺這一走,曾氏和錦華在家裏惦記的不得了,再加上不久天上又洋洋灑灑的飄起了雪花,就更讓人擔心了。曾氏焦慮的連繡活也做不下去,把更多的時間耗在了念經禱告上。
錦華這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她多經曆一世,更知道這病有多難治。若說起最好的大夫,肯定是都聚集在京都了。那時候自己聽說父親的病了,她可沒少坐著車滿京城跑,凡是有些名聲的大夫幾乎全都請教到了,不斷的設法把弄到手的方子派專人送回老家,可惜試用後效果都了了。
至於四九城裏的禦醫,盡管丈夫做著京官,可七品的翰林院小官,在高官權貴多如牛毛的京城實在算不上什麽,又怎麽請得到太醫院裏的禦醫呢!
那位禦醫,應該是醫術很高明的吧?是吧?
至於父親看病回來,自己與那人如何,她卻下意識的避過不去想了。
母女兩個人關起門來,隻是一門心思的繡經文,禱告。曾氏還特別繡了一卷《金剛經》,親自供奉在了佛前,一天早晚三炷香。
倒是錦年,因為擔心家裏,比以前回家勤多了,隔個三五日便要回來一趟看看,讓曾氏覺得很是欣慰。
除了自家人,也就是張大川來過一兩回。以前小枝姑偶爾進城買些東西,都會來這裏坐坐。但是,自從入了冬,路上不好走,她也很久沒來了。至於新鄰居們,雖然曾氏是個好客的,但因為丈夫病著沒心思應酬,一個多月以來,竟連左鄰右舍的臉都沒認清呢。
如今糧價眼看著天越冷,便越發漲了起來,張大川聽了錦華出手糧食的吩咐便有些猶豫,“錦華,哥哥我也不跟你藏著掖著,若照我看哪,咱們手裏的糧食等過了年再出手可能賺的更多一些呢。”
錦華卻搖搖頭,“趁著現在不顯眼,咱們還是悄悄的買了吧。否則要是落在有心人的眼裏,說不定就會礙了誰的發財路呢。咱們可是白手起家,無權無勢的,真要出點事,可是誰也擔待不了。”
前世她在京城,什麽以權欺人、互相傾軋甚至草菅人命的事情聽得太多了,故而越發的小心謹慎。寧肯少掙點,也要穩妥行事。
曾氏本是看不慣丈夫這樣,然而病者為大,也不敢潑他的冷水,隻好背地裏跟閨女發發牢騷,自然又把這十幾年來兩房的恩恩怨怨從頭到尾數落了一個遍,最後說著說著又掉起了眼淚,把自己給氣夠嗆。
錦華隻好又一次的洗耳恭聽,嘴裏不斷的勸解著,其實她卻神思不屬的,還在惦記父親的病。本來,李茂林那裏算是最後的曙光了,如今看來,他根本就是虛晃一槍,那麽,自己又能做些什麽呢?
直接去省城去尋那位王禦醫?可人家根本不理會又該怎麽辦呢?
劉錦華正反複糾結著,忽然又聽到大黑汪汪汪的吠叫聲。自從搬了新家後,宅子深了,大黑也就不在大門上呆著了,而是轉戰了二門,更好的發揮了它看家護院的長處。
錦華微微把窗子推開了一條縫,正看母親正引著一個高挑的身影過來。她趕忙揉揉眼睛,可不是麽,沒想到李茂林還真的來了。
錦華也顧不得矜持了,提著裙子一溜小跑,火急火燎的到了上房。
再看那人已經大馬金刀的坐在那裏,嘴角噙著自信滿滿的笑意,頭一次,竟然覺得,這人似乎長的也算人模狗樣的,也沒以前看著那麽討厭了。
李茂林馬上覺察出來了,這個女人竟然第一次拿這種略帶“傾慕”的目光看他,李茂林不由得心裏頭一熱,馬上挺直了腰背,愈加的神采飛揚起來。
這次他沒有嬉皮笑臉,而是直奔主題。正兒八經的談起了去省城求醫的事。
曾氏同二爺聽了都實實的吃了一驚,他們並不知道這事。錦華怕事情不成,倒是一直瞞著爹娘。
李茂林見此,便轉過頭來譏笑的看了一眼錦華,似是在嘲笑她的小心思。叫你不相信我,我這不是來了麽?
