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主啊,這個確實就難說了,李福達武功蓋世,我也是聽人說過的。”楊承祖手上關於李福達的材料有限,不過有個共同的說法,都是他的武藝,確實橫絕天下。冷飛霜能從他手下逃得性命,隻能證明藝業過人,倒不是丟人。
“不過我說啊,李福達武功這麽高,你打不過他是很正常。可是這沒有什麽意義,就拿我府上來說,講打,肯定沒人是他對手。不過他要來的話,我賭全部家當,他看不到我的人,就被我的手下殺了。所以,你不如說出他的身份,然後我幫你解決他,你看多好。”
冷飛霜搖了搖頭“沒用的。錦衣衛千手千眼,都沒能捉住他,你當為什麽?他的身份很多,又隨時更換,我知道的幾個,他肯定都已經不用了。我說出來,又有什麽意義呢?我之所以沒到你家來,就是因為進京時跟他朝了相,我是來幫你保鏢的,不能給你惹來麻煩。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雖然你家銅牆鐵壁,但若是李福達暗算,也難免有所損傷。所以我就隻好逃下去,想著把他遠遠的引開,結果好死不死的遇到蒙古人,又要躲他們,又要躲李福達,終歸還是沒避開。不過繞了一圈,終歸是回來了。”
楊承祖哈哈笑著,手指在冷飛霜的手心裏輕輕劃著“這個叫什麽?就叫緣分啊。我們證明是有緣的,不管離的多遠,終歸還是能遇到一起,躲不開的。人要尊奉天意,不能逆天而行。至於李福達麽,等我遇到他的時候,一聲令下,千軍萬馬一起上,踩也踩死了他。”
“好了,我的傷勢沒什麽,你也不用管我,去忙你的公事吧。城外有那麽多北虜,早一天把他們趕走,大明就能早一天安生。”
等到楊承祖走出門去,冷飛霜才長出一口氣,心裏暗自念叨了一句:對不起。
等來到前麵,紅牡丹將張寅的名貼及禮單遞了過來,楊承祖對於這個人,倒也真聽說過。按說一個太原前衛三品指揮使,還沒資格讓他記住,不過這次蒙古圍城時,前來京師兵部述職的張寅親與虜戰,手格三人。
這個戰功雖然被兵部壓住,不過卻通過錦衣衛的情報係統報到楊承祖及皇帝這裏,嘉靖正是強調軍功的時候,對於這樣敢打能打的武將還是很有些好感的。基於這一點,楊承祖對這個人,也就有些印象,不過不知道這個武
官到自己家是要幹什麽。
等到見了麵,見這張寅是個五十幾歲,麵容憨厚的漢子,看相貌有幾分像是廟裏的彌勒佛,倒是讓人很容易對他產生好感。看他的舉止,則像是個進城趕集的老農,顯的很有些局促和不安。
“楊……楊緹帥,俺是小地方來的,鄉下人,沒見過世麵,您老人家別笑話俺。俺腦子笨,讀不得書,練過些武藝,有幾斤笨力氣,想著靠氣力混口飯吃。家裏的親戚幫襯,讓俺補了武職,靠著膽子大,不怕死,也有點軍功。這點在京師裏不算啥,俺也知道,這次來兵部述職,也是懂得規矩帶了孝敬的。可是……可是這兵部的老爺們胃口太大,到現在,也沒個消息,俺聽說您是京裏第一有辦法的,求您多幫忙吧。俺知道,這京裏的東西貴,鄉下人,也拿不出啥,一點小心意,您請笑納。”
禮單上的東西倒是不少,不過除了一些綢緞勉強算是值錢東西外,其他的竟是上好的豬肉、羊肉、鬆雞甚至還有二百多斤蔬菜和二百多斤精米,確實隻能算一點小心意。張寅還滿臉得意的說著
“俺們鄉下人送禮,最講一個實惠,眼下虜賊圍城,最缺的就是糧食。這東西解餓,是好東西啊。我知道您家人口多,糧食送的可能還少,不過沒關係,小的就住在連升老店,您老這糧食不夠吃,派個人去說一聲,小人立刻就給您送來。俺是做武將的,有的是氣力,能扛能搬,不怕吃苦。您家裏有什麽活,隻管吩咐,泥水木工,小人都會的。”
“有心了。不過這些禮物,你還是拿回去吧。等到虜賊退了,該議的功,肯定會議,萬歲不會薄待一個功臣。你若是送禮,我可要翻臉了。”
兩人推辭了一番,最後張寅隻好讓人把這些重禮都抬出去,走到門口時,還不住的給楊承祖磕頭行禮,連聲稱讚著清官。等到人送走了,楊承祖搖了搖頭“蠢材,怪不得官職升不上去,拿這些東西當孝敬,不被兵部的人罵出去,也算命好。”
張寅等出了街口,臉上的神情也漸漸恢複了平常,不過他生的麵善,不管什麽表情,都讓人感覺是在笑。“楊承祖,果然是個貪財如命的,見送的禮少,就直接扔了出來。這樣的人,格局有限,不足為患,看來還是我多慮了。”
見路上,百姓們的表情大
多正常,並未因為大兵圍城而有驚惶之色,各糧行之前,也聽不到多少抱怨聲。他隻好暗自的歎了口氣:看來這次在京師,怕是難有什麽作為。不過能把大明的眼光吸引在草原上,就可以算做成功,而自己這次的禮,不知道能換來什麽前程。
兩日之後,不知是哪個地方最先流出的消息,但是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師各處:蒙古大軍退了!
