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
這個對秦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自從周平王將岐山以西的土地賜給秦襄公那一天開始,秦人的先祖們無不壯誌滿懷,一心要打到岐山之邊,拿回屬於自己的地方。
自從秦公任好的父親秦德公拿下岐山之後,就將這作為秦人的馬場。
為什麽要將這個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地方作為秦人的馬場呢?
那是因為在戰亂紛爭的春秋時期,戰馬對於戰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個時侯軍隊的數量用兵車來計算,而兵車卻要用馬來拉,於是乎戰馬的多少就成了一個國家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標誌。
秦德公當年之所以把秦國的馬場放在岐山就是有以岐山為界,向東發展的寓意。
清晨的陽光照耀在岐山馬場上,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奪目的光芒。
相馬師孫陽走出帳篷,望著初升的太陽,連連打了兩個噴嚏。
“孫師傅,你這麽早就起床了?”兩個年輕的馴馬師上前,對孫陽問候道。
“這一起床就打噴嚏,看來是有人想我了。”孫陽笑道。
“您都來馬場幾個月了,家裏人早就想你了吧。”馴馬師笑著對孫陽說道。
孫陽擺擺手,“不是家裏人想我了,我看是國君想我了,等著吧,不出三日國君定會來岐山馬場。”
一聽說國君要來岐山,兩位馴馬師都有些吃驚,“不會吧,國君那麽忙,會來岐山馬場?”
孫陽笑了笑,“你們不信?那就等著看吧。”說罷孫陽向馬場走去。
陽光下,秦國馬場裏,成百上千的戰馬個個膘肥體壯、身形精神健碩,嘶鳴著、奔跑著,跳躍著、追逐著。
望著這些嘶鳴的戰馬,孫陽的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
兩個馴馬師也跟著過來了,“孫師傅,這麽多的戰馬,您說說這裏麵有多少是千裏馬?多少是良馬?又有多少是上等的戰馬?”
孫陽望著馬場如此多的馬匹,靜靜的,一言不發,似乎是在相馬,又似乎是在思考。
孫陽,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伯樂”,也就是那個“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的主人公。他本是郜國人,說起來也同百裏奚一樣,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從小就喜歡馬匹,沒事就喜歡往自己的馬廄裏跑,觀察每一匹馬的長相、特征、奔跑速度等等,久而久之孫陽對於每一匹馬的特長、特點,以及所要從事的方向易如指掌,在鄉裏引以為奇。長大後,孫陽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個專門相馬的官員,無奈郜國是在是太小了,根本給他提供不了發揮特長的機會。
於是孫陽隻好離開郜國,前往臨近的宋國求職,誰知道宋國也給他提供不了一個專門相馬的職位。既然宋國給不了他相馬的職位,孫陽隻好繼續向西而行,經過好幾個小國之後,孫陽來到了周王室所在地,在這裏他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相馬職位。
養馬到可以,隨便給他一個職位也可以,畢竟在春秋時期,許多的王公大臣都需要馬夫;但是單純的相馬,那就不必了,一般情況下,各位諸侯自己就能夠自己完成這個任務。而且許多諸侯自己就喜歡通過相馬來炫耀自己的眼力。
如此有成就感的事情,豈能交給別人?
