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二日,外蒙古哈爾烏蘇湖。
“郭掌櫃,到了哈爾烏蘇湖,離科布多城就不遠了吧?”劉慶斌在湖邊洗了把臉。
從六月三十日到今天,整整用了十三天時間,他們終於到了科布多城外圍。為了節約時間,劉慶斌從興安盟走直線距離,由東向西幾乎橫貫了外蒙古。在長途跋涉中,不管是耐力還是速度,白駱駝都經受住了考驗。輕騎兵每人三匹馬,居然也沒有跑得過白駱駝。十三天行軍三千公裏,劉慶斌和他的白狼討逆軍創造了一個奇跡。
“沒錯,我們現在大概離科布多城還有四五十公裏!”郭東辰點點頭。
“主人,去科布多偵查的斥候回來了!”伊賀納言輕聲提醒著劉慶斌。
聽完了斥候的報告,劉慶斌的眉頭緊皺。來之前他已經想到了此次救援任務的艱險,但是現在的情況比預料中的還要麻煩:科布多城已經於前日失守,進攻科布多的叛軍不是四千人,而是七千人,其中還有沙俄一個營的正規軍。新疆方麵的援兵總共六個騎兵營,但在昨日一個營被叛軍全殲,其餘於五個營已經退至察罕通古。
思忖片刻,劉慶斌果斷決定先繞過科布多城,趕到察罕通古與新疆援兵會合,然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郭掌櫃,從這裏繞過科布多城趕往察罕通古需要多長時間?”劉慶斌問道。
“如果現在出發的話,大概晚飯時分就能趕到!”
當劉慶斌趕到了察罕通古的時候,先到一步的斥候領著一個老者和一個壯年漢子迎了過來。
“歡迎副總指揮,老朽新疆督軍楊增新見過副總指揮!”年約五旬左右的老者抱拳向劉慶斌施禮。
劉慶斌在軍事會議上沒有見到楊增新,此時卻在察罕通古見到了他。新疆迪化據科布多一千多公裏,楊增新一大把年紀能夠親自趕來救援科布多,很讓劉慶斌欽佩。
“楊督軍,我年齡小,擔不得您的大禮!”劉慶斌趕忙還禮。
“歡迎副總指揮,科布多參讚大臣溥潤見過副總指揮!”楊增新旁邊的壯年漢子向劉慶斌行了一禮。
“溥大人,辛苦你了!”劉慶斌對這位堅貞不屈的漢子充滿了敬意。
“說來慚愧,我沒有守住科布多城,真是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要說辛苦,我可趕不上副總指揮呀。您率軍十三日長途行軍三千公裏,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溥潤對劉慶斌的舉動發自心底的佩服。
劉慶斌嗬嗬一笑:“好了,咱就不要在這裏相互吹捧了,科布多現在還在叛軍手裏,我急需了解具體情況,咱們可不可以進去說?”
“對對對,咱們進去慢慢說!”楊增新做了個請的姿勢
“原來如此!俄國人太可惡了!”劉慶斌聽完溥潤的介紹,這才明白了科布多城為何失守了:六月二十八日傍晚,科布多城外突然殺聲震天,槍聲大作,黑喇嘛的三千大軍向科布多城發起了猛攻。科布多城內隻有三千人口,軍士不足一千名,但他們在參讚大臣博潤率領下以一當十,奮勇守城。城內百姓都主動加入戰鬥,就連三歲孩童都在為勇士們呐喊助威。戰鬥持續了一整夜,黑喇嘛都沒能攻下科布多城。他立即又向沙俄、庫倫各借調數千人,湊齊六千大軍,配備了火炮將科布多圍得水泄不通。
進攻科布多城的黑喇嘛原名叫丹畢堅讚,他的足跡遍及蒙古草原的每個角落,曾殺死無數為非作歹的親王貝勒,將貴族的財產分給卑賤的牧民。他還是一位思維縝密、戰術古怪的常勝將軍,曾一度和俄國軍隊作戰鮮有敗績。科布多城孤懸草原,一旦被圍,很快就會斷糧,就連普通士兵都知道圍而不打是最佳策略,不出一月,彈盡糧絕的博潤必定投降。但黑喇嘛卻像一頭喪失理智的獅子,每天都要發動一次猛攻,密集的炮彈將科布多城炸成了一片廢墟,博潤堅決不肯棄城,誓死禦敵。黑喇嘛的士兵在進攻中傷亡慘重。
就在黑喇嘛失去理智的時候,沙俄領事庫斯敏斯齊來了。他先是安撫住了黑喇嘛,然後致函溥潤,要求出麵“調停”。
溥潤久等援兵不至,正在焦急之時,聽庫斯敏斯齊說要調停,不知是計,就應允了。在他看來,庫斯敏斯齊作為一國領事,總不會與叛軍同流合汙。
七月十日,庫斯敏斯齊帶領俄兵二百人,騙開城門,進入科布多。俄兵進城後,大肆搶掠,城內居民幾乎被屠殺幹淨。溥潤和所部官兵及內地商民約二百人,被沙俄領事派兵“護送”出境。
聽了溥潤的敘說,劉慶斌氣憤填膺:“沒想到沙俄連遮羞布都不要了,開始明目張膽的幫助叛軍了!”
