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傑年紀輕,但懂得收買人心,與戰士們同甘共苦,把軍權牢牢掌握在手中。隻要發覺哪名“旗長”、“親將”有背叛的嫌疑,立即撤職,改換信得過的親隨。卑東軍上層軍官是絕對忠誠的,羅世傑能力出色,四千卑東軍在盔甲集掘壕數道,並築有炮台(炮兵皆是日軍),防守嚴密,要死戰到底。


    此時,卑東人內部謠言四起,人心惶惶,軍心不穩,戰敗的陰影籠罩在卑東軍頭上。他們的家鄉正在被清軍蹂躪,而他們卻在陌生的地方打仗,上麵的貴族階層不讓他們散布謠言,但下麵的農奴階層偷偷的傳遞消息,清軍在屏東平原執行的政策,大致都清楚了。


    卑東軍戰士從小接受軍事化管理,從小到大一直過著集體生活,以服從軍令為天職。雖然頗為擔心家鄉父母的安危,但這是一支不會背叛的軍隊,除非他們的頭領背叛。所以就算軍心不穩,士氣低迷,擔心戰敗之後的命運,但依然堅守盔甲集防線。


    副將傅先楚帶領三千建武軍攻占狄道,用渡船搭造浮橋,接應後續部隊。


    劉明燈立刻派十二營清軍過河結壘。劉明燈親自率領四千大軍,渡過大沱河,來到狄道防線,清軍對盔甲集防線展開試探性進攻。


    此時的建武軍全部換裝,嶄新的軍服,武器換成鴻運步槍,彈藥充足,士氣高昂,劉明燈從沒有這麽闊綽過。為了一舉拿下盔甲集,劉明燈下了血本,把新裝備的重型榴彈炮一個營,三個輕型火炮營,全都投入戰鬥。


    建武軍的戰法,也與往日不同,不再結成方陣,懂得現代化戰爭,攻方需采取“散兵線戰術”。建武軍軍官接受李國樓培訓,以全新的戰術打法,與日軍炮兵展開第一輪較量。


    建武軍炮兵營軍官按照偵查營給予的地圖,按照地圖上的坐標,轟炸二千米之外的目標,炮聲隆隆,五十門重型火炮一起怒吼。至於坐標上到底是什麽?炮兵軍官看不清晰,炮兵打仗依靠的是偵察兵,遠距離轟炸是以摧毀敵人工事為目的。重型火炮營首先對敵人的工事展開炮擊,升騰起一道道黑煙,濃煙久久盤旋在半空之中,宛若一個個妖魔。


    千米之外就能有效的殺傷敵人,日軍炮兵陣地連續爆炸的聲音,黑煙滾滾,鬼哭狼嚎,重型火炮營擊中了日軍炮兵陣地。


    此等場景讓觀看的劉明燈興奮不已,嘶聲力竭的大吼:“打得好!打死狗日的倭寇。”


    劉明燈對於沈葆楨充滿感激之情,建武軍新裝備的一個重型榴彈炮營,三個輕型火炮營,都是沈葆楨從祖國大陸帶來的。至於清軍為何會變得財大氣粗?劉明燈不去多問。


    對於台灣總指揮李國樓,劉明燈充滿戒懼之心,建武軍再有閃失,李國樓必定拿他開刀。劉明燈當然知道他在台灣的時日無多,劉銘傳坐鎮台灣府,分去他一半軍權,就是要接替他的官職。隻要台灣戰役結束,他將調回大西北。


    劉明燈當然想以勝利者姿態回去,不把日軍趕出台灣,一生的威名就毀了,朝堂上的唾沫就要把他淹死。


    劉明燈暗自歎息,五月份打日軍的時候有現在的實力,哪會一敗塗地。還是李國樓得寵,軍需物資源源不斷送達基隆港,同為總兵銜,同人不同命啊!


    劉明燈看著硝煙彌漫的戰場,巋然不動,好似一尊鐵塔一樣,讓人高山仰止。內心的苦澀無人知曉,如今還是戴罪之身,台灣琅嶠失守,他作為台灣鎮總兵難辭其咎。他要贏,隻有贏得勝利,才能得到同治皇帝的重用,李國樓才不會落井下石。


