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dd”並加關注,給《抗日之白眼狼》更多支持!
1929年3月,張學良下令回收中東電話權,蘇聯予以默認。<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tw</strong>張學良故此認為蘇聯態度軟弱,不久即收回中東鐵路哈爾濱氣象觀測站,蘇聯亦予為默認。張學良更認為蘇聯沒有什麽了不得的。
5月27日,張學良立即密電哈爾濱特區長官張景惠,派軍警搜查了蘇聯駐哈使館,搜走兩箱秘密資料,同時將中東路沿線各站、蘇聯商船局,遠東煤油局、遠東國家貿易局等負責人39人逮捕,甚至抓走蘇聯駐哈總領事,同時封閉了蘇聯職工會,並強迫中東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
5月31日,蘇聯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議。
6月5日,海參崴當局要求釋放其在哈爾濱領事館被捕人員,表示願意以縮小中東鐵路局長權限作為交換條件。
6月22日―25日,張學良在沈陽召開對蘇會議,決定改編陸軍屯兵吉蒙邊界,接收中東路方法等問題。
7月10日,東三省當局在中東鐵路沿線各地配置軍隊,沒收鐵路電報、電話,查封蘇聯商船公司、貿易公司、火油公司等,將中東鐵路管理局蘇聯高級官員全部免職,逮捕蘇聯人200餘名。
7月13日,蘇聯就中東路事件向南京政府發出為期3日的最後通牒。
“這個小六子。真是太沉不住氣了,眼下這種局勢,偏偏要去招惹蘇聯。.tw[]”徐彥卓恨不得破口大罵。
現在的東北局勢看起來很複雜。其實處理好了也並不難。真正咄咄逼人、要置中國於死地的是東鄰的日本,而蘇聯正忙於全力以赴應對西方的壓力,在中國、在東線是取守勢,實質上對中國並不構成威脅,也沒有領土要求。張學良應該內緊外鬆,維持與蘇聯正常的外交關係,這樣就可以牽製狼子野心的日本。使其有所顧忌,不予其有乘機漁利的機會。就算張學良不願意主動改善對蘇外交、聯蘇以製日,至少也應與蘇和平相處。避免衝突,一些局部的遺留問題留待時機成熟時再以妥善的方式解決,怎能不掂量事情的輕重緩急,一再以強硬態度解決中蘇間的矛盾。迫使蘇聯將來在邊境動武。若打贏了還好說。若是打不贏弄到損兵折將,不僅將自己的弱點充分暴露,而且也削弱了己方的鬥誌,更重要的是將會刺激日本的野心。
“真的會打起來嗎?”胡若珊擔心地問道。
徐彥卓道:“按理說,蘇聯是不想打這場戰爭,國民經濟尚未恢複到戰前水平,又因強行實行農業集體化,國內經濟和社會狀況不佳;在國際上。依然受到列強政治和經濟上的孤立和打壓。再說了,蘇聯在遠東的武裝力量相當薄弱。與東北地區相連接的國境線距離中央地區有幾千公裏,中間地區人煙稀少,食品短缺,裝備困難。唯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若幹路段距離中蘇邊界較遠,與東北軍隊相比,蘇軍後勤供應方麵要困難得多,即使中國從中心地區調動軍隊,比蘇聯兩線俄軍之間的距離也短兩倍。此外,十月革命後,蘇聯黨和政府一直教育自己的人民,深受列強壓迫的中國是蘇俄的天然盟友。若對中國開戰,還必須做大量的宣傳工作,以轉變自己軍隊和人民的思想。正是這些因素使蘇聯對諸如搜查大使館和領事館等嚴重事件都沒有采取極端行動。”
“這麽說,還有緩和的餘地?”
徐彥卓搖搖頭:“張學良武力奪取中東路並先後拘捕了蘇聯200餘人,蘇聯人當然想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可我估計張學良肯定不會同意,這種情況下蘇聯隻有訴諸武力了。”
“少帥這次是欠考慮了!”胡若珊歎了口氣道。
“他不是欠考慮,他是昏了頭了。”徐彥卓怒氣未消:“他掌握了權力,很想施展一下子,提高東北的地位”,就把這一目標定在了讓他時刻感到不舒服的中東路上。在他看來,蘇聯正在鬧饑荒,人民奄奄待斃,對於蘇維埃政權極度不滿;歐美各國對於蘇聯也有仇恨,中國若能趁這個機會將中東路主權一舉收回,不單蘇聯此刻無力進行反抗,就是世界列強也必雙手高舉,讚成中國的行動。有了這張所謂的底牌,他當然信心十足,開始著手於解決中東路問題。有再加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一旁挑唆,他自然就不顧後果了。”
“別有用心的人?”
