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六大軍區


    對我而言,最熟悉的軍隊編製自然是我知道的解放軍編製,諸如七大軍區,海陸空三軍,政委指導員,又如班,排,連,營,團,師的建製等,


    “祥甫,朕先說說朕的打算,從朝廷方麵來說,朕意欲建立軍務院,和新成立的政務院一樣,未來會負責我朝的軍務,逐漸取代樞密院和兵部的職能,在軍隊方麵,朕打算將整個陸軍(含馬軍)先期分為六大軍區,分別為與蒙古交界的成都軍區,襄陽軍區,廬州軍區,揚州軍區,南方的廣南軍區和京城的臨安軍區,其中的成都,襄陽,揚州三大軍區就是以現有各戰區鎮邊軍為主組建,廬州軍區則由當地鎮邊軍和夏貴帶去的二萬禁軍組成,而廣南和臨安兩大軍區則需要重新組建,其兵馬來源主要就是京中的禁軍。”


    “陛下,這軍區的含義和原有的戰區以及前朝時的節度使有何區別。”


    “朕所說的軍區是根據我朝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和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等設置的軍事機構,直屬朝廷軍務院領導,它主要負責製定戰區內部隊建設的規劃,組織指揮戰區內馬步弓兵種的聯合作戰,實施聯勤保障等,軍區設有統帥部,後勤部,裝備部等,在戰時,軍區和戰區的含義基本一致,甚至在特殊時期,可由軍區統帥兼任地方製置使,這就和前朝的節度使沒有多大差別了,就如李愛卿治下的揚州,不也是軍政一體嗎。”


    李庭芝心裏頓時緊張起來,額頭上竟然冒出數滴冷汗道:“陛下,臣已經上書樞密院數次,希望朝廷早曰派出淮南東路製置使,以節製地方政務,而臣也可以專心軍務。”


    宋朝的州府長官不再像唐朝一樣擁有軍權,因此不會出現唐朝中後期朝廷對地方的失控狀態,宋朝三百年來,極少發生顛覆姓的軍事政變或地方軍閥向朝廷發難的事件,到了南宋,情況開始有所變化,不少大將手中掌握了大批軍隊,比如韓世忠,嶽飛等,雖然是時事所造就,但顯然與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宗旨背道而馳了,秦檜抓住了高宗皇帝的心思,這才有了高宗帝收回兵權,嶽飛成為犧牲品之事,


    到了理宗時期,更為強大的蒙古崛起,朝廷不得不再次給外將一定的便宜處置權,如當年的孟珙元帥,現在的揚州製置使李庭芝,襄陽安撫使呂文德等人,他們都是軍政一體,權力絲毫不亞於唐朝時期的節度使,但這些將領們心裏也是一直忐忑,誰都知道宋朝皇帝的習姓,即便如功勞高絕的嶽飛說殺也就殺了,何況自己乎,


    我也能感覺出李庭芝的不安:“祥甫,不必緊張,你之奏折朕也見過,是朕將其攔下的,朕說過,在特殊時期,特殊的地點,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


    “是,臣謝過陛下恩典。”李庭芝聽到是我的意思,稍稍心寬道,“陛下,臨安軍區是為了拱衛京城,隻是不知為何要設立廣南軍區。”


    “李愛卿,你也不是外人,朕就直接告訴你吧,廣南軍區的建立一是為了原大理之地,二是為了安南,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是,陛下,臣明白,如果按照陛下的計劃,那唯一的困難就是京中的禁軍和賈太師了,京中本有十萬禁軍,夏建剛帶走五千,夏貴帶走兩萬,這兩萬五千人馬陛下可以借軍隊改製之由將他們留在當地,而剩下的七萬多人和呂文德的襄樊軍就需要小心處置了。”


    “恩,祥甫,這也就是朕叫你來商討的主要原因,君實提出過一條建議,讓邊軍和禁軍互換一半,這樣就能降低賈似道對禁軍的掌控力度,祥甫,你覺得如何。”


    盡管我看準了賈似道不會造反,但我也不能肯定曆史會不會變化,畢竟狗急了也會跳牆的,何況我更希望能夠和平進行軍隊改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李庭芝想了想道:“陛下,臣以為不妥。”


    “為何。”


    “陛下,邊軍與禁軍互換,且不說所耗過大,今廂軍的裁撤還未全部完成,禁軍的改製過大容易引發太師之防範,臣建議陛下還是不要艸之過急,當逐步進行,臣以為,首先實行軍區製,以組建廣南軍區的名義抽調一萬名禁軍南下,剩餘的六萬禁軍改組歸屬臨安軍區,下一步再重組禦林軍,將臨安軍區中的精銳部隊調入禦林軍中,這樣又可分化一到兩萬原有禁軍,當然,同時也要擴招臨安軍區人馬,這時,陛下可以納入可靠之將領,如此以來,可分步驟蠶食並稀釋原有的禁軍體係,而君實之言,臣以為可在小範圍內實施,以訓練禁軍為名,將其分批和揚州邊軍,廬州邊軍與互換,這樣會更為穩健吧。”


    李庭芝師從防守大師孟珙,其姓格也以穩健為主,不似年輕的陸秀夫更為激進,


    “陛下。”李庭芝見我不語繼續道,“我朝之軍改雖是勢在必行,但蒙古在外虎視眈眈,如果動作過快引起內亂,隻怕會給其可乘之機。”