    劉明燈這次出征,已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熊熊燃起的鬥誌,直衝雲霄。


    炮兵準備了五個基數的炮彈,第一輪轟炸便用了一個基數,六十輪齊射之後,重型火炮停止轟炸。


    四十門輕型火炮依然在定點轟炸,每門火炮按照觀測手報出的坐標,重點打擊敵人的火炮。不過威力小了許多,戰場上槍炮齊鳴,敵人開始反擊。


    千米之外的十幾座堡壘,早就分崩離析,變成一座座廢墟,燃起一道道火龍,火勢熊熊,黑煙彌漫在前方,讓人看不清戰場上的場景。


    十幾座堡壘裏麵少說有上千名卑東軍,在清軍強大的火力之下,死傷過半,這就是現代化戰爭的威力,千米之外,殺人無數,躲在工事裏的卑東軍從未看見過如此厲害的火炮,清軍的火炮太恐怖了,雙方還未交戰,防線就被清軍炸出一道一千多米的缺口。


    日軍三十多門火炮,大多數啞火,反擊的威力凸顯不出,青銅火炮前,仆倒於地的日軍,數以百計,血肉交織的青銅火炮,癱軟在地,炮口不知指向哪裏?


    光榮的太陽旗在燃燒,轉瞬之間化為灰燼。


    軍號“嘟嘟”響起,上千名清軍戰士躍出戰壕,高舉“建武”戰旗,衝向敵人陣地。


    炮兵軍官大喝一聲:“命令!炮兵陣地向前移動三百米。”


    兩個輕型火炮營的官兵,推動火炮,趕著馬車向前進,二百門輕型火炮脫去偽裝,露出獠牙,慢慢向前移動,離開了樹叢。一門門火炮威懾敵人,鼓舞著清軍。


    火炮是清軍的“戰神”,看見火炮的蹤影,清軍為之歡呼,士氣達到新的高度,上千名清軍戰士義無反顧的衝向敵人陣地。


    清軍火炮再次齊鳴,二百多門火炮向敵人陣地延伸轟炸,須臾之間,便把敵人分割開來,這就是“火炮延伸戰術”,不讓後麵敵人支援前沿陣地。


    “殺殺殺殺!”


    漫山遍野的清軍殺入敵人陣地,近距離格殺戰術,火炮雖然為清軍開辟一條勝利之路,但最後的搏殺才是勝利的關鍵。


    鮮血鋪就的一條血路,奮不顧身的清軍戰士,冒著炮火前進!清軍戰士甩出一顆顆手榴彈,以大無畏的精神衝入敵人陣營,這是勇敢者的遊戲,廢墟中的敵我雙方糾纏在一起。


    刺刀在拚殺,大刀在揮灑,殺紅眼的敵我雙方,不死不休!勇敢者一個個倒下,幸運者僥幸存活。


    後退的道路留給膽寒的卑東軍,把後背留給敵人的人,隻有逃跑的卑東軍。兩條腿是用來跑步的,數百名卑東軍躍出工事,拔腿就逃,卑東軍早已沒有鬥誌,扔下受傷的戰友,甩掉頑強的友軍,,日軍,在戰場上先走一步。


    “殺!”


    勇悍的建武軍浴血重生,一雪前恥。男兒流下熱血,殘餘的數百名卑東軍被清軍團團包圍。


    清軍以優勢兵力,對敵人展開攻擊,血腥的畫麵,飆濺出一朵朵血花。


    煙霧中受傷的卑東軍戰士,跪在地上,抱著腦袋,請求寬大。


    卑東軍喪失鬥誌,一觸即潰。李國樓對卑東族人執行寬大政策,成效顯著,在生死關頭,卑東軍毫無戰意,情願投降,也不願意替卑東國王羅惺忪偉大的事業捐軀。


    每一個陣地前,都有抱頭投降的卑東軍戰士,形成一股風潮。無論“卑東王子”羅世傑多麽會收買人心,也不能讓卑東軍戰士煥發鬥誌,卑東軍就像雞肋,在戰場上表現糟糕透頂。


    有著武士道精神的日軍戰士,拉響了光榮彈,以死向天皇表明心誌。炮兵陣地裏,升騰一朵朵黑煙,殘餘的日軍戰士,把青銅炮炸毀,日軍是一支對敵人殘忍,對自己也殘忍的軍隊,無惡不作的日軍,自以為“替天行道”。


    零星的日軍尚在戰鬥,隻要活著,就要為天皇效忠。日軍炮兵陣地上殘餘的十幾名日軍紛紛自盡,軍旗也被日軍少佐姿三兵衛燒毀。


    有心報國,無力回天,姿三兵衛走到了人生盡頭,手裏的武士刀,是天皇陛下欽賜,可惜這次不能為天皇陛下贏得勝利。隻能為武士的榮譽而戰,姿三兵衛揮動武士刀,帶領殘餘的十幾名日軍,迎上成群結隊的清軍


    “啊!誰敢與吾一戰?”日軍少佐姿三兵衛,揮動武士刀,還要決一死戰,矮小的身姿,蘊藏無窮的力量。放眼望去,皆是密密麻麻的清軍。可是姿三兵衛依然以嘲弄的語氣,看著四周的清軍,手裏的武士刀直指清軍,宛若英雄垂暮的淒涼。


    “讓我來!”一名魁偉的隊官手提一把大刀,冷酷的瞅著姿三兵衛。楊劍士乃滄州人,那裏的人習武成風,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何懼小日本的戰刀。


    英雄自有英雄的歸宿,新武軍戰士默默的向後退讓,留下一塊空地,對於那名殺人如麻的日軍少佐,表現出一種敬意。這是一個崇尚的英雄的時代,敵我雙方都有響當當的好漢。


    “鐺!”


