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條街道,隻見街上一片紛亂。原來方才數萬人圍攻欽差行轅時,另有許多災民以亂裹亂,騷動搶米。好在海瑞早囑咐在藩庫那留下了一隊兵馬,城內還有押運錢糧的官軍。聞訊之後,及時前往彈壓,幾聲鳥槍一放,驅散了百姓,有那手腳慢的,便吃拿住。
因此也沒造成太大損失,左右不過幾間米店糧行被搗毀,一些糧食被搶。而被襲擊的那些米店糧行,身後站的都是濟南本地豪紳,此時也聚集了健仆二三百人,結隊持棍棒趕來。這些人吃的飽喝的足,紅光滿麵,倒是比一般災民要有戰鬥力。又是二三百人在一起,齊聲呼喝,端的威風凜凜。
等嚴鴻趕到時,官兵和豪紳家仆已經控製住了局麵。上萬難民都已驅散,除了被官兵拿下的百餘人,另有千餘老弱百姓,被堵在巷道中,走投無路。那些豪奴見欽差和標營趕到,更是威風,有的舉起棍子,便要痛打那些百姓。
見他們舉棍要打,嚴鴻斥道:“欽差在此,誰敢放肆?”那些仆人被欽差一喝,也不敢動手,隻得退到一旁。嚴鴻用眼一掃,隨便用手一指道:“這些鼓噪劫掠的青壯年,先自押入牢中,待回頭仔細拷問,按律治罪。這些無知的婦孺老人,你等豈能跟隨這些人亂來,莫非不要命了?都與我趕走,不得再犯。糧商所損失米糧報個數字上來,回頭由官府出錢賠償就是。至於脅從者,不追。”
他深知被拿的青壯年,其實多半也是倒黴蛋,跑的晚,或者手腳不利索,腦子不清醒的。真正煽動的首領,早不知道哪去了。隻是此時要是追起人來,那些百姓怕是還會鋌而走險。如今卻是要穩定壓倒一切的局麵,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沈羽在他身旁,偷眼觀敲。欽差此時離自己近在咫尺,要是爆起發難,或能一舉斃命?要是單獨麵對嚴鴻或許他早已下手,可偏生不知怎的,邊上那位副使海夕郎,雖然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但站立在那,渾身上下那種凜然正氣,卻是沈羽在其他大明官員身上未曾感受到的。一時之間,沈羽不敢貿然動手。
更別說,海瑞身邊,還有一位年輕武生護衛,就那股精氣神就知不是庸手。自己一擊不中,就算吆喝兵丁一齊上前,這局勢能否按自己預定方案變化,也是毫無把握。再說,自己帶來這二千官兵,大部分並非是心腹死黨,真要下亂命,多半也是不從的。
就在這猶豫之間,嚴鴻又舉起喇叭,高喊道:“鄉親們,我叫嚴鴻,乃是當朝元輔長孫。此次奉聖旨下山東,為的就是賑濟災民,大家何必行此不智之事?我大明聖天子在位,體恤百姓,憐惜生民,已撥下錢款購買米糧,以為賑濟。大家今天就可吃上飽飯,買上便宜糧。若是像這般胡鬧,卻是要耽誤了放糧大事。還望各位鄉親從今日起,遇到那妖言惑眾者,就前往衙門出首,賞糧五鬥!有煽動**者,舉報、扭送皆有獎賞。凡是安心領賑,不為非作歹者,自有朝廷的賑濟活命,絕不至於成為餓鬼!大家夥且去南城城外,等待朝廷發賑。官府今日就在這街上糶糧,有錢的可以前來購買。”
他轉頭又吩咐錦衣衛舉著喇叭,把這消息傳達下去,曉諭濟南城內百姓得知。眾災民見他安排的清楚,根腳又如此硬紮,料來這一遭定能得救,不由人人麵上露出喜容。有這許多百姓在側,沈羽更是不敢隨便動手。
嚴鴻見沈羽在一旁發傻,便吩咐道:“沈參將,你的人馬,本官正好有用。爾等即刻出城,會合京師來的兵馬,搭建席棚,準備柴薪鍋灶。諸般安排,本欽差已交代雲初起、葉正飛二位先生,你聽他二人號令即是。等到災民領取粥飯時,維持秩序,若有爭搶米糧,踐踏老幼,或是其他騷亂,仔細你項上人頭!陶智、邵安二位,且隨沈參將去,若是其不聽號令,故意怠惰,速報我知。”
沈羽遵令去了。嚴鴻自帶人馬,又在街道上兜轉了一圈。但見人心平複,方才幾處變亂起來是嚇得躲回家中的百姓,紛紛打開門窗,出頭來看消息。嚴鴻一行耀武揚威的過去,兩邊百姓紛紛讚歎,這個說白麵包公儀表非凡,那個說黃臉龍圖一身正氣。又說錦衣衛官兵如此威武,看來咱濟南城不會被亂民所禍害。嚴鴻聽得百姓讚譽,心中也不禁暗喜。
等到回行轅後,卻見王霆上前稟告。嚴鴻看他似有隱言,便道:“王老兄,且到西邊牆根說話。”
一行人到了西邊牆根,搬來幾個墩子。王霆道:“稟二位老爺,據屬下查看,那歹人背後攜帶的鋼刀並不簡單,乃是軍中之物。”
海瑞眉頭一皺道:“軍中鋼刀?王總旗,你可曾查的清楚?”
