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呂布追隨丁原,也曾盡忠職守,不但常常為上司出謀劃策,處理府內文書,還要貼身侍衛上司的安全。由於他出眾的辦事能力,一個人可以頂三個人的活,所以上司丁原對他很是親近信賴。然而,丁原其人卻是個性情粗略的人,除了為人脾氣暴躁外,處事還缺乏正確的價值觀。隻要是上頭下達的命令,無論對錯,從來都是受使不辭難。如火燒孟津一事。就因為上頭的一紙命令,他竟然就可以棄孟津港百姓的身家性命於不顧。對於他這般的愚忠行為,難免會讓一直用心處理州內事務的呂布暗自搖頭。
呂布的出身是比較低微的,而且又是邊疆人。自從他出世以來,家鄉就縷縷遭受外寇入侵,所以沒有人能夠比他更清楚平民的處境和需求。在那個縷縷外寇入侵的年代,平民又飽受貴族官僚的壓迫,不堪的處境可想而知。而呂布的出身又代表了平民,他會用心處理州務,這並不讓人難以置信。
也許,在平日相處的過程裏,呂布與丁原之間就曾發生過矛盾,以至於火燒孟津之事發生後,呂布對於丁原的看法就徹底改觀了。在他看來,丁原似乎並不是一個真正值得追隨的上司。
常言道,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則必有因。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進行質疑、分析、推斷的,其關鍵隻在於論據的合理與否。倘若史書所記載的全都是真的,那便不是史書,而是聖經了。然而,真相隻能有一個。
公元188年三月,南匈奴屠各部落發生叛亂,攻掠並州,並州刺史張懿被匈奴兵殺死。也許張懿為官並不十分清廉,施政期間常會剝削那些少數民族,因而才會引起他們的叛亂,且最終被殺死。叛亂通常都是被壓迫出來的,而非是人們的本性都是好亂的。
張懿死後,並州便迎來了下一任刺史――丁建陽。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河西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東漢時屬平陽郡,河東郡北鄰)的黃巾餘黨舉兵作亂,攻掠太原郡、河東郡等地。也許,這一次抵禦賊寇的戰役呂布也參加了,所以陳壽才會在《三國誌》中說他以驍武給並州。當然,之前幾年外寇入侵並州的時候,呂布想來也是有參與抗戰的。以驍武給並州,說明他是一個對家鄉的和平安定有著卓著貢獻的人,否則陳壽不會刻意地提一筆。
據野史說,呂布可能是定襄人。漢獻帝建安二十年,曹操省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割太原郡北部置新興郡。五原郡人口被遷置於太原郡陽曲縣故地,即新興郡九原縣(今忻州)。也許,陳壽將新興郡的九原誤以為是五原郡的九原,因而也有誤載的可能。這點質疑,想來應已有人提過了才是。假如呂布是定襄人,而王允又是太原人,二人本就是同郡老鄉,那麽後來他們的關係會走得那麽近,就不難理解了。
由於呂布武藝高強,作戰驍猛,坐下赤兔馬(傳說產自定襄東南的七岩山)來去如風,因而人們送了他一個綽號――飛將。而初到並州上任的丁原,在聽說了呂布的名聲後,於是便征召呂布前來為自己效力。這時的呂布也許在想,自己終於遇到一個識人的明主了。自從呂布受到丁原的征召,出任了主簿一職後,史書上就不曾出現過異族人攻掠並州以及賊寇四下作亂的記載了。可見,呂布處理州務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就這樣,大概一直到翌年公元189年三、四月份左右,漢靈帝又下詔任命董卓為並州牧。也許是因為丁原的刺史一職任期滿了,所以朝廷才會改任董卓為並州牧。
漢時,刺史一職並不常置,通常都是一年一換。論權力,刺史比州牧要小得多。州牧具有掌管地方軍權的權限,並且也可以連任。而刺史隻是中央派去地方刺查國情類似於欽差的職務,雖然也很有權力,但卻不具有掌管地方軍權的權限。而丁原的手裏之所以有兵權,因為他除了是刺史外,還是騎都尉。就在丁原接任刺史一職的同月,江夏人劉焉就向漢靈帝奏請將刺史改為州牧,以增加地方長官的權力,來壓製那些到處作亂的賊寇。而漢靈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丁原離任後,便被任命為武猛都尉,歸於上軍校尉蹇碩管製,奉命駐守於司州河內郡的孟津關。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會有一個疑惑,既然丁原不再是刺史了,那麽呂布又是否還是主簿呢?依照正常的程序來說,呂布應該依舊還是主簿,並且被移交到並州牧董卓的手下繼續任職。主簿不同於從事,從事屬於武職,刺史可以自行決定任用。倘若當時的情況真是這樣,那麽後來所發生的一切就很好理解了。有一點我們還需要知道,主簿一職是刺史屬下的專職文官,刺史離任了以後,主簿還應當繼續要留在州府處理文書。那麽,丁原離任之後就僅僅隻是武官了,而呂布這個文官自然也就不應歸他所管了。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是,我們全都被史書上那欲蓋彌彰式的敘述手法給欺瞞了,認為從始至終呂布都是在丁原手下任職的,可事實卻似乎並非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
