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顧夫人一麵吩咐兒子趕緊換衣,一麵派出心腹家仆顧忠,前去安定門一帶探查情形。沒多久,顧忠回來,報告說馮生已經被帶到官裏去了。而這時,鄭國器又發現隨身的玉佩不見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掉在了凶殺現場。如果是,那很可能就被馮生撿去了。
出於保護自己兒子的本能,讓顧娘子變得瘋狂起來。她不但隱瞞了兒子殺人的真相,而且動用家族在五城兵馬司的關係,開始對馮生的嚴刑逼供,一心想要早早讓馮生頂罪,好保全自個的孩兒。
她又安排人跟在五城兵馬司的隊伍裏,專門去馮孝先的身上和屋子裏,搜那玉佩。可是怎麽樣也找不到。正因為懷著這種擔心,顧娘子分外焦慮,一定要把馮生盡快處斬,免得馮生反咬一口,把鄭國器攀附出來。
她還對鄭曉大吹枕頭風,訴說尹三小姐的可憐,以及馮孝先的忘恩負義,激起了鄭曉的“正義感”。鄭、馮原本就是世交,尹三小姐被鄭曉夫婦都當做自己女兒一般對待。這麽個禽獸不如的馮孝先,如何能容他逍遙?
雖然鄭大都堂忙於公事,沒工夫去細細的查問此事。但他老人家隻要稍微打個招呼,五城兵馬司那幫官吏還不跟打了雞血一樣圍著馮生施虐?
就這樣,一個自恃清正廉明的朝廷脊梁,渾不知自己已經成了包庇兒子,陷害無辜的幫凶。
聽顧夫人說完,鄭大都堂如五雷轟頂,跌坐在椅子上,久久說不出話來。
愣了半晌,他顫抖著指著夫人:“你你你……你幹的好事!”
顧娘子拉著鄭曉的手道:“老爺,說一千道一萬,現在想辦法把四官救出來才是啊。”
鄭曉深深歎了口氣,怒道:“還救什麽?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你們娘倆背著我幹下這般好事,還要把那馮生無辜頂罪!老夫一生清譽,就毀在你們這女子小人頭上了!老夫這就寫折子,代四官出首。該得如何判處,按國法處置,也免得他多受不相幹的折磨!”
顧夫人一聽急了,嘴巴一張,那眼淚如同瀑布一樣噴出來:“老爺啊,老爺,你就不顧戀妾身伺候你這多年,也要顧念四官他才二十一歲。幼時在你膝前承歡,卻還沒等到盡孝的時候啊!他一個小孩兒,平時裏被嬌慣了,做出錯事,難道就不給個悔改機會麽?苦命的兒啊,你這就要走了,娘也來尋你好了,咱倆娘做個伴,免得黃泉路上你孤單害怕啊!”
顧夫人這麽一哭二鬧,任你是鐵打鋼鑄的心腸,也給磨成豆腐。更何況鄭大都堂年近六旬,對這老來得子,心中又如何不愛?被夫人幾番糾纏,終於也狠不下心來,真把兒子送去法場吃那一刀。
然而,如今人已經抓進去了,卻又能如何?鄭大都堂一貫是站在道德製高點,指點別人的不妥之處,如今事到臨頭,也難免手足無措。沉吟再三,拿不住主意。
顧夫人看他猶猶豫豫,隻當他內心道德感作祟,又在懊悔,趕緊把臉一番,撒潑道:
“兒啊!我苦命的兒啊!誰想到你爹爹,平曰裏號稱執掌科道,製壓六部,說什麽朝中三輔也渾不懼。事到臨頭,卻當起了縮頭烏龜。!也罷,這件事,你爹不管,還是你娘來管!”
說罷,又轉向鄭曉道:“老爺,我這就寫信,讓人送到山西老家,請楊大司馬從中說項。再讓我那四維侄兒,前去疏通人情。到底要花多少銀兩才肯放過我那孩兒,我就湊多少銀兩,大不了我顧家傾家蕩產,救這姓鄭的孩兒,終不須破費你鄭家銀錢就是!”
