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房殿偏廳,晌午時分,太後坐首席,皇後、鄭貴妃左右隨坐之,太子居左上側陪同,挨著的是七皇子李朝昊,緊接著是彭左相、簡太傅、禮部黃尚書等幾位朝中大臣,右側依次東平、平陽、長寧,次之簡子茹、黃尚書家三千金黃寶媛等幾位女眷。
太後抬眼四下瞧了瞧,很是滿意地撇首瞧向皇後,噙著和藹的淺笑,開口道:“嗯,皇後呀,瞧這幾個閨女生得多水靈。不錯,哀家滿意。開席吧!”
顧皇後含笑頷了頷首,遞了個眼神過去,順公公拂塵一揮,正身洪聲喚道:“傳膳!”
外麵候著多時的宮婢內監們捧著各色盤碟恭敬地緩步呈送進來,上好菜後便默默躬身退了出去,隻留一兩個隨侍斟酒遞菜的。
“今日是臨時起意的,就當是尋常的家宴,諸位不必多禮。哀家禮佛平日不吃酒,就不相陪了。諸位大人,也請隨意,隨意的好些。”
太後慈祥地笑了笑,率先舉箸開了席。聞言,眾人隻得端坐著微欠身行了禮,跟著舉箸吃了起來。
席間隻隨意聊了些無關緊的家常閑事,雖太後說了隨意不必拘謹,眾人亦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應對著太後的每句話,盡力做到滴水不漏。
瞧到這光景,太後也不惱,嘴角勾了勾,以茶代酒示意後,便招呼眾人繼續進膳,不再開口發問,隻笑眼和藹地瞧著右側的幾位官家千金,瞄瞄這個,瞅瞅那個,不時與皇後、鄭貴妃湊耳悄語上幾句。
彭相等一眾吃得越發地食不甘味,太子坐在那倒是還好,起先,還不時餘光覷一眼對麵座位挨在一起的簡子茹、長寧二人,如此幾次後,發現安然無礙後便不再理會。低首隻顧自吃了起來,由著邊上的侍婢斟酒,狀似席上的一切皆與他無關。
平陽靜坐在那,麵上依舊是那副恬淡嫻雅,舉箸優雅進食著。冷眼旁觀著周遭的一切,薑果然是老的辣。皇兄的裝聾作啞事不關己,母後藉著太後想抱嫡重孫的想法,與鄭貴妃很是有默契地一搭一唱,哄得太後笑眯了眼,連連點頭稱好。
簡子茹、黃寶媛幾位與宴的官家千金,神色各異,喜不自勝者有之,清冷淡漠者有之,懦弱怯場的亦有之……但各色姿容皆屬中上出挑者,盛裝打扮下倒有了幾分爭奇鬥豔的意味,瞧得人幾分傾羨,幾分惆悵。
長寧調皮地黑眼珠骨碌碌地轉了轉,驀地笑開,執起案上的酒盞湊近平陽,低語道:“二皇姐,我們吃一杯。”
年紀小到底沉不住氣,平陽柳眉微挑,暗自歎息了下。端起茶盞慢呷了口,輕聲回道:“今日陪皇奶奶進膳,我也不吃酒。自己吃去,莫鬧。”
聽得這話,長寧討了個沒趣,摸摸鼻子縮到了一邊,乖乖地低首進餐不再吭聲。平陽淡淡笑了笑,抬眼與顧皇後目光交會了下,便繼續裝泥塑冷眼靜待作壁上觀。
大概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寂然飯畢,宮婢內監們進來奉上茶水果品,撤去了碗盞盤碟。由著皇後的伺奉,太後茶水漱口盥手後,接過茶盞慢飲了口,開口說道:“好了,現下茶餘飯飽。你們就陪著哀家,說些不打緊的閑話吧。”
話音未落,眾人紛紛站起恭敬行禮連呼不敢。太後勾了勾唇角,也不惱,雙眸炯亮,經得方才皇後、鄭貴妃的耳語密談,精神頭正好。繼續道:“嗬嗬,都說了當家宴。莫與哀家行這些繁縟禮節,免禮,都坐下。彭左相,我那孫兒媳可到得京師否?到了的話,今日怎沒來?”
