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陳林與賈詡二人在大廳上直聊到夜色降臨才罷,也大致確定了陳林入漢中後的發展,首要之務就是得到太守之位,還有就是安全將安陽數萬人遷移到漢中,這一項工程少不要要兩三個月,耗糧十餘萬石。兩三個月還隻能是將人遷移到漢中,陳林多年囤積的糧食卻不是兩三個月就能運完的,即便陳家能湊出三千輛大車,一趟也不過隻能運送十餘萬石糧食,而陳林在安陽足足囤積有近百萬石糧食。


    陳林與賈詡商議第一趟百姓遷移可分部分糧食與百姓,讓其自行攜帶,如此高順與林德可運送糧食隨行,待百姓到了漢中也不至於斷糧。而後高順再次回轉安陽,專門運送糧食,如此往複幾次也能將糧食全部送到漢中,隻不過少不得要一年半載的。


    第二日天明,陳林便早早起身,因為今日要進宮等候麵聖。而賈詡,則也是早早起身,打的卻是畢嵐師徒的主意,陳林也不過多問,多日相處,陳林知道賈詡的能耐。陳林這是第二次進宮,當年舉孝廉時也是在宮中為官,隻是這次陳林卻決定這皇宮盡是死寂一般的氣息。


    陳林真在宮門前打量這看似輝煌的大漢皇宮,突然身後傳來一聲濃厚的笑聲:“此不正是伯至?”陳林回頭一看,卻是大將軍何進。如今的何進與幾年前那是大為不同,整個人都肥胖了起來不說,臉上也顯示出久混官場的油滑和奸詐。


    陳林急忙拜見:“下官拜見大將軍。”何進嗬嗬笑:“自伯至辭官後,也有好幾年未見伯至了啊,此番進京怎不抽個空上府來走走啊,莫非伯至如今建了大功,就不記得某這個老上官了?”何進一臉詳怒道。陳林苦笑,如今兩人身份都大不同從前,陳林可不敢隨意拜見,又怕惹惱了何進,剛要急忙解釋,突然身後想起了一聲:“哈哈哈,大將軍卻是錯怪伯至了,伯至昨日剛至,卻在老夫府中與老夫敘舊,分別時已是天黑之後啊。”原來是楊賜。


    陳林急忙拜見,這時陸陸續續也有官員要進宮早朝,有些陳林認得,有些不認得。陳林隻好陪著老師等人往裏走,到了大殿外,陳林隻能留步,在偏殿等候靈帝的召見,而楊賜等人自然入殿上朝去了。等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早朝就要散了,偏殿外才傳來一聲公鴨叫喚的聲音:“宣,汝南陳林陳伯至進殿。”緊接著就有一個小公公小跑進來喊:“快,快,莫要陛下久等了。”


    陳林急忙正衣而行,快步隨那位公公進去,在大殿門口脫下鞋子,才在軟綿綿的金娟上,低著頭入內,眼中隻能看著兩旁朝臣的腳,見公公停下來,陳林急忙跪下,也不敢抬頭看上頭,納頭便拜:“臣,汝南陳林陳伯至,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也不知道上頭到底有沒有人在,喊完也不敢抬頭,就趴在地上,等候。


    一會才傳來一聲疲懶的聲音,說明靈帝真的在殿內龍座上:“抬起頭來,讓朕瞧瞧。”陳林連忙抬頭,這才瞧見龍座上那人,麵無表情,正是靈帝。靈帝又開口了:“朕聽說愛卿在汝南時抗拒黃巾賊,抬著棺木上城牆的,可是有此事?”陳林急忙答道:“回陛下,有此事,那時賊軍眾,我軍少,臣料想堅守不過,卻深思我皇之恩,故而以死之心勢必與反賊周旋,才將棺木抬上城牆,以名死誌。”


    “好,好,甚好,趙太守與司空大人都上表說了愛卿的功勞,斬殺彭賊,以死掩護司空大人,都是大功。諸位愛卿以為該如何賞賜陳愛卿啊?”後半句卻是靈帝問向滿朝文武。靈帝早在黃巾起之時就承諾了,殺死各大渠帥者封太守之位,靈帝這般問不過是說,要給陳林封到哪裏去而已。


    一時間朝堂上眾說紛紜,吵得靈帝心煩,示意旁邊的宦官,那宦官卻就是張讓,隻見張讓上前一步,大喝:“朝廷上如同馬市一般爭吵,成何體統,虧汝等還熟讀四書五經。”一時間滿朝文武怒目而視,卻隻能連忙跪下給靈帝磕頭,不再敢出聲。張讓又是威風了一把,甚是滿意的後退。


    靈帝:“太尉,陳愛卿乃是太尉弟子,不知太尉有何建議可為朕分憂?”楊賜出列:“稟陛下,陛下何不問一問劣徒,有何想法。”靈帝一想也是,倒要看看這陳林識不識相,最好不要給自己出什麽難題,前番為了袁家子的封賞,可是搞得頭都疼了。於是靈帝轉而問陳林:“陳愛卿不知想如何為朕分憂?”