“豈止是幫助,他們已經赤膊上陣了!”楊增新語氣中帶著悲憤。
“怎麽回事?”劉慶斌望著悲痛的楊增新。
原來,就在科布多失守的當天,新疆阿爾泰援軍廣肇騎兵營在行進至距科布多十餘裏的黑山頭,被沙俄哥薩克騎兵一千餘人伏擊,全軍覆沒。得知消息後,楊增新命令新疆剩餘援兵退守察罕通古以待援兵,電令後續部隊改援察罕通古,並要求各部一到駐地就仿照湘軍的辦法,挖壕修壘,以備不虞。俄軍和外蒙叛軍侵占科布多後,也正在調整部署,準備向阿爾泰進犯。
“什麽,你說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也參戰了?”劉慶斌心中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哥薩克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群體之一,他們憑著一匹戰馬、一柄軍刀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廣闊疆場上馳騁數百年,在腥風血雨的征戰中所向披靡。
“沒錯,是哥薩克騎兵,不過他們都穿著蒙古服裝!”楊增新肯定的說。
劉慶斌眉頭緊鎖起身負手在屋內來回踱步。
片刻之後,劉慶斌終於下定了決心:“楊督軍,溥大人,不管我們麵臨的情況有多難都必須要設法奪回科布多城,決不能讓叛軍在科布多站穩了腳跟。否則,有了科布多作為橋頭堡,叛軍下一步進攻阿爾泰就有了根據地了。一旦阿爾泰失陷,整個新疆危矣!”
楊增新和溥潤點點頭。尤其是楊增新,對這一點他更是感同身受。這也是他盡最大努力調集兵力支援科布多的原因,為了救援科布多,他甚至千裏迢迢專門趕到察罕通古親自進行指揮。
劉慶斌又說道:“要想攻克科布多城,我們必須要先解決掉在外遊弋的哥薩克騎兵,否則,我們還得時刻提防他們會隨時來咬我們一口!”
楊增新和溥潤再次點頭。
楊增新提醒道:“副總指揮,哥薩克騎兵的戰鬥力可不容小瞧……”
劉慶斌咬牙道:“我明白,我得計劃是這樣的……”
……
庫爾斯基從腰間解下酒囊,嘬了一小口濃烈的伏特加。雖然是七月火熱的天氣,但是多年形成的習慣卻很難改變。
庫爾斯基是沙俄伊爾庫茨克軍區第七十一騎兵團的團長,第七十一騎兵團是哥薩克騎兵團,全團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全部是哥薩克人。此次他們奉命前來支援科布多,任務是殲滅所有新疆方向來的援兵。根據命令,他們隻能身著蒙古服裝,這讓他覺得心裏很不爽。不過,這並不會影響他們的戰鬥力。三天前,庫爾斯基就以損失了十九人的代價,全殲了敵人的一個騎兵營。
這一次,根據偵察兵的報告,又有大約一個營的騎兵向科布多城趕來。庫爾斯基放眼遠眺,仔細察看環境和地形,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盡收眼底,中午時分的太陽使得地上嫋嫋升騰著熱氣!
