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放下了手中的信劄,抬眼看向麵前的豪格、李永芳、範文程、濟爾哈朗、嶽托、阿濟格等人。
此番將這一些親信的大臣叫來也是商議一下,事先通氣,因為他決定在此對明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事先統一一下口徑,省的到了廷議時被代善、莽古爾泰掣肘,這兩人加上幾個親近他們的大臣還是不死心啊,隻要是有利於皇太極的事宜都要反對一下。
“濟爾哈朗、李永芳,講講明國在寧錦的動作。”皇太極點了這二人,現下,明國的一切事物都有這兩人主持。
“秉汗王,年初,明國皇帝和內閣已經批複遼鎮重修大淩河城,作為與我大金抗衡的最前沿軍城,”濟爾哈朗還是一向的恭謹。
李永芳現下可是解脫多了,自從濟爾哈朗同他一同主持對明的探查,要事都是由濟爾哈朗向皇太極稟報,李永芳不用直接麵對王上的怒火了,這就是大好事。
“明國遼鎮總兵祖大壽如今統帶二萬餘軍兵輔兵進駐大淩河,此外還召集了附近不少軍戶百姓,估摸這幾天就要開始建城。”
皇太極站起身環視了麵前的一眾親近大臣,“大淩河的緊要不說你等也曉得,如明國在此建城完畢,就在寧錦前方有了緩衝,遼西又向我遼中深入一步,我大金絕不能讓其建成。”
下麵開始議論紛紛,此時的建奴還沒有像樣的規矩,他們的廷議更像是部落會議,女真貴族商議起來很是嘈雜。讓漢臣很是鄙夷。
“秉汗王。前次汗王初登大位就討伐遼鎮。將大淩河城拆毀,如此番我大軍將其拿下,拆毀,明國又是複建如之奈何。”嶽托提出了疑問。
已經如此兩次了,可說大金上下對這個反複有些厭煩了。
“諸位都是大金的肱骨之臣,對此事如何看待。”皇太極向一眾人等谘詢。
“秉汗王,遼鎮軍兵向來是明國最強的邊軍,然可戰之兵不過數萬。因此毀其戰力為先,此番,祖大壽所部都是遼鎮的精兵悍將,如此孤軍深入,正是我大金聚殲的大好時機,如此,遼鎮精兵可去近半。”漢臣範文程躬身道。
“嗯,範文程所言甚好。”皇太極撫掌大笑,滿意的看看範文程的高大身影,他對範文程一向的樂於進言極為的滿意。
“秉汗王。我軍可圍困大淩河,逼明國來援。我軍正可以逸待勞一一破敵,毀損明國實力。”濟爾哈朗進言道。
“哈哈哈,兩位所言極是,與孤王所見相同。”皇太極滿意的回到案後。
“此番我大金要召集半數軍兵出征,此外漢軍也要大批召集,此番我軍不是攻打大淩河,而是圍困它,讓明國來援,我軍避其決戰,大敗之,然後趁勢拿下大淩河,疲敝明國,全殲祖大壽,就是此戰的目的。”
皇太極斬釘截鐵道。
下麵又是議論開來,總得來講都十分振奮,這是時隔兩年後再次大舉同明國交鋒了。
“汗王,此番這數萬兵馬圍困,須得數月之久,不曉得,米糧能否接濟的上。”阿濟格沉聲問道。
幾年的曆練他已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了,沉穩很多。
“嗯,老十二你長進多了,曉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皇太極滿意的點點頭,“隻是還得留意我大金田畝的出產。”