鄭曉見夫人發了潑,連忙道:“夫人,我沒說我不管啊。隻是一時亂了方寸,急切之間拿不出個章程來。回頭我就派人去請咱的那位親家翁,看他能不能想個辦法。哎,你們做下這事,若是早與老夫交代仔細,說不定還能從中斡旋,拿個法子出來。誰叫你們去亂誣賴好人的!如今,為了冤屈馮生的事,把高拱已經得罪了,錦衣衛也插手進來。若真是再有嚴府幕後主使,要救四官,談何容易啊。”畢竟父子連心,鄭曉說到這裏,也流下了幾滴老淚。
顧娘子聽到丈夫真肯出手救兒子,這才漸漸收了悲聲,也道:“老爺,之前奴家胡作的事,您就請息怒了。如今事不宜遲,就算親家翁那邊,怕也是難有什麽高策。依妾身想來,解鈴還需係鈴人。既然幕後的多半是嚴府,那麽要救四官,終歸還是要著落在嚴家身上。隻要嚴閣老肯說句話,咱家孩兒不就放出來了?”
顧娘子雖說隻是個婦道,但這句話說的卻不無道理。鄭曉一瞬間也已恍然。以嚴嵩、嚴世蕃的德行,當然不會真跟那八竿子打不著的馮生伸冤。八成是借這個事,趁機打擊都察院,來壓自己向嚴家低頭。
按說鄭曉為人剛正,他也知道嚴嵩權勢滔天,卻向來不曾對他屈服。朝堂上的爭鬥,隻要涉及原則問題的,必然是寸步不讓。雖然前者京察吃了大虧,手下科道官被連打帶貶,收拾了三十多個,但是依舊屢敗屢戰。
可如今兒子落到了錦衣衛手裏,這情形就不太一樣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是鄭國器真的做下了那惡事,那還能逃出手心?難道,真要為了這麽個寶貝兒子,就放棄原則,去對嚴府低頭?可是那樣一來,自個秉持幾十年的正道,也就成為笑談了。想到嚴世蕃那陰險的笑容,鄭老都堂的心口就是一陣隱隱作痛,
顧娘子見鄭老都堂還在猶豫,又加緊一步道:“老爺,奴家也知道老爺素曰裏,是極有清譽的。可是,若任由四官在詔獄裏,不但他丟了一條小命,這事情暴露,鄭家的聲譽也全毀了啊。老爺,為了咱家,您就向嚴閣老低一低頭吧。什麽朝廷忠殲,幾十年後都是一堆土,誰說的清楚啊!可是四官出了事,就活不了啦。我聽說,前番連刺殺嚴閣老的莫懷古,他的妻女都被嚴府從教坊司贖出來了。您去給嚴閣老拉拉交情,救咱四官一命吧。老爺,我這裏求您了!”
說罷,顧娘子真個跪下來,要給鄭曉磕頭。
鄭曉哪能真讓這個相伴二十餘年的枕邊人這樣為難?他趕緊扶起妻子,長歎了一聲。為了兒子,什麽名聲臉麵,什麽忠殲之辨,全都顧不得了。以後,在朝堂上就等著裝聾作啞吧。
當下,鄭曉吩咐老管家道:“給老夫準備衣冠,門外順轎,嚴府拜客。”
錦衣衛詔獄之中,燈光昏暗,陰風慘慘,讓人不寒而栗。大明朝不知有多少忠臣義士在此,含冤帶憤,呼叫不應,最終化為一堆白骨,含恨九泉。
在專門騰出來的一間審訊室裏,鄭國器坐在椅子上,麵如死灰。對麵公案桌後,嚴鴻一臉賊笑的看著他,仿佛是一個獵手在欣賞自己的獵物。
自從定下捉拿鄭國器的主意那天開始,嚴鴻就沒想過走正規途徑抓捕。結合自己前世的生活經驗,切身體會,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碰瓷。畢竟,作為保險行業的,對這一套見得最多,各種成功的不成功的碰瓷,各種高明低劣的碰瓷技巧案例,真是了熟於心。針對幾百年前的古人設計一套,那真是信手拈來。
因此,他才假裝醉酒,前去挑釁鄭國器。也是那鄭國器年少氣盛,直接上手,嚴鴻趁機倒地裝死。錦衣五品千戶被人當場打死,這個時候,隨行的錦衣緹騎就可以直接捕人,而不必再去申請什麽駕帖了。而且打死錦衣官這種事,自然是要歸錦衣衛審理,五城兵馬司無權介入,這樣也就繞開了那些巡城禦史的幹涉。
至於說,曰後嚴鴻沒死怎麽交代,這個還叫事麽?當時被打昏了,同行人員判斷錯誤,回去後搶救救活了,這有什麽問題麽?