這個消息剛剛傳開時,朝廷上的諸公隻當是北虜使的什麽詐術,依舊下令堅守不出,不得浪戰不許追擊。這也是之前采取收縮戰術的惡果,導致對於蒙古人的軍情並不掌握,沒法做出判斷。
不過想搶功勞的人還是有,出城去找人頭的越來越多,傳來的軍情也就多了,虜賊確實在撤退。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朝廷方麵的情報,也漸漸詳細起來。似乎是北虜內部出了什麽分歧,有幾路人馬拔營起寨返回草原,還有一些部落改去抄掠其他地方,不繼續在京師附近徘徊。
這些遊牧部落的紀律性,遠不能與明朝這種農耕文明國家相比,大汗的權威,完全是靠所擁有的武力強行樹立起來。像是這次十萬鐵騎攻破古北口,一方麵是過冬的壓力,另一方麵,則是大板升城的初步完成,為博迪的部落增加的影響力。
可是眼下頓兵於堅城之下,麵對高牆厚壁,破城是連想都不要想了。想要和大明談,但是大明擺出的態度完全是有本事你就來打,就是打不過你也不和你談。這些部落頭人可不想再耗下去,大家是來發財的,不是來耗時間的,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去找別的地方發財。
京師城外的虜賊越來越少,而大明軍隊屢敗屢戰,勢頭不減,反正城內有那麽多難民,軍官想找人補兵也相對容易,於是打的很是積極。
兩下比較,蒙古人實際上才是真正的死不起人,這種拚消耗並不符合蒙古人利益,等到京師附近終於出現第一隊勤王之師時,這些蒙古人拔營回師,也就在情理之中。
乾清宮內,內閣與皇帝共同發出命令,京營各部並班軍嚴守駐地,不得輕易追擊。命九邊諸軍,於防地痛擊虜賊,使其片馬不得北歸。在這個命令發布之後不久,大明內部的自我整肅也全麵開始。這時正值秋季,風起,葉落!
“不過我說啊,李福達武功這麽高,你打不過他是很正常。可是這沒有什麽意義,就拿我府上來說,講打,肯定沒人是他對手。不過他要來的話,我賭全部家當,他看不到我的人,就被我的手下殺了。所以,你不如說出他的身份,然後我幫你解決他,你看多好。”
冷飛霜搖了搖頭“沒用的。錦衣衛千手千眼,都沒能捉住他,你當為什麽?他的身份很多,又隨時更換,我知道的幾個,他肯定都已經不用了。我說出來,又有什麽意義呢?我之所以沒到你家來,就是因為進京時跟他朝了相,我是來幫你保鏢的,不能給你惹來麻煩。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雖然你家銅牆鐵壁,但若是李福達暗算,也難免有所損傷。所以我就隻好逃下去,想著把他遠遠的引開,結果好死不死的遇到蒙古人,又要躲他們,又要躲李福達,終歸還是沒避開。不過繞了一圈,終歸是回來了。”
楊承祖哈哈笑著,手指在冷飛霜的手心裏輕輕劃著“這個叫什麽?就叫緣分啊。我們證明是有緣的,不管離的多遠,終歸還是能遇到一起,躲不開的。人要尊奉天意,不能逆天而行。至於李福達麽,等我遇到他的時候,一聲令下,千軍萬馬一起上,踩也踩死了他。”
“好了,我的傷勢沒什麽,你也不用管我,去忙你的公事吧。城外有那麽多北虜,早一天把他們趕走,大明就能早一天安生。”
等到楊承祖走出門去,冷飛霜才長出一口氣,心裏暗自念叨了一句:對不起。
等來到前麵,紅牡丹將張寅的名貼及禮單遞了過來,楊承祖對於這個人,倒也真聽說過。按說一個太原前衛三品指揮使,還沒資格讓他記住,不過這次蒙古圍城時,前來京師兵部述職的張寅親與虜戰,手格三人。
這個戰功雖然被兵部壓住,不過卻通過錦衣衛的情報係統報到楊承祖及皇帝這裏,嘉靖正是強調軍功的時候,對於這樣敢打能打的武將還是很有些好感的。基於這一點,楊承祖對這個人,也就有些印象,不過不知道這個武
官到自己家是要幹什麽。
等到見了麵,見這張寅是個五十幾歲,麵容憨厚的漢子,看相貌有幾分像是廟裏的彌勒佛,倒是讓人很容易對他產生好感。看他的舉止,則像是個進城趕集的老農,顯的很有些局促和不安。