王霆道:“屬下絕不會弄錯。軍中腰刀尺寸、製式,與民間兵器頗不相同,而且刀上更有銘文。這刀出自濟南右衛,是不會有錯了。”
嚴鴻道:“你是說濟南右衛,有人倒賣軍械?”
王霆點頭道:“不錯。其實這倒也是不是什麽大事。根據本衛所知消息,如今各地駐軍衛所,多有倒賣軍械之事發生。但是所販賣的對象,多是江湖草莽。這些人好勇爭狠,貪圖軍械鋒利,做工強過普通鐵匠打造,爭鬥起來格外好用,因此有的便以重金,**那不法的官兵販賣。一般這人買兩把,那人買三把,所流出數量有限……”
海瑞臉色卻是一變道:“王總旗此言差矣。軍中刀劍,乃是禁物,便是一件兩件,外流也是壞了規矩,豈能言不是大事?”
王霆倒是對這位爺的作風很習慣了,趕緊點頭道:“海老大人教訓的是。別處的倒賣軍械姑且不說,今日在欽差行轅外,數萬人聚集,其中混雜的白蓮教匪,實不知多少。若是所有的教徒都有軍械,那這流出的兵器可就不是一件兩件。這麽大規模采買軍械,小人實在是擔心……”
海瑞與嚴鴻對望一眼,彼此從對方目光中都看出了對方的擔憂。若真是大規模的購買製式兵器,那多半是要意圖謀逆。自來大災起時,最怕的就是有人從中煽風點火,製造叛亂。尤其山東民風尚武,災民又多,更有人從中造勢。而濟南的官府官兵,能容此事發生,到底這其中有多少貓膩,也難判斷。如今的濟南局勢,也實在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
“媽啊!”這兩人正在牆根下思考局勢,來的路上卻有人喊了一聲。原來卻是這次欽差隊伍中的第三號人物,張誠張公公。
本來,今早上張誠聽說外麵災民**,嚇的便一頭鑽到床底下,死活不敢出來。等到聽說民變已平,這才漸漸有了底氣,尋思自己也是個欽差副使,議事怎能少的了自己?等他把衣服穿戴好出來,嚴鴻和海瑞卻已經帶領隊伍上街查搶米的去了。張公公覺得沒趣,又不敢單身出門追他們,隻得自己在行轅裏轉了一圈,拍拍賀大勇的肩頭,和劉連說幾句鼓勵的話,然後回自己房間去呆坐。
等到聽說欽差回來了,張誠便屁顛屁顛自顧來尋嚴鴻、海瑞。不想剛接近牆根,正好聽到王霆說了這軍械的事。宮中太監所經曆的凶險,卻是比普通人要多出許多,對於危險更是敏感。一聽說有人采買軍械,再加上流民聚集,他第一個便想到了有人要聚眾謀反。
想自己本是出來發財的,哪知道竟然趕上謀反的事?百姓們自來就是有仇富心理,自己一路上跟著嚴鴻的**後麵發財,收程儀收的不亦樂乎。如今真要是有人謀反,必然饒不了自己。張公公越想越覺得脊背發涼,媽啊一聲,人卻嚇的跌坐在地。
海瑞一見,不由一拂袍袖,唾道:“無膽閹人!”嚴鴻看張誠如此恐懼,反倒露出一絲笑容。他快步上前攙起張誠道:“張公公請起,仔細地上涼。”
等把他給攙到墩子上,張誠才哭喪著臉道:“我說兩位,小的隻是出來發財弄點錢使,可犯不上把腦袋混進去。請二位發發慈悲,讓小的先回京師,我定感念二位大恩大德。”
海瑞怒道:“豈有此理!你身為欽差副使,公務未畢,私自回京,難道活膩了不成?”
嚴鴻也勸解道:“是啊,張公公,你想想,咱身上可擔著皇差。如今差事沒辦,您要是腳底抹油,萬歲那邊,可該如何交代?”
