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川從小走街串巷的,人情厲害懂得不少,聽她這麽一說,心裏頓時一凜,點頭道,“不錯,是我想的太簡單了。”
待他想明白了,便不用她催,就去尋了不同的鋪子,分了幾批,把存著的糧食在春節之前就出手了大半。
“雖然有些可惜,但是把那些支出刨去,總的算起來,到目前為止,差不多也賺了將近一百兩銀子呢。”張大川拿著賬簿跟錦華交賬,一邊唏噓不已,心裏覺得跟做夢似的,不太真實。
當初投進去的本錢不到一年的功夫居然翻了一番啊!
錦華把一張十兩銀子的小額銀票抽出來遞給他,“這是大川哥您的。過年了,也該置辦些年貨,好好的過個年。”
張大川嚇了一跳,急得站起身來推辭,“這,這也太多了!所有的本錢都是你出的,我也就是賣賣力氣、跑跑腿什麽的,你給我這麽多錢做什麽?!”見劉錦華不肯收回去,便又道,“你不知道,我這次也是沾了你的光,談糧食買賣的時候結識了不少人,順道就把家裏產的果子直接賣到一些大戶人家去了,省了我擺攤兜售的好些功夫,價錢還略高上一些呢。”
錦華不管他說什麽,硬是把銀子塞給他,“這是您該得的!”
錦華是真心謝他的。這一趟糧食買賣自己並沒親手經營過,一切具體的事都是張大川在操辦。可以想見,其中不管是糧食的收購,管理,儲存,還是買賣,哪一個環節都夠讓人操心的了。說實話,對這些事情。自己是沒有多少經驗的,具體操作起來全指著張大川拿主意。所以這十兩銀子,人家賺的一點都不虧。
張大川拿了這錢在手,心裏頭怦怦直跳。自己竟然真的在一年裏頭就純賺了十兩銀子,我的老天爺!
其實,這大半年來買賣糧食的銀錢都是在他手裏過的,動不動就十幾兩銀子,甚至有時候幾十兩銀子。但是,那是劉家的,可不是他張大川的。這個。他分得很清楚,所以,即使白晃晃的銀子在手。他也沒有絲毫心動過。
即使有時候不慎被妻子看到了,咋咋呼呼一番,半夜裏在耳邊說些有的沒的,他反而愈加的清醒,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完了還要把媳婦訓斥一番。讓她把她那點子小心思都收起來。這女人雖然長的一般,但是很能幹,也能吃苦,對娘孝順,友愛弟妹,說起來是個不錯的婆娘了。就是心胸狹隘了些,目光又短淺。。。
可是,這十兩銀子不一樣。這是憑自己的一雙手賺來的啊。
他一向是個有誌氣的人。他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台子鎮上那些過一天算一天,整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天一擦黑就摟著婆娘上床睡覺的莊稼漢不一樣。他心裏頭有抱負。他一直都盼望著能憑著自己的能幹、苦幹讓家裏人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可他沒想到,這一天居然來得這樣快!他原本以為。這是他一輩子的奮鬥目標呢,實在沒想到。好日子居然就在眼前!
十兩銀子啊,依著母親精打細算的過法,自己全家人一年也就隻花二兩銀子而已。。。
錦華笑眯眯的看著他激動不安的樣子,待他稍微平複了一下,便又道,“等糧食賣完了,我家裏的房子也就空下來了。我跟母親商量過了,想請你幫著打聽打聽,找人把它租出去,省的閑在那裏。”
張大川頗有些詫異,難道這是打算以後都不再回老家住了麽?!也不怪他驚訝,所謂故土難離,葉落歸根,一個好漢三個樁,很少有人願意離開老家、老宅子過活的。
可是,轉念想到她家裏的那些破爛事,便也很快能理解她的處境了。原來二房被大房打壓的抬不起頭來,逼得錦華這麽小的年紀就學著謀算這謀算那的,想盡辦法才撐起了如今的家業來,不容易啊!他很是感慨,自然點頭答應著了。
今年的雪仿佛格外的多,似是彌補這一年來的幹旱似的,剛晴了兩日就又瀟瀟灑灑的下了整整三日,竟下了整整一尺來厚。日子已經進了臘月了,一家人隻盼著二爺能在年前趕回來,沒想到還有人在大雪還沒化幹淨之前就登了門,竟是四奶奶。