無疑晴天來了個霹靂,此言一出,眾人神色各異。尤其與宴的一眾官家千金中,簡子茹明顯身形僵了僵,低首斂帕暗暗絞指。黃寶媛翦水含笑溫情地覷了眼身側握拳繃起麵上卻仍故作淡定的太子,嘴角勾起個促狹的淺弧,回眸輕投了個冷瞥給明顯艾憐的怨婦。其他人則多做不明、或事不關己狀……
頓時,顧皇後冷意入了眼底,噙起抹溫雅的笑,開口道:“母後,瞧你心急的。旨意還未頒布天下,你怎就隨口說出來了?”
“皇後,這話,像是在責怪哀家。哼!別以為有小孫兒抱,哀家就忘了這頭等的大事。都吩咐下去多久了,怎至今還沒具體的動靜?”
鄭貴妃以扇掩唇笑了笑,解釋道:“姐姐,你瞧瞧,老祖宗在怪我了。唉,臣妾確實不爭氣。陛□前侍奉這些年未有所出,好不容易老祖宗交代點事情,又左右拖著。臣妾這廂跪……”
“好了,好了。哀家不是這意思,瞧你們這一唱一和。瞧瞧,弄得彭相多不自在,且近幾步回話。”
彭左相愣了愣,趕緊起身躬身行禮後,往前走了幾步站定,拱手作揖回稟道:“稟太後、皇後、貴妃娘娘:前日就到了,正在府下住著。因長途跋涉多有疲倦,賤內無知,瞧到許久未見的家人就亭中閑話了半宿,不想受了寒涼,現下正病著。微臣該死,請太後責罰。”
“哦,這可不好,那可讓太醫過去瞧過?”
“回太後:當夜就請了趙太醫診治了,無礙,說是吃幾副湯藥就好了。”
“那就好,越州離這千山萬水的,也難為了那孩子。好好歇著吧,哀家不急這一兩天。對了,皇後,可問得皇帝,何時頒詔?”
“回母後,陛下說了下月初一好日子,屆時大詔天下,按禮迎娶太子妃。”
“好,那可有得忙了。鄭貴妃、皇後你們要多多操勞些了,都快三十多年了吧,哀家至今記得皇帝娶孝賢吳皇後的時候發生的趣事。即席行禮時,皇帝緊張踏錯了步子,一腳踩在了吳後的裙裾上,不是邊上人拉襯著,可是醜大了。
嗬嗬,還記得不,那個羞得大紅臉兒手足無措的新郎倌,最後居然同手同腳走路,唬得典儀官一愣一愣的,差點念錯了詞,當時的戚太後笑得隻揉肚子疼。”
“臣妾記得,母後急壞了,命高公公偷拽了把才回神。”
“可不是,以後臣妾再也沒瞧過。一晃眼,已然……算了,不提了,老祖宗,我們說現在。臣妾以為側妃還是依舊禮,在大婚前冊立妥當些。”
瞧了眼下座安然靜坐麵色如常的平陽,鄭貴妃決定不再岔那些有得沒得,直接奔今日的主題而去。太後眉眼挑了挑,瞧著右側的一眾美眷,慈藹地笑了笑,點了點頭。
“嗯,也好。由著你們,不過要加緊辦,就這幾天完事的最好。勘兒,你至今東宮無一人,年紀也早過了成家的時候,下月就頒詔迎娶太子妃。現下哀家做主替你提前納幾個佳眷,宮裏充盈一下。瞧著在場的幾位,有中意的嘛?”