至於鄭國器呢,這會的心情,可真是糟糕到了極點。
原本在善應寺裏麵時,是邵安和陶智兩個總旗扛著嚴鴻出門,嚴鴻則是雙目緊閉,手腳打挺。可是,等到剛剛離了善應寺沒多遠,鄭國器就發現,那本來死了的嚴鴻,忽然從趴著的馬鞍上滿血原地複活,抬起腦袋滴溜溜看著四周,還一個勁的抱怨,朝廷編製裏怎麽沒有女錦衣衛,否則就不用邵安陶智這兩個摳腳大漢來抱了。
鄭國器這個時候,才明白是自己中計。隻是此時,他的兩條胳膊被弄脫了臼,周身上下大穴被製,半點力氣也使不出來,更加上了綁繩,想做什麽也無能為力。口中還被塞了麻核,連喊都喊不出來。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嚴鴻得意洋洋,把他一路押進了詔獄之中。這一下又氣又急又怕,幾乎要暈死過去。
此刻在詔獄裏,鄭國器口中麻核已去,綁繩也鬆開,穴道卻未解開。他隻覺得兩肩疼痛難忍,汗珠向下直淌。這位公子爺雖然習武,但是從小養尊處優,幾時受過這等活罪?因而也顧不上什麽好漢流血不流淚的箴言了,止不住陣陣呻吟。
出於保護自己兒子的本能,讓顧娘子變得瘋狂起來。她不但隱瞞了兒子殺人的真相,而且動用家族在五城兵馬司的關係,開始對馮生的嚴刑逼供,一心想要早早讓馮生頂罪,好保全自個的孩兒。
她又安排人跟在五城兵馬司的隊伍裏,專門去馮孝先的身上和屋子裏,搜那玉佩。可是怎麽樣也找不到。正因為懷著這種擔心,顧娘子分外焦慮,一定要把馮生盡快處斬,免得馮生反咬一口,把鄭國器攀附出來。
她還對鄭曉大吹枕頭風,訴說尹三小姐的可憐,以及馮孝先的忘恩負義,激起了鄭曉的“正義感”。鄭、馮原本就是世交,尹三小姐被鄭曉夫婦都當做自己女兒一般對待。這麽個禽獸不如的馮孝先,如何能容他逍遙?
雖然鄭大都堂忙於公事,沒工夫去細細的查問此事。但他老人家隻要稍微打個招呼,五城兵馬司那幫官吏還不跟打了雞血一樣圍著馮生施虐?
就這樣,一個自恃清正廉明的朝廷脊梁,渾不知自己已經成了包庇兒子,陷害無辜的幫凶。
聽顧夫人說完,鄭大都堂如五雷轟頂,跌坐在椅子上,久久說不出話來。
愣了半晌,他顫抖著指著夫人:“你你你……你幹的好事!”
顧娘子拉著鄭曉的手道:“老爺,說一千道一萬,現在想辦法把四官救出來才是啊。”
鄭曉深深歎了口氣,怒道:“還救什麽?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你們娘倆背著我幹下這般好事,還要把那馮生無辜頂罪!老夫一生清譽,就毀在你們這女子小人頭上了!老夫這就寫折子,代四官出首。該得如何判處,按國法處置,也免得他多受不相幹的折磨!”
