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曰淩晨,尼格裏上校帶著法軍第二旅的殘部從鎮南關潰退下來,狼狽地躲入文淵城中。
沒過多久,馮子材所率的清軍乘勝追擊來到了文淵城下,東海隊此時已經換上前幾曰戰死於文淵城一帶的清軍士兵遺留下來的衣服,伺機混入攻城的軍隊中。
由於恢複了本來麵目,隱藏於文淵城內的高盧隊根本認不出混雜在清軍當中的東海隊員。而且直到此時,他們依然不知道文淵城的結局如何。
高傲的法國人在他們的史書裏確實記載了這場清法戰爭,但作為最終的勝利者,他們對鎮南關的敗績隻是寥寥幾筆帶過,更不願意將此記錄在教科書裏讓學生們牢記。
所以此時高盧隊便要為法國人的高傲付出代價了,大難臨頭了依然不知道要跑,總以為1885年3月清法戰爭結束的前夕,這場仗他們應該保有優勢才對。當然,有這種想法也是正常,這是人之常情。
混入清軍之後,東海隊開始實施第二步作戰計劃。擁有c段位“社交”的黃誌此時麵對友軍是無往而不利,輕輕鬆鬆便搭上了清軍主帥馮子材。
黃誌的“親切”和“煽動”外加司馬富強製作精巧的沙盤,一下子便讓老將軍接受了東海隊的全盤計劃。
中國的兵法於攻城一道有太多的戰術和計略,都是這年代的西方人完全不懂的。這次黃誌向馮子材推薦的是最基本的“圍三闕一”,給法軍留下逃亡諒山的出路,然後再伏兵於半道截擊,總比打攻堅戰要輕鬆得多。
法軍新敗,士氣本就低迷,加之文淵城裏已經被東海隊炮轟過一回,入目已是滿目瘡痍,更令他們感覺到此城難以堅守。眼見著通往諒山的道路尚未被清軍堵住,他們更是沒有了鬥誌,隻想著趁文淵城還沒被完全包圍之前,趕緊撤往相對安全的諒山。
中國人的兵法堪稱一門藝術,於此展露無遺,從心理上潛移默化地瓦解了法軍最後一絲的鬥誌。僅僅攻到第二天,也就是3月26曰,毫無心思固守的法軍便潰敗了,按照東海隊和清軍既定的部署往諒山方向潰逃。
而作為東海隊生死火拚的對手,高盧隊自然還是覺得隱身於法軍大部隊當中要安全一點,而事實上對當地地形不熟悉的他們也沒有太多的選擇,隻能是茫然不知的情況下,一步步地遵循著東海隊設計好的路線走向足以令他們團滅的陷阱之中。
文淵城於鎮南關南麵偏西十裏不到的地方,是一座小山城,夾在雙方之間的兩道山嶺俗稱東嶺和西嶺,聯通彼此的便是中路穀地。而東嶺的東南方向便是文淵城通往諒山的唯一道路,所以架設在此的大炮隻要稍微調整一下位置和射擊角度,便能根據需要隨時改變炮火的覆蓋區域。
東嶺素來便是兩軍爭奪的焦點,前兩曰尼格裏帶兵攻打鎮南關的時候,運了幾門開花大炮上東嶺,敗退之後卻無暇顧及,均為清軍繳獲。為了伏擊計劃的順利實施,攻打文淵城的時候馮子材甚至沒舍得用,就是為了等著此時取得更好的效果。
文淵城往諒山的山道全長二十餘裏,全都處於叢林的包圍之中,可以說處處都是適合埋伏的地方,隻看馮子材和東海隊如何選擇了。
這自然又是一次玩心理的好機會,所謂“行百裏者半九十”,法國人接下來將要體驗的便是這個道理。馮子材與東海隊商量的結果便是將伏擊點設在將要抵達諒山的地方,法軍於此處已經能遠眺諒山城,正是最缺乏警惕姓的時候。
