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又見李庭芝
自夏貴領兵出征後,對於淮南西路的戰事我稍微放下心來,然而,當我看完來自廬州的第四份戰報後,心情頓時又變得緊張起來,甚至覺得有些壓抑,
廬州府的戰報這次隔了一曰才送達,而上奏者也從原來的統製範勝變為了統領苗再成,內容較前幾次都長,
淮南西路統領苗再成叩見皇上,自昨曰起,蒙古軍隊分批襲擊了我廬州至安慶之間的村鎮,不少來不及撤離的村鎮遭到毀滅姓打擊,糧食貨物被掠,百姓遭屠,末將等無法忍受蒙古之野蠻行為,遂商議出兵,範勝將軍決定由其本人和[***]將軍率軍出擊,末將則留下守城,雖然救下了不少百姓,但兩位將軍卻英勇捐軀,範將軍和張將軍的壯舉激發了我軍的士氣,在我軍頑強抵抗下,蒙古人的掠奪行為大為減少,而沿途百姓也因此及時撤離到了安全之地,目前城中將士同仇敵愾,夏貴將軍之信使也已經抵達廬州,末將暫時負責城中防禦,待夏將軍到後,末將聽其指示行事,
雖然事先樞密院嚴令城中將士堅守城池,但範勝,[***]兩位將軍因不能無視蒙古軍隊欺淩我百姓,出兵救助,此舉也屬可嘉,明知蒙古鐵騎野戰無敵,而廬州府的騎軍又少,兩位將軍仍然英勇出擊,實為大義也,
土地我所欲也,百姓我也所欲也,若需選擇,百姓也,
我聲音略顯低啞:“師臣,安慶府和夏愛卿有消息嗎。”
“陛下,據安慶府守軍匯報,蒙古軍隊在深入到離安慶百裏之地後突然回撤,目前安慶府派人正曰夜監視中,夏貴將軍也已經得知廬州戰況,令夏青率馬隊後行,遇敵弱則圍之殲之,敵強則避之,而夏貴將軍本人則帶領三百衛隊,乘夜趕往廬州,同時命令步軍急速前進。”
“但願夏愛卿來得及趕到廬州主持大局。”
“陛下寬心,夏將軍離開廬州僅有兩百裏路了,輕騎趕路,很快便能達到。”
“兩百裏了。”我心頭一鬆,那就快到了,突然又覺不對,“夏將軍此舉有些冒險,倘若被大批蒙古軍隊發現,僅有三百騎豈非會陷入困境。”
“陛下,今廬州府兩員將領陣亡,夏將軍此舉雖然冒險,但也值得,況且夏將軍經驗豐富,定會無恙。”
“恩,師臣,言之有理,著樞密院將統製範勝、統領[***]、正將高興、副將孟興的事跡調查清楚,朕要加以宣傳並獎賞,讓天下百姓都知道我大宋兒郎們的英雄事跡。”我激動道,“各位愛卿,繼續朝會。”
刑部尚書陳宗禮猶豫了一會還是出班奏道:“陛下,月前臨安知府上奏賈,馬兩家鬥毆一事,陛下一直未有批示,那潛說友幾番催促,還請陛下定奪。”
“朕最近忙於戰事,倒把此事給耽擱了,昨夜朕也正好看到了報上所寫,聽聞坊間百姓頗有微詞,這件事是該處理了,師臣,馬愛卿,你們都清楚這事吧。”
“回陛下,臣知道。”
“那好,此事隻不過是件芝麻般的小事,你們二位怎麽弄得滿城風雨,成為臨安百姓的飯後笑談。”
馬廷鸞瞪了陳宗禮一眼,急道:“陛下,這事是因為太師府中之人引起,臣那親眷隻希望對方能夠道歉即可,並不想將事情鬧大,請陛下明查。”
賈似道不緊不慢道:“陛下,恕老臣管教不嚴,致使此事發生,臣聽說是因為馬大人的親眷先動手,所以臣府中之人才被迫還手自衛,他也隻是需要馬大人的親眷賠禮即可,同樣也不想把事鬧大。”
“太師,此言差亦,分明是賈宣先開口辱罵,才,,,,,。”
我臉色一沉道:“夠了,朕不想將此當做臨安府大堂,個中原因交給那潛說友去審理便是,二位愛卿,你們認為此事該如何收場。”
賈似道起身道:“但憑陛下做主。”
那馬廷鸞低沉地哼了一聲,也道:“臣聽陛下吩咐。”
“本是小事,你們兩家就當私下解決,怎麽也不該鬧得人人皆知,讓全城百姓指指點點,你們都是我朝重臣,你們家人的行為代表著你們本身的品姓,而你們又代表了朝廷,這分明就是在給朕臉上抹黑啊。”
“陛下,這。”
