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怡拉著錦華回自己屋說話,一進屋,就死活非要塞給她二十兩的銀票,“這是我的私房錢,你怎麽也得要!你以為開個鋪子容易啊,還不是處處都得要錢啊!你家裏的情況我最清楚了,你若不要我就跟你急了!”
好麽,剛還了人家三十兩,又被塞回二十兩來。這個實心眼的丫頭,怎麽就不相信現在自己確實不缺錢了呢!
可那買賣糧食得了錢的事情自己又不好往外亂說,錦華隻能苦笑,心裏卻又是酸酸甜甜的。這輩子能有這麽一個朋友,知足了吧,劉錦華。
錦華被她逼得沒辦法,這才收了,想了想道,“這就算你的入股吧。到時候算你一成的股份!”
靜怡眼睛頓時一亮,撫掌笑道,“好啊,讓我也嚐嚐做買賣的滋味!”臉上興奮都浮起紅暈來。
錦華抬頭仔細觀察靜怡的神色,見她忙著跟自己絮叨一些日常的小事,什麽新做了一件衣裳了,新得了一盒好胭脂了,竟然對自己與李家的事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便暗暗長出了一口氣,省的自己絞盡腦汁想詞去跟她解釋。
若是她真的知道了,自己還真不知道怎麽解釋好呢。
田夫人心知肚明,卻不說破。而靜怡,卻完全不知道。
由此可見,李茂林在他家那邊大概也沒有把事情鬧的很大,起碼沒有鬧到盡人皆知的地步。否則,依李、田兩家這麽親密的來往,田靜怡不可能聽不到一點風吹草動。
這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不管怎麽說,如果李茂林為了自己跟家裏鬧翻了,自己最後不嫁他還好,如果最後這親事仍然成了,自己到了他家還有好果子吃麽?!
倆人親親密密的拉了半天的話。又用過午飯,靜怡這才依依不舍的把錦華一路送到了大門口,又殷殷的囑咐她過幾天再來。
靜怡的年紀也不小了,如今正被田夫人拘在屋子裏學女紅,竟是哪裏都不讓去了。依著她活潑愛動的性子,怪不得叫苦連天的了。
這邊劉錦華忙著鋪子的事,曾尚才和錦鳳的婚期很快就到了。
因為二爺的病很見起色,行走坐臥與常人無異,所以,錦鳳成親。他是必要回鎮上去的。盡管在他病的起不來床的時候,他爹和他大哥連麵也沒露過。
就是錦華和錦年,也都得回去捧個人場。沒辦法。鄉裏鄉親的都看著呢,表麵功夫還是要做做的。
唯有曾氏,則要坐鎮曾家這邊。
此前,錦華已經聽母親發了好幾次的狠,咬了好幾回的牙。放言說她侄子若跟大房聯姻,成親時打死她也不會理會。
然而到頭來,曾氏還是食言了,還是做不到她口中那樣的決絕。畢竟,曾尚才是曾家唯一的血脈,他成親若連個像樣的長輩都沒有。實在不像個樣子。
二爺是提前一天回的台子鎮。錦華和錦年則是在當天起了個大早,頂著頭上的星星坐車趕到了城門口。又等了一會兒待城門開了,一路緊趕慢趕。終於趕在太陽初升之時回到了老宅。
她祖父倒是高興的滿麵紅光的,看著精神頭很不錯。
大爺劉繼祖和大奶奶李氏的臉色卻並不太好看。不知道是因為不滿這樁婚事,還是因為看見了二房個個都打扮的有模有樣,過的舒舒坦坦給氣的。
錦鳳正被好幾個人圍著在上妝,看見錦華來隻匆匆說了幾句話而已。看得出。她很高興,眼角眉梢俱是壓也壓不住的喜意。
李氏卻氣的在旁邊連連瞪她。甚至還掐她一下,大概是嫌她沒有新嫁娘的矜持,一副恨不得立時就飛到曾家去似的。
大姐錦秀手裏抱著她不到周歲的兒子,白白胖胖的。那麽小的孩子總是長的十分玉雪可愛的,錦華也挺喜歡逗他玩。
興許是錦秀經了許多事變的成熟了,興許是因為兩房分了家,二房如今眼見過的還不錯,她沒有了蔑視二房的立場。總之,錦華居然第一次跟錦秀說了這麽多的話,兩人一邊逗著孩子一邊嗑著瓜子閑聊,居然聊得很熱絡。
就連錦華自己,也覺得挺稀奇的。
錦秀不再是那個眼高於頂、視別人於無物的大小姐了,她成親後便一下子跌落了凡間,開始食人家煙火了。
“二叔這身子都好全了吧?我看著恢複的倒不錯。可惜我因為忙著照看孩子,那時候也沒能登門去看看二叔,實在過意不去。”錦秀一臉的關切和抱歉。
這好意錦華表示心領了,又忍不住好奇道,“二姐姐嫁妝幾多啊?”
