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造成漢末天下大亂的起因是什麽?
如果要歸根結底的說,可以從兩個層麵來得到答案,一個是哲學,另一個是現實。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是因為人心的貪婪,促使了人性的自私,從而導致了爭鬥的發生。而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是由於宦官幹政,肆意迫害為國家效力的黨人,造成了黨人的怨恨,於是爭鬥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史書上有這麽一段記載:何進在掌握了朝政大權以後,心裏怨恨蹇碩曾經想要謀害自己,於是暗中計劃準備除掉蹇碩。
通這段敘述,我們可以披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何進這個人的心態不夠寬厚,不是一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假如何進能夠換一種心態,以一種正直的態度來跟蹇碩談判,說:“隻要以後你能夠安份守己,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不幹涉朝政,不違法亂紀,咱們過往的恩怨可以一筆勾銷。”如果何進以這種心態來處理自己跟蹇碩等一幫宦官之間的關係,那麽後來朝政的局勢又怎會混亂不堪,董卓這個野心家又怎會有機會趁勢奪權擅政,天下又怎會再一次大亂呢?
為什麽我們這一代的人總會說心態是第一、心態決定成敗這一類的話,其中的道理就是這樣。心態好的人,也許不一定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然而心態不好的人,卻是一定做不到百分之百成功的。
何進想要殺蹇碩,此事蹇碩是否心裏有數,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多半也是清楚何進的為人,不會那麽輕易就放下舊怨跟他和好的。所以蹇碩打算先發製人,密謀將何進除掉。蹇碩這般打算,一是為了除掉自己的心頭大患;二是為了執行漢靈帝臨終前的遺命――擁立劉協為帝。然而,結果卻因為機事不密,被何進給預先發覺了,之後又因為宦官內部的不和睦,最後導致蹇碩反為何進所殺。
說起來,劉辯在何進兄妹的擁護下登位了以後,宦官們想要再重新擁立劉協為帝,這事兒恐怕有點兒懸。即便是蹇碩能夠成功謀殺何進,僅依靠他手中的禁軍,也不好說就一定能夠成功。這也是為什麽十常侍會跟蹇碩的意誌不和,乃至最後內訌的根由。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麵,宦官與黨人之間的仇怨一直積累的很深,早晚要得爆發一場大戰,這是由於壓迫所導致的一個必定要經曆的過程。所謂,有壓迫的地方就會有反抗,想來許多人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何進在一時巧合的情況下除掉了蹇碩,之後又收編了蹇碩手下的禁軍,於是便完全掌控了宮城內外全部的兵權。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一個疑問,宦官究竟該不該除,除掉與否又是否有什麽利弊?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絕對準確的答案。其實在我看來,除與不除好像沒什麽兩樣。就算除掉了,也不過隻是保證了外戚與一幹黨人的利益,並不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人民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基礎的穩固如果不能得到保證,那麽這個國家的主權被顛覆也隻是遲早的問題。這貌似與宦官的存在與否,並無主要幹係。
宦官的問題暫時擱在了一邊,外戚之間又突然出現了衝突。董氏開始跟何氏爭權了。董氏即董太後及其兄弟驃騎將軍董重一黨。事實已經證明了,就算沒有宦官的出現,爭鬥也一樣不會停止。其結果,便是由於人內心的貪婪與否所促使的。董氏的爭權之為,隻是曇花一現,不到十天的功夫就敗給了何氏。