“是中東鐵路局的中方副局長呂榮寰。據我掌握的情報,呂榮寰之所以要挑起這次事端,是因為中東路曆年鐵路盈餘很多,蘇方局長主張用於建設,修建鐵路,而呂榮寰等則要按股分利,以便從中貪汙,於是他便慫恿張學良強行收回中東路。”
“若真的打起來,東北軍勝算嗎?”
“在中國,東北軍確是一支實力很強的隊伍,他們大力發展海空軍,其裝備在國內堪稱翹楚,張學良對此也頗為自信,但是與蘇聯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蘇聯紅軍經過國內戰爭的考驗,作戰經驗豐富。蘇聯已經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紅軍擁有大量技術兵器,如飛機、重炮、坦克等。而且蘇軍政治工作作得很出色,士氣很高。反觀奉軍,多數將領都是土匪出身,軍事素質差,軍隊兵員素質亦差,長期以來占據東北,戰事不利時可退往東北,戰事有利時可以出兵關內,要真正打起硬仗來,恐怕夠嗆。”
“難道就沒有人規勸他一下嗎?”胡若珊有些著急了。
“怎麽沒有?”徐彥卓忿忿然道:“東北軍內部有不少人反對對蘇采取強烈手段,張作相就是其中反對最強烈的一位,他認為收回中東路是好事,可是這事非同小可。進兵接收,勢必要打仗,就算用全國力量對付蘇聯,也未必能打勝,隻憑東北軍去打蘇聯後果堪憂。他怕收不回中東路,反而惹出麻煩,還要防止日本人乘機搗亂。張學良覺得張作相把困難想的太多,派人回吉林規勸張作相。張作相看到張學良主意已定,也就不好再堅持了。連張作相都勸不動他,誰還能說服他?”(小說《抗日之白眼狼》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d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28427+d4z5w+16073219-->
1929年3月,張學良下令回收中東電話權,蘇聯予以默認。<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tw</strong>張學良故此認為蘇聯態度軟弱,不久即收回中東鐵路哈爾濱氣象觀測站,蘇聯亦予為默認。張學良更認為蘇聯沒有什麽了不得的。
5月27日,張學良立即密電哈爾濱特區長官張景惠,派軍警搜查了蘇聯駐哈使館,搜走兩箱秘密資料,同時將中東路沿線各站、蘇聯商船局,遠東煤油局、遠東國家貿易局等負責人39人逮捕,甚至抓走蘇聯駐哈總領事,同時封閉了蘇聯職工會,並強迫中東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
5月31日,蘇聯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議。
6月5日,海參崴當局要求釋放其在哈爾濱領事館被捕人員,表示願意以縮小中東鐵路局長權限作為交換條件。
6月22日―25日,張學良在沈陽召開對蘇會議,決定改編陸軍屯兵吉蒙邊界,接收中東路方法等問題。
7月10日,東三省當局在中東鐵路沿線各地配置軍隊,沒收鐵路電報、電話,查封蘇聯商船公司、貿易公司、火油公司等,將中東鐵路管理局蘇聯高級官員全部免職,逮捕蘇聯人200餘名。
7月13日,蘇聯就中東路事件向南京政府發出為期3日的最後通牒。
“這個小六子。真是太沉不住氣了,眼下這種局勢,偏偏要去招惹蘇聯。.tw[]”徐彥卓恨不得破口大罵。
現在的東北局勢看起來很複雜。其實處理好了也並不難。真正咄咄逼人、要置中國於死地的是東鄰的日本,而蘇聯正忙於全力以赴應對西方的壓力,在中國、在東線是取守勢,實質上對中國並不構成威脅,也沒有領土要求。張學良應該內緊外鬆,維持與蘇聯正常的外交關係,這樣就可以牽製狼子野心的日本。使其有所顧忌,不予其有乘機漁利的機會。就算張學良不願意主動改善對蘇外交、聯蘇以製日,至少也應與蘇和平相處。避免衝突,一些局部的遺留問題留待時機成熟時再以妥善的方式解決,怎能不掂量事情的輕重緩急,一再以強硬態度解決中蘇間的矛盾。迫使蘇聯將來在邊境動武。若打贏了還好說。若是打不贏弄到損兵折將,不僅將自己的弱點充分暴露,而且也削弱了己方的鬥誌,更重要的是將會刺激日本的野心。