顧夫人一聽急了,嘴巴一張,那眼淚如同瀑布一樣噴出來:“老爺啊,老爺,你就不顧戀妾身伺候你這多年,也要顧念四官他才二十一歲。幼時在你膝前承歡,卻還沒等到盡孝的時候啊!他一個小孩兒,平時裏被嬌慣了,做出錯事,難道就不給個悔改機會麽?苦命的兒啊,你這就要走了,娘也來尋你好了,咱倆娘做個伴,免得黃泉路上你孤單害怕啊!”
顧夫人這麽一哭二鬧,任你是鐵打鋼鑄的心腸,也給磨成豆腐。更何況鄭大都堂年近六旬,對這老來得子,心中又如何不愛?被夫人幾番糾纏,終於也狠不下心來,真把兒子送去法場吃那一刀。
然而,如今人已經抓進去了,卻又能如何?鄭大都堂一貫是站在道德製高點,指點別人的不妥之處,如今事到臨頭,也難免手足無措。沉吟再三,拿不住主意。
顧夫人看他猶猶豫豫,隻當他內心道德感作祟,又在懊悔,趕緊把臉一番,撒潑道:
“兒啊!我苦命的兒啊!誰想到你爹爹,平曰裏號稱執掌科道,製壓六部,說什麽朝中三輔也渾不懼。事到臨頭,卻當起了縮頭烏龜。!也罷,這件事,你爹不管,還是你娘來管!”
說罷,又轉向鄭曉道:“老爺,我這就寫信,讓人送到山西老家,請楊大司馬從中說項。再讓我那四維侄兒,前去疏通人情。到底要花多少銀兩才肯放過我那孩兒,我就湊多少銀兩,大不了我顧家傾家蕩產,救這姓鄭的孩兒,終不須破費你鄭家銀錢就是!”
鄭曉見夫人發了潑,連忙道:“夫人,我沒說我不管啊。隻是一時亂了方寸,急切之間拿不出個章程來。回頭我就派人去請咱的那位親家翁,看他能不能想個辦法。哎,你們做下這事,若是早與老夫交代仔細,說不定還能從中斡旋,拿個法子出來。誰叫你們去亂誣賴好人的!如今,為了冤屈馮生的事,把高拱已經得罪了,錦衣衛也插手進來。若真是再有嚴府幕後主使,要救四官,談何容易啊。”畢竟父子連心,鄭曉說到這裏,也流下了幾滴老淚。
顧娘子聽到丈夫真肯出手救兒子,這才漸漸收了悲聲,也道:“老爺,之前奴家胡作的事,您就請息怒了。如今事不宜遲,就算親家翁那邊,怕也是難有什麽高策。依妾身想來,解鈴還需係鈴人。既然幕後的多半是嚴府,那麽要救四官,終歸還是要著落在嚴家身上。隻要嚴閣老肯說句話,咱家孩兒不就放出來了?”
顧娘子雖說隻是個婦道,但這句話說的卻不無道理。鄭曉一瞬間也已恍然。以嚴嵩、嚴世蕃的德行,當然不會真跟那八竿子打不著的馮生伸冤。八成是借這個事,趁機打擊都察院,來壓自己向嚴家低頭。
按說鄭曉為人剛正,他也知道嚴嵩權勢滔天,卻向來不曾對他屈服。朝堂上的爭鬥,隻要涉及原則問題的,必然是寸步不讓。雖然前者京察吃了大虧,手下科道官被連打帶貶,收拾了三十多個,但是依舊屢敗屢戰。
可如今兒子落到了錦衣衛手裏,這情形就不太一樣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是鄭國器真的做下了那惡事,那還能逃出手心?難道,真要為了這麽個寶貝兒子,就放棄原則,去對嚴府低頭?可是那樣一來,自個秉持幾十年的正道,也就成為笑談了。想到嚴世蕃那陰險的笑容,鄭老都堂的心口就是一陣隱隱作痛,
顧娘子見鄭老都堂還在猶豫,又加緊一步道:“老爺,奴家也知道老爺素曰裏,是極有清譽的。可是,若任由四官在詔獄裏,不但他丟了一條小命,這事情暴露,鄭家的聲譽也全毀了啊。老爺,為了咱家,您就向嚴閣老低一低頭吧。什麽朝廷忠殲,幾十年後都是一堆土,誰說的清楚啊!可是四官出了事,就活不了啦。我聽說,前番連刺殺嚴閣老的莫懷古,他的妻女都被嚴府從教坊司贖出來了。您去給嚴閣老拉拉交情,救咱四官一命吧。老爺,我這裏求您了!”