錦秀仰天翻個白眼,沒好氣的道,“人家怎麽會讓我知道呢!還跟我藏著掖著的,打馬虎眼,不說實話呢!不過,她就是不說,我也猜個差不多,還當別人都是傻子呢!不就是幾十畝地,一匣子首飾,外帶打了一屋子家具麽?不過,說到有多少壓箱銀子,我確實就不清楚了!”
看來,錦鳳嫁妝比錦秀要多,讓錦秀很有些不滿。
錦華心裏卻吐槽,好麽,人家嫁個閨女,倒比自家分家產得的還多呢。
“那,錦龍就沒多說什麽?”錦華心裏不舒服,便哪壺不開提哪壺。
錦龍那可真是個自私自利的,就是親爹都不行,親姐姐自然也得靠邊站。上一回為了錦秀的嫁妝可不就鬧的滿城風雨麽!
錦秀從鼻子又哼了一聲,冷笑道,“你還不知道那一位麽!慣會說好聽的、籠絡人心呢!錦龍也不知道被人許了什麽好處,灌了什麽迷魂湯,這回居然傻嗬嗬的沒怎麽吭聲呢!”
錦華也跟著一笑,心想這事也容易理解。
錦鳳和錦龍畢竟是一奶同胞。而且,錦風的情況跟錦秀又不一樣。錦秀是嫁了個破落戶,那羅敏成是個讓人一眼就看到底的人,沒啥前途。可錦鳳嫁的曾尚才卻是個秀才,而且是個被無數人說前途不可限量的秀才。
為了將來著想,錦龍就是再不願意。也不會輕易得罪曾尚才的。
她倆說的熱鬧,孩子被抱在懷裏半天卻不樂意了,吱吱呀呀的吵著要出去。錦秀抱了半天也累了,想找個人替一下吧,屋裏的人人似乎都在忙著,各有各的活計。
她正有些煩躁,菊姨娘卻快步走了過來,極自然的接過孩子,“我幫你抱吧。”口中哄著,一邊細心的給孩子裹好了披風。戴好了虎頭帽,一邊往外頭去了。
看得出,錦秀對她看孩子竟也很是放心。
“還是菊姨娘貼心啊。”錦華隨口道了一句。
“可不是?全家上下唯有她跟我親近。對孩子那也是真好,好的沒的說!我也可憐她無依無靠的,時不時的還要遭人算計,也是個可憐人啊!。。。”
倆人正說著,外邊忽然鞭炮聲大作。鼓樂震天,人聲喧嘩,有人亂哄哄的在嚷,“新郎官來接親了!”
屋裏的人就都跑出去看熱鬧,錦秀也拉著錦華去看。在鄉下規矩沒那麽重,女孩子們看個熱鬧還是很平常的。
錦華忙推辭了。“我最近老是覺得身上不舒坦,不想多動彈,就不去了。你且去吧。”錦秀猜想大概錦華是來了葵水,便也不勉強她,自去了。
前院裏熱熱鬧鬧的,錦華卻獨留在屋裏,靜靜的坐著。繼續看錦鳳上妝。
她腦子裏不可遏止的想起那時候自己成親時的情景來。
沒有這麽多人來說恭維話,沒有這麽大的場麵。嫁妝也寒酸的讓她抬不起頭來,本來是喜慶的日子卻讓她倍感難堪,恨不能這一天一下子就過去了,或者是寧願這婚禮無人觀看,無人曉得自己的窘迫,也省的自己受煎熬。。。
錦鳳偶爾回過頭來對她笑一笑,那笑容裏也滿是春風得意,似乎還隱隱有些同情。
同情自己什麽?同情自己十六了還未定親事?或者是同情自己會嫁入商家?
