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雪降臨相模國和武藏國南部,這場雪不大,但是西北風大作,此番天氣的變化對破虜軍的行軍略有阻礙。


    此時倭人大將軍天領內修繕的較好的路麵倒是保證了破虜軍的行軍。


    第二日午時初,破虜軍來到離前往江戶的要道上橫濱城。


    此時的橫濱還沒有發展到臨海的地界,他還是作為日本東海道各處前往江戶灣的驛站,也就是周四裏的城堡罷了,全然沒有後世日本前幾名大城市的風采。


    如今橫濱與海港無緣,海麵在東十餘裏外。


    橫濱是一個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破虜軍在西麵近十裏的一個緩坡上正好可以遙望橫濱。


    趙烈站在山崗上正用遠望鏡看著東北方的橫濱,這是個不大的小城,還沒有登州水城範圍廣,也沒有登州水城高大。


    城西側扼住官道的地界,一座占地極廣的大營矗立在那裏,營中無數的旗幟飄揚著,就是極為的淩亂,甚至讓趙烈眼花。


    趙烈沒有在後軍行進,他是跟隨著王海州的騎兵在前方新進的,因為倭國的情勢誰都不很熟悉,趙烈隻能前提指揮,隨時做出決斷,也隻有他才能做出決斷。


    趙烈一眼就看中了腳下的小山崗,因為他驚訝的發現,似乎這裏不高的山崗竟然是此處海拔最高的地方,對於瞭望周圍的敵情很有作用。


    王海州即刻下令騎兵前移,護住山崗,也是為後麵的大軍留出地界。


    戰兵接著越過山崗,向北同王海州所率領的騎隊靠攏,接著是朝鮮軍兵,最後是北華備軍。


    朝鮮軍兵一到即刻開始忙碌著紮下大營。這個營盤就是圍攏這個山崗建成的。


    朝鮮軍兵忙碌的倒也挺歡實,警戒護衛都不用他們來做,朝鮮軍兵們對於建造宿營地的活計沒什麽不滿的,難道讓明人來做不成,這就是他們的活計。


    趙烈等人正在觀察倭人的陣勢,倭人方麵自然也不會閑著。


    橫濱隻有兩丈多高的城頭上一大票幕府老中以及各級武士們也在觀察明人的陣勢。


    近兩萬軍兵和數萬匹戰馬造成的浩蕩聲勢。當真是無與倫比。


    黑紅的暗色鋪滿了橫濱東北的原野,在一片枯黃的土地上極為的顯眼。


    鐵器的光澤閃爍著,刺激著一眾武士的雙眼,數萬馬匹的嘶鳴散發著野性的聲音。


    如果這數萬戰馬奔騰的場麵在女真人蒙人看來不值一哂,在明人看來極為驚詫,在倭人看來那就是驚天動地。


    無他,女真人蒙人就是生活在遊牧半耕種的地區,數萬匹戰馬不少,但是還不能讓他們動容。


    明人的騎兵也不少。一個軍陣湊出數千匹歪瓜裂棗的戰馬也能辦到,所以也就是個驚詫。


    倭人武士足輕們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麽壯觀的萬馬奔騰嘶鳴場麵,要曉得他們各個大名的騎兵真是不多。


    戰國時期被譽為戰國第一騎備的武田赤備最初不過五百騎,後來鼎盛不過千餘,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戰國第一騎備,而武田家所在的甲斐國還是盛產戰馬的所在。


    如今占據全日本四分之一田畝幾乎大部分金銀礦山和大的商業都市的德川幕府的騎備,都算上不過五千餘人,這就是倭國最大的騎兵軍團。


    而他們麵前展開的是一萬多的騎兵。數萬的馬匹,這個場景讓一眾幕府的大老老中部將侍大將們麵麵相覷。


    因為站前觀敵。就是對敵我力量的一個預估,很多判斷就是這時做出的。


    問題是,誰能估算出明人的大概戰力,誰,恐怕沒有人能全部估算出來,包括經曆了兩次大阪之戰的井伊直孝、土井利勝。


    那麽怎麽辦。合戰是必須的,否則任由明人肆虐,幕府大將軍家光會丟盡臉麵,他們作為大老和老中、部屬的也會顏麵全無。


    但是無法準確判斷對手的實力,這場合戰如何進行。


    到底怎麽布陣都是棘手的問題。


    井伊直孝和土井利勝相視了一眼。都曉得對方的意思,可以暫先拖一拖,談一談,借此舒緩有一下,也觀察一下對方的實力,同時,麵對全部是騎軍的對手,多些籌劃,如此才能勝算大增。


    “此番是自大阪之戰後,我德川家麵臨的最大合戰,怎麽謹慎都不為過,”


    土井利勝花白的頭顱轉向武士們,


    “因此某決定前往明人大營走一遭,探查一下明人的實力,同時通曉明人總大將,他觸怒的是德川大將軍的威嚴。”