曾氏在台子鎮時,倒是跟這位四奶奶有些交情,兩人都篤信佛教,很有共同的話題。然而,老劉家分家之時四爺爺事不幹己,高高掛起,連一句公道話也沒說,未免讓曾氏寒心,因此見了她也隻是盡盡禮數而已。
四奶奶也有些不好意思,進了屋落了座奉了茶,很快就道出來意,竟是大房請她來錦鳳和曾尚才的婚事的。
看來大房也是真急了,否則也不會冒然就求到一向水火不容的曾氏頭上。可不是麽,再轉過年來,錦鳳可就十七了。若是此時曾尚才改了主意不娶了,錦鳳再要想找個合適的,這年齡就有些尷尬了。
“曾家如今隻有你一個長輩了,所以隻能來跟你商量。”
曾氏一聽這話,連臉上的淡淡的笑意都維持不下去了,正色道,“四嬸,我們兩房的情況你一直都是清楚的。尚才雖然是我侄子,可與他結親的卻是大房,我倒也不好多說什麽。反正你直接去問尚才便是,我是不會反對的,但是,具體的議程我也不會管的。”
要是與別家做親也就罷了,跟大房,曾氏可不會勉強自己,隻為了麵子就去費力費心的操持這門親事,若是這樣還不如直接把她殺了省事呢。
四奶奶見曾氏很是堅決,也隻好悻悻的告了辭。
沒想到過了幾天,曾尚才竟然特地來了一趟,跟曾氏交代自己親事的相關事宜。
曾氏在上首靜靜的坐著,氤氳的熱氣從茶碗裏冒出來,令她的臉淡淡的似是蒙了一層霧一般。
“你長大了,兒大不由娘。我也知道你是個好孩子,想要報了老劉家養你的恩。但我還是那句話,我能理解你,卻不讚成你這麽做。再多的話我也不說了,早在當初我已經跟你說的再明白不過了。我也勸不了你,你自己想好了就行了。隻希望你好自為之,更不要為此耽擱了學業,讓我對你爹娘的在天之靈沒個交待。”
曾尚才紅著眼睛給曾氏磕了三個頭,這才低著頭匆匆去了。
錦華早得了消息躲在房中不出來,兩人竟連麵都沒照。
曾尚才走後,曾氏就在自己屋裏大哭了一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嚇得錦華巴巴的守了她一晚上,生怕她把自己折騰出個毛病來。
曾氏早被自己閨女和侄子的婚事給折騰的沒脾氣了,所以大哭了一場,發泄了一番之後,第二天起來,倒是照常的過日子,隻是對這樁婚事三緘其口,一個字都不提。
如此,大房錦鳳與曾家的婚事便緊鑼密鼓的操辦起來,很快的就合了八字,換了庚帖,過了小定,據說明年年初大定之後很快就會成親。
錦華和母親不去理會那邊的事,隻扳著手指頭一天天的盼著。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之前,終於把二爺一行給盼回來了。
看著父親從車上下來,錦華急切的先去打量父親的神色,依然是溫潤的眉眼,隻見行路的疲憊,總的來看臉色還好。不管怎麽說,總算是平安歸來了!
錦華強忍住衝上鼻頭的酸氣,低著頭上前扶住他的手臂。
令人奇怪的是,那一慣得瑟的李茂林卻沒跟著來,送二爺回來的李家下人告訴曾氏,“大爺本是想親自把劉爺送回來的,可在城門口就被老爺派來的人直接叫回家去了,可能家裏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商量,隻讓小的代他向夫人告個罪!”
怪罪什麽啊。曾氏忙讓趙叔拿了不少散碎銀子,很是大手筆的打賞了送二爺回來的李家的兩個仆役。她已經高興地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隻是一連聲的道謝。
這邊錦華扶著爹往院子裏走,二爺走了幾步,胸口卻又迸出一連串的咳嗽來。
錦華的心便是一沉,扶著父親的手臂都忍不住抖了起來,緊張的追問,“爹,那王禦醫沒給開方子麽?怎麽現在仍然咳得這樣厲害啊!”
等二爺進了屋喝了些熱水緩過勁來,這才擺手道,“方子已經用過了,就是王大夫開的,到現在算是吃了有半個月了吧,感覺挺有用的。”
錦華卻一臉的失望,“您怎麽還說管用?聽著咳嗽的比以前還厲害呢!”曾氏送完了人進來,也忙著去給二爺捶背,也是一臉的擔心。
二爺不讚同的擺擺手,卻又說不出話來,又咳了幾聲才定了下來,喘著道,“你小孩子家根本不懂,可別亂說話!這病在我自己身上,我能不清楚麽?!自從用了王大夫的方子,咳嗽雖然看起來比以前更重了,其實胸口卻不像以前那樣憋悶了,感覺越把痰咳出來,心裏反而更舒服呢!”