錦華便也回以一笑。這笑卻是真心的“恭喜”他倆終於湊作了一堆!
多好啊,郎有情妾有意!不必像前世那樣,一輩子心心念念的,兩下裏飽受相思之苦,多好!
終於,嗩呐聲、鑼鼓聲又響了起來,“新娘子上轎嘍!”
錦鳳蓋上了大紅的蓋頭,穿著大紅的嫁衣,拜別父母高堂,被錦龍背起來,出了屋門。
錦華仍舊沒動地方,連門都沒出,隻站在屋裏往外看著。
人群中那個穿了大紅吉服,戴著大紅花的挺拔的身影,似乎往這邊張望了一下,然後很快便接著迎麵而去的錦鳳,被人簇擁著一起往前院去了。
恭喜你們終於如願以償!
錦華看著那對人影相攜而去,心裏一時間似喜似悲,千頭萬緒湧上心頭,堵得鼻子直發酸,眼底濕潤,竟不知是高興好,還是傷悲好了。。。
有了田夫人的幫助,這鋪子算是在官府那邊掛了號。劉錦華又找了買賣、租賃店鋪的中人,讓壯實跟著人去看鋪子,回來再詳細說與她知道,如此貨比三家、反複比較,半個月之後,才選定了離自己家不遠的一個小鋪子。
這鋪子不過狹小的兩間房子而已,跟一般鋪子一樣,是前邊開店、後邊可以住人的結構。鋪子的位置正好位於最繁華的鼓樓大街盡頭的小巷子裏。巷子口外就是人流最密集的鼓樓街,周圍有好幾家生意興隆的布店和繡坊,但是那邊租金太貴了,實在負擔不起。
但在巷子深處,租金一下子便宜了不少。錦華又親自跑了一趟,看了後覺得很滿意,便又找中人來說和,費了好大的力氣,又加了些銀子,最後總算是得償所願,把小院子直接給買了下來。
好麽,剛還了人家三十兩,又被塞回二十兩來。這個實心眼的丫頭,怎麽就不相信現在自己確實不缺錢了呢!
可那買賣糧食得了錢的事情自己又不好往外亂說,錦華隻能苦笑,心裏卻又是酸酸甜甜的。這輩子能有這麽一個朋友,知足了吧,劉錦華。
錦華被她逼得沒辦法,這才收了,想了想道,“這就算你的入股吧。到時候算你一成的股份!”
靜怡眼睛頓時一亮,撫掌笑道,“好啊,讓我也嚐嚐做買賣的滋味!”臉上興奮都浮起紅暈來。
錦華抬頭仔細觀察靜怡的神色,見她忙著跟自己絮叨一些日常的小事,什麽新做了一件衣裳了,新得了一盒好胭脂了,竟然對自己與李家的事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便暗暗長出了一口氣,省的自己絞盡腦汁想詞去跟她解釋。
若是她真的知道了,自己還真不知道怎麽解釋好呢。
田夫人心知肚明,卻不說破。而靜怡,卻完全不知道。
由此可見,李茂林在他家那邊大概也沒有把事情鬧的很大,起碼沒有鬧到盡人皆知的地步。否則,依李、田兩家這麽親密的來往,田靜怡不可能聽不到一點風吹草動。
這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不管怎麽說,如果李茂林為了自己跟家裏鬧翻了,自己最後不嫁他還好,如果最後這親事仍然成了,自己到了他家還有好果子吃麽?!