“真的會打起來嗎?”胡若珊擔心地問道。
徐彥卓道:“按理說,蘇聯是不想打這場戰爭,國民經濟尚未恢複到戰前水平,又因強行實行農業集體化,國內經濟和社會狀況不佳;在國際上。依然受到列強政治和經濟上的孤立和打壓。再說了,蘇聯在遠東的武裝力量相當薄弱。與東北地區相連接的國境線距離中央地區有幾千公裏,中間地區人煙稀少,食品短缺,裝備困難。唯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若幹路段距離中蘇邊界較遠,與東北軍隊相比,蘇軍後勤供應方麵要困難得多,即使中國從中心地區調動軍隊,比蘇聯兩線俄軍之間的距離也短兩倍。此外,十月革命後,蘇聯黨和政府一直教育自己的人民,深受列強壓迫的中國是蘇俄的天然盟友。若對中國開戰,還必須做大量的宣傳工作,以轉變自己軍隊和人民的思想。正是這些因素使蘇聯對諸如搜查大使館和領事館等嚴重事件都沒有采取極端行動。”
“這麽說,還有緩和的餘地?”
徐彥卓搖搖頭:“張學良武力奪取中東路並先後拘捕了蘇聯200餘人,蘇聯人當然想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可我估計張學良肯定不會同意,這種情況下蘇聯隻有訴諸武力了。”
“少帥這次是欠考慮了!”胡若珊歎了口氣道。
“他不是欠考慮,他是昏了頭了。”徐彥卓怒氣未消:“他掌握了權力,很想施展一下子,提高東北的地位”,就把這一目標定在了讓他時刻感到不舒服的中東路上。在他看來,蘇聯正在鬧饑荒,人民奄奄待斃,對於蘇維埃政權極度不滿;歐美各國對於蘇聯也有仇恨,中國若能趁這個機會將中東路主權一舉收回,不單蘇聯此刻無力進行反抗,就是世界列強也必雙手高舉,讚成中國的行動。有了這張所謂的底牌,他當然信心十足,開始著手於解決中東路問題。有再加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一旁挑唆,他自然就不顧後果了。”
“別有用心的人?”
“是中東鐵路局的中方副局長呂榮寰。據我掌握的情報,呂榮寰之所以要挑起這次事端,是因為中東路曆年鐵路盈餘很多,蘇方局長主張用於建設,修建鐵路,而呂榮寰等則要按股分利,以便從中貪汙,於是他便慫恿張學良強行收回中東路。”
“若真的打起來,東北軍勝算嗎?”
“在中國,東北軍確是一支實力很強的隊伍,他們大力發展海空軍,其裝備在國內堪稱翹楚,張學良對此也頗為自信,但是與蘇聯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蘇聯紅軍經過國內戰爭的考驗,作戰經驗豐富。蘇聯已經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紅軍擁有大量技術兵器,如飛機、重炮、坦克等。而且蘇軍政治工作作得很出色,士氣很高。反觀奉軍,多數將領都是土匪出身,軍事素質差,軍隊兵員素質亦差,長期以來占據東北,戰事不利時可退往東北,戰事有利時可以出兵關內,要真正打起硬仗來,恐怕夠嗆。”
“難道就沒有人規勸他一下嗎?”胡若珊有些著急了。
“怎麽沒有?”徐彥卓忿忿然道:“東北軍內部有不少人反對對蘇采取強烈手段,張作相就是其中反對最強烈的一位,他認為收回中東路是好事,可是這事非同小可。進兵接收,勢必要打仗,就算用全國力量對付蘇聯,也未必能打勝,隻憑東北軍去打蘇聯後果堪憂。他怕收不回中東路,反而惹出麻煩,還要防止日本人乘機搗亂。張學良覺得張作相把困難想的太多,派人回吉林規勸張作相。張作相看到張學良主意已定,也就不好再堅持了。連張作相都勸不動他,誰還能說服他?”(小說《抗日之白眼狼》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d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28427+d4z5w+1607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