“去年我遼東無災無荒,乃是大豐之年,漢民開墾的兩百多萬田畝隻是五成的稅賦就是近百萬石,這還不算我女真人莊子的賦稅,你說夠不夠。”
阿濟格老臉一紅,他年紀雖輕,但是想法老派,總認為田畝裏刨食那是沒用的尼堪的事,他平日全不關心,今日出了醜。
“這對虧汗王當年力排眾議,啟用漢官漢民開拓田畝,才使我大金國祚大興,恭賀吾王。”範文程馬上小小的奉上一記。
這是漢官大書特書的功勳,但是偏偏女真王族和貴族不屑一顧,讓所有的漢臣都感到憋屈,此刻範文程提出來也是為漢臣正名,我們漢臣也是社稷重臣,不可輕忽。
為漢臣正名就是為他正名,如今他可是少數幾個在金國位高權重的漢臣。
“此言不虛,漢臣數年間為我大金嘔心瀝血,統領漢民開拓數百萬田畝,今年估摸還有幾十萬,可謂勞苦功高,你等向範大人、李大人恭賀一番。”皇太極又開始和稀泥。
他希望兩麵稍稍融洽一些,這樣辦起事來不至於相互掣肘,雖說他曉得緊密合作不可能,但是最起碼別相互拆台。
此時一個侍衛急衝衝的從外麵進來,來到皇太極近前低聲嘀咕著。
皇太極臉色大變,砰的一聲,他一拳幾大啊在龍案上。
“讓這兩個奴才滾進來。”皇太極麵色鐵青,臉上的筋肉顫動著。
眾人莫名,這是誰讓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汗王如此氣極。
結果馬上揭曉,隻見甲勒額真舒祿,一等總兵官高鴻中誠惶誠恐的步入大殿,走了沒兩步,他們即刻跪下,用膝爬著向前,這是請罪的大禮了。
眾人驚詫,他們都知道冷格裏、喀克都禮、高鴻中等統領六千軍兵攻伐明國東江皮島,如何這般快就回來,還讓汗王震怒。
估摸是大敗而歸了,否則這兩人不會如此惶恐,但是冷格裏和喀克都禮呢,不是首先這兩個固山請罪嗎。
“講講吧,你等是如何大敗的,何以冷格裏也丟了性命。”皇太極切齒道。
聽聞此言,下麵轟的一聲,眾人驚詫出聲,冷格裏丟了性命,冷格裏乃是揚古利的弟弟,向來入能輔助汗王治政,出能統兵征伐,乃是輔政的十幾個大臣之一,如今八旗八個固山額真之一。
此番竟然在東江陣亡,這消息太驚人。
“秉汗王,此番我等出軍很是順利,過了義州進入宣川,朝鮮軍兵不敢阻攔,甚至奉上米糧以求我軍不攻打他們的城池。”舒祿此時倒是快人快語,左右時一刀了,不如爽利些。
“到了朝鮮,滿達爾漢和董納密前往漢城讓朝鮮國王出水師相助,但是這個朝鮮王竟然拒絕了我大金的旨意。”舒祿惡意滿滿道。
此時他自感來日無多,拉一個墊背的是一個,本來也是如此,朝鮮王同大臣們商議了幾天,拒絕派水師襄助。
皇太極聽了他的話,果然咬了咬牙,神情很是不悅,這讓舒祿很是暢快。
“為了征集船隻,我軍分為左右兩翼,分別駐紮在新產品和蛇口蒲,駐守蛇口蒲的喀克都禮大人先征集到船隻和水手,將一個牛錄甲兵和數百漢軍送上了身彌島。”
舒祿講述了分為左右翼的事情,這也是緊要處,幹係他們為何分兵,最後為敵所乘,還不是因為朝鮮王的水師不助戰,否則何以如此。
“接著皮島水師大舉來犯,攻擊兩處,同我水師鏖戰。冷格裏大人正安排水師與其激戰,突然登萊軍趙烈部六千人出現在我軍背後。”
舒祿有意誇大了趙烈軍的人數,也是為自家的失敗找個借口,沒錯,就是讓六爺陣亡的趙烈,他統領六千人前來攻擊我等,我等是寡不敵眾。
