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暗角
商儀的聰明在於她正在努力地化解若幹年前的豔照給她帶來的間歇『性』的傷害。她曾經為已退位去政協的李『主席』(原李廳,李公子的父親)搞了一場個人攝影展,公開且高調地表示對李『主席』攝影技術的傾慕。在攝影展上,公布了一張她穿著比基尼與光著膀子著緊身泳褲的李『主席』在海灘上的合影照,這張合影裏還巧妙地加進了同樣著裝“暴『露』”的其他同僚們。在那個九十年代初期,意識裏還隱約有著國家領導都娶過三妻四妾是值得驕傲這種頂禮膜拜思想的年代裏,一個廳級領導接受一個處級女下屬的愛慕也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且這種膜拜的思想普遍存在於更高層的官員思想裏。商儀的良苦用心就在於要把高層對豔照不好的想法往當時的思想背景上延伸,她要刻意地淡化照片所顯示出來的**交易的實質,她要把人們的想法往好的方麵去引導,這種方法在魯迅年代就叫做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放在江湖就叫做精神大挪移,放在宣傳上就叫做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這已經不能僅僅歸類於文學上諷刺的類別了,它已經有了哲學的智慧,這既是江湖上一門很高深的武功,也是體製中的宣傳手段裏最厲害的招數。它和獨立思考特立獨行是冤家,它成長的土壤是人們普遍的被單一式的教育所同化的狀態,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把它打翻在地,如果你相信宗教,相信主義,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來使自己快樂,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你的選擇必須是自由的,而不是被『逼』的。
在我黯然傷神的時候,我還不忘關心了一下宛兒的職位變動,正如我的預感,她將接任我辦公室主任的位置,因為她比我更圓滑,更能夠與分管這方麵工作的頂頭上司陳副廳搞好關係。她甚至與秦秘書長——那個官家子弟幫的大幫主的關係也不一般。
當我把藍大的秘密資料給了商儀以後,就更像一個局外人了。即將離開a廳,我的內心甚至有些愉悅,產生出一種被放生的感覺。這也是我與我的妻子古宛兒的關係來個了斷的最好機會。我相信兩地的分居,能夠讓我們的關係更加冷卻,從而實現理『性』地分手。我們都在為分離尋找一個合理的借口,從而緩和由於離婚帶來的對仕途上的影響。但是事情往往並沒有這麽簡單,或者說命運總是在難為你。也就是在我與宛兒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的時候,宛兒的父親接受治療的醫院向宛兒發出了病危通知書。為了讓老人一路走好,我必須與宛兒在臨終的老人麵前上演一出恩愛的夫妻秀。人生如戲,有人喜歡看戲,就有人要去演戲,盡管都是戲,誰在乎是真是假?
星期一的人事會議並沒有太多的意外,隻是會後江小合不懷好意的道賀,讓我有些耿耿於懷。這讓我覺得一個這樣婆婆媽媽、喋喋不休的男人居然有著深厚的官場背景,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一定是中國的官場家族裏的異類,因為他全身都散發著小農意識。
宛兒在開完會後,便急匆匆地趕往醫院探望她的父親。她並沒有因為篡奪了我的位置而心懷內疚,她默然且滿布陰鬱的臉上現出了異常的平靜。仿佛她早已將父親的病危當成了激勵自己努力複仇的力量,今天所有的一切她似乎都早已遇見,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她複仇的腳步。她內心燃燒著的複仇火焰也隻有我能看得到,而在外人眼裏,她在被提拔後的默然會被人誤讀為低調和謙虛,那竟然是一種美德。
我追上正要開車去醫院的宛兒,她按下車窗,一道寒霜她的冷眸裏『射』了出來。
“如果你還認他是你爸,就應該和我一起去看看他老人家,從結婚到現在,你家裏人也沒去看過我父母幾次,怕沾了晦氣,讓院裏的人笑話,還有咱們那個低調又寒酸的婚禮,都讓你的家人不滿,甚至我不能為你們張家生一兒半女,都成了你們張家冷落我們古家的理由,這些我都可以忍受,但是送他老人家臨終的這場戲你不給我演好,我就恨你一輩子。”宛兒數落著這些積怨已久的矛盾,每當我們夫妻關係激化的時候,這些說辭必然會被她拿出來作為攻擊我的利器。
咆哮的引擎代表著宛兒的憤怒,車身毫不客氣地與我不辭而別,讓我的身體打了個趔趄。呆望著遠去的小車,我又覺得虧欠宛兒的太多了。往事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我依稀記得在那個寒酸的婚禮上,隻有兩家的親屬聚在一起喝了一場並不怎麽喜氣的喜酒。我們沒有請同事和領導們,就算厚著臉皮請了,也少有人會捧場,因為在這種凡事唯美的體製下,沒有人敢同情一個貪汙犯,人們可以很偏激地認為一個人貪汙,那麽他所有的方麵都是壞的,他們個個都是熟悉潛規則的行家裏手,他們當然知道有權力的地方就有**,絕對的權力代表絕對的**,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知道廳裏麵最大利益的享有者是一把手,但他們卻選擇嘲笑弱者,因為他們的嘲笑可以顯得領導們更英明,更偉岸,更明察秋毫,他們助紂為虐的嘲笑和鄙視構成了這個大院裏滿是奴『性』的壓抑、恐怖、桎梏的氛圍。而被打翻在地的古處長的周圍就像是被孫猴子畫上了一圈警戒線,任何試圖接近他的人都會被領導無所不在的『**』威所恐嚇。古處長已經失去了為自己辯駁的機會,為了這個家庭,為了保住宛兒母親工人的身份,為了宛兒將來能夠有一份鐵飯碗,他選擇了沉默和服從。