被伏擊的敵人還沒有出現,庫爾斯基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這可是多年沒有過的情形。哥薩克人都有尚武精神,準軍事化的生活習性使得哥薩克人一會走路就能騎馬,一會騎馬就能射擊。他們蔑視財富,習慣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強盜生活,習慣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他們喜歡走南闖北四處征戰,所以,很少會想起自己的家鄉。
此時,庫爾斯基想起了頓河岸邊挺拔的白樺樹,翻滾的波濤拍打激起雪白的浪花,白樺林間夾雜著純正俄羅斯風格的小村莊,村莊裏有純木質房屋,有大倉庫、小教堂,這裏是庫爾斯基的家鄉。雪山、白樺林、河水、浪花、天空、飛鳥、秋天、木屋、小河、山泉一一閃過腦海……
“來了!”在一旁的觀測兵喊了一嗓子。
庫爾斯收回思緒基眯著眼睛向前看去,遠方逐漸出現一條黑線。
“上馬!”隨著庫爾斯基一聲令下,一千人整齊的跨上了自己的戰馬。他們此時正在一處坡地的一邊,而敵人在坡地的另一麵緩緩向他們行近。由於矮坡的阻擋,對麵的敵人根本無法發現庫爾斯基的騎兵正張著血盆大口在靜靜地等待他們,隨時準備吞噬他們。這是第二波前往科布多城的中國援兵,他們和三天前被消滅的中國騎兵的服裝一模一樣。
庫爾斯基從腰間抽出戰刀,伸出舌頭舔了舔他的“鷹之利爪”,目光變得銳利起來,臉上露出了桀驁的神情。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戰刀很多,但稱的上“鷹之利爪”的隻有哥薩克騎兵刀!他是屬於勇士的戰刀!在俄羅斯曆史上穿著黑色披風,揮舞哥薩克騎兵刀衝鋒的哥薩克騎士被成為“頓河流域的雄鷹”,他們揮舞的令對手膽寒的哥薩克騎兵刀就是鷹之利爪。
敵人越來越近了,但在離矮坡兩公裏的地方卻突然停住了。大概五十餘人的騎兵衝出隊形,直向矮坡而來。
庫爾斯基沒有想到敵人如此警覺,竟然會派少部分兵力前來查探。如果讓對方的騎兵登上矮坡,那麽自己就無處遁形了。
想到這裏,庫爾斯基決定先發製人,他將馬刀高高的舉過頭頂,然後猛地往下一揮。一千多名騎兵,立刻行動起來。呼嘯的戰馬、鋒利的彎刀、迎風飄揚的黑色披風,伴隨著“烏拉”的呼喊聲,向一股巨浪卷向敵人的騎兵。
那五十名騎兵非常靈敏,庫爾斯基這邊剛一動,五十名騎兵就如同長了眼睛一般調轉馬頭,齊齊轉身向後隊飛也似地逃去。
對敵人斥候的逃跑,庫爾斯基並沒有感到意外。盡管他們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由於庫爾斯基先啟動借著慣性速度明顯要比敵人斥候快了許多。庫爾斯基相信要不了多久,這五十人就會被自己呼嘯的騎兵洪流所吞噬,包括敵人的後隊也不例外。
果然,在哥薩克騎兵的壓迫之下,敵人的後隊開始慌張起來。他們有的下馬準備防禦,有的騎在馬上或者駱駝上不知所措。隻有被追擊的五十名騎兵,不時回頭舉槍還擊,偶爾會有哥薩克騎兵中彈落馬,但對局勢並沒有麽太大影響。