太子李朝勘明顯僵愣住,身側的拳緊鬆了幾次,麵色諱寞,倏地站起弓身回稟道:“回稟皇祖母,孫兒沒意見,一切任憑皇祖母做主。”
“嗬嗬,那好。鄭貴妃,就交給你來。說了半日……哀家也乏了,先回宮休息了。”
眾人趕緊跪地行禮,太後站起身,忍笑朝平陽眨了眨眼,便由著隨侍的攙扶,出了殿上了輦輿而去。
太後前腳剛走,沒一會兒,後腳太子便以國事忙匆匆告了退。皇後也不惱,留下剩餘一眾又笑語了會,瞧了瞧日頭,才示意順公公宣席散命他們都跪安退下。
離開時,眾人神色各異。黃尚書家的三千金黃寶媛捏著皇後方才賜的玉簪,行走時故意側肘撞了下簡子茹,冷嗤了一聲,昂首與兩個閨中熟識一並離開。
瞧著前麵漸漸遠離的各色窈窕身影,簡子茹第一次感到徹骨的寒意。千萬句愛語,無數次的花前月下指天盟誓,怕也敵不過眼前的一片姹紫嫣紅。
花無百日紅,明媚鮮研能幾時。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可現下,她發現縱使自己算計了,身如浮萍隨處飄,父親出身寒門,為官以清廉自居。當年受過慶山王的提攜知遇之恩,如今做得中書省平章政事,從一品的官。得蒙當今皇帝眷顧,又做了太子太傅。
如今看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點滴知遇之恩,現如今她父親需湧泉相報。夾在慶山王與太子之間,晝夜膽顫心驚苦悶難熬。半年前父親的一場病,讓她與傳聞中的太子殿下碰了麵,霎那間天雷勾得地火,她愛上了,戀上了。
刻意地園中相遇,傳遞詩詞,乃至亭中獨處下棋談詩,彈琴撫曲……青澀甜蜜的日子沒過多久,慶山王的人暗下偷上得門來,命令他們一家以後需事事服從聽得慶山王的安排,太子來府上,事無巨細皆需回稟。她害怕過,甚至膽怯想逃走……
後來發現,慶山王那邊隻是希望她繼續親近太子,以女色柔情迷惑他。雖然很是歉意,但滿腔的愛使得少有的歉疚瞬間煙消雲散,花前月下燈燭下,紅袖添香。她迷失在柔情似水中,她是愛太子的,真心地想與他執子之手白頭偕老,至於慶山王與她無幹。
縱使蒙上了雙眼,她的幸福依然沒有持續多久。依照慶山王那邊的計劃,她的名字出現在太子妃最後的名單人選中。父親為官多年的名聲威望,還有簡家清貧無後台的家世,依照之前的太子妃人選規則,最後雀屏中選的一定該是她。
可惜,一切事與願違。先是長寧公主對她的百般刁難,還有那無時無刻隨時可能發生的明裏暗裏的殺機。父親唉聲歎氣想辭官保太平,她前所未有的驚慌害怕,可她不甘,不甘……憑甚麽,她哪裏礙著了她們,非殺了她才肯罷休。
藉著一次獨處的機會,她滿眼含淚瑟瑟發抖地依偎太子懷裏,傾訴哭泣出一切。就算被厭棄,得不到垂憐,就算不能令他們兄妹反目,至少也要膈應一下那些暗裏想害她一家的人。
出乎她的意料,一向性格穩重的太子得聞後居然暴怒,不惜與長寧公主大吵了一下,甚至派他的貼身暗衛晝夜不離地保護自己。她感動了,太子還是愛她的。
也是那天,太子向她許諾了一切。一生一世一雙人,不離不棄共白首。她感動得淚水汪汪,不愧是她瞧上的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太子妃的人選卻一直確定下來。由於長寧公主的血腥手段,任何消息都打聽不出來。她隻能勾長了脖子慢慢等著,今天終於知道了,賀雅涵一個從四品地方刺史的女兒。憑空冒出了這麽一個人,她縱使入宮也隻能做側妃。
回頭瞧了眼巍峨的椒房殿就像張嘴的巨獸,隨時吞噬著一切。綿延的宮牆,冰冷的青石磚,下意識地抖了抖身子一陣惡寒,以前陪著父親進宮怎麽瞧出這麽空曠寂寥。
沒意見,任憑他人做主?!嗬嗬,也就說側妃的人選有沒有她都不一定,為甚麽?為甚麽?綿綿愛語猶在耳邊,簡子茹麵色蒼白,佝僂著腰躑躅前行著。
一陣涼風吹過,她努力抱緊身子蹲了下來,簡太傅悄悄地跟上來,朝邊上的侍衛作揖打個招呼,湊身安撫道:“快走吧,孩子,咱們回家。”
作者有話要說:咳,更新慢的最近,抱歉,信子努力補上,親們不要拋棄信子噠,淚眼……
太後抬眼四下瞧了瞧,很是滿意地撇首瞧向皇後,噙著和藹的淺笑,開口道:“嗯,皇後呀,瞧這幾個閨女生得多水靈。不錯,哀家滿意。開席吧!”
