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離京後卻首先要回一趟安陽,偌大的遷移攻城陳林必須回去看看,此外還有蔡陽,陳林必須要將蔡陽留下,且不說蔡陽武藝,蔡陽其人正直穩重,雖無謀略機智,卻也是一員難得的大將。


    陳林等人馬不停地趕回安陽,急忙趕去看看自己的兒子,因此陳林一跳下馬,不管迎麵來的陳家兄弟,徑直往內走,張氏乃是在安陽縣城內分娩,故而此時也還在城內陳府中。陳家上下開始一愣見陳林回來竟然一聲不吭,後見陳林急衝衝跑進房去,才知道陳林這是為何。陳到在身後哈哈笑:“大兄也這般莽撞,哈哈。”眾人隨著大笑,也跟著陳林進屋去。


    陳林進去一看,張氏已經能下榻自如了,此時正與林氏兩人抱著幼兒在逗樂,見闖進來一人,剛要大怒,見是陳林,張氏溫柔一笑,陳林上前拜見母親,又轉身抓住張氏的手:“夫人,委屈您了。”當著林氏的麵,張氏一時間滿臉通紅,幸福得隻落淚。陳林一看,母親手中抱著一幼兒,紅潤光圓,煞是可愛,此時睡得正香。陳林看得嘴唇直抖,滿是笑意,卻抿著嘴流淚,接過林氏手中孩子,看得直想哭,陳林一回來,又遇此好事,一家人其樂融融。


    第二日陳林召集陳家上下主要成員議事,安排任務。眾人都知道陳林升任漢中太守之事,也料到陳林意圖,欲搬家之事,故而都沒有太大的反應。陳林先聽了一陣林德與陳澤等人的匯報,了解了一番如今陳家的準備工作做的如何。


    果然陳家上下不過三千輛大車,其中還得張家支持的數百牛馬,共有四萬六千餘人要遷移,家中有年老不便者之家庭,陳林一律發放錢糧,留在安陽。如今林德組織的青壯已經成型,可以擔任路途上的圍護,而陳澤八百騎兵也湊齊,與高順兩千新建陷陣營一路上擔當防務,不可讓山賊蟊賊搶掠。至於糧食,全部囤積在陳家堡,陳理領著陳府家仆護院暫時不去漢中,與張氏一同留在安陽,孩子還小不易奔波,而數十萬石糧草囤積在安陽,其他人看著,陳林也不放心,陳理親自留守就好了。


    陳林於是下令由林德與高順為首,組織百姓開始搬遷,分批上路,連剛剛隨來的吳班都歸於高順暫時統管,分派任務。陳林並不打算在安陽待太久,他要先趕到漢中,安排迎接工作事宜。安排完眾人工作,出去黃燕周倉兩員近衛統領,以及賈詡,隻剩下蔡陽沒有任何任務,眾人走出去後,蔡陽獨自留下。蔡陽也似乎知道陳林用意,蔡陽以客身份在陳家數年,知道不會一直如此,現在陳林又當了太守,前途也算是不錯,不再是當年默默無聞的少年了。


    蔡陽在低頭深思,陳林也不急打擾,好一會才出聲:“蔡。。。”陳林一開口,蔡陽就動起來,打斷陳林的話:“主公在上,受陽一拜。”陳林想不到蔡陽如此幹脆,哈哈大笑上前扶起蔡陽:“子蘭助某,乃是伯至有幸啊,哈哈哈哈。”陳林開心,蔡陽也覺得心中再無憂慮,不用再想著日後如何。


    蔡陽認主,陳林早有安排任務,那就是正式擔任陳家護院統領,以前隻是教習,如今總算正式成了統領,領著幾百護院隨陳理留守陳家堡,看守糧食。黃龍與大管家二人算是不再理會任何事了,在老太爺墳前就住了下來,半月一月這樣才回陳家堡一次,可惜了一位武藝無雙一位統管一絕。


    陳家的事情算是基本安排妥當,陳林就上張家一趟,張氏給陳林生了個大胖子,陳林說什麽也要來一趟,再說往後陳家就算搬出安陽了,不知何時才能見到張霸那貨。這兩個打小就開架廝混的人,這一日雙雙醉倒,陳林更是讓黃燕背著回陳府。


    陳家的田地開始標價而賣,在陳理最後一批離開安陽的時候,陳家共因田地多帶走了二十餘萬兩黃金。陳家莊的土牆都被推倒了,不少人是含著淚離開的,但是不管願意不願意,陳林一律強製趕走。因陳林多年來的施恩,總算也是讓人不是那麽難以接受,不至於有太多怨恨。第一隊一萬人的隊伍已經上路了,陳林帶著黃燕等人,告別陳家堡,帶著官印快馬奔向漢中郡。


    如今的漢中郡大部不是入了五鬥米教,就是被趕出漢中了,隻有上庸、西城和房陵三縣目前還算是聽令大漢朝。陳林根據與賈詡商議好的,先在三縣落下根,重新建立漢中郡郡府,再徐圖南鄭,驅趕張修,全掌漢中郡。