所以孫陽所要求取的這個職位,走遍中原諸國,還是沒有找到。於是乎孫陽隻好一路向西而去,冥冥之中他有一種信念,那就是西邊的秦國一定能夠給他一個相馬的角色。因為秦國本就是養馬的出身,肯定有很多的馬匹,到了那裏一定會有他施展能力的機會。在這種信念的指引下,在外奔波了幾年之後,孫陽最終來到了大河岸邊。
過了眼前的大河,再往西就是他要去的秦國了。
在下遊看起來安安靜靜的大河進入潼關之後竟然變得如此暴跳如雷,波濤洶湧、白浪滔天,憤怒的衝擊著兩岸的高山峻嶺。
孫陽站在大河岸邊,望著憤怒的大河,心中不禁想起了秦國,新興起的秦國難道不久像這滔滔的大河嗎,下遊的國家已經變老,而中遊的秦國卻在成長,憤怒、張揚、不羈、威猛,正跳躍著,虎視東方。
走過潼關,再往西走上百裏地,才是秦國的地盤。
不過踏上這塊土地的那一刻,孫陽就意識到自己這一步是走對了。渭水澆灌下的關中平原上莊稼茁壯成長,年老年少的百姓在天地裏拔草施肥、青年壯年的士兵在城池周邊操練,整個秦國給人一種熱烈向上的感覺。
“有了這樣的百姓,有了這樣的士兵,何愁霸業不成。”望著渭水兩岸的場景,孫陽心中暗暗想道。
幾天後,孫陽來到了秦都雍城,見到了秦公任好。
在見到贏任好的那一刻,孫楊就知道了為何秦國如此奔放、如此具有活力的原因,原來秦國的國君就是一位年輕且具有活力的年輕人。在這個年輕人的身上,他能夠感受到他求賢若渴的願望。
“聽下人說,先生走遍中原諸國,目的就是為了尋求一個相馬的職位?”秦公任好問道。
“正是,孫陽自幼就喜歡馬匹,對於沒一匹馬的習性和特征了如指掌,所以尋遍天下隻為相馬而來。”孫陽答道。
“好--,秦國正需要先生這樣的人。”秦公任好高興的說道,“我們的岐山馬場有上千匹良馬,正需要人來相馬,寡人就任命你為秦國的相馬師,專為我秦國相馬,先生意下如何?”
“謝國君--”孫陽拜道,孫陽美玉想道,秦君連拷問都不拷問就直接任命自己為秦國的相馬師。
秦公任好走下台階來到孫陽身邊,對他說道。“愛卿,不瞞你說,秦國地處西垂,地理偏僻,民風彪悍,正需要像先生這樣的中原賢士來輔佐寡人,今天先生的到來,寡人如大旱逢甘霖,欣慰的很啊!”
聽著秦公任好的話,孫陽感激的說道:“感謝國君對微臣的信任,臣當盡忠職守,為秦國的霸業盡心盡力。”
“此時的秦國還很弱小,霸業根本不敢談,隻希望能夠有一個安定的發展的環境而已。”很顯然秦君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對國家的實力還是看的很清楚,隨後秦君對孫陽道:“秦國乃是養馬出身,對馬匹有著特殊的愛好,雖然喜歡養馬,但對於馬匹的習性隻知其表不知其性,還希望先生的到來能夠為秦國挑選出更多更好的馬匹,為秦國的將來成就一番偉業奠定基礎。”
“謝國君,臣一定會為秦國挑選出最佳的良馬,為未來秦國一統關中服務。”孫陽朗聲說道。
“好--,借先生吉言;王蕩何在?”秦公任好道。
“末將在--”王蕩出列。
“寡人命你護送孫陽先生前往岐山馬場。”
“諾--”
“孫陽先生,今後秦國的軍馬可就要靠先生來挑選了。”臨走前,贏任好對孫陽說道。
“臣定不負國君厚望,臣這就走了。”說完孫陽走出秦國大殿,迎接新的生活。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孫陽走遍天下,為的就是尋找一個相馬的職位,結果到了秦國這才知道,秦國正需要的就是這麽一個人才,看來自己早就該來這裏了。
在王蕩的帶領下,孫陽騎上駿馬,走過北塬,穿過渭水,來到了秦嶺邊上岐山腳下。
岐山乃是秦嶺中段的一座不大的山脈,南接秦嶺,北枕渭水,南北狹長,東西較窄。秦國占領岐山之後,在山腳下築岐山城,管轄岐山周邊土地。新建立的岐山城管轄境內山、川、塬皆有,渭河、韋水河穿境而過,“兩山夾一川,兩水分三塬”是岐山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來到這個地方,孫陽就喜歡上了這兒。
抬眼望去,鐵馬、秋風、岐山城,這種西北特有的風景,讓他感到欣喜和激動。
從岐山往山裏再走不到十裏是一片較為開闊的地帶,這裏就是秦國的軍馬場。
在王蕩的帶領下,孫陽來到軍馬場。
軍馬場的主官是一名校尉,對於秦國來說,校尉已經是比較高的軍官了,但相對於將軍的王蕩來說,還差著一大截,畢竟從校尉到將軍,那可不是一般將領能夠逾越的鴻溝。
見王蕩帶人過來,軍馬場的頭領甘校尉趕緊過來了,“王將軍您來了,怎麽不打聲招呼,我也好準備準備啊!”