庫爾斯基知道,騎兵的用處,就是衝鋒,速度才是騎兵的生命。曆史上,哥薩克騎兵之所以屢戰屢勝,就是靠著極快的速度衝擊敵人,再憑借戰馬的機動性迅速脫離戰場,在戰場外麵組織隊伍準備下一次的衝鋒。騎兵衝鋒都有波次,一般第一波的衝擊和第二波的衝擊要間隔50米,這樣才能保證第一波衝擊為第二波讓出通道。每個波次的騎兵間隔不能太密,通常會保持5米以上。第一波騎兵負責撕開防線,第二波負責穿透,如果不成功還有第三波第四波緊隨其後,基本上幾次衝擊後步兵就該潰逃了,剩下的隻是尾追殺了。
草原上一馬平川,敵人的後隊之外數十裏看不見沒有任何援兵。就算有援兵,庫爾斯基也有把握在援兵到達之前將眼前的敵人消滅得幹幹淨淨。庫爾斯基甚至可以感覺到對麵的敵人如同待宰的羔羊般在瑟瑟發抖,也不知敵人的指揮官是不是被嚇傻了,居然沒有采用對付騎兵常用的縱深防守,而是采用了一字型的線性防守。庫爾斯基連想都沒有想就下令全團集體衝鋒,如此單薄的防守陣形根本就不需要分波次鑿穿,一次衝鋒就可以完全將敵人分割開來。
庫爾斯基終究還是沒有追上那五十名斥候,在距離敵人後隊兩百米的地方,五十名騎兵從敵人後隊的縫隙中間穿過。
庫爾斯基心中暗道:可惜,隻差一點就追上了。
就在此時,那排成一字型的敵軍士兵忽然轉身朝後跑去,露出了掩藏在他們身後的一排黑乎乎的鐵家夥。
“馬克沁重機槍!”庫爾斯基驚呼一聲。
作為騎兵團團長的庫爾斯基怎會不認識馬克沁重機槍呢?
“該死的!這麽多重機槍,居然還有速射炮!”庫爾斯基在心中咒罵。
在一馬平川的大草原上,一千多名哥薩克騎兵衝向幾十挺重機槍和速射炮,就是用膝蓋想,也可以想到最終是什麽結局。庫爾斯基在心裏暗暗祈禱:快,快,隻要能衝到跟前,重機槍就難以發揮作用了。
可惜的是,奇跡沒有出現。震耳欲聾的槍聲響了起來,幾十道火舌在眼中是那麽的刺眼。庫爾斯基可以清晰的看見自己的士兵被密集的彈雨撕得支離破碎。眼前的屠殺讓庫爾斯基覺得自己以前取得的勝利是那麽簡單而又幼稚,他不是沒有從屍山血海中走過來的經曆,此刻近距離麵對無窮的彈雨,庫爾斯基終於明白,原來有一種恐懼可以從人的心髒裏鑽出來,攫住你的脊梁骨將它扯的咯吱作響。庫爾斯基心跳加速,甚至呼吸都好像有點困難起來。先前的豪氣像風中的沙塵,飄散的無影無蹤。
突然,庫爾斯基感覺自己似乎被重錘狠狠的擂到了胸口,耳邊頓時清淨了許多,整個世界變成了紅色。庫爾斯基終於解脫了,他的思緒再次飄向了頓河邊的那個小村莊……
劉慶斌一臉平靜地看著如同自殺一般衝鋒的哥薩克騎兵,不禁搖了搖頭:用兩挺機槍在左右兩個側翼射擊,形成交叉火力,那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更何況是幾十挺重機槍同時射擊。
劉慶斌終於下達了停火命令。
槍聲突然停止了下來,所有的人的耳朵都嗡嗡作響。前方奔湧的騎兵洪流已經消失了,擺在眾人麵前的是狼藉的戰場。劉慶斌頭也不回地說道:“走,咱們去見識見識赫赫有名的哥薩克騎兵!”