既然王禦醫出山,機會難得,無論怎麽樣,都得試一試的。曾氏真是激動的不得了,起身就給李茂林行禮。“李少爺大恩大德,我們全家沒齒難忘。不管這次去求醫結果如何,對於李少爺的慨然相助。我們全家銘記在心,以後結草銜環,定當全力報答!”
曾氏是很少向人說軟話的,這次確實是感恩戴德了。
李茂林嚇得趕緊站起來還禮,“夫人言重了。李某愧不敢當。再說了,我們兩家是什麽關係,您說這話未免太見外了。”
錦華聽他這麽一說,心裏便一跳,立刻低下頭去。
聽話聽音。曾氏是個靈敏的,便也滿含深意的看了閨女一眼。然而,人家並未挑明說什麽,她也隻好含糊的應了過去。
倒是二爺對這個建議並不喜歡。反而更有些憂心忡忡,“我看就算了吧。我這病也不知看了多少大夫了。那些大夫也早有定論,是看不好的了,何苦去費時費力的再去省城尋醫呢?!”二爺一臉的灰心失落,生怕自己連累了家人。更要麻煩李茂林動用他天大的麵子。
錦華最看不得父親如此絕望的樣子,不悅道。“爹,我看這王禦醫肯定能把您給治好。您不也聽我田家姨母說過麽。田家姨母可不是那信口雌黃的人,既然她都有所耳聞,就說明這位老大夫定是有大神通的。您可別說這喪氣話,您想讓我娘和我都急死麽?!”
被閨女搶白了一頓,二爺不敢再說拒絕的話了,隻是依然提不大起精神來,不很熱衷的樣子。
曾氏和錦華哪裏由得他分說,直接無視了他的意見,三言兩語的就痛快的跟李茂林敲定了啟程諸事項。
婦道人家出門不便,便都留在了家裏。盡管錦華很不放心,還是無奈的留了下來,商定由壯實跟著去伺候。反正去再多人反而添亂,隻會麻煩李家更多。
倒是曾尚才和錦年聽說後也都跑了來,還自告奮勇要跟著去,怕壯實一人不周全。
錦年自己就是個孩子,曾氏可不放心。何況他爺倆又不對付,讓二爺整天看著兒子反而可能氣出個好歹呢。
至於曾尚才,曾氏和二爺都很是欣慰,覺得這孩子沒白疼。但是,他們哪裏舍得讓他受這個罪啊。他可不是下人奴仆,而是自家親戚,哪好意思去支使他伺候人啊,自然是斷然決絕了,隻讓他回去讀書。
倒是曾尚才對李家甚是好奇,一個勁的打聽李家的情況,好像弄不懂劉家何時跟李家有了這麽親密的聯係,臉上神色複雜,目光閃閃的再三去看錦華。
錦華自打上回錦鳳疑神疑鬼的來探自己的話,心裏頭也有點焦躁。這個曾尚才怎麽回事,老大不小的人了,跟錦鳳都糾纏到那個地步了,怎麽還不趕緊定親、成親啊?搞得自己心裏頭也不踏實。
此時見他神色不虞的看向自己,仿佛自己是他不忠貞的妻子一樣,心裏不免更膩歪了,索性在自己爹娘還有弟弟提到李家的時候,很適時的低眉順眼,做出嬌羞的樣子來,手裏的帕子還繞啊繞的。
話都不用說一句,隻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再抬眼時,果然那天生聰明的曾尚才就一臉的恍然大悟,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麽似的,很快就僵著臉告辭了。
劉錦華又一次沉默的看著他逐漸走遠。他的後背挺得直直的,外麵風很大,卷起他青色的棉袍,一翻,又一飛,倏然就不見了。
你恍然大悟了?你明白什麽了啊?明白了我劉錦華原來是個嫌貧愛富、目光短淺、狹隘庸俗的女子了?之所以百般拒絕你就是因為嫌你貧無立錐之地,不願意陪你過苦日子?傷自尊了吧?委屈了吧?氣憤了吧?覺得自己明珠蒙塵、黃金埋在土裏了吧?
