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道,咱們現在來說一說德;所謂德,對於它的含義我先不說,我想問一下,你二人知不知道人與禽獸的區別在哪裏?”我問。
這時,劉協不禁說:“這個我知道,人有禮義廉恥,而禽獸沒有。”
我搖了搖頭說:“不,禽獸同樣也有禮義廉恥,隻不過人並不知道而已。”
“啊?此話怎講?”劉協很是不解地問。此時,一旁的何太後也有些不解了。
我便說:“我可以用狼這種動物來舉個例子;在我的家鄉曾有人對狼做過調查,在狼的每一個族群裏都會有一個首領,族裏所有的族民都會自行服從首領的命令,此可謂之為禮;而當族裏的族民受到外來捕食者的侵害時,所有的族民都會一起上前與捕食者殊死搏鬥,此可謂之為義;當族群一起外出捕到了獵物時,首領便會將獵物分給所有族民一起吃,以保證族群可以正常的發展壯大,此可謂之為廉;而每當有下屬侵犯了首領的權威時,首領教訓了牠以後,牠便不會再輕易違犯,此可謂之為恥;因而,禽獸跟人一樣也是有著禮義廉恥的。”
“哦,原來如此。”二人不禁都釋然地點了點頭,旋即劉協又問:“那人與禽獸的區別究竟是什麽呢?”
我回道:“人與禽獸最根本上的區別,就是人有道德,而禽獸沒有;倘若有一天禽獸也有了道德,那麽禽獸也將不再是禽獸了;反之,人若是失了道德,那麽很可能連禽獸都不如。”
何太後不禁點了點頭說:“如此說來,確有道理;正所謂虎毒不食子,然而有些人卻——唉!”
她說著不禁歎了口氣,看起來很是憂傷的樣子。驀然間,我不禁在想,也許在別人的眼裏她是陰狠強悍的何太後,但我卻看得出她還有著另外多愁善感的一麵。可能這個世上再壞的人也有好的一麵,隻是多數人往往不善於去發現而已。相信,不是誰想去做一個壞人的,隻因現實中往往會讓人有很多的無奈,而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應該做的事情。但如果想要破除現實強加給自己的束縛,那麽就必須要逆轉自己的思維,改變自己的思想。
我微微笑了下,旋即又說:“其實,在禽獸的世界裏,往往隻有生存與利益,並沒有絲毫道德可言;而人卻不同,通常有德之人即便是你對他不好,他也一樣會以德報怨;所以,我將德理解為心態,即人在麵對外在事物變化時內心的態度。”
“在我家鄉有一句俗話,叫做心態是第一,而《素書》裏也有一句話,叫作先莫先於修德;這說明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意識到了心態的重要性,因而才會有修身先修心的觀點;那麽修心修的是什麽?修的正是一個德字。”
劉協不禁釋然道:“噢,難怪孔聖人要倡導為人應要先有德,而後方可稱之為人。”
我點點頭說:“沒錯;說起來,孔子領悟的道理還是比較正確的,隻是他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更精確通俗地表達出來,以至於在一些人看來那隻是一些膚淺的道理而已。”
“哦。”劉協點了點頭,又問:“那又當如何修德呢?”
我回道:“想要修德,首先還得弄清德有哪些性質?德,主要分兩種情況——美德與偽德;所謂美德,即不帶有任何目的的行善,所謂偽德,則指夾雜著個人私心的善行;做為一個求知上進的人,應當要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是非觀來分辯,什麽樣的行為是美德,什麽樣的行為又是偽德,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對與錯之間迷茫。”
何太後不禁點頭說:“嗯,聽你這樣一說,哀家頓覺豁然開朗。”
劉協不禁也道:“是啊,自古以來,還不曾有一人能將世間大道說的這般通透,仿佛隻要是人便可以理解一般。”
我笑笑說:“道理本來就是要讓人越聽越明白才好。”
二人點了點頭,何太後不禁又問:“那什麽又是仁呢?”