張誠聽對方說的有理,也知是這麽個情形。自己這麽走,在皇帝那必然交代不下去,可這不走,一想起災民們打破城池,殺進行轅的情景,不由寒毛都倒立起來。他也顧不上什麽禮儀客套了,拉著嚴鴻的袖子道:“我說嚴大少,小的一路上,可沒少幫您的忙。求您幫我想個辦法。聽說您跟衍聖公有親戚,不如讓我去那躲躲如何?”(未完待續。)
因此也沒造成太大損失,左右不過幾間米店糧行被搗毀,一些糧食被搶。而被襲擊的那些米店糧行,身後站的都是濟南本地豪紳,此時也聚集了健仆二三百人,結隊持棍棒趕來。這些人吃的飽喝的足,紅光滿麵,倒是比一般災民要有戰鬥力。又是二三百人在一起,齊聲呼喝,端的威風凜凜。
等嚴鴻趕到時,官兵和豪紳家仆已經控製住了局麵。上萬難民都已驅散,除了被官兵拿下的百餘人,另有千餘老弱百姓,被堵在巷道中,走投無路。那些豪奴見欽差和標營趕到,更是威風,有的舉起棍子,便要痛打那些百姓。
見他們舉棍要打,嚴鴻斥道:“欽差在此,誰敢放肆?”那些仆人被欽差一喝,也不敢動手,隻得退到一旁。嚴鴻用眼一掃,隨便用手一指道:“這些鼓噪劫掠的青壯年,先自押入牢中,待回頭仔細拷問,按律治罪。這些無知的婦孺老人,你等豈能跟隨這些人亂來,莫非不要命了?都與我趕走,不得再犯。糧商所損失米糧報個數字上來,回頭由官府出錢賠償就是。至於脅從者,不追。”
他深知被拿的青壯年,其實多半也是倒黴蛋,跑的晚,或者手腳不利索,腦子不清醒的。真正煽動的首領,早不知道哪去了。隻是此時要是追起人來,那些百姓怕是還會鋌而走險。如今卻是要穩定壓倒一切的局麵,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沈羽在他身旁,偷眼觀敲。欽差此時離自己近在咫尺,要是爆起發難,或能一舉斃命?要是單獨麵對嚴鴻或許他早已下手,可偏生不知怎的,邊上那位副使海夕郎,雖然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但站立在那,渾身上下那種凜然正氣,卻是沈羽在其他大明官員身上未曾感受到的。一時之間,沈羽不敢貿然動手。
更別說,海瑞身邊,還有一位年輕武生護衛,就那股精氣神就知不是庸手。自己一擊不中,就算吆喝兵丁一齊上前,這局勢能否按自己預定方案變化,也是毫無把握。再說,自己帶來這二千官兵,大部分並非是心腹死黨,真要下亂命,多半也是不從的。
就在這猶豫之間,嚴鴻又舉起喇叭,高喊道:“鄉親們,我叫嚴鴻,乃是當朝元輔長孫。此次奉聖旨下山東,為的就是賑濟災民,大家何必行此不智之事?我大明聖天子在位,體恤百姓,憐惜生民,已撥下錢款購買米糧,以為賑濟。大家今天就可吃上飽飯,買上便宜糧。若是像這般胡鬧,卻是要耽誤了放糧大事。還望各位鄉親從今日起,遇到那妖言惑眾者,就前往衙門出首,賞糧五鬥!有煽動**者,舉報、扭送皆有獎賞。凡是安心領賑,不為非作歹者,自有朝廷的賑濟活命,絕不至於成為餓鬼!大家夥且去南城城外,等待朝廷發賑。官府今日就在這街上糶糧,有錢的可以前來購買。”
他轉頭又吩咐錦衣衛舉著喇叭,把這消息傳達下去,曉諭濟南城內百姓得知。眾災民見他安排的清楚,根腳又如此硬紮,料來這一遭定能得救,不由人人麵上露出喜容。有這許多百姓在側,沈羽更是不敢隨便動手。
嚴鴻見沈羽在一旁發傻,便吩咐道:“沈參將,你的人馬,本官正好有用。爾等即刻出城,會合京師來的兵馬,搭建席棚,準備柴薪鍋灶。諸般安排,本欽差已交代雲初起、葉正飛二位先生,你聽他二人號令即是。等到災民領取粥飯時,維持秩序,若有爭搶米糧,踐踏老幼,或是其他騷亂,仔細你項上人頭!陶智、邵安二位,且隨沈參將去,若是其不聽號令,故意怠惰,速報我知。”
沈羽遵令去了。嚴鴻自帶人馬,又在街道上兜轉了一圈。但見人心平複,方才幾處變亂起來是嚇得躲回家中的百姓,紛紛打開門窗,出頭來看消息。嚴鴻一行耀武揚威的過去,兩邊百姓紛紛讚歎,這個說白麵包公儀表非凡,那個說黃臉龍圖一身正氣。又說錦衣衛官兵如此威武,看來咱濟南城不會被亂民所禍害。嚴鴻聽得百姓讚譽,心中也不禁暗喜。
等到回行轅後,卻見王霆上前稟告。嚴鴻看他似有隱言,便道:“王老兄,且到西邊牆根說話。”
一行人到了西邊牆根,搬來幾個墩子。王霆道:“稟二位老爺,據屬下查看,那歹人背後攜帶的鋼刀並不簡單,乃是軍中之物。”
海瑞眉頭一皺道:“軍中鋼刀?王總旗,你可曾查的清楚?”