可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算了。
好走,不送!
劉錦華最終雲淡風輕的把目光收回來,低下頭繼續用筆羅列父親出遠門需要帶的東西。
去求醫自然是要用錢的,而且數目還少不了。家裏的現銀如今還剩下四十兩,全家一商量,索性全部拿出來給了李茂林,讓他去省城打點,路上吃住也要花用。
也幸虧錦華早就吩咐張大川悄悄的出手了一部分手裏的糧食,否則劉家眼下還真有些吃緊。
李茂林當然不肯要,百般的推辭。曾氏和二爺本來就十分過意不去,哪裏肯依啊,隻說他不要這錢,省城這一遭也不用去了。
無奈,李茂林隻好接著了。
母女倆趕緊打點行裝,衣物、被褥、炭盆、手爐,一樣都不能少,務必使二爺在長如跋涉的路上能過的舒服安逸。又拿了藥包和方子,吩咐壯實按時煎了給二爺服用。
閑話少敘,很快,一行人就上了路。
李茂林一行共坐了兩輛騾車,還有兩個身手利落的家丁騎著馬跟著,想來有些功夫在身。李家的騾車外表絲毫不起眼,但裏頭的用品應有盡有,又堅固寬敞,一看就是慣常走遠路的,讓曾氏和錦華看了都覺得放心不少。
二爺這一走,曾氏和錦華在家裏惦記的不得了,再加上不久天上又洋洋灑灑的飄起了雪花,就更讓人擔心了。曾氏焦慮的連繡活也做不下去,把更多的時間耗在了念經禱告上。
錦華這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她多經曆一世,更知道這病有多難治。若說起最好的大夫,肯定是都聚集在京都了。那時候自己聽說父親的病了,她可沒少坐著車滿京城跑,凡是有些名聲的大夫幾乎全都請教到了,不斷的設法把弄到手的方子派專人送回老家,可惜試用後效果都了了。
至於四九城裏的禦醫,盡管丈夫做著京官,可七品的翰林院小官,在高官權貴多如牛毛的京城實在算不上什麽,又怎麽請得到太醫院裏的禦醫呢!
那位禦醫,應該是醫術很高明的吧?是吧?
至於父親看病回來,自己與那人如何,她卻下意識的避過不去想了。
母女兩個人關起門來,隻是一門心思的繡經文,禱告。曾氏還特別繡了一卷《金剛經》,親自供奉在了佛前,一天早晚三炷香。
倒是錦年,因為擔心家裏,比以前回家勤多了,隔個三五日便要回來一趟看看,讓曾氏覺得很是欣慰。
除了自家人,也就是張大川來過一兩回。以前小枝姑偶爾進城買些東西,都會來這裏坐坐。但是,自從入了冬,路上不好走,她也很久沒來了。至於新鄰居們,雖然曾氏是個好客的,但因為丈夫病著沒心思應酬,一個多月以來,竟連左鄰右舍的臉都沒認清呢。
如今糧價眼看著天越冷,便越發漲了起來,張大川聽了錦華出手糧食的吩咐便有些猶豫,“錦華,哥哥我也不跟你藏著掖著,若照我看哪,咱們手裏的糧食等過了年再出手可能賺的更多一些呢。”
錦華卻搖搖頭,“趁著現在不顯眼,咱們還是悄悄的買了吧。否則要是落在有心人的眼裏,說不定就會礙了誰的發財路呢。咱們可是白手起家,無權無勢的,真要出點事,可是誰也擔待不了。”
前世她在京城,什麽以權欺人、互相傾軋甚至草菅人命的事情聽得太多了,故而越發的小心謹慎。寧肯少掙點,也要穩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