萬幸萬幸!錦華剛才實實被父親嚇了一跳,這心還蹦蹦的跳呢,現在總算是放了心。阿彌陀佛,也不奢望這一趟求醫能立竿見影,藥到病除,隻要緩緩見效就好。
待他想明白了,便不用她催,就去尋了不同的鋪子,分了幾批,把存著的糧食在春節之前就出手了大半。
“雖然有些可惜,但是把那些支出刨去,總的算起來,到目前為止,差不多也賺了將近一百兩銀子呢。”張大川拿著賬簿跟錦華交賬,一邊唏噓不已,心裏覺得跟做夢似的,不太真實。
當初投進去的本錢不到一年的功夫居然翻了一番啊!
錦華把一張十兩銀子的小額銀票抽出來遞給他,“這是大川哥您的。過年了,也該置辦些年貨,好好的過個年。”
張大川嚇了一跳,急得站起身來推辭,“這,這也太多了!所有的本錢都是你出的,我也就是賣賣力氣、跑跑腿什麽的,你給我這麽多錢做什麽?!”見劉錦華不肯收回去,便又道,“你不知道,我這次也是沾了你的光,談糧食買賣的時候結識了不少人,順道就把家裏產的果子直接賣到一些大戶人家去了,省了我擺攤兜售的好些功夫,價錢還略高上一些呢。”
錦華不管他說什麽,硬是把銀子塞給他,“這是您該得的!”
錦華是真心謝他的。這一趟糧食買賣自己並沒親手經營過,一切具體的事都是張大川在操辦。可以想見,其中不管是糧食的收購,管理,儲存,還是買賣,哪一個環節都夠讓人操心的了。說實話,對這些事情。自己是沒有多少經驗的,具體操作起來全指著張大川拿主意。所以這十兩銀子,人家賺的一點都不虧。
張大川拿了這錢在手,心裏頭怦怦直跳。自己竟然真的在一年裏頭就純賺了十兩銀子,我的老天爺!
其實,這大半年來買賣糧食的銀錢都是在他手裏過的,動不動就十幾兩銀子,甚至有時候幾十兩銀子。但是,那是劉家的,可不是他張大川的。這個。他分得很清楚,所以,即使白晃晃的銀子在手。他也沒有絲毫心動過。
即使有時候不慎被妻子看到了,咋咋呼呼一番,半夜裏在耳邊說些有的沒的,他反而愈加的清醒,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完了還要把媳婦訓斥一番。讓她把她那點子小心思都收起來。這女人雖然長的一般,但是很能幹,也能吃苦,對娘孝順,友愛弟妹,說起來是個不錯的婆娘了。就是心胸狹隘了些,目光又短淺。。。
可是,這十兩銀子不一樣。這是憑自己的一雙手賺來的啊。
他一向是個有誌氣的人。他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台子鎮上那些過一天算一天,整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天一擦黑就摟著婆娘上床睡覺的莊稼漢不一樣。他心裏頭有抱負。他一直都盼望著能憑著自己的能幹、苦幹讓家裏人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可他沒想到,這一天居然來得這樣快!他原本以為。這是他一輩子的奮鬥目標呢,實在沒想到。好日子居然就在眼前!
十兩銀子啊,依著母親精打細算的過法,自己全家人一年也就隻花二兩銀子而已。。。
錦華笑眯眯的看著他激動不安的樣子,待他稍微平複了一下,便又道,“等糧食賣完了,我家裏的房子也就空下來了。我跟母親商量過了,想請你幫著打聽打聽,找人把它租出去,省的閑在那裏。”
張大川頗有些詫異,難道這是打算以後都不再回老家住了麽?!也不怪他驚訝,所謂故土難離,葉落歸根,一個好漢三個樁,很少有人願意離開老家、老宅子過活的。
可是,轉念想到她家裏的那些破爛事,便也很快能理解她的處境了。原來二房被大房打壓的抬不起頭來,逼得錦華這麽小的年紀就學著謀算這謀算那的,想盡辦法才撐起了如今的家業來,不容易啊!他很是感慨,自然點頭答應著了。
今年的雪仿佛格外的多,似是彌補這一年來的幹旱似的,剛晴了兩日就又瀟瀟灑灑的下了整整三日,竟下了整整一尺來厚。日子已經進了臘月了,一家人隻盼著二爺能在年前趕回來,沒想到還有人在大雪還沒化幹淨之前就登了門,竟是四奶奶。
曾氏在台子鎮時,倒是跟這位四奶奶有些交情,兩人都篤信佛教,很有共同的話題。然而,老劉家分家之時四爺爺事不幹己,高高掛起,連一句公道話也沒說,未免讓曾氏寒心,因此見了她也隻是盡盡禮數而已。