我回道:“當年,孔子除了倡導一個德字以外,還推行一個仁字;所謂仁者愛人,這話還是有道理的,但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因為人的內心都有其自私的一麵,因而孔子隻將仁單純地理解為愛人,就顯得有些一廂情願了;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所以,我將仁理解為修養。”
“所謂修養,即修煉涵養;其引申含義就是為了讓自己做到不去傷害他人,而不斷的修煉自己的涵養,亦即一個肯為了善待他人而改變自己的人,就是一個仁者;說白了,如果你能夠不去傷害別人,那麽你就算是一個善人,如果你能夠主動去善待別人,那麽你就是一個仁者。”
“原來如此。”二人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所謂義,我將之理解為品格;想必有些人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是重大義之人,其品行都是剛正不阿的;一個義字不僅包含了不阿的品行,還包含了高尚的人格;比如你們常說的忠君、孝順、愛人,這其實都是一種義的體現;試想一下,如果你對國君不守義,你會忠誠於他嗎?對父母不守義,你會孝順他們嗎?對子女不守義,你會愛護他們嗎?很顯然不可能會的。”
“至於,人為什麽會需要義這種品格呢?因為世人如果都無義的話,那麽這個世道必然會紛亂不堪;隻因無義之人通常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而自私的人又總是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與他人爭鬥不止;所以,無義之人一旦多了起來,這個世道就會紛亂不堪了。”
“那如何才算作是有義呢?”劉協不禁又很是好奇地問。
我微笑著回道:“很簡單,一個具有上進心、責任心、擔當心的人,就是有義之人。”
“哦,我明白了。”劉協釋然地點了點頭。一旁的何太後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我看了看二人,旋即又接著說:“最後,咱們再來說一說禮字的含義;所謂禮,我將之理解為素質,其具體表現在於尊重他人,即不輕易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在他人的身上;正如,孔子也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麽一個道理;而要尊重的這些人裏麵,同樣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伴侶、子女。”
“其實,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這世上每個人都能做好為人應該做的本份,每個人都不必強迫別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並且人人都能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那我們的國家與民族是否就會越來越文明、越來越富強呢?很顯然,這是肯定的;可是,用我家鄉的一句俗語來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美好的願望不過隻是一個幻想而已。”
何太後不由掩嘴笑了下,說:“你說話還真是風趣;其實,幻想與否,那隻是最初而已;哀家相信,有朝一日,你定能達成所願的。”
劉協不禁也點頭說:“太後說的沒錯,如閔常侍這般有智慧有才華的人,我漢家能得到你的輔佐,可真是幸事啊!隻可惜皇兄跑去玩耍了,沒能在這兒聽從閔常侍的教誨。”
這時,何太後卻微笑著看了看劉協說:“無妨,辯兒在不在已不重要了,隻要你在就可以了。”
“為何?”劉協不解道。
她回道:“以後你就知道了。”
“哦。”劉協不禁撓了撓頭,實在有些不大明了。
人生在世,應要敢想、敢為、敢當,方才不負來這世上一遭。如果你什麽都不做,那麽你的人生是沒有絲毫價值的。也許你的能力有限,以至於隻能做一丁點有益的事情,但是你存在的價值卻將會是無限的。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這時,劉協不禁說:“這個我知道,人有禮義廉恥,而禽獸沒有。”
我搖了搖頭說:“不,禽獸同樣也有禮義廉恥,隻不過人並不知道而已。”
“啊?此話怎講?”劉協很是不解地問。此時,一旁的何太後也有些不解了。
我便說:“我可以用狼這種動物來舉個例子;在我的家鄉曾有人對狼做過調查,在狼的每一個族群裏都會有一個首領,族裏所有的族民都會自行服從首領的命令,此可謂之為禮;而當族裏的族民受到外來捕食者的侵害時,所有的族民都會一起上前與捕食者殊死搏鬥,此可謂之為義;當族群一起外出捕到了獵物時,首領便會將獵物分給所有族民一起吃,以保證族群可以正常的發展壯大,此可謂之為廉;而每當有下屬侵犯了首領的權威時,首領教訓了牠以後,牠便不會再輕易違犯,此可謂之為恥;因而,禽獸跟人一樣也是有著禮義廉恥的。”
“哦,原來如此。”二人不禁都釋然地點了點頭,旋即劉協又問:“那人與禽獸的區別究竟是什麽呢?”
我回道:“人與禽獸最根本上的區別,就是人有道德,而禽獸沒有;倘若有一天禽獸也有了道德,那麽禽獸也將不再是禽獸了;反之,人若是失了道德,那麽很可能連禽獸都不如。”
何太後不禁點了點頭說:“如此說來,確有道理;正所謂虎毒不食子,然而有些人卻——唉!”
她說著不禁歎了口氣,看起來很是憂傷的樣子。驀然間,我不禁在想,也許在別人的眼裏她是陰狠強悍的何太後,但我卻看得出她還有著另外多愁善感的一麵。可能這個世上再壞的人也有好的一麵,隻是多數人往往不善於去發現而已。相信,不是誰想去做一個壞人的,隻因現實中往往會讓人有很多的無奈,而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應該做的事情。但如果想要破除現實強加給自己的束縛,那麽就必須要逆轉自己的思維,改變自己的思想。
我微微笑了下,旋即又說:“其實,在禽獸的世界裏,往往隻有生存與利益,並沒有絲毫道德可言;而人卻不同,通常有德之人即便是你對他不好,他也一樣會以德報怨;所以,我將德理解為心態,即人在麵對外在事物變化時內心的態度。”
“在我家鄉有一句俗話,叫做心態是第一,而《素書》裏也有一句話,叫作先莫先於修德;這說明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意識到了心態的重要性,因而才會有修身先修心的觀點;那麽修心修的是什麽?修的正是一個德字。”
劉協不禁釋然道:“噢,難怪孔聖人要倡導為人應要先有德,而後方可稱之為人。”
我點點頭說:“沒錯;說起來,孔子領悟的道理還是比較正確的,隻是他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更精確通俗地表達出來,以至於在一些人看來那隻是一些膚淺的道理而已。”
“哦。”劉協點了點頭,又問:“那又當如何修德呢?”