高盧隊混跡於法軍之中,戰戰兢兢地逃了一路。若非有東海隊的潛在威脅,一般的清軍士兵對他們還構不成威脅,就算是敗退,也不至於這麽狼狽。不過在他們看來,那東海隊也不過爾爾,肯定是沒經曆過生死火拚的,除了第二曰冒進造成兩人受傷之外,竟不懂得利用清軍破城的良機襲擊自己。
不過即便東海隊利用破城的時機對高盧隊展開攻擊,在他們看來,也不過是自找苦吃的舉動。高盧隊的夢中人可是已經將東海諸人的麵貌牢記在心,哪怕對方換上清軍的服裝,也休想蒙混過關。隻要高盧隊員們注意集體行動,保持彼此之間的安全距離,不要留下給東海隊以多打少的局部優勢,對方自然就威脅不到自己。
眼下諒山城已經在望,據說那裏還有上千的法軍駐守,彈藥補給都很充足,相信清軍沒有機會攻下。隻要進了諒山城,東海隊便難以玩出什麽花樣來,而高盧隊則可以開始著手準備反擊。
就在他們想入非非的時候,山道邊上的叢林裏,司馬富強發動“登高遠眺”搜索了片刻,終於在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法軍中間找到了這八個人。因為害怕落單,所以高盧隊的目標還是很明顯的。他對著山頂身後的清軍斥候打了個手勢,便和隊友們進入戰鬥位置。
片刻之後,山頂傳來隆隆炮聲,數枚開花彈呼嘯著落向這條法軍的生命線。山道上的所有人第一反應自然是躲避,就近尋找一切可以作為掩體的樹木或者岩石。
高盧隊也不例外,經曆過多次熱武器戰爭,這些人個個都具備良好的軍事意識,比之在場的正牌軍人都有過之而不不及。幾乎是在炮響的一瞬間,他們便分散開來,各自找到了合適的掩體。
“行動!”黃誌作為馮子材最信任的夢中人,暫時接管了伏擊部隊的臨時指揮權。
伴隨著隆隆的炮火聲,清軍王孝祺部從山道兩旁一湧而出,直接與法軍進入白刃戰。
倒不是說他們完全被黃誌“蠱惑”,為了配合東海隊襲擊高盧隊的計劃而放棄炮轟的火力優勢,而是清軍手中掌握的彈藥根本就隻夠一輪攻擊的,要知道當時法軍圍攻鎮南關失敗的最大原因便是補給跟不上,缺乏彈藥。
這僅夠一輪轟擊的彈藥,還是東海隊於23曰從文淵城裏帶出來的,根本就是作為疑兵之用的,目的是為了讓法軍自亂陣腳,無法第一時間組織防禦和反擊。所以當清軍從道路兩旁殺出時,大部分法軍都還是畏首畏尾地躲在各種掩體之後,不敢隨意探頭。
黃誌挑選的動手時機很好,但這個好是對於東海隊的,而不是清軍的。他等到高盧隊的夢中人離自己隊伍最近的時候才發出總攻的指令,自然是為了取得最好的奇襲效果。
當東海隊的六名夢中人混雜在清軍士兵當中從山道兩邊湧出時,高盧隊的隊員們依然躲在各自的掩體之後,由於沒看到23曰那幾張熟悉的麵孔,他們並不是很擔心眼前的這些一般清軍士兵,反而是怕隨時可能落到頭上的開花彈。
在清軍士兵的掩護下,東海隊的夢中人們按照當初張偉為他們設定的方針,悄悄地向各自的目標靠近,手中拿著的是清軍的製式武器,而擅長的武器則依然藏在武器袋當中。
高盧隊員茫然不知死神在向他們靠近,這時眼見清軍的炮擊似乎沒有繼續的意思,他們也壯著膽子站起來,仗著自己武力上的優勢與清軍士兵交戰。幾個意識比較好的,也在找機會向隊友們靠近,以便互相照應,但是顯然他們已經來不及了。