    陳林一愣,老師這是搞哪套,要自己說出來不成,要不久成了要官了嗎。陳林一想又覺得楊賜不會害自己,於是一咬牙,壯著膽子說:“回陛下,臣隻願為大漢保境安民,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臣聽聞益州漢中郡米賊暴起,如同黃巾賊一般攻城殺官,臣願為陛下平定米賊,複我河山。”


    靈帝一聽,哈哈大笑:“好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好,漢中。”靈帝開心不是因為陳林說的有多感人多慷慨,而是陳林說了一個不會讓靈帝頭疼的地方,漢中郡,那種偏遠的山區,想必封陳林為漢中太守不會再有人給靈帝找不痛快了吧。於是靈帝才這樣開懷大笑,看了一眼張讓,見張讓乃是閉著眼不說話,靈帝下令:“難得陳愛卿忠心為國,就封愛卿為漢中太守,擇日上任,退了吧。”靈帝說完仿佛不願再看一眼陳林般急忙就要退下,陳林達到目的,也不願多留。陳林剛退到殿門,就聽到裏麵喊:“退朝”緊接著百官陸陸續續的也出來了,感情這靈帝是趕著解散啊。


    少不了一番賀喜的人圍上來,太守,就算是正是進入的漢朝的權力中心了,隻不過不少人對陳林主動要去的漢中有些不屑。最後陳林隻隨在楊賜身後走出宮門,一邊說話,楊賜:“伯至也算是一方父母官,日後切不可學那貪官汙吏,危害百姓。。。。。。”說了一通勉勵的話,陳林連連應是,不敢反駁。與楊賜登上了楊府的馬車,往楊府去,等候的黃燕等人隻好騎馬跟著。


    陳林在楊府有見了一些朝中的大官,數人聊天說地,又是華燈初上之時才散。等到陳林回到陳府時,見大廳中坐著三人,卻是賈詡與畢嵐師徒。陳林一看賈詡,賈詡輕輕一笑,點點頭,起來拜見主公。陳林看見賈詡表情知道畢嵐師徒勢必是吃了敗仗,不然賈詡不會這般高興。陳林裝作不知:“畢先生,可見到大司農大人?”畢嵐唉的歎了一聲。


    陳林怎麽也想不到,第二日府上來了一名客人,一位熟人,當初的河南都尉吳匡。吳匡的突然到來著實是讓陳林想不到,按說吳匡乃是當年陳林的上官,不知吳匡如今過得如何,將吳匡接入府中擺上宴席做好。陳林舉杯:“大人,滿飲此杯。”吳匡舉起杯又放下,唉的歎了一口氣。陳林不解,忙問。


    原來這吳匡多年前隨何進,當了都尉,如今何進之弟何苗當了河南伊,成了吳匡的上官,何苗向來與何進不合。何苗見吳匡親近何進,故而多年來一直不提拔吳匡,吳匡這都尉也做的不如意。聽說陳林竟然當上太守了,過來敘敘舊,順便道賀。


    最後吳匡一決心,對陳林說:“伯至,某托大叫一聲伯至了。今伯至當上了太守之位,某有子班,字元雄,想隨伯至前去曆練一番,不知伯至可願?”吳匡本是陳留人,還有一族弟,多年前搬遷到蜀中,毅然成了蜀中大戶,而吳匡從軍後依然隻是個都尉。吳匡自知在何苗這混不出日子,不能誤了兒子,這才想讓兒子吳班追隨陳林,指不定有個好前途。


    陳林一聽,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如今正缺人才,吳匡治軍從嚴,想必這吳班也差不到哪去,連忙應下。吳匡見陳林如此,也放下心來,兩人最後聊得不亦樂乎。


    次日就有一名大漢,身八尺,挺一杆丈二鋼槍求見陳林。陳林出門一看,卻是吳匡之子吳班吳元雄,好一員大將之才,陳林心中甚是喜歡,這位年二十的漢子聽說過許多陳林的事跡,對陳林也是欽佩的很,兩人聊得相當投合。最後陳林要與吳班武鬥,吳班也聽父親說陳林雖詩句一絕,武藝也不亞於詩句,興高采烈的與陳林在院中對打起來。陳林有心試試吳班的武藝,故而未出全力,想不到一時間讓吳班*得連連後退。旁邊黃燕看得連連點頭,大少爺又添一員大將矣。


    武出一身臭汗,兩人都開懷大笑,約定時間離開洛陽,從今吳班就開始了他東征西討之路,屢立戰功。


    陳林之所以不急著離京就是等賈詡,收服畢嵐之事,同時也在等安陽的回信,因而陳林麵聖過來又在洛陽住了有半月才離京。離開時,隊伍中多了三個人,一是吳班,還是就是畢嵐師徒,賈詡最終成功將畢嵐師徒說服到漢中,陳林更是直接承若命畢嵐為工曹掾,掌管全郡農用工具。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辣吃不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辣吃不辣並收藏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