“停,”皇太極打斷了舒祿的話,他怕自己聽錯了,這個趙烈怎麽出現在那裏。“狗奴才,重講一遍,是誰的軍兵出現在那裏。”
“漢王,就是兩年前明國京畿同六爺交手的趙烈,他統領六千人從後麵偷襲我軍,冷格裏大人領兵出營十裏,倉促迎戰,趙烈部火炮火銃凶猛,冷格裏大人雖說讓漢軍用驢車木盾防護攻擊,甲兵在後猛攻,擊殺趙烈所部數千,最後寡不敵眾,全軍敗亡啊。”
此時,舒祿淚流滿麵,尼瑪,此番不是演戲,響起當日的殘酷血戰,他也是真情流露。
趙烈的戰力特麽的你們在場的誰不清楚,六爺數千人敗亡,就是國主統領數萬兵馬不也是攻不下涿州嘛,當然這話太隻能自己腹誹,不敢說出來。
皇太極等諸人聽了這個過程,盡皆驚詫,尼瑪,數千人啊連人帶馬突然出現在冷格裏身後,這種偷襲,在場諸位心下合計誰也支持不住。
如是麾下軍兵都是女真甲兵還能與之抗衡,但是大部分是漢軍,這個。。。。
要曉得趙烈所部乃是明國頂尖的戰力,還在遼鎮之上,可以硬抗甲兵衝陣,這是在京畿證明了的。
冷格裏統領一千甲兵和兩千漢軍敗亡不足為奇了,沒看六爺都栽在他手中。
皇太極倒吸口涼氣,這個趙烈真是陰魂不散、神出鬼沒,身在登萊卻是出現在京畿和朝鮮宣川同大金死磕。
“汗王,趙烈必是事先曉得了兩個固山額真分兵,這才偷襲宣川。”嶽托開口道。
皇太極點點頭,他得承認這個趙烈極為狡詐,如果大金軍人數不多,他就像餓狼般撲上來撕咬,如果大軍襲來,他立時變成烏龜殼子就像在涿州一般。
皇太極充滿怨念的目光看向李永芳的方向。
李永芳感覺脊背一涼,菊花一緊,心中哀歎,這個趙烈害苦我了。(未完待續。)
此番將這一些親信的大臣叫來也是商議一下,事先通氣,因為他決定在此對明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事先統一一下口徑,省的到了廷議時被代善、莽古爾泰掣肘,這兩人加上幾個親近他們的大臣還是不死心啊,隻要是有利於皇太極的事宜都要反對一下。
“濟爾哈朗、李永芳,講講明國在寧錦的動作。”皇太極點了這二人,現下,明國的一切事物都有這兩人主持。
“秉汗王,年初,明國皇帝和內閣已經批複遼鎮重修大淩河城,作為與我大金抗衡的最前沿軍城,”濟爾哈朗還是一向的恭謹。
李永芳現下可是解脫多了,自從濟爾哈朗同他一同主持對明的探查,要事都是由濟爾哈朗向皇太極稟報,李永芳不用直接麵對王上的怒火了,這就是大好事。
“明國遼鎮總兵祖大壽如今統帶二萬餘軍兵輔兵進駐大淩河,此外還召集了附近不少軍戶百姓,估摸這幾天就要開始建城。”
皇太極站起身環視了麵前的一眾親近大臣,“大淩河的緊要不說你等也曉得,如明國在此建城完畢,就在寧錦前方有了緩衝,遼西又向我遼中深入一步,我大金絕不能讓其建成。”
下麵開始議論紛紛,此時的建奴還沒有像樣的規矩,他們的廷議更像是部落會議,女真貴族商議起來很是嘈雜。讓漢臣很是鄙夷。
“秉汗王。前次汗王初登大位就討伐遼鎮。將大淩河城拆毀,如此番我大軍將其拿下,拆毀,明國又是複建如之奈何。”嶽托提出了疑問。
已經如此兩次了,可說大金上下對這個反複有些厭煩了。
“諸位都是大金的肱骨之臣,對此事如何看待。”皇太極向一眾人等谘詢。
