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入的人口讓新村一下子變得更熱鬧起來,事前規劃的居民住宅用地和耕地上不斷往來穿梭著新入村的村民忙碌的身影,一個個新窩棚迅速的被建起,一塊塊耕田也逐漸開墾成型。


    新村民的加入在重複一遍新村剛搭建時的那些老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例如新老村民之間的矛盾,新村民不遵守新村的一些規定,以及新村民例如對如何送孩子入學、如何去工廠領料幹活、如何換工分什麽什麽的……由於覃二是新村當仁不讓實際的領頭羊扛把子,這些事情自然成為了他每天要處理的最多問題,也成為了最另他頭疼和分身乏術的問題。看到覃二已經被這些瑣事給纏住,鄧時鋒便將一些入學、入廠工作以及散件加工還有新村遵守條規的固定相關事宜給逐項列出公示出去。現在村裏學生們基本都能識認超過五百個漢字,幾個學習優秀的學生識字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念個條例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除了學生們之外還有很多成年人也多少能從自己孩子那學到不少字,拉不下臉找學生也可以找別人代勞,實在不行……村裏還一個剛剛成立叫做村公所服務社的地方,裏麵每天有一個人會在那裏,專門解答各種問題,同時幫助覃二負責處理、協調各種事宜。


    這個村公所服務社也是鄧時鋒弄出來的新事物,它的建立和存在就是幫助覃二解決各種出現的管理問題和一些基礎事項,考慮到今後隨著村子的人口越來越多,新老村民都需要有專人來管理也維持秩序,特別是各種工廠由於還沒有走上真正的管理正軌,人員、工作、結算、管理等等都是覃二、老孫頭他們身兼數職的在幹,不僅在這些低級事宜中浪費他們專業的時間同時也容易造成賬目和管理上的混亂,考慮到這點,鄧時鋒便弄出來這個村公所,專門負責村民的管理、各種條例製度的發布和講解以及各種簡單問題的解答;順帶著經常公布哪個廠子缺人、又出了什麽新散件村民可以領料回去加工,並負責登記造冊原料、工具的發放和回收半成品的結算造冊……


    村公所服務社的出現極大的緩解了覃二的工作壓力,他很樂意看到有人來幫他分擔像為什麽拉屎撒尿一定要去廁所,為什麽八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入學這些零雜瑣碎的問題,也不願意將寶貴的時間花在天天對著各種表格做表哥,而且他也知道,服務社別看小,但裏麵的幾個學生基本上都是鄧時鋒挑選出來善於交流腦子靈光的孩子,雖說現在他們幹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等他們成長起來時,他們不僅了解村子裏的大部分人口情況,更能從中鍛煉出極佳的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別忘記鄧時鋒是有野心的人,這些人……可就是他未來更大地盤與人口的管理人才!!


    忙碌的曰子總是過的很快,當農曆五月即將過去時,那些新村民也基本安置完畢,由於已經錯過了春耕的最佳季節,新來的村民隻能依靠旱地來種植一些紅薯土豆玉米這些作物來應對明年的口糧,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新村民們對鐵廠礦場還有其它幾個作坊的工作需求極大的刺激了這些工廠作坊的產能,大量的青壯成年勞力出現在礦山和各個廠子作坊裏,他們辛勞的工作不僅讓搭建起來的臨時倉庫開始堆積起各種產品,也讓他們收獲了不少工分來兌換各種生活物資;要知道這些新入夥的村民可不像老村民那樣可以直接從廠子那裏領取到各種鐵器福利,他們現在所使用的鐵鍋、菜刀柴刀以及很多生活用品甚至是糧食可都是村裏先賒欠給他們使用的,不過這種賒欠沒有利息,隻要他們肯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這些東西很快就會變成屬於他們以前夢寐以求的私有財產。當然,如果有人想偷懶或者是賴賬什麽的,覃二會在不久後帶人上門收回這些東西,並且將其趕出新村……


    而在這個時候,村子裏又來了一批新人,這些人的到來可就沒有前麵一撥人那樣顯得幸運了,他們大部分人麵饑黃骨瘦如柴,兩隻眼睛空洞無光,隻有看到食物時才會放出駭人的神采,其他的時刻走起路來也許下一刻就會倒下……隻有少部分人,特別是一些女孩子,還能有一點人樣,皮膚還能稱之為皮膚,不過也就是人樣了,再瘦下去雖然不至於成那些骨頭架子但也是迎風便倒;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黃掌事受鄧時鋒所托,在柳州城以及附近周邊地區,聯絡到牙人幫著找來的那些被販賣人口……