四奶奶也有些不好意思,進了屋落了座奉了茶,很快就道出來意,竟是大房請她來錦鳳和曾尚才的婚事的。
看來大房也是真急了,否則也不會冒然就求到一向水火不容的曾氏頭上。可不是麽,再轉過年來,錦鳳可就十七了。若是此時曾尚才改了主意不娶了,錦鳳再要想找個合適的,這年齡就有些尷尬了。
“曾家如今隻有你一個長輩了,所以隻能來跟你商量。”
曾氏一聽這話,連臉上的淡淡的笑意都維持不下去了,正色道,“四嬸,我們兩房的情況你一直都是清楚的。尚才雖然是我侄子,可與他結親的卻是大房,我倒也不好多說什麽。反正你直接去問尚才便是,我是不會反對的,但是,具體的議程我也不會管的。”
要是與別家做親也就罷了,跟大房,曾氏可不會勉強自己,隻為了麵子就去費力費心的操持這門親事,若是這樣還不如直接把她殺了省事呢。
四奶奶見曾氏很是堅決,也隻好悻悻的告了辭。
沒想到過了幾天,曾尚才竟然特地來了一趟,跟曾氏交代自己親事的相關事宜。
曾氏在上首靜靜的坐著,氤氳的熱氣從茶碗裏冒出來,令她的臉淡淡的似是蒙了一層霧一般。
“你長大了,兒大不由娘。我也知道你是個好孩子,想要報了老劉家養你的恩。但我還是那句話,我能理解你,卻不讚成你這麽做。再多的話我也不說了,早在當初我已經跟你說的再明白不過了。我也勸不了你,你自己想好了就行了。隻希望你好自為之,更不要為此耽擱了學業,讓我對你爹娘的在天之靈沒個交待。”
曾尚才紅著眼睛給曾氏磕了三個頭,這才低著頭匆匆去了。
錦華早得了消息躲在房中不出來,兩人竟連麵都沒照。
曾尚才走後,曾氏就在自己屋裏大哭了一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嚇得錦華巴巴的守了她一晚上,生怕她把自己折騰出個毛病來。
曾氏早被自己閨女和侄子的婚事給折騰的沒脾氣了,所以大哭了一場,發泄了一番之後,第二天起來,倒是照常的過日子,隻是對這樁婚事三緘其口,一個字都不提。
如此,大房錦鳳與曾家的婚事便緊鑼密鼓的操辦起來,很快的就合了八字,換了庚帖,過了小定,據說明年年初大定之後很快就會成親。
錦華和母親不去理會那邊的事,隻扳著手指頭一天天的盼著。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之前,終於把二爺一行給盼回來了。
看著父親從車上下來,錦華急切的先去打量父親的神色,依然是溫潤的眉眼,隻見行路的疲憊,總的來看臉色還好。不管怎麽說,總算是平安歸來了!
錦華強忍住衝上鼻頭的酸氣,低著頭上前扶住他的手臂。
令人奇怪的是,那一慣得瑟的李茂林卻沒跟著來,送二爺回來的李家下人告訴曾氏,“大爺本是想親自把劉爺送回來的,可在城門口就被老爺派來的人直接叫回家去了,可能家裏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商量,隻讓小的代他向夫人告個罪!”
怪罪什麽啊。曾氏忙讓趙叔拿了不少散碎銀子,很是大手筆的打賞了送二爺回來的李家的兩個仆役。她已經高興地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隻是一連聲的道謝。
這邊錦華扶著爹往院子裏走,二爺走了幾步,胸口卻又迸出一連串的咳嗽來。
錦華的心便是一沉,扶著父親的手臂都忍不住抖了起來,緊張的追問,“爹,那王禦醫沒給開方子麽?怎麽現在仍然咳得這樣厲害啊!”
等二爺進了屋喝了些熱水緩過勁來,這才擺手道,“方子已經用過了,就是王大夫開的,到現在算是吃了有半個月了吧,感覺挺有用的。”
錦華卻一臉的失望,“您怎麽還說管用?聽著咳嗽的比以前還厲害呢!”曾氏送完了人進來,也忙著去給二爺捶背,也是一臉的擔心。
二爺不讚同的擺擺手,卻又說不出話來,又咳了幾聲才定了下來,喘著道,“你小孩子家根本不懂,可別亂說話!這病在我自己身上,我能不清楚麽?!自從用了王大夫的方子,咳嗽雖然看起來比以前更重了,其實胸口卻不像以前那樣憋悶了,感覺越把痰咳出來,心裏反而更舒服呢!”
萬幸萬幸!錦華剛才實實被父親嚇了一跳,這心還蹦蹦的跳呢,現在總算是放了心。阿彌陀佛,也不奢望這一趟求醫能立竿見影,藥到病除,隻要緩緩見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