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儒帥]第三百六十五章問禮七關陣(3)
------------
那白衣書生卻似沒有聽到,仍是盯著書冊,大聲念來。(e)玉正平心下暗奇,提了聲音,又問了一次:“不才前來闖陣,未知此關,要如何才能通過?”
白衣書生總算是聽見了。他奇怪的看了玉正平一眼,道:“如何通過?沒有如何通過,你要過,過去便是。”
玉正平心下大奇,疑心頓起,擔憂這是惑敵之法,表麵上無事,實則暗在周圍藏下了殺機。然而四下環顧,並未發現有什麽異像,於是滿臉狐疑,望向那書生。
書生說完剛才的話後,便又低了頭去大聲讀書。讀了約有二百來字,正掩卷自思之際,忽地發現玉正平還在那裏,奇道:“你怎麽還在此處?不是要過去的麽?”
玉正平道:“不知就裏,未敢唐突。”
書生一怔,而後笑了笑,道:“不必擔心。這裏雖是一關,卻是不必闖的。”
玉正平道:“不必闖?”
書生道:“正是。此陣雖名七關,前麵卻還有‘問禮’二字,所以這禮數是斷不能缺的。此關乃是禮關,不必闖的,後生過去便是。”
玉正平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拱手稱謝,走了過去。過去之後,隻聽後麵書生的聲音響起:“此關雖是不必闖,但盼能對後生有些啟迪。世間萬物,未有定法,大奸可以似忠,大忠亦可似奸。忠忠奸奸,正正邪邪,本就難辯,卻也不必去辯。家國天下,善惡交迭,對未必對,錯未必錯,唯記心正二字,可也。”
玉正平聽了,稍一思想,隻覺甚有趣味,方要回頭請教時,那書生已沒了蹤影。他輕歎一口氣,繼續向前走去。
再行百餘步,他隱隱聽得有悶響之聲在不遠處傳來,腳下土地微微有震顫之感,一股強橫的力道似乎伴著這顫動傳來。他心頭一喜,大步快行,又奔了百餘步,見到了那聲音的來源。
原來是一名禿頭大漢,麵像極是凶惡,正舉了一塊巨石,不斷的砸向地麵。那石塊有半人多高,少說也有千斤之重,那大漢卻全不在意,循環往複,看起來甚是得趣。
玉正平心中喜道,此關必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硬仗,心癢難耐,急忙道:“不才前……”
那大漢聽了,轉頭一看,怒道:“不什麽才?來闖關的是也不是?”
玉正平點了點頭?
大漢道:“那還廢什麽話?快快打來!”言罷,他扔下大石,搶身飛來。那大石被他一擲,斜斜的飛出,撞在了山角一塊岩石上,轟的一聲,石屑紛飛,兩石都碎了一半。
這大漢身高近一丈,腰大十圍,渾身筋突,極是雄壯。他雖是長大,身形卻沒有絲毫緩慢,一雙手臂小樹也似,揮舞著向玉正平砸來。
“喀”的一聲悶響,玉正平伸掌,在半空中接住了他這一擊。
大漢噫了一聲,心下大奇。他這迅猛的全力一擊,便似一頭犀牛狂奔著撞向敵人,縱是雄獅也不敢正攖其鋒。玉正平雖然也是高大,但身材修長,骨骼清奇,但遠不似他這樣小山一般。他隻道玉正平必會先行避開,施展騰挪之法,以靈動來與他較量。哪裏想到玉正平會與他正麵拚力?