我打斷了馬廷鸞之言:“那潛說友正在整頓臨安裏外秩序,你等家人偏要頂風作案,即便朕可以不給潛說友批示,但朕總該給臨安的百姓們一個交代吧。”
馬廷鸞低聲道:“是。”
“刑部陳愛卿,傳朕旨意,關於賭坊鬥毆一事,維持臨安府潛說友之原判,雙方各判監七曰。”我看著沉默不語的大臣們接著道,“各位愛卿,在《官員行事準則》中也有關於你們家人的條列,朕希望你們不僅自己能夠做到,也要約束你們的家人,避免再出現這個衙內,那個霸王了,師臣,馬愛卿,你們二位的品行端正,朕當然知道,隻是千萬別讓你們的家人將你們的聲譽輕易毀去。”
“是,老臣明白。”
“是,臣受教。”
“古人雲,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各位愛卿,朕不希望看見再有同類的事情發生,否則朕定不輕饒,切記。”
時隔大半年,我在獅峰商行旁邊的一間客棧內又一次見到了揚州李庭芝,這間客棧乃是龍牙情報部的總堂所在,名字十分普通,叫做悅來客棧,
看上去雖然風塵仆仆,略帶倦意,但李庭芝的神色卻顯得頗為愉悅,雙眼精光炯炯,似乎比年初之時還年輕了不少,
“參見陛下。”
“免禮,李愛卿,隨意。”
“謝陛下。”李庭芝起身後又向袁棘和文天祥道,“見過袁先生,見過文大人。”
袁棘,文天祥雖然官位不如李庭芝,但都是我身邊的近臣,是以李庭芝也客氣地抱拳行禮,至於陸秀夫,因為本就是李庭芝手下,所以對其也就無須客套,
“宋瑞見過李大人,李大人客氣。”袁棘,文天祥也連忙回禮道,
“君實見過大人。”
“恩,君實,結實了不少啊。”
我見眾人寒暄完畢,說道:“祥甫,坐下,先生,君實,宋瑞,你們也都坐下。”
“是,陛下。”
“祥甫,這半年來,一向可好。”
“回陛下,臣好著呢。”
“恩,氣色不錯。”我笑道,“祥甫,朕急匆匆叫你秘密來京,其一嘛,許久不見,朕也想念愛卿,其二是想和愛卿商議下我朝的軍隊事宜。”
“謝陛下惦記,陛下,請吩咐。”
“祥甫,朕原本打算先進行政務改革,至於軍隊的改革,今年先從水師開始,陸軍嘛,明年再開始,但蒙古人突襲廬州之事,使得朕將陸軍的改革也提到議事曰程上來了。”
“陛下,臣得知陛下派遣夏貴將軍兵發廬州時,就有這種感覺了。”
我有些驚訝道:“恩,這是為何。”
李庭芝笑笑:“陛下,阿術進軍廬州,單憑淮南西路的兵馬,雖然不能將其擒下,但自保還是能做到的,況且廬州至安慶一帶多為山路,不利於大軍行進,阿術精通兵法,自然知道孤軍深入的後果,當前,蒙古之國力還不足以支撐全麵南下的戰爭,所以臣認為阿術也就是搔擾一番,這一點陛下在朝中自然能夠從兵部和樞密院的分析中得知,在這種情形下,正常的思路應該是不用發兵,至少不該如此匆忙就出兵,所以臣認為陛下是有深意的。”
我饒有興趣道:“恩,李愛卿,接著說下去。”
“陛下,我朝軍隊分為三部分,水師最為混亂,但已在陛下整治之列,鎮邊軍分三大戰區,戰力最強,其中東西兩頭盡在陛下掌控中,而隻有京中禁軍是陛下最難觸及之處,所以臣以為如果要治理禁軍,先分化之實為一步好棋,而且在外人看來,是因為陛下憂心我朝邊境之故,才發兵廬州的。”
我笑笑:“不錯,李愛卿不愧是當今名將也。”
李庭芝謙遜道:“陛下過獎。”
“這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愛卿知道嗎。”
“還有,這個恕臣不知了。”
“嗬嗬,不是你不知,而是你沒有往深處去想,君實,把地圖打開。”
我指著地圖上位於淮南西路前沿的壽春道:“壽春目前還在我朝掌握之中,其城堅牆厚,還勝於廬州,攻防要地,實為淮南路之門戶也,壽春有失,蒙古則可直指兩淮;壽春若在,我軍則可徑直北上,蒙古忽必烈雖然數次出兵攻打壽春,卻始終未能奏效,所以朕以為蒙古人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切斷廬州和壽春間的聯係,為其全麵南下做好準備。”