王蕩跳下馬,對校尉道:“我奉國君之命,給你們送寶來了。”
“送寶來了,什麽寶貝,我看看。”校尉左右看了看,並沒有看見什麽寶貝。
“哈哈哈,甘校尉啊甘校尉,找什麽呢?”隨後王蕩拉過孫陽道:“這位就是我給你帶來的寶貝,當今天下很有名的相馬師孫陽,孫大人。”
孫陽上前對甘校尉道:“郜人孫陽見過校尉。”
“哦--,先生不是秦國人?”甘校尉吃驚道,在他看來在秦國就職的都應該是秦國人,怎麽眼前這位年紀不大的相馬師竟然不是秦國人,而是來自遙遠的郜國。
王蕩看出了甘校尉的吃驚,於是說道:“當今國君說了,今後我們秦國要讓天下所有的賢士都來秦國為我們服務,今天這位孫大人就是從郜國來為秦國盡職的,你等可要善待先生。不然的話,莫說國君饒不了你,就是我王蕩也饒不了你們。”王蕩笑著對甘校尉等人威脅道。
甘校尉笑了:“哪能呢,我們還指望著孫先生為我們秦國選馬呢,能不好好照顧他嗎?”
“好--,那我就把孫先生交給你了。”隨後王蕩轉過臉對孫陽道:“先生,這裏就是你今後工作的地方,不知你喜歡不喜歡?”
孫陽望著馬場內上千匹戰馬,意味深長的說道:“相馬乃是孫陽一生的追求,豈能有不喜歡的。”
“好,隻要先生喜歡就好,先生在這裏好好相馬,我就先走了,我想冬季來臨之前,國君一定會親自來馬場的,到時候可就看先生你的了。”說完這句話王蕩上馬,調轉馬頭準備走了。
“將軍,天色已晚,何不留下來,明天早走不遲。”甘校尉上前對王蕩說道。
“不了,今夜我去岐山城休息;呆在這兒,你們隻能給我殺馬吃,萬一殺掉的是一匹千裏馬,怎麽辦?”說完,王蕩打馬向山下走去。
就這樣孫陽就成了秦國的相馬師,一晃幾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已經是初冬了,國君也該來了。
這個對秦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自從周平王將岐山以西的土地賜給秦襄公那一天開始,秦人的先祖們無不壯誌滿懷,一心要打到岐山之邊,拿回屬於自己的地方。
自從秦公任好的父親秦德公拿下岐山之後,就將這作為秦人的馬場。
為什麽要將這個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地方作為秦人的馬場呢?
那是因為在戰亂紛爭的春秋時期,戰馬對於戰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個時侯軍隊的數量用兵車來計算,而兵車卻要用馬來拉,於是乎戰馬的多少就成了一個國家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標誌。
秦德公當年之所以把秦國的馬場放在岐山就是有以岐山為界,向東發展的寓意。
清晨的陽光照耀在岐山馬場上,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奪目的光芒。
相馬師孫陽走出帳篷,望著初升的太陽,連連打了兩個噴嚏。
“孫師傅,你這麽早就起床了?”兩個年輕的馴馬師上前,對孫陽問候道。
“這一起床就打噴嚏,看來是有人想我了。”孫陽笑道。
“您都來馬場幾個月了,家裏人早就想你了吧。”馴馬師笑著對孫陽說道。
孫陽擺擺手,“不是家裏人想我了,我看是國君想我了,等著吧,不出三日國君定會來岐山馬場。”
一聽說國君要來岐山,兩位馴馬師都有些吃驚,“不會吧,國君那麽忙,會來岐山馬場?”
孫陽笑了笑,“你們不信?那就等著看吧。”說罷孫陽向馬場走去。
陽光下,秦國馬場裏,成百上千的戰馬個個膘肥體壯、身形精神健碩,嘶鳴著、奔跑著,跳躍著、追逐著。
望著這些嘶鳴的戰馬,孫陽的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
兩個馴馬師也跟著過來了,“孫師傅,這麽多的戰馬,您說說這裏麵有多少是千裏馬?多少是良馬?又有多少是上等的戰馬?”