說完,劉慶斌慢慢走上前去。剛才還是萬馬奔騰的戰場,如今卻是一片死寂。劉慶斌瘦小的身軀,沐浴在陽光中閃著金光。楊增新和溥潤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沒有挪動腳步,隻有伊賀納言毫不猶豫緊緊跟了上去。
劉慶斌進入血腥的戰場,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前行,似乎在其中漫步。說是戰場並不確切,準確地說應該稱作屠宰場。火藥味還彌漫在空氣當中,劉慶斌腳下踩著敵人的殘肢和斷臂,看著滿地黑色的血液和白色的體液,在綠草當中凝成紅白相間的斑斑汙跡,他的思緒似乎也飄到了很遠的地方。
“落後就會挨打,隻要有我在,這樣的情形將一去不複返了!”劉慶斌嘴裏喃喃道。
“郭掌櫃,到了哈爾烏蘇湖,離科布多城就不遠了吧?”劉慶斌在湖邊洗了把臉。
從六月三十日到今天,整整用了十三天時間,他們終於到了科布多城外圍。為了節約時間,劉慶斌從興安盟走直線距離,由東向西幾乎橫貫了外蒙古。在長途跋涉中,不管是耐力還是速度,白駱駝都經受住了考驗。輕騎兵每人三匹馬,居然也沒有跑得過白駱駝。十三天行軍三千公裏,劉慶斌和他的白狼討逆軍創造了一個奇跡。
“沒錯,我們現在大概離科布多城還有四五十公裏!”郭東辰點點頭。
“主人,去科布多偵查的斥候回來了!”伊賀納言輕聲提醒著劉慶斌。
聽完了斥候的報告,劉慶斌的眉頭緊皺。來之前他已經想到了此次救援任務的艱險,但是現在的情況比預料中的還要麻煩:科布多城已經於前日失守,進攻科布多的叛軍不是四千人,而是七千人,其中還有沙俄一個營的正規軍。新疆方麵的援兵總共六個騎兵營,但在昨日一個營被叛軍全殲,其餘於五個營已經退至察罕通古。
思忖片刻,劉慶斌果斷決定先繞過科布多城,趕到察罕通古與新疆援兵會合,然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郭掌櫃,從這裏繞過科布多城趕往察罕通古需要多長時間?”劉慶斌問道。
“如果現在出發的話,大概晚飯時分就能趕到!”
當劉慶斌趕到了察罕通古的時候,先到一步的斥候領著一個老者和一個壯年漢子迎了過來。
“歡迎副總指揮,老朽新疆督軍楊增新見過副總指揮!”年約五旬左右的老者抱拳向劉慶斌施禮。
劉慶斌在軍事會議上沒有見到楊增新,此時卻在察罕通古見到了他。新疆迪化據科布多一千多公裏,楊增新一大把年紀能夠親自趕來救援科布多,很讓劉慶斌欽佩。
“楊督軍,我年齡小,擔不得您的大禮!”劉慶斌趕忙還禮。
“歡迎副總指揮,科布多參讚大臣溥潤見過副總指揮!”楊增新旁邊的壯年漢子向劉慶斌行了一禮。
“溥大人,辛苦你了!”劉慶斌對這位堅貞不屈的漢子充滿了敬意。
“說來慚愧,我沒有守住科布多城,真是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要說辛苦,我可趕不上副總指揮呀。您率軍十三日長途行軍三千公裏,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溥潤對劉慶斌的舉動發自心底的佩服。
劉慶斌嗬嗬一笑:“好了,咱就不要在這裏相互吹捧了,科布多現在還在叛軍手裏,我急需了解具體情況,咱們可不可以進去說?”
“對對對,咱們進去慢慢說!”楊增新做了個請的姿勢
“原來如此!俄國人太可惡了!”劉慶斌聽完溥潤的介紹,這才明白了科布多城為何失守了:六月二十八日傍晚,科布多城外突然殺聲震天,槍聲大作,黑喇嘛的三千大軍向科布多城發起了猛攻。科布多城內隻有三千人口,軍士不足一千名,但他們在參讚大臣博潤率領下以一當十,奮勇守城。城內百姓都主動加入戰鬥,就連三歲孩童都在為勇士們呐喊助威。戰鬥持續了一整夜,黑喇嘛都沒能攻下科布多城。他立即又向沙俄、庫倫各借調數千人,湊齊六千大軍,配備了火炮將科布多圍得水泄不通。
進攻科布多城的黑喇嘛原名叫丹畢堅讚,他的足跡遍及蒙古草原的每個角落,曾殺死無數為非作歹的親王貝勒,將貴族的財產分給卑賤的牧民。他還是一位思維縝密、戰術古怪的常勝將軍,曾一度和俄國軍隊作戰鮮有敗績。科布多城孤懸草原,一旦被圍,很快就會斷糧,就連普通士兵都知道圍而不打是最佳策略,不出一月,彈盡糧絕的博潤必定投降。但黑喇嘛卻像一頭喪失理智的獅子,每天都要發動一次猛攻,密集的炮彈將科布多城炸成了一片廢墟,博潤堅決不肯棄城,誓死禦敵。黑喇嘛的士兵在進攻中傷亡慘重。
就在黑喇嘛失去理智的時候,沙俄領事庫斯敏斯齊來了。他先是安撫住了黑喇嘛,然後致函溥潤,要求出麵“調停”。
溥潤久等援兵不至,正在焦急之時,聽庫斯敏斯齊說要調停,不知是計,就應允了。在他看來,庫斯敏斯齊作為一國領事,總不會與叛軍同流合汙。
七月十日,庫斯敏斯齊帶領俄兵二百人,騙開城門,進入科布多。俄兵進城後,大肆搶掠,城內居民幾乎被屠殺幹淨。溥潤和所部官兵及內地商民約二百人,被沙俄領事派兵“護送”出境。
聽了溥潤的敘說,劉慶斌氣憤填膺:“沒想到沙俄連遮羞布都不要了,開始明目張膽的幫助叛軍了!”