然而,董氏的失敗,是否就意味著朝廷的內部就此太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宦官還在,黨人對宦官的仇怨也還在,那幫黨人又如何肯甘心讓宦官就這樣過著安生的日子?於是乎,人心與人心的鬥爭依舊繼續。
此時此刻,又有一個疑問擺在了我們的麵前。假若何進不死,並且將一幹宦官都盡數除去,那麽是否天下就太平了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宦官除去了是沒錯,可是官僚對於百姓的壓迫依舊還在,階級之間的矛盾依舊還在,因而鬥爭依舊不可避免的還是會發生。這也是為什麽曹操等有些人,會對盡數誅殺宦官之舉不以為然的原因所在。天下的太平與否,和殺不殺宦官根本就沒有主要的幹係,宦官的幹政隻是其次,首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當時國家的機製以及施政的方針。
何進這個人處事的手腕不夠鐵血,幹事情總是拖拖遝遝的,以至於拖遝了幾個月,不但沒能除掉宦官,反而把自己給搭進去了。其實,何進之所以會猶豫不決,也是有其原因的。一是何氏能有今日的地位和權勢,首要的原因就是由於一開始宦官的提攜,何進難免會存有一定所謂知恩圖報的心理。二是何進的妹妹何太後與其弟何苗、包括何太後的生母都不同意誅除宦官之舉,何進難免就有些受他們的意見所牽製。
時任車騎將軍的何苗就勸說何進,認為即便是誅除了宦官,也不一定就能改變當下的狀況,畢竟國家大事,不是嘴上說說那麽容易的,萬一要是出了什麽亂子,恐將覆水難收。何苗的話雖然是出於自身的利益來考慮的,但也不能說一點道理都沒有的,而事實也證明了,何進的執意而為,卻導致了宦官們的狗急跳牆。
何苗勸諫何進一事,是發生在何進采納了袁紹召四方猛將前來以脅太後的建議之後的。在此之前主簿陳琳、典軍校尉曹操等人都先後有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從他們說的話裏可以看出,他們都認為袁紹的這個主意,實實在在是個餿主意。
這件事情從表麵上看,是由於袁紹的建議導致了後來董卓亂政的發生,但其實董卓亂政的悲劇隻是一個意外,並不是曆史的一個必然趨勢。也就是說,如果何進不死,朝廷後來的政權未必會被董卓所顛覆。董卓畢竟隻是個外來的軍閥,倘若何進不死,朝政的大權依舊是掌控在何進手裏的,量他董胖子也不過就是個前將軍,在局勢上還是要接受何進的節製,基本就是翻不出花來的。實在不行,就把董卓給明升暗降,削了他的兵權。如此,一個沒有實際兵權的董胖子,也就隻是董胖子罷了。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如果要歸根結底的說,可以從兩個層麵來得到答案,一個是哲學,另一個是現實。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是因為人心的貪婪,促使了人性的自私,從而導致了爭鬥的發生。而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是由於宦官幹政,肆意迫害為國家效力的黨人,造成了黨人的怨恨,於是爭鬥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史書上有這麽一段記載:何進在掌握了朝政大權以後,心裏怨恨蹇碩曾經想要謀害自己,於是暗中計劃準備除掉蹇碩。
通這段敘述,我們可以披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何進這個人的心態不夠寬厚,不是一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假如何進能夠換一種心態,以一種正直的態度來跟蹇碩談判,說:“隻要以後你能夠安份守己,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不幹涉朝政,不違法亂紀,咱們過往的恩怨可以一筆勾銷。”如果何進以這種心態來處理自己跟蹇碩等一幫宦官之間的關係,那麽後來朝政的局勢又怎會混亂不堪,董卓這個野心家又怎會有機會趁勢奪權擅政,天下又怎會再一次大亂呢?