孫陽望著馬場如此多的馬匹,靜靜的,一言不發,似乎是在相馬,又似乎是在思考。
孫陽,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伯樂”,也就是那個“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的主人公。他本是郜國人,說起來也同百裏奚一樣,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從小就喜歡馬匹,沒事就喜歡往自己的馬廄裏跑,觀察每一匹馬的長相、特征、奔跑速度等等,久而久之孫陽對於每一匹馬的特長、特點,以及所要從事的方向易如指掌,在鄉裏引以為奇。長大後,孫陽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個專門相馬的官員,無奈郜國是在是太小了,根本給他提供不了發揮特長的機會。
於是孫陽隻好離開郜國,前往臨近的宋國求職,誰知道宋國也給他提供不了一個專門相馬的職位。既然宋國給不了他相馬的職位,孫陽隻好繼續向西而行,經過好幾個小國之後,孫陽來到了周王室所在地,在這裏他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相馬職位。
養馬到可以,隨便給他一個職位也可以,畢竟在春秋時期,許多的王公大臣都需要馬夫;但是單純的相馬,那就不必了,一般情況下,各位諸侯自己就能夠自己完成這個任務。而且許多諸侯自己就喜歡通過相馬來炫耀自己的眼力。
如此有成就感的事情,豈能交給別人?
所以孫陽所要求取的這個職位,走遍中原諸國,還是沒有找到。於是乎孫陽隻好一路向西而去,冥冥之中他有一種信念,那就是西邊的秦國一定能夠給他一個相馬的角色。因為秦國本就是養馬的出身,肯定有很多的馬匹,到了那裏一定會有他施展能力的機會。在這種信念的指引下,在外奔波了幾年之後,孫陽最終來到了大河岸邊。
過了眼前的大河,再往西就是他要去的秦國了。
在下遊看起來安安靜靜的大河進入潼關之後竟然變得如此暴跳如雷,波濤洶湧、白浪滔天,憤怒的衝擊著兩岸的高山峻嶺。
孫陽站在大河岸邊,望著憤怒的大河,心中不禁想起了秦國,新興起的秦國難道不久像這滔滔的大河嗎,下遊的國家已經變老,而中遊的秦國卻在成長,憤怒、張揚、不羈、威猛,正跳躍著,虎視東方。
走過潼關,再往西走上百裏地,才是秦國的地盤。
不過踏上這塊土地的那一刻,孫陽就意識到自己這一步是走對了。渭水澆灌下的關中平原上莊稼茁壯成長,年老年少的百姓在天地裏拔草施肥、青年壯年的士兵在城池周邊操練,整個秦國給人一種熱烈向上的感覺。
“有了這樣的百姓,有了這樣的士兵,何愁霸業不成。”望著渭水兩岸的場景,孫陽心中暗暗想道。
幾天後,孫陽來到了秦都雍城,見到了秦公任好。
在見到贏任好的那一刻,孫楊就知道了為何秦國如此奔放、如此具有活力的原因,原來秦國的國君就是一位年輕且具有活力的年輕人。在這個年輕人的身上,他能夠感受到他求賢若渴的願望。
“聽下人說,先生走遍中原諸國,目的就是為了尋求一個相馬的職位?”秦公任好問道。
“正是,孫陽自幼就喜歡馬匹,對於沒一匹馬的習性和特征了如指掌,所以尋遍天下隻為相馬而來。”孫陽答道。
“好--,秦國正需要先生這樣的人。”秦公任好高興的說道,“我們的岐山馬場有上千匹良馬,正需要人來相馬,寡人就任命你為秦國的相馬師,專為我秦國相馬,先生意下如何?”
“謝國君--”孫陽拜道,孫陽美玉想道,秦君連拷問都不拷問就直接任命自己為秦國的相馬師。
秦公任好走下台階來到孫陽身邊,對他說道。“愛卿,不瞞你說,秦國地處西垂,地理偏僻,民風彪悍,正需要像先生這樣的中原賢士來輔佐寡人,今天先生的到來,寡人如大旱逢甘霖,欣慰的很啊!”