其實,欲蓋彌彰是古時候寫史書的人所常用的一種修飾手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混淆邏輯,給後人造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其個中緣由很好理解,史書的主要作用並不在於記述真實的曆史,而是為了頌揚勝利者的光輝事跡。其目的既是如此的虛偽,其內容又如何可以盡信呢?至少在我看來,所有的史書都是不可盡信的。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呂布的出身是比較低微的,而且又是邊疆人。自從他出世以來,家鄉就縷縷遭受外寇入侵,所以沒有人能夠比他更清楚平民的處境和需求。在那個縷縷外寇入侵的年代,平民又飽受貴族官僚的壓迫,不堪的處境可想而知。而呂布的出身又代表了平民,他會用心處理州務,這並不讓人難以置信。
也許,在平日相處的過程裏,呂布與丁原之間就曾發生過矛盾,以至於火燒孟津之事發生後,呂布對於丁原的看法就徹底改觀了。在他看來,丁原似乎並不是一個真正值得追隨的上司。
常言道,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則必有因。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進行質疑、分析、推斷的,其關鍵隻在於論據的合理與否。倘若史書所記載的全都是真的,那便不是史書,而是聖經了。然而,真相隻能有一個。
公元188年三月,南匈奴屠各部落發生叛亂,攻掠並州,並州刺史張懿被匈奴兵殺死。也許張懿為官並不十分清廉,施政期間常會剝削那些少數民族,因而才會引起他們的叛亂,且最終被殺死。叛亂通常都是被壓迫出來的,而非是人們的本性都是好亂的。
張懿死後,並州便迎來了下一任刺史――丁建陽。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河西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東漢時屬平陽郡,河東郡北鄰)的黃巾餘黨舉兵作亂,攻掠太原郡、河東郡等地。也許,這一次抵禦賊寇的戰役呂布也參加了,所以陳壽才會在《三國誌》中說他以驍武給並州。當然,之前幾年外寇入侵並州的時候,呂布想來也是有參與抗戰的。以驍武給並州,說明他是一個對家鄉的和平安定有著卓著貢獻的人,否則陳壽不會刻意地提一筆。
據野史說,呂布可能是定襄人。漢獻帝建安二十年,曹操省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割太原郡北部置新興郡。五原郡人口被遷置於太原郡陽曲縣故地,即新興郡九原縣(今忻州)。也許,陳壽將新興郡的九原誤以為是五原郡的九原,因而也有誤載的可能。這點質疑,想來應已有人提過了才是。假如呂布是定襄人,而王允又是太原人,二人本就是同郡老鄉,那麽後來他們的關係會走得那麽近,就不難理解了。
由於呂布武藝高強,作戰驍猛,坐下赤兔馬(傳說產自定襄東南的七岩山)來去如風,因而人們送了他一個綽號――飛將。而初到並州上任的丁原,在聽說了呂布的名聲後,於是便征召呂布前來為自己效力。這時的呂布也許在想,自己終於遇到一個識人的明主了。自從呂布受到丁原的征召,出任了主簿一職後,史書上就不曾出現過異族人攻掠並州以及賊寇四下作亂的記載了。可見,呂布處理州務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就這樣,大概一直到翌年公元189年三、四月份左右,漢靈帝又下詔任命董卓為並州牧。也許是因為丁原的刺史一職任期滿了,所以朝廷才會改任董卓為並州牧。
漢時,刺史一職並不常置,通常都是一年一換。論權力,刺史比州牧要小得多。州牧具有掌管地方軍權的權限,並且也可以連任。而刺史隻是中央派去地方刺查國情類似於欽差的職務,雖然也很有權力,但卻不具有掌管地方軍權的權限。而丁原的手裏之所以有兵權,因為他除了是刺史外,還是騎都尉。就在丁原接任刺史一職的同月,江夏人劉焉就向漢靈帝奏請將刺史改為州牧,以增加地方長官的權力,來壓製那些到處作亂的賊寇。而漢靈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丁原離任後,便被任命為武猛都尉,歸於上軍校尉蹇碩管製,奉命駐守於司州河內郡的孟津關。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會有一個疑惑,既然丁原不再是刺史了,那麽呂布又是否還是主簿呢?依照正常的程序來說,呂布應該依舊還是主簿,並且被移交到並州牧董卓的手下繼續任職。主簿不同於從事,從事屬於武職,刺史可以自行決定任用。倘若當時的情況真是這樣,那麽後來所發生的一切就很好理解了。有一點我們還需要知道,主簿一職是刺史屬下的專職文官,刺史離任了以後,主簿還應當繼續要留在州府處理文書。那麽,丁原離任之後就僅僅隻是武官了,而呂布這個文官自然也就不應歸他所管了。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是,我們全都被史書上那欲蓋彌彰式的敘述手法給欺瞞了,認為從始至終呂布都是在丁原手下任職的,可事實卻似乎並非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
其實,欲蓋彌彰是古時候寫史書的人所常用的一種修飾手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混淆邏輯,給後人造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其個中緣由很好理解,史書的主要作用並不在於記述真實的曆史,而是為了頌揚勝利者的光輝事跡。其目的既是如此的虛偽,其內容又如何可以盡信呢?至少在我看來,所有的史書都是不可盡信的。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