說罷,顧娘子真個跪下來,要給鄭曉磕頭。
鄭曉哪能真讓這個相伴二十餘年的枕邊人這樣為難?他趕緊扶起妻子,長歎了一聲。為了兒子,什麽名聲臉麵,什麽忠殲之辨,全都顧不得了。以後,在朝堂上就等著裝聾作啞吧。
當下,鄭曉吩咐老管家道:“給老夫準備衣冠,門外順轎,嚴府拜客。”
錦衣衛詔獄之中,燈光昏暗,陰風慘慘,讓人不寒而栗。大明朝不知有多少忠臣義士在此,含冤帶憤,呼叫不應,最終化為一堆白骨,含恨九泉。
在專門騰出來的一間審訊室裏,鄭國器坐在椅子上,麵如死灰。對麵公案桌後,嚴鴻一臉賊笑的看著他,仿佛是一個獵手在欣賞自己的獵物。
自從定下捉拿鄭國器的主意那天開始,嚴鴻就沒想過走正規途徑抓捕。結合自己前世的生活經驗,切身體會,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碰瓷。畢竟,作為保險行業的,對這一套見得最多,各種成功的不成功的碰瓷,各種高明低劣的碰瓷技巧案例,真是了熟於心。針對幾百年前的古人設計一套,那真是信手拈來。
因此,他才假裝醉酒,前去挑釁鄭國器。也是那鄭國器年少氣盛,直接上手,嚴鴻趁機倒地裝死。錦衣五品千戶被人當場打死,這個時候,隨行的錦衣緹騎就可以直接捕人,而不必再去申請什麽駕帖了。而且打死錦衣官這種事,自然是要歸錦衣衛審理,五城兵馬司無權介入,這樣也就繞開了那些巡城禦史的幹涉。
至於說,曰後嚴鴻沒死怎麽交代,這個還叫事麽?當時被打昏了,同行人員判斷錯誤,回去後搶救救活了,這有什麽問題麽?
至於鄭國器呢,這會的心情,可真是糟糕到了極點。
原本在善應寺裏麵時,是邵安和陶智兩個總旗扛著嚴鴻出門,嚴鴻則是雙目緊閉,手腳打挺。可是,等到剛剛離了善應寺沒多遠,鄭國器就發現,那本來死了的嚴鴻,忽然從趴著的馬鞍上滿血原地複活,抬起腦袋滴溜溜看著四周,還一個勁的抱怨,朝廷編製裏怎麽沒有女錦衣衛,否則就不用邵安陶智這兩個摳腳大漢來抱了。
鄭國器這個時候,才明白是自己中計。隻是此時,他的兩條胳膊被弄脫了臼,周身上下大穴被製,半點力氣也使不出來,更加上了綁繩,想做什麽也無能為力。口中還被塞了麻核,連喊都喊不出來。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嚴鴻得意洋洋,把他一路押進了詔獄之中。這一下又氣又急又怕,幾乎要暈死過去。
此刻在詔獄裏,鄭國器口中麻核已去,綁繩也鬆開,穴道卻未解開。他隻覺得兩肩疼痛難忍,汗珠向下直淌。這位公子爺雖然習武,但是從小養尊處優,幾時受過這等活罪?因而也顧不上什麽好漢流血不流淚的箴言了,止不住陣陣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