聽著秦公任好的話,孫陽感激的說道:“感謝國君對微臣的信任,臣當盡忠職守,為秦國的霸業盡心盡力。”
“此時的秦國還很弱小,霸業根本不敢談,隻希望能夠有一個安定的發展的環境而已。”很顯然秦君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對國家的實力還是看的很清楚,隨後秦君對孫陽道:“秦國乃是養馬出身,對馬匹有著特殊的愛好,雖然喜歡養馬,但對於馬匹的習性隻知其表不知其性,還希望先生的到來能夠為秦國挑選出更多更好的馬匹,為秦國的將來成就一番偉業奠定基礎。”
“謝國君,臣一定會為秦國挑選出最佳的良馬,為未來秦國一統關中服務。”孫陽朗聲說道。
“好--,借先生吉言;王蕩何在?”秦公任好道。
“末將在--”王蕩出列。
“寡人命你護送孫陽先生前往岐山馬場。”
“諾--”
“孫陽先生,今後秦國的軍馬可就要靠先生來挑選了。”臨走前,贏任好對孫陽說道。
“臣定不負國君厚望,臣這就走了。”說完孫陽走出秦國大殿,迎接新的生活。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孫陽走遍天下,為的就是尋找一個相馬的職位,結果到了秦國這才知道,秦國正需要的就是這麽一個人才,看來自己早就該來這裏了。
在王蕩的帶領下,孫陽騎上駿馬,走過北塬,穿過渭水,來到了秦嶺邊上岐山腳下。
岐山乃是秦嶺中段的一座不大的山脈,南接秦嶺,北枕渭水,南北狹長,東西較窄。秦國占領岐山之後,在山腳下築岐山城,管轄岐山周邊土地。新建立的岐山城管轄境內山、川、塬皆有,渭河、韋水河穿境而過,“兩山夾一川,兩水分三塬”是岐山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來到這個地方,孫陽就喜歡上了這兒。
抬眼望去,鐵馬、秋風、岐山城,這種西北特有的風景,讓他感到欣喜和激動。
從岐山往山裏再走不到十裏是一片較為開闊的地帶,這裏就是秦國的軍馬場。
在王蕩的帶領下,孫陽來到軍馬場。
軍馬場的主官是一名校尉,對於秦國來說,校尉已經是比較高的軍官了,但相對於將軍的王蕩來說,還差著一大截,畢竟從校尉到將軍,那可不是一般將領能夠逾越的鴻溝。
見王蕩帶人過來,軍馬場的頭領甘校尉趕緊過來了,“王將軍您來了,怎麽不打聲招呼,我也好準備準備啊!”
王蕩跳下馬,對校尉道:“我奉國君之命,給你們送寶來了。”
“送寶來了,什麽寶貝,我看看。”校尉左右看了看,並沒有看見什麽寶貝。
“哈哈哈,甘校尉啊甘校尉,找什麽呢?”隨後王蕩拉過孫陽道:“這位就是我給你帶來的寶貝,當今天下很有名的相馬師孫陽,孫大人。”
孫陽上前對甘校尉道:“郜人孫陽見過校尉。”
“哦--,先生不是秦國人?”甘校尉吃驚道,在他看來在秦國就職的都應該是秦國人,怎麽眼前這位年紀不大的相馬師竟然不是秦國人,而是來自遙遠的郜國。
王蕩看出了甘校尉的吃驚,於是說道:“當今國君說了,今後我們秦國要讓天下所有的賢士都來秦國為我們服務,今天這位孫大人就是從郜國來為秦國盡職的,你等可要善待先生。不然的話,莫說國君饒不了你,就是我王蕩也饒不了你們。”王蕩笑著對甘校尉等人威脅道。
甘校尉笑了:“哪能呢,我們還指望著孫先生為我們秦國選馬呢,能不好好照顧他嗎?”
“好--,那我就把孫先生交給你了。”隨後王蕩轉過臉對孫陽道:“先生,這裏就是你今後工作的地方,不知你喜歡不喜歡?”
孫陽望著馬場內上千匹戰馬,意味深長的說道:“相馬乃是孫陽一生的追求,豈能有不喜歡的。”
“好,隻要先生喜歡就好,先生在這裏好好相馬,我就先走了,我想冬季來臨之前,國君一定會親自來馬場的,到時候可就看先生你的了。”說完這句話王蕩上馬,調轉馬頭準備走了。
“將軍,天色已晚,何不留下來,明天早走不遲。”甘校尉上前對王蕩說道。
“不了,今夜我去岐山城休息;呆在這兒,你們隻能給我殺馬吃,萬一殺掉的是一匹千裏馬,怎麽辦?”說完,王蕩打馬向山下走去。
就這樣孫陽就成了秦國的相馬師,一晃幾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已經是初冬了,國君也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