“秉汗王,遼鎮軍兵向來是明國最強的邊軍,然可戰之兵不過數萬。因此毀其戰力為先,此番,祖大壽所部都是遼鎮的精兵悍將,如此孤軍深入,正是我大金聚殲的大好時機,如此,遼鎮精兵可去近半。”漢臣範文程躬身道。
“嗯,範文程所言甚好。”皇太極撫掌大笑,滿意的看看範文程的高大身影,他對範文程一向的樂於進言極為的滿意。
“秉汗王。我軍可圍困大淩河,逼明國來援。我軍正可以逸待勞一一破敵,毀損明國實力。”濟爾哈朗進言道。
“哈哈哈,兩位所言極是,與孤王所見相同。”皇太極滿意的回到案後。
“此番我大金要召集半數軍兵出征,此外漢軍也要大批召集,此番我軍不是攻打大淩河,而是圍困它,讓明國來援,我軍避其決戰,大敗之,然後趁勢拿下大淩河,疲敝明國,全殲祖大壽,就是此戰的目的。”
皇太極斬釘截鐵道。
下麵又是議論開來,總得來講都十分振奮,這是時隔兩年後再次大舉同明國交鋒了。
“汗王,此番這數萬兵馬圍困,須得數月之久,不曉得,米糧能否接濟的上。”阿濟格沉聲問道。
幾年的曆練他已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了,沉穩很多。
“嗯,老十二你長進多了,曉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皇太極滿意的點點頭,“隻是還得留意我大金田畝的出產。”
“去年我遼東無災無荒,乃是大豐之年,漢民開墾的兩百多萬田畝隻是五成的稅賦就是近百萬石,這還不算我女真人莊子的賦稅,你說夠不夠。”
阿濟格老臉一紅,他年紀雖輕,但是想法老派,總認為田畝裏刨食那是沒用的尼堪的事,他平日全不關心,今日出了醜。
“這對虧汗王當年力排眾議,啟用漢官漢民開拓田畝,才使我大金國祚大興,恭賀吾王。”範文程馬上小小的奉上一記。
這是漢官大書特書的功勳,但是偏偏女真王族和貴族不屑一顧,讓所有的漢臣都感到憋屈,此刻範文程提出來也是為漢臣正名,我們漢臣也是社稷重臣,不可輕忽。
為漢臣正名就是為他正名,如今他可是少數幾個在金國位高權重的漢臣。
“此言不虛,漢臣數年間為我大金嘔心瀝血,統領漢民開拓數百萬田畝,今年估摸還有幾十萬,可謂勞苦功高,你等向範大人、李大人恭賀一番。”皇太極又開始和稀泥。
他希望兩麵稍稍融洽一些,這樣辦起事來不至於相互掣肘,雖說他曉得緊密合作不可能,但是最起碼別相互拆台。
此時一個侍衛急衝衝的從外麵進來,來到皇太極近前低聲嘀咕著。
皇太極臉色大變,砰的一聲,他一拳幾大啊在龍案上。
“讓這兩個奴才滾進來。”皇太極麵色鐵青,臉上的筋肉顫動著。
眾人莫名,這是誰讓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汗王如此氣極。
結果馬上揭曉,隻見甲勒額真舒祿,一等總兵官高鴻中誠惶誠恐的步入大殿,走了沒兩步,他們即刻跪下,用膝爬著向前,這是請罪的大禮了。
眾人驚詫,他們都知道冷格裏、喀克都禮、高鴻中等統領六千軍兵攻伐明國東江皮島,如何這般快就回來,還讓汗王震怒。
估摸是大敗而歸了,否則這兩人不會如此惶恐,但是冷格裏和喀克都禮呢,不是首先這兩個固山請罪嗎。