倆人親親密密的拉了半天的話。又用過午飯,靜怡這才依依不舍的把錦華一路送到了大門口,又殷殷的囑咐她過幾天再來。
靜怡的年紀也不小了,如今正被田夫人拘在屋子裏學女紅,竟是哪裏都不讓去了。依著她活潑愛動的性子,怪不得叫苦連天的了。
這邊劉錦華忙著鋪子的事,曾尚才和錦鳳的婚期很快就到了。
因為二爺的病很見起色,行走坐臥與常人無異,所以,錦鳳成親。他是必要回鎮上去的。盡管在他病的起不來床的時候,他爹和他大哥連麵也沒露過。
就是錦華和錦年,也都得回去捧個人場。沒辦法。鄉裏鄉親的都看著呢,表麵功夫還是要做做的。
唯有曾氏,則要坐鎮曾家這邊。
此前,錦華已經聽母親發了好幾次的狠,咬了好幾回的牙。放言說她侄子若跟大房聯姻,成親時打死她也不會理會。
然而到頭來,曾氏還是食言了,還是做不到她口中那樣的決絕。畢竟,曾尚才是曾家唯一的血脈,他成親若連個像樣的長輩都沒有。實在不像個樣子。
二爺是提前一天回的台子鎮。錦華和錦年則是在當天起了個大早,頂著頭上的星星坐車趕到了城門口。又等了一會兒待城門開了,一路緊趕慢趕。終於趕在太陽初升之時回到了老宅。
她祖父倒是高興的滿麵紅光的,看著精神頭很不錯。
大爺劉繼祖和大奶奶李氏的臉色卻並不太好看。不知道是因為不滿這樁婚事,還是因為看見了二房個個都打扮的有模有樣,過的舒舒坦坦給氣的。
錦鳳正被好幾個人圍著在上妝,看見錦華來隻匆匆說了幾句話而已。看得出。她很高興,眼角眉梢俱是壓也壓不住的喜意。
李氏卻氣的在旁邊連連瞪她。甚至還掐她一下,大概是嫌她沒有新嫁娘的矜持,一副恨不得立時就飛到曾家去似的。
大姐錦秀手裏抱著她不到周歲的兒子,白白胖胖的。那麽小的孩子總是長的十分玉雪可愛的,錦華也挺喜歡逗他玩。
興許是錦秀經了許多事變的成熟了,興許是因為兩房分了家,二房如今眼見過的還不錯,她沒有了蔑視二房的立場。總之,錦華居然第一次跟錦秀說了這麽多的話,兩人一邊逗著孩子一邊嗑著瓜子閑聊,居然聊得很熱絡。
就連錦華自己,也覺得挺稀奇的。
錦秀不再是那個眼高於頂、視別人於無物的大小姐了,她成親後便一下子跌落了凡間,開始食人家煙火了。
“二叔這身子都好全了吧?我看著恢複的倒不錯。可惜我因為忙著照看孩子,那時候也沒能登門去看看二叔,實在過意不去。”錦秀一臉的關切和抱歉。
這好意錦華表示心領了,又忍不住好奇道,“二姐姐嫁妝幾多啊?”
錦秀仰天翻個白眼,沒好氣的道,“人家怎麽會讓我知道呢!還跟我藏著掖著的,打馬虎眼,不說實話呢!不過,她就是不說,我也猜個差不多,還當別人都是傻子呢!不就是幾十畝地,一匣子首飾,外帶打了一屋子家具麽?不過,說到有多少壓箱銀子,我確實就不清楚了!”
看來,錦鳳嫁妝比錦秀要多,讓錦秀很有些不滿。
錦華心裏卻吐槽,好麽,人家嫁個閨女,倒比自家分家產得的還多呢。
“那,錦龍就沒多說什麽?”錦華心裏不舒服,便哪壺不開提哪壺。
錦龍那可真是個自私自利的,就是親爹都不行,親姐姐自然也得靠邊站。上一回為了錦秀的嫁妝可不就鬧的滿城風雨麽!
錦秀從鼻子又哼了一聲,冷笑道,“你還不知道那一位麽!慣會說好聽的、籠絡人心呢!錦龍也不知道被人許了什麽好處,灌了什麽迷魂湯,這回居然傻嗬嗬的沒怎麽吭聲呢!”