    土井利勝頗有氣勢的提出,他要去明人大營走一遭,探探明人虛實。


    如果是昨天,很多人會嗤之以鼻,真是沒有必要。


    但是今天看到明人的軍勢,讓他們心中謹慎,多出些時間,好好籌劃下也是個好法子。


    井伊直孝也沒有反對,如今多些時間好好打探一下確是好事。


    趙烈如今坐鎮大軍中路,有也就是山崗上,而韓建、關明、王海州、李玄等人各司其職都在忙碌。


    這也是身為統帥的福利,趙烈隻要籌劃好了,自有親將前往辦理。


    趙烈閑暇無事倒是可以站在山崗上看風景,他清晰的看到橫濱不大的城門打開了,吊橋放下,幾十騎飛奔而出。


    趙烈冷冷一笑,無關痛癢但是每逢大戰必有的合議又開始了。


    很快一張半懂的名帖被送到趙烈麵前,好在隨軍有通譯的存在。


    幕府老中、古河藩藩主土井利勝求見。


    名字趙烈沒有聽過,趙烈在後世也沒玩過戰國遊戲,對幕府的家老全然不知,但是如今軍情司的探查讓他曉得,一般大名有家老,最具威望和權勢的家老是筆頭家老。說白了就是家老的老大。


    而幕府的家老統稱老中,筆頭家老稱之為大老,這個拜帖上的就是德川家老中,古河藩藩主,來頭不小啊。


    趙烈示意放行。


    土井利勝同二十餘從人下馬步入明軍大陣,從人高馬大的明人戰陣中經過。對人也是不小的考驗,不屑、憤怒、厭惡種種眼神表情不用語言相同都能看出來。


    土井利勝不為所動,西方的大明和倭國也算是生死大敵,如今還沒有絲毫官方往來。


    三十年前那場持續數年的大戰,讓兩國相互憎恨,成為死敵。


    但是土井利勝今年六十餘歲,出生入死十餘次,這些都是浮雲,他可是來探探虛實的。


    他被明軍引領著來到山崗下。這裏有百餘名護衛環伺,他和十幾名從人被要求放下肋差和太刀。


    一個護衛執意不交出肋差,畢竟他身負保護家主的重任,交出武器怎麽算。


    砰砰,兩聲爆響,這名番頭被兩枝短銃擊斃,橫屍當場。


    土井利勝用手製止了部下的躁動,率先交出了太刀和肋差。幾十人同萬餘人較量,真是不知死活。


    他前來就是探查明人虛實的。不是螂臂擋車的。


    沿著緩坡向上走去的土井利勝挺了挺腰身,因為他發現很多明人都比他高半個頭。


    他的身份被明人頻頻俯視太沒麵子,但是又極其無奈,土井利勝隻能不自覺的挺了挺身,盡量讓自己挺拔些。


    隻是他沒注意一個須發花白月代頭的小老頭做出這個姿勢有多麽滑稽,一些明軍軍兵不禁嗤笑起來。這讓土井利勝的老臉微紅。


    好不容易來到山崗上,土井利勝看到一個高大的全身亮白盔甲的年輕軍將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難道這就是明人的總大將,但是也太過年輕了吧,比大將軍還年輕些。


    就在土井利勝驚疑不定的時候,明人中一人用和語向他喝道。大明登萊都司都指揮使趙烈大人在此,還不上前拜見。


    “某是日本幕府大將軍的老中,古河藩家督,何來拜見有一說。”土井利勝當然不能進行所謂的拜見。


    趙烈一揚手製止了護衛們,這些都是口舌之利,他不在意,此番就是打個招呼,見個麵,他之所以同意,是因為有些東西要麵前的土井利勝帶回去。


    趙烈向土井利勝走去,他目光炯炯的在土井利勝身上逡巡了一下。


    土井利勝則是感到無比的威壓,這個年輕人冷厲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他的心肺,同時高大的身材威武的南蠻具足都給他極大的壓迫。


    “你來是做什麽的,我一清二楚。”趙烈一指土井利勝道。


    通譯將趙烈的話譯出。


    “本將此來就是為了討還你等所謂文祿慶長之戰中對大明欠下的血債,代表大明天子討伐不臣。”


    趙烈的話句句誅心,


    “當然,如果你等綽爾小邦能順承天命,拜領罪責,大明也可退兵止戈。”


    趙烈一揮手,通譯奉上了一張信劄。


    土井利勝還環轉在趙烈所說的代表大明天子討伐不臣上,難道這都是真的,真是大明軍天子派軍攻伐嗎。


    他下意識的接過信劄,越看越是目瞪口呆,因為這裏的講的太過匪夷所思了。


    原來上麵羅列了日本對大明的種種不敬,從百年縱容浪人襲擾大明、到豐臣秀吉的征服大明的狂悖之言、再到豐臣秀吉奉所謂天皇的命令征朝、殺傷十餘萬明軍,讓大明耗費軍費數百萬等等。


    最後提出讓日本大將軍倍償大明軍費銀小判三百萬,向大明天子謝罪,同時所謂日本天皇向大明天子奉上降書認罪。


    看到此處,土井利勝被刺激的心跳加快,眼前有些模糊,手臂抖動,信劄隨著他的手指顫動起來。(未完待續。)


    ps:  感謝天無涯、夢回唐朝2012、友大行、看書者001、勇者無敵2007、劍塵殘香、無自來寶貴月票的支持,感謝尊大地588的打賞,感謝挽袖天下、黎家大少爺、越騎、三環少主、靜泓2016的100打賞,感謝會稽山人007的打賞,其他老朋友不一一敘述了,感謝訂閱打賞推薦的朋友們,節日愉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蒼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在夜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在夜半並收藏明末蒼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