“講講吧,你等是如何大敗的,何以冷格裏也丟了性命。”皇太極切齒道。
聽聞此言,下麵轟的一聲,眾人驚詫出聲,冷格裏丟了性命,冷格裏乃是揚古利的弟弟,向來入能輔助汗王治政,出能統兵征伐,乃是輔政的十幾個大臣之一,如今八旗八個固山額真之一。
此番竟然在東江陣亡,這消息太驚人。
“秉汗王,此番我等出軍很是順利,過了義州進入宣川,朝鮮軍兵不敢阻攔,甚至奉上米糧以求我軍不攻打他們的城池。”舒祿此時倒是快人快語,左右時一刀了,不如爽利些。
“到了朝鮮,滿達爾漢和董納密前往漢城讓朝鮮國王出水師相助,但是這個朝鮮王竟然拒絕了我大金的旨意。”舒祿惡意滿滿道。
此時他自感來日無多,拉一個墊背的是一個,本來也是如此,朝鮮王同大臣們商議了幾天,拒絕派水師襄助。
皇太極聽了他的話,果然咬了咬牙,神情很是不悅,這讓舒祿很是暢快。
“為了征集船隻,我軍分為左右兩翼,分別駐紮在新產品和蛇口蒲,駐守蛇口蒲的喀克都禮大人先征集到船隻和水手,將一個牛錄甲兵和數百漢軍送上了身彌島。”
舒祿講述了分為左右翼的事情,這也是緊要處,幹係他們為何分兵,最後為敵所乘,還不是因為朝鮮王的水師不助戰,否則何以如此。
“接著皮島水師大舉來犯,攻擊兩處,同我水師鏖戰。冷格裏大人正安排水師與其激戰,突然登萊軍趙烈部六千人出現在我軍背後。”
舒祿有意誇大了趙烈軍的人數,也是為自家的失敗找個借口,沒錯,就是讓六爺陣亡的趙烈,他統領六千人前來攻擊我等,我等是寡不敵眾。
“停,”皇太極打斷了舒祿的話,他怕自己聽錯了,這個趙烈怎麽出現在那裏。“狗奴才,重講一遍,是誰的軍兵出現在那裏。”
“漢王,就是兩年前明國京畿同六爺交手的趙烈,他統領六千人從後麵偷襲我軍,冷格裏大人領兵出營十裏,倉促迎戰,趙烈部火炮火銃凶猛,冷格裏大人雖說讓漢軍用驢車木盾防護攻擊,甲兵在後猛攻,擊殺趙烈所部數千,最後寡不敵眾,全軍敗亡啊。”
此時,舒祿淚流滿麵,尼瑪,此番不是演戲,響起當日的殘酷血戰,他也是真情流露。
趙烈的戰力特麽的你們在場的誰不清楚,六爺數千人敗亡,就是國主統領數萬兵馬不也是攻不下涿州嘛,當然這話太隻能自己腹誹,不敢說出來。
皇太極等諸人聽了這個過程,盡皆驚詫,尼瑪,數千人啊連人帶馬突然出現在冷格裏身後,這種偷襲,在場諸位心下合計誰也支持不住。
如是麾下軍兵都是女真甲兵還能與之抗衡,但是大部分是漢軍,這個。。。。
要曉得趙烈所部乃是明國頂尖的戰力,還在遼鎮之上,可以硬抗甲兵衝陣,這是在京畿證明了的。
冷格裏統領一千甲兵和兩千漢軍敗亡不足為奇了,沒看六爺都栽在他手中。
皇太極倒吸口涼氣,這個趙烈真是陰魂不散、神出鬼沒,身在登萊卻是出現在京畿和朝鮮宣川同大金死磕。
“汗王,趙烈必是事先曉得了兩個固山額真分兵,這才偷襲宣川。”嶽托開口道。
皇太極點點頭,他得承認這個趙烈極為狡詐,如果大金軍人數不多,他就像餓狼般撲上來撕咬,如果大軍襲來,他立時變成烏龜殼子就像在涿州一般。
皇太極充滿怨念的目光看向李永芳的方向。
李永芳感覺脊背一涼,菊花一緊,心中哀歎,這個趙烈害苦我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