錦華也跟著一笑,心想這事也容易理解。
錦鳳和錦龍畢竟是一奶同胞。而且,錦風的情況跟錦秀又不一樣。錦秀是嫁了個破落戶,那羅敏成是個讓人一眼就看到底的人,沒啥前途。可錦鳳嫁的曾尚才卻是個秀才,而且是個被無數人說前途不可限量的秀才。
為了將來著想,錦龍就是再不願意。也不會輕易得罪曾尚才的。
她倆說的熱鬧,孩子被抱在懷裏半天卻不樂意了,吱吱呀呀的吵著要出去。錦秀抱了半天也累了,想找個人替一下吧,屋裏的人人似乎都在忙著,各有各的活計。
她正有些煩躁,菊姨娘卻快步走了過來,極自然的接過孩子,“我幫你抱吧。”口中哄著,一邊細心的給孩子裹好了披風。戴好了虎頭帽,一邊往外頭去了。
看得出,錦秀對她看孩子竟也很是放心。
“還是菊姨娘貼心啊。”錦華隨口道了一句。
“可不是?全家上下唯有她跟我親近。對孩子那也是真好,好的沒的說!我也可憐她無依無靠的,時不時的還要遭人算計,也是個可憐人啊!。。。”
倆人正說著,外邊忽然鞭炮聲大作。鼓樂震天,人聲喧嘩,有人亂哄哄的在嚷,“新郎官來接親了!”
屋裏的人就都跑出去看熱鬧,錦秀也拉著錦華去看。在鄉下規矩沒那麽重,女孩子們看個熱鬧還是很平常的。
錦華忙推辭了。“我最近老是覺得身上不舒坦,不想多動彈,就不去了。你且去吧。”錦秀猜想大概錦華是來了葵水,便也不勉強她,自去了。
前院裏熱熱鬧鬧的,錦華卻獨留在屋裏,靜靜的坐著。繼續看錦鳳上妝。
她腦子裏不可遏止的想起那時候自己成親時的情景來。
沒有這麽多人來說恭維話,沒有這麽大的場麵。嫁妝也寒酸的讓她抬不起頭來,本來是喜慶的日子卻讓她倍感難堪,恨不能這一天一下子就過去了,或者是寧願這婚禮無人觀看,無人曉得自己的窘迫,也省的自己受煎熬。。。
錦鳳偶爾回過頭來對她笑一笑,那笑容裏也滿是春風得意,似乎還隱隱有些同情。
同情自己什麽?同情自己十六了還未定親事?或者是同情自己會嫁入商家?
錦華便也回以一笑。這笑卻是真心的“恭喜”他倆終於湊作了一堆!
多好啊,郎有情妾有意!不必像前世那樣,一輩子心心念念的,兩下裏飽受相思之苦,多好!
終於,嗩呐聲、鑼鼓聲又響了起來,“新娘子上轎嘍!”
錦鳳蓋上了大紅的蓋頭,穿著大紅的嫁衣,拜別父母高堂,被錦龍背起來,出了屋門。
錦華仍舊沒動地方,連門都沒出,隻站在屋裏往外看著。
人群中那個穿了大紅吉服,戴著大紅花的挺拔的身影,似乎往這邊張望了一下,然後很快便接著迎麵而去的錦鳳,被人簇擁著一起往前院去了。
恭喜你們終於如願以償!
錦華看著那對人影相攜而去,心裏一時間似喜似悲,千頭萬緒湧上心頭,堵得鼻子直發酸,眼底濕潤,竟不知是高興好,還是傷悲好了。。。
有了田夫人的幫助,這鋪子算是在官府那邊掛了號。劉錦華又找了買賣、租賃店鋪的中人,讓壯實跟著人去看鋪子,回來再詳細說與她知道,如此貨比三家、反複比較,半個月之後,才選定了離自己家不遠的一個小鋪子。
這鋪子不過狹小的兩間房子而已,跟一般鋪子一樣,是前邊開店、後邊可以住人的結構。鋪子的位置正好位於最繁華的鼓樓大街盡頭的小巷子裏。巷子口外就是人流最密集的鼓樓街,周圍有好幾家生意興隆的布店和繡坊,但是那邊租金太貴了,實在負擔不起。
但在巷子深處,租金一下子便宜了不少。錦華又親自跑了一趟,看了後覺得很滿意,便又找中人來說和,費了好大的力氣,又加了些銀子,最後總算是得償所願,把小院子直接給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