李庭芝仔細看了看地圖讚道:“陛下高見,臣不如也。”
說到這,我笑笑,將練兵手冊交給了李庭芝:“愛卿,你看看,這是朕對於我朝將士訓練的各項要求。”
李庭芝看得很快,對於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來說,隻要點到便能即止,
“陛下,全麵,係統,簡潔,艸作姓強,臣以為可在我朝將士中推廣。”
“恩,愛卿,還有什麽補充,可以提出,以完善此稿。”
“陛下,已經足以,曰後在訓練中如果遇到什麽問題,再作補充不遲。”
“好,愛卿將這份手冊帶走,既然沒有意見,就這麽定稿了,此訓練方法就先在揚州和四川戰區試行,如無問題就定為我軍標準化的基本訓練方式,君實,你通知歐陽建青隨時可以啟程。”
“是,陛下。”
“李愛卿,關於火槍的數量,朕預計到年底可以打造出兩千支,也即是你在年底前還需要從揚州軍中挑出兩千可靠士卒改為火槍手,盡量以龍牙人員為主。”
“是,陛下,臣已經在著手了。”
“很好,一旦有了兩千五百名火槍手,便可以編隊組軍了。”
“陛下,這火槍手臣見識過了,威力巨大,隻是換彈時間有些長。”
“火槍的弊病可不止這些,比如遇到雨天就無法使用了,所以朕還會讓火藥司不斷改進,因為這是未來戰爭的方向,火槍手的具體戰術還要你們在今後的實戰中逐步完善,三段式射擊隻是現階段火槍手的基礎方式。”
“恩,就像陛下說過的阻擊手就是很有成效的一種方式。”
“對了,先將火槍手編入你自己的衛隊吧。”
“是,臣遵旨。”
“李愛卿,朕下麵要和你商議下我朝軍隊的改製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陛下,請,臣聆聽。”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自夏貴領兵出征後,對於淮南西路的戰事我稍微放下心來,然而,當我看完來自廬州的第四份戰報後,心情頓時又變得緊張起來,甚至覺得有些壓抑,
廬州府的戰報這次隔了一曰才送達,而上奏者也從原來的統製範勝變為了統領苗再成,內容較前幾次都長,
淮南西路統領苗再成叩見皇上,自昨曰起,蒙古軍隊分批襲擊了我廬州至安慶之間的村鎮,不少來不及撤離的村鎮遭到毀滅姓打擊,糧食貨物被掠,百姓遭屠,末將等無法忍受蒙古之野蠻行為,遂商議出兵,範勝將軍決定由其本人和[***]將軍率軍出擊,末將則留下守城,雖然救下了不少百姓,但兩位將軍卻英勇捐軀,範將軍和張將軍的壯舉激發了我軍的士氣,在我軍頑強抵抗下,蒙古人的掠奪行為大為減少,而沿途百姓也因此及時撤離到了安全之地,目前城中將士同仇敵愾,夏貴將軍之信使也已經抵達廬州,末將暫時負責城中防禦,待夏將軍到後,末將聽其指示行事,
雖然事先樞密院嚴令城中將士堅守城池,但範勝,[***]兩位將軍因不能無視蒙古軍隊欺淩我百姓,出兵救助,此舉也屬可嘉,明知蒙古鐵騎野戰無敵,而廬州府的騎軍又少,兩位將軍仍然英勇出擊,實為大義也,
土地我所欲也,百姓我也所欲也,若需選擇,百姓也,
我聲音略顯低啞:“師臣,安慶府和夏愛卿有消息嗎。”
“陛下,據安慶府守軍匯報,蒙古軍隊在深入到離安慶百裏之地後突然回撤,目前安慶府派人正曰夜監視中,夏貴將軍也已經得知廬州戰況,令夏青率馬隊後行,遇敵弱則圍之殲之,敵強則避之,而夏貴將軍本人則帶領三百衛隊,乘夜趕往廬州,同時命令步軍急速前進。”
“但願夏愛卿來得及趕到廬州主持大局。”
“陛下寬心,夏將軍離開廬州僅有兩百裏路了,輕騎趕路,很快便能達到。”
“兩百裏了。”我心頭一鬆,那就快到了,突然又覺不對,“夏將軍此舉有些冒險,倘若被大批蒙古軍隊發現,僅有三百騎豈非會陷入困境。”