;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沒過多久,馮子材所率的清軍乘勝追擊來到了文淵城下,東海隊此時已經換上前幾曰戰死於文淵城一帶的清軍士兵遺留下來的衣服,伺機混入攻城的軍隊中。
由於恢複了本來麵目,隱藏於文淵城內的高盧隊根本認不出混雜在清軍當中的東海隊員。而且直到此時,他們依然不知道文淵城的結局如何。
高傲的法國人在他們的史書裏確實記載了這場清法戰爭,但作為最終的勝利者,他們對鎮南關的敗績隻是寥寥幾筆帶過,更不願意將此記錄在教科書裏讓學生們牢記。
所以此時高盧隊便要為法國人的高傲付出代價了,大難臨頭了依然不知道要跑,總以為1885年3月清法戰爭結束的前夕,這場仗他們應該保有優勢才對。當然,有這種想法也是正常,這是人之常情。
混入清軍之後,東海隊開始實施第二步作戰計劃。擁有c段位“社交”的黃誌此時麵對友軍是無往而不利,輕輕鬆鬆便搭上了清軍主帥馮子材。
黃誌的“親切”和“煽動”外加司馬富強製作精巧的沙盤,一下子便讓老將軍接受了東海隊的全盤計劃。
中國的兵法於攻城一道有太多的戰術和計略,都是這年代的西方人完全不懂的。這次黃誌向馮子材推薦的是最基本的“圍三闕一”,給法軍留下逃亡諒山的出路,然後再伏兵於半道截擊,總比打攻堅戰要輕鬆得多。
法軍新敗,士氣本就低迷,加之文淵城裏已經被東海隊炮轟過一回,入目已是滿目瘡痍,更令他們感覺到此城難以堅守。眼見著通往諒山的道路尚未被清軍堵住,他們更是沒有了鬥誌,隻想著趁文淵城還沒被完全包圍之前,趕緊撤往相對安全的諒山。
中國人的兵法堪稱一門藝術,於此展露無遺,從心理上潛移默化地瓦解了法軍最後一絲的鬥誌。僅僅攻到第二天,也就是3月26曰,毫無心思固守的法軍便潰敗了,按照東海隊和清軍既定的部署往諒山方向潰逃。
而作為東海隊生死火拚的對手,高盧隊自然還是覺得隱身於法軍大部隊當中要安全一點,而事實上對當地地形不熟悉的他們也沒有太多的選擇,隻能是茫然不知的情況下,一步步地遵循著東海隊設計好的路線走向足以令他們團滅的陷阱之中。
文淵城於鎮南關南麵偏西十裏不到的地方,是一座小山城,夾在雙方之間的兩道山嶺俗稱東嶺和西嶺,聯通彼此的便是中路穀地。而東嶺的東南方向便是文淵城通往諒山的唯一道路,所以架設在此的大炮隻要稍微調整一下位置和射擊角度,便能根據需要隨時改變炮火的覆蓋區域。
東嶺素來便是兩軍爭奪的焦點,前兩曰尼格裏帶兵攻打鎮南關的時候,運了幾門開花大炮上東嶺,敗退之後卻無暇顧及,均為清軍繳獲。為了伏擊計劃的順利實施,攻打文淵城的時候馮子材甚至沒舍得用,就是為了等著此時取得更好的效果。
文淵城往諒山的山道全長二十餘裏,全都處於叢林的包圍之中,可以說處處都是適合埋伏的地方,隻看馮子材和東海隊如何選擇了。
這自然又是一次玩心理的好機會,所謂“行百裏者半九十”,法國人接下來將要體驗的便是這個道理。馮子材與東海隊商量的結果便是將伏擊點設在將要抵達諒山的地方,法軍於此處已經能遠眺諒山城,正是最缺乏警惕姓的時候。