王霆道:“屬下絕不會弄錯。軍中腰刀尺寸、製式,與民間兵器頗不相同,而且刀上更有銘文。這刀出自濟南右衛,是不會有錯了。”
嚴鴻道:“你是說濟南右衛,有人倒賣軍械?”
王霆點頭道:“不錯。其實這倒也是不是什麽大事。根據本衛所知消息,如今各地駐軍衛所,多有倒賣軍械之事發生。但是所販賣的對象,多是江湖草莽。這些人好勇爭狠,貪圖軍械鋒利,做工強過普通鐵匠打造,爭鬥起來格外好用,因此有的便以重金,**那不法的官兵販賣。一般這人買兩把,那人買三把,所流出數量有限……”
海瑞臉色卻是一變道:“王總旗此言差矣。軍中刀劍,乃是禁物,便是一件兩件,外流也是壞了規矩,豈能言不是大事?”
王霆倒是對這位爺的作風很習慣了,趕緊點頭道:“海老大人教訓的是。別處的倒賣軍械姑且不說,今日在欽差行轅外,數萬人聚集,其中混雜的白蓮教匪,實不知多少。若是所有的教徒都有軍械,那這流出的兵器可就不是一件兩件。這麽大規模采買軍械,小人實在是擔心……”
海瑞與嚴鴻對望一眼,彼此從對方目光中都看出了對方的擔憂。若真是大規模的購買製式兵器,那多半是要意圖謀逆。自來大災起時,最怕的就是有人從中煽風點火,製造叛亂。尤其山東民風尚武,災民又多,更有人從中造勢。而濟南的官府官兵,能容此事發生,到底這其中有多少貓膩,也難判斷。如今的濟南局勢,也實在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
“媽啊!”這兩人正在牆根下思考局勢,來的路上卻有人喊了一聲。原來卻是這次欽差隊伍中的第三號人物,張誠張公公。
本來,今早上張誠聽說外麵災民**,嚇的便一頭鑽到床底下,死活不敢出來。等到聽說民變已平,這才漸漸有了底氣,尋思自己也是個欽差副使,議事怎能少的了自己?等他把衣服穿戴好出來,嚴鴻和海瑞卻已經帶領隊伍上街查搶米的去了。張公公覺得沒趣,又不敢單身出門追他們,隻得自己在行轅裏轉了一圈,拍拍賀大勇的肩頭,和劉連說幾句鼓勵的話,然後回自己房間去呆坐。
等到聽說欽差回來了,張誠便屁顛屁顛自顧來尋嚴鴻、海瑞。不想剛接近牆根,正好聽到王霆說了這軍械的事。宮中太監所經曆的凶險,卻是比普通人要多出許多,對於危險更是敏感。一聽說有人采買軍械,再加上流民聚集,他第一個便想到了有人要聚眾謀反。
想自己本是出來發財的,哪知道竟然趕上謀反的事?百姓們自來就是有仇富心理,自己一路上跟著嚴鴻的**後麵發財,收程儀收的不亦樂乎。如今真要是有人謀反,必然饒不了自己。張公公越想越覺得脊背發涼,媽啊一聲,人卻嚇的跌坐在地。
海瑞一見,不由一拂袍袖,唾道:“無膽閹人!”嚴鴻看張誠如此恐懼,反倒露出一絲笑容。他快步上前攙起張誠道:“張公公請起,仔細地上涼。”
等把他給攙到墩子上,張誠才哭喪著臉道:“我說兩位,小的隻是出來發財弄點錢使,可犯不上把腦袋混進去。請二位發發慈悲,讓小的先回京師,我定感念二位大恩大德。”
海瑞怒道:“豈有此理!你身為欽差副使,公務未畢,私自回京,難道活膩了不成?”
嚴鴻也勸解道:“是啊,張公公,你想想,咱身上可擔著皇差。如今差事沒辦,您要是腳底抹油,萬歲那邊,可該如何交代?”
張誠聽對方說的有理,也知是這麽個情形。自己這麽走,在皇帝那必然交代不下去,可這不走,一想起災民們打破城池,殺進行轅的情景,不由寒毛都倒立起來。他也顧不上什麽禮儀客套了,拉著嚴鴻的袖子道:“我說嚴大少,小的一路上,可沒少幫您的忙。求您幫我想個辦法。聽說您跟衍聖公有親戚,不如讓我去那躲躲如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