他之所以如此想,是因為他並不知曉玉正平其人。
玉正平平素雖是頗有玩世不恭,**形骸之態,但其骨子裏卻是至陽至剛的性子。風雷六訣之中,雖然他用“風”法較多,但實則最好“火”法,隻不過一直少有機緣暢快使用而已。
“侵略如火”,是在他血液中流淌的本性,一旦遇上務須認真之時之事,他胸中熱血便不住沸騰,一身力氣不發不快,因此九柳八陣之中,這盡是陽剛霸道招式的“火”訣,實則是他的最喜之招。
眼下這大漢,從頭到尾,從外形到話語再到招式,都是十足的威猛之氣,沒有一點拖泥帶水,這讓玉正平極是歡喜,由是大起了一拚之念。九柳八陣本來最是變換多端,對付這種徒猛的招式極是頂用,風陰雷並舉,足以讓他有力無處使,但玉正平橫念一起,偏不用巧不用速,非要與他在力道上一較高下不可。
剛剛這雙掌一拍,去硬接那大漢的招式,便是九柳火決中的“兵來將擋”。
一擋之下,大漢隻感身子微微一震。他自來以膂力見長,眼下拚力未勝,怎肯罷休,呼呼呼又是三拳打過,向玉正平攻去。拳帶風聲,鳴響繞耳,威勢極猛。
玉正平避也不避,亦是呼呼呼三掌拍出,和他正抗。三聲近乎聯在了一起的悶響過後,大漢連退了三步,玉正平卻隻退了一步。
大漢再行攻上,一招一式俱是威猛之法,勢大力沉,勁風肅肅。而玉正平亦是以陽剛之法硬接,每一招打出,都帶了極強的將力,呼呼的每一掌打出,都令大漢倍感震麻。
大漢大叫道:“古怪,古怪!”疾退數步,搬起了身旁大石。那大石剛剛被擊碎了一半,卻仍是五百斤之重,大漢抱在懷中,怒喝一聲,向玉正平奔來。
玉正平喝道:“好力!”並不打算躲避,而是依然要以力拚之。然而四下一望,身旁卻沒有什麽大石巨岩可用,隻有叢生的高樹。
玉正平心念電轉,反身一個掃腿,將一棵碗口般粗細的大樹攔腰截斷,而後彎了身子,把那樹幹抱起,雙手一托,讓它在半空遲滯片刻,接著右手一掌打出,拍在樹幹尾端,將力注入樹幹,以掌力推著,向大漢懷中的大石擊去。
隻聽一陣喀喀嗑嗑之聲,樹幹大石相撞之後,力道不減,由是一陣木屑石塊齊飛,木石皆碎成粉末,兩人都向後退了出去。
大漢怒叫道:“奶奶的,古怪,古怪!”他雙手掄開,輪翻拍打著自己的光頭,似是在運神提力。接著雙足一點,整個人飛起,頭部在前,向玉正平猛撞了過來。
------------
那白衣書生卻似沒有聽到,仍是盯著書冊,大聲念來。(e)玉正平心下暗奇,提了聲音,又問了一次:“不才前來闖陣,未知此關,要如何才能通過?”
白衣書生總算是聽見了。他奇怪的看了玉正平一眼,道:“如何通過?沒有如何通過,你要過,過去便是。”
玉正平心下大奇,疑心頓起,擔憂這是惑敵之法,表麵上無事,實則暗在周圍藏下了殺機。然而四下環顧,並未發現有什麽異像,於是滿臉狐疑,望向那書生。
書生說完剛才的話後,便又低了頭去大聲讀書。讀了約有二百來字,正掩卷自思之際,忽地發現玉正平還在那裏,奇道:“你怎麽還在此處?不是要過去的麽?”
玉正平道:“不知就裏,未敢唐突。”
書生一怔,而後笑了笑,道:“不必擔心。這裏雖是一關,卻是不必闖的。”
玉正平道:“不必闖?”
書生道:“正是。此陣雖名七關,前麵卻還有‘問禮’二字,所以這禮數是斷不能缺的。此關乃是禮關,不必闖的,後生過去便是。”
玉正平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拱手稱謝,走了過去。過去之後,隻聽後麵書生的聲音響起:“此關雖是不必闖,但盼能對後生有些啟迪。世間萬物,未有定法,大奸可以似忠,大忠亦可似奸。忠忠奸奸,正正邪邪,本就難辯,卻也不必去辯。家國天下,善惡交迭,對未必對,錯未必錯,唯記心正二字,可也。”
玉正平聽了,稍一思想,隻覺甚有趣味,方要回頭請教時,那書生已沒了蹤影。他輕歎一口氣,繼續向前走去。
再行百餘步,他隱隱聽得有悶響之聲在不遠處傳來,腳下土地微微有震顫之感,一股強橫的力道似乎伴著這顫動傳來。他心頭一喜,大步快行,又奔了百餘步,見到了那聲音的來源。
原來是一名禿頭大漢,麵像極是凶惡,正舉了一塊巨石,不斷的砸向地麵。那石塊有半人多高,少說也有千斤之重,那大漢卻全不在意,循環往複,看起來甚是得趣。
玉正平心中喜道,此關必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硬仗,心癢難耐,急忙道:“不才前……”
那大漢聽了,轉頭一看,怒道:“不什麽才?來闖關的是也不是?”