顧皇後含笑頷了頷首,遞了個眼神過去,順公公拂塵一揮,正身洪聲喚道:“傳膳!”
外麵候著多時的宮婢內監們捧著各色盤碟恭敬地緩步呈送進來,上好菜後便默默躬身退了出去,隻留一兩個隨侍斟酒遞菜的。
“今日是臨時起意的,就當是尋常的家宴,諸位不必多禮。哀家禮佛平日不吃酒,就不相陪了。諸位大人,也請隨意,隨意的好些。”
太後慈祥地笑了笑,率先舉箸開了席。聞言,眾人隻得端坐著微欠身行了禮,跟著舉箸吃了起來。
席間隻隨意聊了些無關緊的家常閑事,雖太後說了隨意不必拘謹,眾人亦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應對著太後的每句話,盡力做到滴水不漏。
瞧到這光景,太後也不惱,嘴角勾了勾,以茶代酒示意後,便招呼眾人繼續進膳,不再開口發問,隻笑眼和藹地瞧著右側的幾位官家千金,瞄瞄這個,瞅瞅那個,不時與皇後、鄭貴妃湊耳悄語上幾句。
彭相等一眾吃得越發地食不甘味,太子坐在那倒是還好,起先,還不時餘光覷一眼對麵座位挨在一起的簡子茹、長寧二人,如此幾次後,發現安然無礙後便不再理會。低首隻顧自吃了起來,由著邊上的侍婢斟酒,狀似席上的一切皆與他無關。
平陽靜坐在那,麵上依舊是那副恬淡嫻雅,舉箸優雅進食著。冷眼旁觀著周遭的一切,薑果然是老的辣。皇兄的裝聾作啞事不關己,母後藉著太後想抱嫡重孫的想法,與鄭貴妃很是有默契地一搭一唱,哄得太後笑眯了眼,連連點頭稱好。
簡子茹、黃寶媛幾位與宴的官家千金,神色各異,喜不自勝者有之,清冷淡漠者有之,懦弱怯場的亦有之……但各色姿容皆屬中上出挑者,盛裝打扮下倒有了幾分爭奇鬥豔的意味,瞧得人幾分傾羨,幾分惆悵。
長寧調皮地黑眼珠骨碌碌地轉了轉,驀地笑開,執起案上的酒盞湊近平陽,低語道:“二皇姐,我們吃一杯。”
年紀小到底沉不住氣,平陽柳眉微挑,暗自歎息了下。端起茶盞慢呷了口,輕聲回道:“今日陪皇奶奶進膳,我也不吃酒。自己吃去,莫鬧。”
聽得這話,長寧討了個沒趣,摸摸鼻子縮到了一邊,乖乖地低首進餐不再吭聲。平陽淡淡笑了笑,抬眼與顧皇後目光交會了下,便繼續裝泥塑冷眼靜待作壁上觀。
大概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寂然飯畢,宮婢內監們進來奉上茶水果品,撤去了碗盞盤碟。由著皇後的伺奉,太後茶水漱口盥手後,接過茶盞慢飲了口,開口說道:“好了,現下茶餘飯飽。你們就陪著哀家,說些不打緊的閑話吧。”
話音未落,眾人紛紛站起恭敬行禮連呼不敢。太後勾了勾唇角,也不惱,雙眸炯亮,經得方才皇後、鄭貴妃的耳語密談,精神頭正好。繼續道:“嗬嗬,都說了當家宴。莫與哀家行這些繁縟禮節,免禮,都坐下。彭左相,我那孫兒媳可到得京師否?到了的話,今日怎沒來?”