    金石交錯的刺耳聲音,讓人耳膜欲裂。已有疲態的兩名勇士,展開生死較量。


    “生有何難,死又何懼!”


    姿三兵衛一招釜底抽薪,瀟灑的撩起戰刀,在天際劃出一道美麗的光輝,可惜沒有披上鮮豔的彩虹。


    適才楊劍士看見姿三兵衛殺死自己的戰友,這是個難纏的敵人,手裏的戰刀使得如火純情。這一刀是敵人的最後一刀,侵淫了這名日本武士畢生的功力。楊劍士沒有信心擋下這一刀


    但是,迎難而上才是中華男兒的本色!


    楊劍士沒有向後躲避,而是跨前一步,迎接死亡的考驗。手裏的大刀向左劈砍,以一招“螳臂擋車”左虛右實迎敵。


    兩人身形交錯,一個縱躍,跳出一丈之外,楊劍士感覺一絲痛楚,腰際劃出一道三寸長得血口,鮮血殷滿戰袍,一股鑽心的疼痛,讓他差點想退縮。


    也許死神正在窺探他,嘲笑他的不自量力。也許奈何橋等待著他,魂斷於此。“也許”隻是懦弱者的借口。楊劍士厚積而薄發,他不要也許,隻有戰鬥,就算血染疆場,也絕不退縮。


    楊劍士隻在疼痛的刹那間做出選擇,他還活著,隻要活著就要繼續戰鬥下去,中華男兒氣貫長虹!


    楊劍士轉過偉岸的身姿,傲然轉身,喝道:“這次輪到我出招了!”


    姿三兵衛疾步如風,宛如不知疲倦的知更鳥,唱響絢麗的人生,地上灑落一地的鮮血


    “迎風烈日”是楊劍士的抉擇,手裏的大刀,炫出燦若煙花的美豔。


    槍炮轟鳴,不能阻擋熱血的衝擊,英雄落幕的年代,尚有英雄輩出!


    天空為之變色,烏雲遮日。


    大地為之顫抖,清軍如潮水般湧來。


    殷紅的戰旗迎風招展,一往無前!


    姿三兵衛看了一眼刺眼的刀花,一招“破空斬”,腳踏日本武士獨有的戰步,“小碎步”無懼雜草叢生。姿三兵衛退無可退,他不怕死,無需防守,華麗的武士刀疾速掠過,驚鴻殘雲,見證一名武士最後一戰。


    姿三兵衛深信自己的武功高出一籌,楊劍士已被他刺傷,第二招就能讓楊劍士受死。姿三兵衛踏出的每一步,都妙到顛毫,刀法和腳步配合得行雲流水,這一刀必將飽飲敵人鮮血。


    絢爛的刀花無人可擋,等待收獲敵人的頭顱。


    姿三兵衛看見楊劍士那張扭曲的臉龐,不由的笑了笑,甜甜的笑了笑,仿佛勝利觸手可及。


    姿三兵衛已是一流高手,心如止水,淡定而又狠辣,不被外界所擾,疾速的揮刀,這一刀將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刀。


    楊劍士刀法自成一派,刀法如火純青。須臾,手裏的大刀脫手,奔向姿三兵衛麵門。


    致命的一擊,致命的一刀,姿三兵衛麵門鑲嵌一枚大刀。與此同時,楊劍士胸膛也挨了一刀。


    姿三兵衛兩眼充血,看不清這個世界,原來人生的盡頭是鮮血殷紅,英雄的末路是戰死疆場。姿三兵衛轟然倒下,他沒有遺憾,因為他死在英雄手中。


    楊劍士身受重傷,可是他沒有倒下,因為他身邊還有生死與共的戰友,楊劍士嘴裏吐出一口鮮血,說道:“是條英雄,我會替你收屍。”


    熱兵器時代的戰鬥,在冷兵器較量中結束。


    一麵麵“新武”戰旗,插在廢墟之上,勇敢的清軍戰士踏著敵人的屍體前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神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尼小樣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尼小樣兒並收藏晚清神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