    陳林一行隻有數十騎兵,連陳林的幾百近衛都暫時充當了搬遷大部的護衛,當陳林數十騎飛入西城縣城時,西城縣令急忙來見,早聽說朝廷新派了一名太守,總算來了。西城縣連個縣尉都沒有,如今西城縣民有兩萬,還足有七八千流民逗留在西城境內,全縣隻有縣兵一千二。


    陳林一到西城,大概了解了三城的情況,上庸民兩萬,房陵民兩萬,都有不少流民逗留在境內,未得妥善安排。陳林打算暫時以上庸為大營,因而隻在西城逗留片刻,著令縣令明日午時到上庸敘職,同時派人通知房陵縣令、縣尉一並到位。陳林等人就直往上庸縣城而去。


    漢中郡三麵環山,東部就是上庸三縣,漢中北靠秦嶺,南依巴山,西邊祁山,漢中原治所南鄭,四麵地勢高,南鄭諸縣就在一碩大的盆地中。秦嶺群山中隻有陽平關出陳倉、武都,或是子午穀出長安。漢中通益州卻是南麵陰平小道分兩路可進蜀中,左路過劍閣、葭萌關到巴西,右路過涪水關、綿竹關到廣漢,巴西與廣漢之南就是成都了。


    上庸縣與南鄭之間乃是一條狹長的地區,少有人煙,雖不是入蜀那般的險峻,卻也不太適合耕作,故而沒有人願意在此落戶。漢中南麵巴山中居住著不少夷民,與漢中漢人都有往來,交易貨物。


    陳林來到上庸已是天黑入夜,縣令大人以及一眾縣官忙為陳林設宴接風,更有不少獻上不少金銀珠寶,也有一臉不屑的,陳林都一一記在心中,與眾官連連舉杯。一夜無話,第二日響午,陳林就在上庸府衙宣布上任,西城與房陵二縣的部分官員也在。一並坐下後,陳林急切需要的就是了解漢中此時的局勢,於是並不急著做些別的,讓賈詡坐在身後,陳林便開始聽眾官述說漢中之事。


    原來這漢中米賊也並沒有如陳林想的那樣猖獗,張修自去年七月分舉旗反漢以來確實攻殺了不少官吏,卻沒有如同黃巾那般勢大。張修為了鞏固自己的地盤,威*利誘,招降了不少大漢的官吏,而張修缺少治理人,不得不重用這些原先的漢官。而這些官吏為了活命隻好與張修合作,卻又不少也是陽奉陰違,當然也有真心反漢的官吏在。


    而上庸三縣遠離南鄭,又靠近鄰近荊州,張修一時之間不敢行動,就連五鬥米教也少有活動在此三縣。張修聚有教眾約有四五萬人,如今以南鄭為本營。漢中最大的士族乃是二楊,說的是漢中兩家楊姓士族,都在南鄭,此兩家雖都是姓楊,卻不是本家,還是生死的對頭。二楊之家也是大為不同,一家重文一家習武,據說如今文楊已經在為張修做事了,武楊則是每日閉門謝客,張修礙於楊家勢力,不敢為難武楊家,卻也是三天兩頭的上門邀請。


    聽說張修還積極聯絡巴山蠻夷,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陳林一聽,這張修有些本事,假以時日,隻要真讓其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上庸三縣見漢中張修越來越勢大,連連上表朝廷,希望派遣大軍前來鎮壓,就是不見朝廷回音,最後隻等來了一位太守,聊勝於無吧,聽說這位太守在汝南可是打得黃巾賊落花流水,想來對付米賊也是不差。三位縣令都是平平之輩,沒有天縱之才,也不是禍害千裏的人,陳林一夜宴席就能看得出來。漢中郡府已經不存在了,意味著陳林重建郡府可以自由安排人員,隻不過要上報朝廷,一般朝廷都不會理會太守之事的。


    當夜回到暫住的地方,陳林與賈詡商議,陳林說:“文和,某欲迅速重建郡府,臨時設在上庸,不知文和有何教某?”賈詡說:“如今漢中郡局勢與主公大為有利,郡府官員無一而存,主公可自由安排,如此漢中郡乃是主公一言之堂。然而詡觀主公麾下,武力有餘,文治不足,主公何不廣開言路、招賢納士,以三月為限,重建郡府。同時詡聽漢中有二楊,心中有一計,可助主公穩掌漢中郡。”


    陳林聽到賈詡建議廣開言路、招賢納士,相當高興,又忙問賈詡二楊之事。賈詡:“主公欲立足漢中郡,必要得本地士族支持,二楊在漢中郡根基穩當,不過詡卻建議主公隻用一楊足矣,文楊已經投身張修反賊,正好給主公借口。主公到時再安插親信,也不懼楊家反掌主公。”


    賈詡一番話就決定了文楊的命運,陳林重用武楊,扼殺文楊,以武楊拉攏本地士族,又招納四方賢能為己用,陳林可順利掌管漢中。於是南鄭武楊府中開始出現陳林的使者,而上庸等地更是貼滿了招賢令。招賢令這般寫:咋逢國難。。。。。。。欲能者居位。。。。。。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月後重建郡府。。。。。。無論文武。。。。。。。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辣吃不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辣吃不辣並收藏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