為什麽我們這一代的人總會說心態是第一、心態決定成敗這一類的話,其中的道理就是這樣。心態好的人,也許不一定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然而心態不好的人,卻是一定做不到百分之百成功的。
何進想要殺蹇碩,此事蹇碩是否心裏有數,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多半也是清楚何進的為人,不會那麽輕易就放下舊怨跟他和好的。所以蹇碩打算先發製人,密謀將何進除掉。蹇碩這般打算,一是為了除掉自己的心頭大患;二是為了執行漢靈帝臨終前的遺命――擁立劉協為帝。然而,結果卻因為機事不密,被何進給預先發覺了,之後又因為宦官內部的不和睦,最後導致蹇碩反為何進所殺。
說起來,劉辯在何進兄妹的擁護下登位了以後,宦官們想要再重新擁立劉協為帝,這事兒恐怕有點兒懸。即便是蹇碩能夠成功謀殺何進,僅依靠他手中的禁軍,也不好說就一定能夠成功。這也是為什麽十常侍會跟蹇碩的意誌不和,乃至最後內訌的根由。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麵,宦官與黨人之間的仇怨一直積累的很深,早晚要得爆發一場大戰,這是由於壓迫所導致的一個必定要經曆的過程。所謂,有壓迫的地方就會有反抗,想來許多人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何進在一時巧合的情況下除掉了蹇碩,之後又收編了蹇碩手下的禁軍,於是便完全掌控了宮城內外全部的兵權。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一個疑問,宦官究竟該不該除,除掉與否又是否有什麽利弊?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絕對準確的答案。其實在我看來,除與不除好像沒什麽兩樣。就算除掉了,也不過隻是保證了外戚與一幹黨人的利益,並不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人民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基礎的穩固如果不能得到保證,那麽這個國家的主權被顛覆也隻是遲早的問題。這貌似與宦官的存在與否,並無主要幹係。
宦官的問題暫時擱在了一邊,外戚之間又突然出現了衝突。董氏開始跟何氏爭權了。董氏即董太後及其兄弟驃騎將軍董重一黨。事實已經證明了,就算沒有宦官的出現,爭鬥也一樣不會停止。其結果,便是由於人內心的貪婪與否所促使的。董氏的爭權之為,隻是曇花一現,不到十天的功夫就敗給了何氏。
然而,董氏的失敗,是否就意味著朝廷的內部就此太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宦官還在,黨人對宦官的仇怨也還在,那幫黨人又如何肯甘心讓宦官就這樣過著安生的日子?於是乎,人心與人心的鬥爭依舊繼續。
此時此刻,又有一個疑問擺在了我們的麵前。假若何進不死,並且將一幹宦官都盡數除去,那麽是否天下就太平了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宦官除去了是沒錯,可是官僚對於百姓的壓迫依舊還在,階級之間的矛盾依舊還在,因而鬥爭依舊不可避免的還是會發生。這也是為什麽曹操等有些人,會對盡數誅殺宦官之舉不以為然的原因所在。天下的太平與否,和殺不殺宦官根本就沒有主要的幹係,宦官的幹政隻是其次,首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當時國家的機製以及施政的方針。
何進這個人處事的手腕不夠鐵血,幹事情總是拖拖遝遝的,以至於拖遝了幾個月,不但沒能除掉宦官,反而把自己給搭進去了。其實,何進之所以會猶豫不決,也是有其原因的。一是何氏能有今日的地位和權勢,首要的原因就是由於一開始宦官的提攜,何進難免會存有一定所謂知恩圖報的心理。二是何進的妹妹何太後與其弟何苗、包括何太後的生母都不同意誅除宦官之舉,何進難免就有些受他們的意見所牽製。
時任車騎將軍的何苗就勸說何進,認為即便是誅除了宦官,也不一定就能改變當下的狀況,畢竟國家大事,不是嘴上說說那麽容易的,萬一要是出了什麽亂子,恐將覆水難收。何苗的話雖然是出於自身的利益來考慮的,但也不能說一點道理都沒有的,而事實也證明了,何進的執意而為,卻導致了宦官們的狗急跳牆。
何苗勸諫何進一事,是發生在何進采納了袁紹召四方猛將前來以脅太後的建議之後的。在此之前主簿陳琳、典軍校尉曹操等人都先後有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從他們說的話裏可以看出,他們都認為袁紹的這個主意,實實在在是個餿主意。
這件事情從表麵上看,是由於袁紹的建議導致了後來董卓亂政的發生,但其實董卓亂政的悲劇隻是一個意外,並不是曆史的一個必然趨勢。也就是說,如果何進不死,朝廷後來的政權未必會被董卓所顛覆。董卓畢竟隻是個外來的軍閥,倘若何進不死,朝政的大權依舊是掌控在何進手裏的,量他董胖子也不過就是個前將軍,在局勢上還是要接受何進的節製,基本就是翻不出花來的。實在不行,就把董卓給明升暗降,削了他的兵權。如此,一個沒有實際兵權的董胖子,也就隻是董胖子罷了。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