無疑晴天來了個霹靂,此言一出,眾人神色各異。尤其與宴的一眾官家千金中,簡子茹明顯身形僵了僵,低首斂帕暗暗絞指。黃寶媛翦水含笑溫情地覷了眼身側握拳繃起麵上卻仍故作淡定的太子,嘴角勾起個促狹的淺弧,回眸輕投了個冷瞥給明顯艾憐的怨婦。其他人則多做不明、或事不關己狀……
頓時,顧皇後冷意入了眼底,噙起抹溫雅的笑,開口道:“母後,瞧你心急的。旨意還未頒布天下,你怎就隨口說出來了?”
“皇後,這話,像是在責怪哀家。哼!別以為有小孫兒抱,哀家就忘了這頭等的大事。都吩咐下去多久了,怎至今還沒具體的動靜?”
鄭貴妃以扇掩唇笑了笑,解釋道:“姐姐,你瞧瞧,老祖宗在怪我了。唉,臣妾確實不爭氣。陛□前侍奉這些年未有所出,好不容易老祖宗交代點事情,又左右拖著。臣妾這廂跪……”
“好了,好了。哀家不是這意思,瞧你們這一唱一和。瞧瞧,弄得彭相多不自在,且近幾步回話。”
彭左相愣了愣,趕緊起身躬身行禮後,往前走了幾步站定,拱手作揖回稟道:“稟太後、皇後、貴妃娘娘:前日就到了,正在府下住著。因長途跋涉多有疲倦,賤內無知,瞧到許久未見的家人就亭中閑話了半宿,不想受了寒涼,現下正病著。微臣該死,請太後責罰。”
“哦,這可不好,那可讓太醫過去瞧過?”
“回太後:當夜就請了趙太醫診治了,無礙,說是吃幾副湯藥就好了。”
“那就好,越州離這千山萬水的,也難為了那孩子。好好歇著吧,哀家不急這一兩天。對了,皇後,可問得皇帝,何時頒詔?”
“回母後,陛下說了下月初一好日子,屆時大詔天下,按禮迎娶太子妃。”
“好,那可有得忙了。鄭貴妃、皇後你們要多多操勞些了,都快三十多年了吧,哀家至今記得皇帝娶孝賢吳皇後的時候發生的趣事。即席行禮時,皇帝緊張踏錯了步子,一腳踩在了吳後的裙裾上,不是邊上人拉襯著,可是醜大了。
嗬嗬,還記得不,那個羞得大紅臉兒手足無措的新郎倌,最後居然同手同腳走路,唬得典儀官一愣一愣的,差點念錯了詞,當時的戚太後笑得隻揉肚子疼。”
“臣妾記得,母後急壞了,命高公公偷拽了把才回神。”
“可不是,以後臣妾再也沒瞧過。一晃眼,已然……算了,不提了,老祖宗,我們說現在。臣妾以為側妃還是依舊禮,在大婚前冊立妥當些。”
瞧了眼下座安然靜坐麵色如常的平陽,鄭貴妃決定不再岔那些有得沒得,直接奔今日的主題而去。太後眉眼挑了挑,瞧著右側的一眾美眷,慈藹地笑了笑,點了點頭。
“嗯,也好。由著你們,不過要加緊辦,就這幾天完事的最好。勘兒,你至今東宮無一人,年紀也早過了成家的時候,下月就頒詔迎娶太子妃。現下哀家做主替你提前納幾個佳眷,宮裏充盈一下。瞧著在場的幾位,有中意的嘛?”