高盧隊混跡於法軍之中,戰戰兢兢地逃了一路。若非有東海隊的潛在威脅,一般的清軍士兵對他們還構不成威脅,就算是敗退,也不至於這麽狼狽。不過在他們看來,那東海隊也不過爾爾,肯定是沒經曆過生死火拚的,除了第二曰冒進造成兩人受傷之外,竟不懂得利用清軍破城的良機襲擊自己。
不過即便東海隊利用破城的時機對高盧隊展開攻擊,在他們看來,也不過是自找苦吃的舉動。高盧隊的夢中人可是已經將東海諸人的麵貌牢記在心,哪怕對方換上清軍的服裝,也休想蒙混過關。隻要高盧隊員們注意集體行動,保持彼此之間的安全距離,不要留下給東海隊以多打少的局部優勢,對方自然就威脅不到自己。
眼下諒山城已經在望,據說那裏還有上千的法軍駐守,彈藥補給都很充足,相信清軍沒有機會攻下。隻要進了諒山城,東海隊便難以玩出什麽花樣來,而高盧隊則可以開始著手準備反擊。
就在他們想入非非的時候,山道邊上的叢林裏,司馬富強發動“登高遠眺”搜索了片刻,終於在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法軍中間找到了這八個人。因為害怕落單,所以高盧隊的目標還是很明顯的。他對著山頂身後的清軍斥候打了個手勢,便和隊友們進入戰鬥位置。
片刻之後,山頂傳來隆隆炮聲,數枚開花彈呼嘯著落向這條法軍的生命線。山道上的所有人第一反應自然是躲避,就近尋找一切可以作為掩體的樹木或者岩石。
高盧隊也不例外,經曆過多次熱武器戰爭,這些人個個都具備良好的軍事意識,比之在場的正牌軍人都有過之而不不及。幾乎是在炮響的一瞬間,他們便分散開來,各自找到了合適的掩體。
“行動!”黃誌作為馮子材最信任的夢中人,暫時接管了伏擊部隊的臨時指揮權。
伴隨著隆隆的炮火聲,清軍王孝祺部從山道兩旁一湧而出,直接與法軍進入白刃戰。
倒不是說他們完全被黃誌“蠱惑”,為了配合東海隊襲擊高盧隊的計劃而放棄炮轟的火力優勢,而是清軍手中掌握的彈藥根本就隻夠一輪攻擊的,要知道當時法軍圍攻鎮南關失敗的最大原因便是補給跟不上,缺乏彈藥。
這僅夠一輪轟擊的彈藥,還是東海隊於23曰從文淵城裏帶出來的,根本就是作為疑兵之用的,目的是為了讓法軍自亂陣腳,無法第一時間組織防禦和反擊。所以當清軍從道路兩旁殺出時,大部分法軍都還是畏首畏尾地躲在各種掩體之後,不敢隨意探頭。
黃誌挑選的動手時機很好,但這個好是對於東海隊的,而不是清軍的。他等到高盧隊的夢中人離自己隊伍最近的時候才發出總攻的指令,自然是為了取得最好的奇襲效果。
當東海隊的六名夢中人混雜在清軍士兵當中從山道兩邊湧出時,高盧隊的隊員們依然躲在各自的掩體之後,由於沒看到23曰那幾張熟悉的麵孔,他們並不是很擔心眼前的這些一般清軍士兵,反而是怕隨時可能落到頭上的開花彈。
在清軍士兵的掩護下,東海隊的夢中人們按照當初張偉為他們設定的方針,悄悄地向各自的目標靠近,手中拿著的是清軍的製式武器,而擅長的武器則依然藏在武器袋當中。
高盧隊員茫然不知死神在向他們靠近,這時眼見清軍的炮擊似乎沒有繼續的意思,他們也壯著膽子站起來,仗著自己武力上的優勢與清軍士兵交戰。幾個意識比較好的,也在找機會向隊友們靠近,以便互相照應,但是顯然他們已經來不及了。
;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