玉正平點了點頭?
大漢道:“那還廢什麽話?快快打來!”言罷,他扔下大石,搶身飛來。那大石被他一擲,斜斜的飛出,撞在了山角一塊岩石上,轟的一聲,石屑紛飛,兩石都碎了一半。
這大漢身高近一丈,腰大十圍,渾身筋突,極是雄壯。他雖是長大,身形卻沒有絲毫緩慢,一雙手臂小樹也似,揮舞著向玉正平砸來。
“喀”的一聲悶響,玉正平伸掌,在半空中接住了他這一擊。
大漢噫了一聲,心下大奇。他這迅猛的全力一擊,便似一頭犀牛狂奔著撞向敵人,縱是雄獅也不敢正攖其鋒。玉正平雖然也是高大,但身材修長,骨骼清奇,但遠不似他這樣小山一般。他隻道玉正平必會先行避開,施展騰挪之法,以靈動來與他較量。哪裏想到玉正平會與他正麵拚力?
他之所以如此想,是因為他並不知曉玉正平其人。
玉正平平素雖是頗有玩世不恭,**形骸之態,但其骨子裏卻是至陽至剛的性子。風雷六訣之中,雖然他用“風”法較多,但實則最好“火”法,隻不過一直少有機緣暢快使用而已。
“侵略如火”,是在他血液中流淌的本性,一旦遇上務須認真之時之事,他胸中熱血便不住沸騰,一身力氣不發不快,因此九柳八陣之中,這盡是陽剛霸道招式的“火”訣,實則是他的最喜之招。
眼下這大漢,從頭到尾,從外形到話語再到招式,都是十足的威猛之氣,沒有一點拖泥帶水,這讓玉正平極是歡喜,由是大起了一拚之念。九柳八陣本來最是變換多端,對付這種徒猛的招式極是頂用,風陰雷並舉,足以讓他有力無處使,但玉正平橫念一起,偏不用巧不用速,非要與他在力道上一較高下不可。
剛剛這雙掌一拍,去硬接那大漢的招式,便是九柳火決中的“兵來將擋”。
一擋之下,大漢隻感身子微微一震。他自來以膂力見長,眼下拚力未勝,怎肯罷休,呼呼呼又是三拳打過,向玉正平攻去。拳帶風聲,鳴響繞耳,威勢極猛。
玉正平避也不避,亦是呼呼呼三掌拍出,和他正抗。三聲近乎聯在了一起的悶響過後,大漢連退了三步,玉正平卻隻退了一步。
大漢再行攻上,一招一式俱是威猛之法,勢大力沉,勁風肅肅。而玉正平亦是以陽剛之法硬接,每一招打出,都帶了極強的將力,呼呼的每一掌打出,都令大漢倍感震麻。
大漢大叫道:“古怪,古怪!”疾退數步,搬起了身旁大石。那大石剛剛被擊碎了一半,卻仍是五百斤之重,大漢抱在懷中,怒喝一聲,向玉正平奔來。
玉正平喝道:“好力!”並不打算躲避,而是依然要以力拚之。然而四下一望,身旁卻沒有什麽大石巨岩可用,隻有叢生的高樹。
玉正平心念電轉,反身一個掃腿,將一棵碗口般粗細的大樹攔腰截斷,而後彎了身子,把那樹幹抱起,雙手一托,讓它在半空遲滯片刻,接著右手一掌打出,拍在樹幹尾端,將力注入樹幹,以掌力推著,向大漢懷中的大石擊去。
隻聽一陣喀喀嗑嗑之聲,樹幹大石相撞之後,力道不減,由是一陣木屑石塊齊飛,木石皆碎成粉末,兩人都向後退了出去。
大漢怒叫道:“奶奶的,古怪,古怪!”他雙手掄開,輪翻拍打著自己的光頭,似是在運神提力。接著雙足一點,整個人飛起,頭部在前,向玉正平猛撞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