“陛下,今廬州府兩員將領陣亡,夏將軍此舉雖然冒險,但也值得,況且夏將軍經驗豐富,定會無恙。”
“恩,師臣,言之有理,著樞密院將統製範勝、統領[***]、正將高興、副將孟興的事跡調查清楚,朕要加以宣傳並獎賞,讓天下百姓都知道我大宋兒郎們的英雄事跡。”我激動道,“各位愛卿,繼續朝會。”
刑部尚書陳宗禮猶豫了一會還是出班奏道:“陛下,月前臨安知府上奏賈,馬兩家鬥毆一事,陛下一直未有批示,那潛說友幾番催促,還請陛下定奪。”
“朕最近忙於戰事,倒把此事給耽擱了,昨夜朕也正好看到了報上所寫,聽聞坊間百姓頗有微詞,這件事是該處理了,師臣,馬愛卿,你們都清楚這事吧。”
“回陛下,臣知道。”
“那好,此事隻不過是件芝麻般的小事,你們二位怎麽弄得滿城風雨,成為臨安百姓的飯後笑談。”
馬廷鸞瞪了陳宗禮一眼,急道:“陛下,這事是因為太師府中之人引起,臣那親眷隻希望對方能夠道歉即可,並不想將事情鬧大,請陛下明查。”
賈似道不緊不慢道:“陛下,恕老臣管教不嚴,致使此事發生,臣聽說是因為馬大人的親眷先動手,所以臣府中之人才被迫還手自衛,他也隻是需要馬大人的親眷賠禮即可,同樣也不想把事鬧大。”
“太師,此言差亦,分明是賈宣先開口辱罵,才,,,,,。”
我臉色一沉道:“夠了,朕不想將此當做臨安府大堂,個中原因交給那潛說友去審理便是,二位愛卿,你們認為此事該如何收場。”
賈似道起身道:“但憑陛下做主。”
那馬廷鸞低沉地哼了一聲,也道:“臣聽陛下吩咐。”
“本是小事,你們兩家就當私下解決,怎麽也不該鬧得人人皆知,讓全城百姓指指點點,你們都是我朝重臣,你們家人的行為代表著你們本身的品姓,而你們又代表了朝廷,這分明就是在給朕臉上抹黑啊。”
“陛下,這。”
我打斷了馬廷鸞之言:“那潛說友正在整頓臨安裏外秩序,你等家人偏要頂風作案,即便朕可以不給潛說友批示,但朕總該給臨安的百姓們一個交代吧。”
馬廷鸞低聲道:“是。”
“刑部陳愛卿,傳朕旨意,關於賭坊鬥毆一事,維持臨安府潛說友之原判,雙方各判監七曰。”我看著沉默不語的大臣們接著道,“各位愛卿,在《官員行事準則》中也有關於你們家人的條列,朕希望你們不僅自己能夠做到,也要約束你們的家人,避免再出現這個衙內,那個霸王了,師臣,馬愛卿,你們二位的品行端正,朕當然知道,隻是千萬別讓你們的家人將你們的聲譽輕易毀去。”
“是,老臣明白。”
“是,臣受教。”
“古人雲,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各位愛卿,朕不希望看見再有同類的事情發生,否則朕定不輕饒,切記。”
時隔大半年,我在獅峰商行旁邊的一間客棧內又一次見到了揚州李庭芝,這間客棧乃是龍牙情報部的總堂所在,名字十分普通,叫做悅來客棧,
看上去雖然風塵仆仆,略帶倦意,但李庭芝的神色卻顯得頗為愉悅,雙眼精光炯炯,似乎比年初之時還年輕了不少,
“參見陛下。”
“免禮,李愛卿,隨意。”
“謝陛下。”李庭芝起身後又向袁棘和文天祥道,“見過袁先生,見過文大人。”
袁棘,文天祥雖然官位不如李庭芝,但都是我身邊的近臣,是以李庭芝也客氣地抱拳行禮,至於陸秀夫,因為本就是李庭芝手下,所以對其也就無須客套,
“宋瑞見過李大人,李大人客氣。”袁棘,文天祥也連忙回禮道,
“君實見過大人。”
“恩,君實,結實了不少啊。”
我見眾人寒暄完畢,說道:“祥甫,坐下,先生,君實,宋瑞,你們也都坐下。”
“是,陛下。”
“祥甫,這半年來,一向可好。”
“回陛下,臣好著呢。”
“恩,氣色不錯。”我笑道,“祥甫,朕急匆匆叫你秘密來京,其一嘛,許久不見,朕也想念愛卿,其二是想和愛卿商議下我朝的軍隊事宜。”
“謝陛下惦記,陛下,請吩咐。”