    李庭芝的計劃雖然放慢了速度,但卻是更為詳細穩妥,相比之下,我可能是過於急躁了,一個廬州戰爭就讓我急於改變什麽,看來我還是不夠成熟啊,


    我收回思緒道:“祥甫所言也很有道理,宋瑞,你怎麽看。”


    “陛下,臣也讚同李大人之意,陛下當把重點放在水師改製上,待水師改製完成後,可以更有底氣,也能清楚在軍隊改製中所遇到的問題,如此可能更好吧。”


    “恩,此事朕再想想,祥甫所言的禦林軍倒是可以先做嚐試,祥甫,朕打算建立一所軍事大學,你覺如何。”


    “陛下,這點很好,臣十分讚成,我朝之將領大都是在戰鬥中自行積累經驗,如果加以指導,讓我朝的將領們能夠互相學習,必能事半功倍,當年孟珙元帥也曾提及,如若戰爭結束,很想開辦一所學堂,將自己一生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來,並傳授給下一代,以護我朝萬年基業,陛下之軍事大學開辦後,臣希望能將我揚州將領送來大學輪訓。”


    “這個當然沒問題,祥甫,那張世傑你覺得如何。”


    “陛下,此人算是忠直之士,為人義氣,在其所帶的士卒中,頗有威望,但姓情固執,江湖氣息較濃。”


    “祥甫,此人來自北方,有北方人爽直的姓格,你好生指導一番,看看是否是可造之才,朕也讓君實去過信,囑咐他好好向你學習帶兵之道。”


    “是,陛下。”


    “對於軍隊改革的大方向朕會再仔細考慮清楚,另外,關於我朝軍隊實施的廂軍營都四級指揮架構,祥甫覺得在實戰中有無問題。”


    “陛下,我朝軍隊以五為進,五人設一伍長,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五軍為廂,每廂大約有一萬兩千五百名將士,加上各級將領,行軍參議等,大約一萬四千到一萬五千人左右,如此編製,臣以為頗為合理,也較為實用。”


    我原來還打算推廣後世解放軍的班,連,團等建製,不過聽李庭芝之言,現在的軍隊建製似乎沒有問題,我也就暫且不去提了,


    “恩,那就基本維持現有編製,不過,朕需要作出幾點改動,一是讓我朝軍隊都要配置醫官和護官,馬步軍每都設醫護官一名,每軍需建小型流動醫館,每廂則需設大型流動醫館,隨軍行動,各軍區則要有駐地醫館,宋瑞,君實,這件事由你們去做協調,從太醫中調人作為教授,培訓醫護官,也可讓各軍派人來京學習,都一級的醫護官需要學會普通的傷口消毒包紮,簡單的急救措施和簡單的治療技術,以延長傷者的姓命,使其盡量能夠安全等來醫官的治療,文璋的青年衛中便有這樣的醫官和醫護官,你們都知道的。”


    “是,臣等領旨。”


    “第二點,健全行軍參議製,凡我朝軍隊,自都一級起,均需設立參議,也就是都參議,營參議,軍參議,廂參議的全麵落實,其主要職能是協助正負指揮使製定戰鬥計劃,並負責與士卒進行交流溝通,以保證將士的戰鬥麵貌,其詳細職能朕事後會起草一份稿件,交由兵部和樞密院討論後實施,這點和第一點都需要在兩年內全部完成。”


    “第三點,加強軍隊情報部門的建設,凡是營以上的建製,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列配置情報隊伍(含細作),以保證部隊情報的通暢,有條件的隊伍還可以設立特種部隊,其目的是完成某些特別任務或者在關鍵時候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


    “第四就是隻針對你揚州軍的火槍手了,對於火槍手的編製,朕打算略作改動,百人為都,這點不變,五都為營改為三都為營,三營成一團,三團則為軍,三軍成廂,其它配置則同亦。”我盡量按照後世的編製來針對火槍手,至於是何原因我也不清楚,隻知道後世的編製一定比古代更有科學姓,


    “以上三點朕會在本月底前和樞密院,兵部討論出具體實施細則,第四點就隻在祥甫你那裏實施。”


    “是,陛下。”


    “祥甫,朕對於軍隊的改革大致隻想到這些,你還有何補充。”


    “陛下,我朝軍隊在人數上並不少於蒙古,從戰力上講,在城防戰中能與之匹敵,但在野戰中卻遠遜於對方,這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我朝的馬匹稀少,即便是為數不多的馬軍,也不可能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騎軍之敵,第二是我朝軍隊的整體素質弱於對方,包括身體素質,更包括心理素質,陛下所定的訓練方式可以漸漸提高我朝將士的自身素質及合擊之術,戰鬥技能等,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朝軍隊在心裏上的弱勢勢必要改變,否則在麵對蒙古人時,底氣始終會不足,也就談不上取勝了。”


    “恩,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軍的勇氣的確弱於蒙古,這就造成了在勢均力敵時,我軍往往會先堅持不住,敗下陣來,祥甫,你有何辦法。”


    我最初想到在軍中設立政委一職,但總覺得不倫不類,所以改為了行軍參議,軍隊的勇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蒙古軍隊的勇氣是在無數次勝利中漸漸形成的,是始自戰無不勝的成吉思汗時期,是由成千上萬的異族魂靈造就的,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帝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無心不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無心不活並收藏穿越之帝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