太子李朝勘明顯僵愣住,身側的拳緊鬆了幾次,麵色諱寞,倏地站起弓身回稟道:“回稟皇祖母,孫兒沒意見,一切任憑皇祖母做主。”
“嗬嗬,那好。鄭貴妃,就交給你來。說了半日……哀家也乏了,先回宮休息了。”
眾人趕緊跪地行禮,太後站起身,忍笑朝平陽眨了眨眼,便由著隨侍的攙扶,出了殿上了輦輿而去。
太後前腳剛走,沒一會兒,後腳太子便以國事忙匆匆告了退。皇後也不惱,留下剩餘一眾又笑語了會,瞧了瞧日頭,才示意順公公宣席散命他們都跪安退下。
離開時,眾人神色各異。黃尚書家的三千金黃寶媛捏著皇後方才賜的玉簪,行走時故意側肘撞了下簡子茹,冷嗤了一聲,昂首與兩個閨中熟識一並離開。
瞧著前麵漸漸遠離的各色窈窕身影,簡子茹第一次感到徹骨的寒意。千萬句愛語,無數次的花前月下指天盟誓,怕也敵不過眼前的一片姹紫嫣紅。
花無百日紅,明媚鮮研能幾時。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可現下,她發現縱使自己算計了,身如浮萍隨處飄,父親出身寒門,為官以清廉自居。當年受過慶山王的提攜知遇之恩,如今做得中書省平章政事,從一品的官。得蒙當今皇帝眷顧,又做了太子太傅。
如今看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點滴知遇之恩,現如今她父親需湧泉相報。夾在慶山王與太子之間,晝夜膽顫心驚苦悶難熬。半年前父親的一場病,讓她與傳聞中的太子殿下碰了麵,霎那間天雷勾得地火,她愛上了,戀上了。
刻意地園中相遇,傳遞詩詞,乃至亭中獨處下棋談詩,彈琴撫曲……青澀甜蜜的日子沒過多久,慶山王的人暗下偷上得門來,命令他們一家以後需事事服從聽得慶山王的安排,太子來府上,事無巨細皆需回稟。她害怕過,甚至膽怯想逃走……
後來發現,慶山王那邊隻是希望她繼續親近太子,以女色柔情迷惑他。雖然很是歉意,但滿腔的愛使得少有的歉疚瞬間煙消雲散,花前月下燈燭下,紅袖添香。她迷失在柔情似水中,她是愛太子的,真心地想與他執子之手白頭偕老,至於慶山王與她無幹。
縱使蒙上了雙眼,她的幸福依然沒有持續多久。依照慶山王那邊的計劃,她的名字出現在太子妃最後的名單人選中。父親為官多年的名聲威望,還有簡家清貧無後台的家世,依照之前的太子妃人選規則,最後雀屏中選的一定該是她。
可惜,一切事與願違。先是長寧公主對她的百般刁難,還有那無時無刻隨時可能發生的明裏暗裏的殺機。父親唉聲歎氣想辭官保太平,她前所未有的驚慌害怕,可她不甘,不甘……憑甚麽,她哪裏礙著了她們,非殺了她才肯罷休。
藉著一次獨處的機會,她滿眼含淚瑟瑟發抖地依偎太子懷裏,傾訴哭泣出一切。就算被厭棄,得不到垂憐,就算不能令他們兄妹反目,至少也要膈應一下那些暗裏想害她一家的人。
出乎她的意料,一向性格穩重的太子得聞後居然暴怒,不惜與長寧公主大吵了一下,甚至派他的貼身暗衛晝夜不離地保護自己。她感動了,太子還是愛她的。
也是那天,太子向她許諾了一切。一生一世一雙人,不離不棄共白首。她感動得淚水汪汪,不愧是她瞧上的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太子妃的人選卻一直確定下來。由於長寧公主的血腥手段,任何消息都打聽不出來。她隻能勾長了脖子慢慢等著,今天終於知道了,賀雅涵一個從四品地方刺史的女兒。憑空冒出了這麽一個人,她縱使入宮也隻能做側妃。
回頭瞧了眼巍峨的椒房殿就像張嘴的巨獸,隨時吞噬著一切。綿延的宮牆,冰冷的青石磚,下意識地抖了抖身子一陣惡寒,以前陪著父親進宮怎麽瞧出這麽空曠寂寥。
沒意見,任憑他人做主?!嗬嗬,也就說側妃的人選有沒有她都不一定,為甚麽?為甚麽?綿綿愛語猶在耳邊,簡子茹麵色蒼白,佝僂著腰躑躅前行著。
一陣涼風吹過,她努力抱緊身子蹲了下來,簡太傅悄悄地跟上來,朝邊上的侍衛作揖打個招呼,湊身安撫道:“快走吧,孩子,咱們回家。”
作者有話要說:咳,更新慢的最近,抱歉,信子努力補上,親們不要拋棄信子噠,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