“豈止是幫助,他們已經赤膊上陣了!”楊增新語氣中帶著悲憤。
“怎麽回事?”劉慶斌望著悲痛的楊增新。
原來,就在科布多失守的當天,新疆阿爾泰援軍廣肇騎兵營在行進至距科布多十餘裏的黑山頭,被沙俄哥薩克騎兵一千餘人伏擊,全軍覆沒。得知消息後,楊增新命令新疆剩餘援兵退守察罕通古以待援兵,電令後續部隊改援察罕通古,並要求各部一到駐地就仿照湘軍的辦法,挖壕修壘,以備不虞。俄軍和外蒙叛軍侵占科布多後,也正在調整部署,準備向阿爾泰進犯。
“什麽,你說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也參戰了?”劉慶斌心中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哥薩克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群體之一,他們憑著一匹戰馬、一柄軍刀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廣闊疆場上馳騁數百年,在腥風血雨的征戰中所向披靡。
“沒錯,是哥薩克騎兵,不過他們都穿著蒙古服裝!”楊增新肯定的說。
劉慶斌眉頭緊鎖起身負手在屋內來回踱步。
片刻之後,劉慶斌終於下定了決心:“楊督軍,溥大人,不管我們麵臨的情況有多難都必須要設法奪回科布多城,決不能讓叛軍在科布多站穩了腳跟。否則,有了科布多作為橋頭堡,叛軍下一步進攻阿爾泰就有了根據地了。一旦阿爾泰失陷,整個新疆危矣!”
楊增新和溥潤點點頭。尤其是楊增新,對這一點他更是感同身受。這也是他盡最大努力調集兵力支援科布多的原因,為了救援科布多,他甚至千裏迢迢專門趕到察罕通古親自進行指揮。
劉慶斌又說道:“要想攻克科布多城,我們必須要先解決掉在外遊弋的哥薩克騎兵,否則,我們還得時刻提防他們會隨時來咬我們一口!”
楊增新和溥潤再次點頭。
楊增新提醒道:“副總指揮,哥薩克騎兵的戰鬥力可不容小瞧……”
劉慶斌咬牙道:“我明白,我得計劃是這樣的……”
……
庫爾斯基從腰間解下酒囊,嘬了一小口濃烈的伏特加。雖然是七月火熱的天氣,但是多年形成的習慣卻很難改變。
庫爾斯基是沙俄伊爾庫茨克軍區第七十一騎兵團的團長,第七十一騎兵團是哥薩克騎兵團,全團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全部是哥薩克人。此次他們奉命前來支援科布多,任務是殲滅所有新疆方向來的援兵。根據命令,他們隻能身著蒙古服裝,這讓他覺得心裏很不爽。不過,這並不會影響他們的戰鬥力。三天前,庫爾斯基就以損失了十九人的代價,全殲了敵人的一個騎兵營。
這一次,根據偵察兵的報告,又有大約一個營的騎兵向科布多城趕來。庫爾斯基放眼遠眺,仔細察看環境和地形,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盡收眼底,中午時分的太陽使得地上嫋嫋升騰著熱氣!