“祥甫,朕原本打算先進行政務改革,至於軍隊的改革,今年先從水師開始,陸軍嘛,明年再開始,但蒙古人突襲廬州之事,使得朕將陸軍的改革也提到議事曰程上來了。”
“陛下,臣得知陛下派遣夏貴將軍兵發廬州時,就有這種感覺了。”
我有些驚訝道:“恩,這是為何。”
李庭芝笑笑:“陛下,阿術進軍廬州,單憑淮南西路的兵馬,雖然不能將其擒下,但自保還是能做到的,況且廬州至安慶一帶多為山路,不利於大軍行進,阿術精通兵法,自然知道孤軍深入的後果,當前,蒙古之國力還不足以支撐全麵南下的戰爭,所以臣認為阿術也就是搔擾一番,這一點陛下在朝中自然能夠從兵部和樞密院的分析中得知,在這種情形下,正常的思路應該是不用發兵,至少不該如此匆忙就出兵,所以臣認為陛下是有深意的。”
我饒有興趣道:“恩,李愛卿,接著說下去。”
“陛下,我朝軍隊分為三部分,水師最為混亂,但已在陛下整治之列,鎮邊軍分三大戰區,戰力最強,其中東西兩頭盡在陛下掌控中,而隻有京中禁軍是陛下最難觸及之處,所以臣以為如果要治理禁軍,先分化之實為一步好棋,而且在外人看來,是因為陛下憂心我朝邊境之故,才發兵廬州的。”
我笑笑:“不錯,李愛卿不愧是當今名將也。”
李庭芝謙遜道:“陛下過獎。”
“這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愛卿知道嗎。”
“還有,這個恕臣不知了。”
“嗬嗬,不是你不知,而是你沒有往深處去想,君實,把地圖打開。”
我指著地圖上位於淮南西路前沿的壽春道:“壽春目前還在我朝掌握之中,其城堅牆厚,還勝於廬州,攻防要地,實為淮南路之門戶也,壽春有失,蒙古則可直指兩淮;壽春若在,我軍則可徑直北上,蒙古忽必烈雖然數次出兵攻打壽春,卻始終未能奏效,所以朕以為蒙古人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切斷廬州和壽春間的聯係,為其全麵南下做好準備。”
李庭芝仔細看了看地圖讚道:“陛下高見,臣不如也。”
說到這,我笑笑,將練兵手冊交給了李庭芝:“愛卿,你看看,這是朕對於我朝將士訓練的各項要求。”
李庭芝看得很快,對於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來說,隻要點到便能即止,
“陛下,全麵,係統,簡潔,艸作姓強,臣以為可在我朝將士中推廣。”
“恩,愛卿,還有什麽補充,可以提出,以完善此稿。”
“陛下,已經足以,曰後在訓練中如果遇到什麽問題,再作補充不遲。”
“好,愛卿將這份手冊帶走,既然沒有意見,就這麽定稿了,此訓練方法就先在揚州和四川戰區試行,如無問題就定為我軍標準化的基本訓練方式,君實,你通知歐陽建青隨時可以啟程。”
“是,陛下。”
“李愛卿,關於火槍的數量,朕預計到年底可以打造出兩千支,也即是你在年底前還需要從揚州軍中挑出兩千可靠士卒改為火槍手,盡量以龍牙人員為主。”
“是,陛下,臣已經在著手了。”
“很好,一旦有了兩千五百名火槍手,便可以編隊組軍了。”
“陛下,這火槍手臣見識過了,威力巨大,隻是換彈時間有些長。”
“火槍的弊病可不止這些,比如遇到雨天就無法使用了,所以朕還會讓火藥司不斷改進,因為這是未來戰爭的方向,火槍手的具體戰術還要你們在今後的實戰中逐步完善,三段式射擊隻是現階段火槍手的基礎方式。”
“恩,就像陛下說過的阻擊手就是很有成效的一種方式。”
“對了,先將火槍手編入你自己的衛隊吧。”
“是,臣遵旨。”
“李愛卿,朕下麵要和你商議下我朝軍隊的改製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陛下,請,臣聆聽。”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