“楊……楊緹帥,俺是小地方來的,鄉下人,沒見過世麵,您老人家別笑話俺。俺腦子笨,讀不得書,練過些武藝,有幾斤笨力氣,想著靠氣力混口飯吃。家裏的親戚幫襯,讓俺補了武職,靠著膽子大,不怕死,也有點軍功。這點在京師裏不算啥,俺也知道,這次來兵部述職,也是懂得規矩帶了孝敬的。可是……可是這兵部的老爺們胃口太大,到現在,也沒個消息,俺聽說您是京裏第一有辦法的,求您多幫忙吧。俺知道,這京裏的東西貴,鄉下人,也拿不出啥,一點小心意,您請笑納。”
禮單上的東西倒是不少,不過除了一些綢緞勉強算是值錢東西外,其他的竟是上好的豬肉、羊肉、鬆雞甚至還有二百多斤蔬菜和二百多斤精米,確實隻能算一點小心意。張寅還滿臉得意的說著
“俺們鄉下人送禮,最講一個實惠,眼下虜賊圍城,最缺的就是糧食。這東西解餓,是好東西啊。我知道您家人口多,糧食送的可能還少,不過沒關係,小的就住在連升老店,您老這糧食不夠吃,派個人去說一聲,小人立刻就給您送來。俺是做武將的,有的是氣力,能扛能搬,不怕吃苦。您家裏有什麽活,隻管吩咐,泥水木工,小人都會的。”
“有心了。不過這些禮物,你還是拿回去吧。等到虜賊退了,該議的功,肯定會議,萬歲不會薄待一個功臣。你若是送禮,我可要翻臉了。”
兩人推辭了一番,最後張寅隻好讓人把這些重禮都抬出去,走到門口時,還不住的給楊承祖磕頭行禮,連聲稱讚著清官。等到人送走了,楊承祖搖了搖頭“蠢材,怪不得官職升不上去,拿這些東西當孝敬,不被兵部的人罵出去,也算命好。”
張寅等出了街口,臉上的神情也漸漸恢複了平常,不過他生的麵善,不管什麽表情,都讓人感覺是在笑。“楊承祖,果然是個貪財如命的,見送的禮少,就直接扔了出來。這樣的人,格局有限,不足為患,看來還是我多慮了。”
見路上,百姓們的表情大
多正常,並未因為大兵圍城而有驚惶之色,各糧行之前,也聽不到多少抱怨聲。他隻好暗自的歎了口氣:看來這次在京師,怕是難有什麽作為。不過能把大明的眼光吸引在草原上,就可以算做成功,而自己這次的禮,不知道能換來什麽前程。
兩日之後,不知是哪個地方最先流出的消息,但是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師各處:蒙古大軍退了!
這個消息剛剛傳開時,朝廷上的諸公隻當是北虜使的什麽詐術,依舊下令堅守不出,不得浪戰不許追擊。這也是之前采取收縮戰術的惡果,導致對於蒙古人的軍情並不掌握,沒法做出判斷。
不過想搶功勞的人還是有,出城去找人頭的越來越多,傳來的軍情也就多了,虜賊確實在撤退。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朝廷方麵的情報,也漸漸詳細起來。似乎是北虜內部出了什麽分歧,有幾路人馬拔營起寨返回草原,還有一些部落改去抄掠其他地方,不繼續在京師附近徘徊。
這些遊牧部落的紀律性,遠不能與明朝這種農耕文明國家相比,大汗的權威,完全是靠所擁有的武力強行樹立起來。像是這次十萬鐵騎攻破古北口,一方麵是過冬的壓力,另一方麵,則是大板升城的初步完成,為博迪的部落增加的影響力。
可是眼下頓兵於堅城之下,麵對高牆厚壁,破城是連想都不要想了。想要和大明談,但是大明擺出的態度完全是有本事你就來打,就是打不過你也不和你談。這些部落頭人可不想再耗下去,大家是來發財的,不是來耗時間的,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去找別的地方發財。
京師城外的虜賊越來越少,而大明軍隊屢敗屢戰,勢頭不減,反正城內有那麽多難民,軍官想找人補兵也相對容易,於是打的很是積極。
兩下比較,蒙古人實際上才是真正的死不起人,這種拚消耗並不符合蒙古人利益,等到京師附近終於出現第一隊勤王之師時,這些蒙古人拔營回師,也就在情理之中。
乾清宮內,內閣與皇帝共同發出命令,京營各部並班軍嚴守駐地,不得輕易追擊。命九邊諸軍,於防地痛擊虜賊,使其片馬不得北歸。在這個命令發布之後不久,大明內部的自我整肅也全麵開始。這時正值秋季,風起,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