被伏擊的敵人還沒有出現,庫爾斯基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這可是多年沒有過的情形。哥薩克人都有尚武精神,準軍事化的生活習性使得哥薩克人一會走路就能騎馬,一會騎馬就能射擊。他們蔑視財富,習慣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強盜生活,習慣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他們喜歡走南闖北四處征戰,所以,很少會想起自己的家鄉。
此時,庫爾斯基想起了頓河岸邊挺拔的白樺樹,翻滾的波濤拍打激起雪白的浪花,白樺林間夾雜著純正俄羅斯風格的小村莊,村莊裏有純木質房屋,有大倉庫、小教堂,這裏是庫爾斯基的家鄉。雪山、白樺林、河水、浪花、天空、飛鳥、秋天、木屋、小河、山泉一一閃過腦海……
“來了!”在一旁的觀測兵喊了一嗓子。
庫爾斯收回思緒基眯著眼睛向前看去,遠方逐漸出現一條黑線。
“上馬!”隨著庫爾斯基一聲令下,一千人整齊的跨上了自己的戰馬。他們此時正在一處坡地的一邊,而敵人在坡地的另一麵緩緩向他們行近。由於矮坡的阻擋,對麵的敵人根本無法發現庫爾斯基的騎兵正張著血盆大口在靜靜地等待他們,隨時準備吞噬他們。這是第二波前往科布多城的中國援兵,他們和三天前被消滅的中國騎兵的服裝一模一樣。
庫爾斯基從腰間抽出戰刀,伸出舌頭舔了舔他的“鷹之利爪”,目光變得銳利起來,臉上露出了桀驁的神情。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戰刀很多,但稱的上“鷹之利爪”的隻有哥薩克騎兵刀!他是屬於勇士的戰刀!在俄羅斯曆史上穿著黑色披風,揮舞哥薩克騎兵刀衝鋒的哥薩克騎士被成為“頓河流域的雄鷹”,他們揮舞的令對手膽寒的哥薩克騎兵刀就是鷹之利爪。
敵人越來越近了,但在離矮坡兩公裏的地方卻突然停住了。大概五十餘人的騎兵衝出隊形,直向矮坡而來。
庫爾斯基沒有想到敵人如此警覺,竟然會派少部分兵力前來查探。如果讓對方的騎兵登上矮坡,那麽自己就無處遁形了。
想到這裏,庫爾斯基決定先發製人,他將馬刀高高的舉過頭頂,然後猛地往下一揮。一千多名騎兵,立刻行動起來。呼嘯的戰馬、鋒利的彎刀、迎風飄揚的黑色披風,伴隨著“烏拉”的呼喊聲,向一股巨浪卷向敵人的騎兵。
那五十名騎兵非常靈敏,庫爾斯基這邊剛一動,五十名騎兵就如同長了眼睛一般調轉馬頭,齊齊轉身向後隊飛也似地逃去。
對敵人斥候的逃跑,庫爾斯基並沒有感到意外。盡管他們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由於庫爾斯基先啟動借著慣性速度明顯要比敵人斥候快了許多。庫爾斯基相信要不了多久,這五十人就會被自己呼嘯的騎兵洪流所吞噬,包括敵人的後隊也不例外。
果然,在哥薩克騎兵的壓迫之下,敵人的後隊開始慌張起來。他們有的下馬準備防禦,有的騎在馬上或者駱駝上不知所措。隻有被追擊的五十名騎兵,不時回頭舉槍還擊,偶爾會有哥薩克騎兵中彈落馬,但對局勢並沒有麽太大影響。
庫爾斯基知道,騎兵的用處,就是衝鋒,速度才是騎兵的生命。曆史上,哥薩克騎兵之所以屢戰屢勝,就是靠著極快的速度衝擊敵人,再憑借戰馬的機動性迅速脫離戰場,在戰場外麵組織隊伍準備下一次的衝鋒。騎兵衝鋒都有波次,一般第一波的衝擊和第二波的衝擊要間隔50米,這樣才能保證第一波衝擊為第二波讓出通道。每個波次的騎兵間隔不能太密,通常會保持5米以上。第一波騎兵負責撕開防線,第二波負責穿透,如果不成功還有第三波第四波緊隨其後,基本上幾次衝擊後步兵就該潰逃了,剩下的隻是尾追殺了。