我回道:“想要修德,首先還得弄清德有哪些性質?德,主要分兩種情況——美德與偽德;所謂美德,即不帶有任何目的的行善,所謂偽德,則指夾雜著個人私心的善行;做為一個求知上進的人,應當要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是非觀來分辯,什麽樣的行為是美德,什麽樣的行為又是偽德,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對與錯之間迷茫。”
何太後不禁點頭說:“嗯,聽你這樣一說,哀家頓覺豁然開朗。”
劉協不禁也道:“是啊,自古以來,還不曾有一人能將世間大道說的這般通透,仿佛隻要是人便可以理解一般。”
我笑笑說:“道理本來就是要讓人越聽越明白才好。”
二人點了點頭,何太後不禁又問:“那什麽又是仁呢?”
我回道:“當年,孔子除了倡導一個德字以外,還推行一個仁字;所謂仁者愛人,這話還是有道理的,但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因為人的內心都有其自私的一麵,因而孔子隻將仁單純地理解為愛人,就顯得有些一廂情願了;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所以,我將仁理解為修養。”
“所謂修養,即修煉涵養;其引申含義就是為了讓自己做到不去傷害他人,而不斷的修煉自己的涵養,亦即一個肯為了善待他人而改變自己的人,就是一個仁者;說白了,如果你能夠不去傷害別人,那麽你就算是一個善人,如果你能夠主動去善待別人,那麽你就是一個仁者。”
“原來如此。”二人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所謂義,我將之理解為品格;想必有些人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是重大義之人,其品行都是剛正不阿的;一個義字不僅包含了不阿的品行,還包含了高尚的人格;比如你們常說的忠君、孝順、愛人,這其實都是一種義的體現;試想一下,如果你對國君不守義,你會忠誠於他嗎?對父母不守義,你會孝順他們嗎?對子女不守義,你會愛護他們嗎?很顯然不可能會的。”
“至於,人為什麽會需要義這種品格呢?因為世人如果都無義的話,那麽這個世道必然會紛亂不堪;隻因無義之人通常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而自私的人又總是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與他人爭鬥不止;所以,無義之人一旦多了起來,這個世道就會紛亂不堪了。”
“那如何才算作是有義呢?”劉協不禁又很是好奇地問。
我微笑著回道:“很簡單,一個具有上進心、責任心、擔當心的人,就是有義之人。”
“哦,我明白了。”劉協釋然地點了點頭。一旁的何太後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我看了看二人,旋即又接著說:“最後,咱們再來說一說禮字的含義;所謂禮,我將之理解為素質,其具體表現在於尊重他人,即不輕易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在他人的身上;正如,孔子也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麽一個道理;而要尊重的這些人裏麵,同樣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伴侶、子女。”
“其實,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這世上每個人都能做好為人應該做的本份,每個人都不必強迫別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並且人人都能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那我們的國家與民族是否就會越來越文明、越來越富強呢?很顯然,這是肯定的;可是,用我家鄉的一句俗語來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美好的願望不過隻是一個幻想而已。”
何太後不由掩嘴笑了下,說:“你說話還真是風趣;其實,幻想與否,那隻是最初而已;哀家相信,有朝一日,你定能達成所願的。”
劉協不禁也點頭說:“太後說的沒錯,如閔常侍這般有智慧有才華的人,我漢家能得到你的輔佐,可真是幸事啊!隻可惜皇兄跑去玩耍了,沒能在這兒聽從閔常侍的教誨。”
這時,何太後卻微笑著看了看劉協說:“無妨,辯兒在不在已不重要了,隻要你在就可以了。”
“為何?”劉協不解道。
她回道:“以後你就知道了。”
“哦。”劉協不禁撓了撓頭,實在有些不大明了。
人生在世,應要敢想、敢為、敢當,方才不負來這世上一遭。如果你什麽都不做,那麽你的人生是沒有絲毫價值的。也許你的能力有限,以至於隻能做一丁點有益的事情,但是你存在的價值卻將會是無限的。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