    帶著新拉進來的一批貨物與原料和這些人的黃掌事表情有些尷尬,畢竟鄧時鋒已經和自己交代過了,要盡量找一些身體素質較好的人口進來,結果人是找到了,可這身體素質……這迎風便倒的皮囊架子能算好嗎……


    “鄧兄弟,老哥我有愧與你所托啊,我聯係了不少牙人,所看到的人不是太老就是沒有啥勞力,左挑右選的,也才幫找來五十多人,還好年紀比較輕,稍微調養一段時間就可用了……”


    黃掌事知道這些人的外相的確不盡人意,上來便抱拳向鄧時鋒致歉,然後這才開始向鄧時鋒吐露這些人身體素質為什麽會這樣。


    牙行分很多種,也有專門從事人口販運的牙行,黃掌事雖然沒有做過這方麵的買賣但行走商界多少也接觸過些,在鄧時鋒委托自己辦這件事後,黃掌事一回到柳州城便找牙人去挑選買人,但他卻萬萬沒有想到,絕大部分被販賣的人口基本上都是被牙人給整過餓過的。牙人們這麽幹自然有他們祖傳的道理:喂多了這些人會增加自己的飲食成本,而且這些“貨物”吃的太飽會有力氣給自己找麻煩,因此饑餓不僅是防範這些被買賣人員造反的一個手段,更是讓其在被買賣後,新主人在供應這些人更的多果腹食物之後,然這些人對新主人感恩戴德的一件利器……當然,較為漂亮的女子和孩童不在此列之中,畢竟這些靠外形增加收入的“貨色”餓的太脫形了也賣出個好價錢不是……


    因此黃掌事按照鄧時鋒所給出的條件,幫著挑選了四十多個年齡從十一到二十二歲不等的少年和青壯,這些人中十八歲以上的男姓青壯勞力較多,達到了一半二十多人,雖然被餓的有些餓的脫形,但從身子骨還算是堅實,隻要飲食重新恢複,身體能很快複原,牙行人口販子們很清楚這裏麵的門道,既餓得這些人沒有反抗逃跑的能力,也不會讓他們身體能力萎靡的太厲害;同時孱弱和帶病有疾的早就在漫長的販運過程中被淘汰而死,剩下來的基本上都是屬於強者。


    明白其中緣由和門道讓鄧時鋒不禁在心中直歎,這行行都有屬於自己的技術含量呢……


    四十多個被販運過來的人不算多,這個數量是鄧時鋒按村子的接受和消化能力來估測的,新進來的這些人口必須要在村子能控製和管理的程度以內,人數少了起不到人力資源作用,人數多了又容易讓這群人會形成自己的圈子不利於管理,四、五十人剛剛好合適。


    那二十多個十八歲以上的青壯勞力在經過三天的飲食改善後被送到了礦山和鐵廠,在那裏他們會一邊繼續恢複身體一邊從事從低至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覃二已經對這些人說了,在礦場和鐵廠勞動滿三年後,這些人會有資格進入新村,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也可以像個正常村民那樣娶妻生子,如果在這三年內表現良好勞動積極,提前達到工分累積的也可以提前轉變身份……


    新人口的身份特點注定了這些人不可能和小村的人相比,小村的村民算是低人一頭的遷並進入新村,在老村民麵前無形中低了一頭,而且對鄧時鋒所製定這樣那樣的村規表示有些不耐煩和不解,但那是屬於習慣姓的不理解,而且身處的地位身份也讓他們有一些怨言和微詞。不過當這些被販運進來的人口出現在他們麵前時,這些怨言和微詞立刻消散在空氣中,因為他們從這些被販運的人口身上看到了也許自己有可能的未來,如果沒有新村接納他們的話,也許他們就會和這些人一樣,被李大戶或者是土官們奪取自己的田產,運氣好的也許能成為奴戶,運氣差點的,就會變成被繩子拴著到處販賣的人口……


    人都是要有對比的,看到了這些人現在的這幅慘象,剛剛遷入進來的原小村村民沒有人再跑到村公所服務社裏嘮叨抱怨,也沒有人再對不許隨地大小便,不許亂搭亂建,不許私拿公物,不許這個不許那個的諸多條款吐槽,因為遵守這些規程是留在新村生活的規矩,如果不想遵守可以自己到外麵去生活闖蕩,在見識比對過新村裏的生活再看看那些人……沒有人願意想去“追求”一下……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窩裏的全球首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一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一沐並收藏山窩裏的全球首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