草原上一馬平川,敵人的後隊之外數十裏看不見沒有任何援兵。就算有援兵,庫爾斯基也有把握在援兵到達之前將眼前的敵人消滅得幹幹淨淨。庫爾斯基甚至可以感覺到對麵的敵人如同待宰的羔羊般在瑟瑟發抖,也不知敵人的指揮官是不是被嚇傻了,居然沒有采用對付騎兵常用的縱深防守,而是采用了一字型的線性防守。庫爾斯基連想都沒有想就下令全團集體衝鋒,如此單薄的防守陣形根本就不需要分波次鑿穿,一次衝鋒就可以完全將敵人分割開來。
庫爾斯基終究還是沒有追上那五十名斥候,在距離敵人後隊兩百米的地方,五十名騎兵從敵人後隊的縫隙中間穿過。
庫爾斯基心中暗道:可惜,隻差一點就追上了。
就在此時,那排成一字型的敵軍士兵忽然轉身朝後跑去,露出了掩藏在他們身後的一排黑乎乎的鐵家夥。
“馬克沁重機槍!”庫爾斯基驚呼一聲。
作為騎兵團團長的庫爾斯基怎會不認識馬克沁重機槍呢?
“該死的!這麽多重機槍,居然還有速射炮!”庫爾斯基在心中咒罵。
在一馬平川的大草原上,一千多名哥薩克騎兵衝向幾十挺重機槍和速射炮,就是用膝蓋想,也可以想到最終是什麽結局。庫爾斯基在心裏暗暗祈禱:快,快,隻要能衝到跟前,重機槍就難以發揮作用了。
可惜的是,奇跡沒有出現。震耳欲聾的槍聲響了起來,幾十道火舌在眼中是那麽的刺眼。庫爾斯基可以清晰的看見自己的士兵被密集的彈雨撕得支離破碎。眼前的屠殺讓庫爾斯基覺得自己以前取得的勝利是那麽簡單而又幼稚,他不是沒有從屍山血海中走過來的經曆,此刻近距離麵對無窮的彈雨,庫爾斯基終於明白,原來有一種恐懼可以從人的心髒裏鑽出來,攫住你的脊梁骨將它扯的咯吱作響。庫爾斯基心跳加速,甚至呼吸都好像有點困難起來。先前的豪氣像風中的沙塵,飄散的無影無蹤。
突然,庫爾斯基感覺自己似乎被重錘狠狠的擂到了胸口,耳邊頓時清淨了許多,整個世界變成了紅色。庫爾斯基終於解脫了,他的思緒再次飄向了頓河邊的那個小村莊……
劉慶斌一臉平靜地看著如同自殺一般衝鋒的哥薩克騎兵,不禁搖了搖頭:用兩挺機槍在左右兩個側翼射擊,形成交叉火力,那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更何況是幾十挺重機槍同時射擊。
劉慶斌終於下達了停火命令。
槍聲突然停止了下來,所有的人的耳朵都嗡嗡作響。前方奔湧的騎兵洪流已經消失了,擺在眾人麵前的是狼藉的戰場。劉慶斌頭也不回地說道:“走,咱們去見識見識赫赫有名的哥薩克騎兵!”
說完,劉慶斌慢慢走上前去。剛才還是萬馬奔騰的戰場,如今卻是一片死寂。劉慶斌瘦小的身軀,沐浴在陽光中閃著金光。楊增新和溥潤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沒有挪動腳步,隻有伊賀納言毫不猶豫緊緊跟了上去。
劉慶斌進入血腥的戰場,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前行,似乎在其中漫步。說是戰場並不確切,準確地說應該稱作屠宰場。火藥味還彌漫在空氣當中,劉慶斌腳下踩著敵人的殘肢和斷臂,看著滿地黑色的血液和白色的體液,在綠草當中凝成紅白相間的斑斑汙跡,他的思緒似乎也飄到了很遠的地方。
“落後就會挨打,隻要有我在,這樣的情形將一去不複返了!”劉慶斌嘴裏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