如果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宛兒的父親是偉大的,如果從人格上分析,宛兒的父親也不至於和極惡之徒相提並論。我還記得他書房裏的那首詩,充滿了悔過之心。但社會並不會因此原諒他,宛兒的父親受不了同僚們歧視的眼光,他甚至對被檢察院抄家的時候,鄰居們的嘲笑和諷刺耿耿於懷。他不想辯解什麽,因為他隻不過是一個替罪羊罷了,替罪羊的使命就是用來替罪的,過多的辯解會讓人覺得你是在狡辯,因為優勢話語權永遠掌握在官職比你大的人手中。領導一句話批評的話就能否定一個幹部的一切,這是多麽悲哀的事情啊,但更應該悲哀的是這個體製,它的無知在於強迫地營造出了一種陽奉陰違、姑息養『奸』的氛圍來加速消亡自己的生命。當然,當人心還未完全泯滅的時候,還會有人記得古家的好處,也會同情古家不幸的遭遇,但那也是暗地裏的同情,在領導的『**』威之下,那些稀少的同情隻好躲著、閃著,默默地在心裏慢慢地消弭。
如果不能被社會包容,那麽就選擇包容自己,可惜的是,宛兒的父親兩者都做不到,無盡的自責和對社會的怨恨終於讓他提前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在人民醫院的高級病房裏,宛兒父親蒼老的麵容裏透著深度的憔悴。黃昏後的殘陽從窗幔的縫隙裏斜斜地『射』了進來,把漿白的被單印成了血紅『色』。如果那是一麵黨旗該多好啊,至少能給這位即將離去的老人一絲崇高的安慰。可惜的是,這位老人在犯事的時候就已經被開除了黨籍。於是我想起了一句調侃的話,有人死的時候蓋了黨旗,其實他不配,有人死的時候想蓋黨旗,但是他沒有資格,所以,如果主義是一種信仰,就應該上升到宗教的高度,當我們讚美英雄的時候,也包容偶爾有罪的人,我們同是上帝的子民,當子民死去的時候上帝會原諒並祝福他,因為無盡的譴責隻會讓人們心裏的仇恨越積越多。主義往往是為政治服務的,而宗教在發達國家早已擺脫了政治的醜惡,試圖單純地為思想服務。我本以為儒家思想能讓宛兒的父親得到解脫,但是它卻讓宛兒的父親更加地自責。一個人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心懷內疚,在我看來要遠比那些道貌岸然的貪官們要高尚得多。但也正是因為心懷內疚而無法使他走出良心的桎梏。
商儀的聰明在於她正在努力地化解若幹年前的豔照給她帶來的間歇『性』的傷害。她曾經為已退位去政協的李『主席』(原李廳,李公子的父親)搞了一場個人攝影展,公開且高調地表示對李『主席』攝影技術的傾慕。在攝影展上,公布了一張她穿著比基尼與光著膀子著緊身泳褲的李『主席』在海灘上的合影照,這張合影裏還巧妙地加進了同樣著裝“暴『露』”的其他同僚們。在那個九十年代初期,意識裏還隱約有著國家領導都娶過三妻四妾是值得驕傲這種頂禮膜拜思想的年代裏,一個廳級領導接受一個處級女下屬的愛慕也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且這種膜拜的思想普遍存在於更高層的官員思想裏。商儀的良苦用心就在於要把高層對豔照不好的想法往當時的思想背景上延伸,她要刻意地淡化照片所顯示出來的**交易的實質,她要把人們的想法往好的方麵去引導,這種方法在魯迅年代就叫做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放在江湖就叫做精神大挪移,放在宣傳上就叫做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這已經不能僅僅歸類於文學上諷刺的類別了,它已經有了哲學的智慧,這既是江湖上一門很高深的武功,也是體製中的宣傳手段裏最厲害的招數。它和獨立思考特立獨行是冤家,它成長的土壤是人們普遍的被單一式的教育所同化的狀態,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把它打翻在地,如果你相信宗教,相信主義,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來使自己快樂,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你的選擇必須是自由的,而不是被『逼』的。
在我黯然傷神的時候,我還不忘關心了一下宛兒的職位變動,正如我的預感,她將接任我辦公室主任的位置,因為她比我更圓滑,更能夠與分管這方麵工作的頂頭上司陳副廳搞好關係。她甚至與秦秘書長——那個官家子弟幫的大幫主的關係也不一般。
當我把藍大的秘密資料給了商儀以後,就更像一個局外人了。即將離開a廳,我的內心甚至有些愉悅,產生出一種被放生的感覺。這也是我與我的妻子古宛兒的關係來個了斷的最好機會。我相信兩地的分居,能夠讓我們的關係更加冷卻,從而實現理『性』地分手。我們都在為分離尋找一個合理的借口,從而緩和由於離婚帶來的對仕途上的影響。但是事情往往並沒有這麽簡單,或者說命運總是在難為你。也就是在我與宛兒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的時候,宛兒的父親接受治療的醫院向宛兒發出了病危通知書。為了讓老人一路走好,我必須與宛兒在臨終的老人麵前上演一出恩愛的夫妻秀。人生如戲,有人喜歡看戲,就有人要去演戲,盡管都是戲,誰在乎是真是假?
星期一的人事會議並沒有太多的意外,隻是會後江小合不懷好意的道賀,讓我有些耿耿於懷。這讓我覺得一個這樣婆婆媽媽、喋喋不休的男人居然有著深厚的官場背景,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一定是中國的官場家族裏的異類,因為他全身都散發著小農意識。
宛兒在開完會後,便急匆匆地趕往醫院探望她的父親。她並沒有因為篡奪了我的位置而心懷內疚,她默然且滿布陰鬱的臉上現出了異常的平靜。仿佛她早已將父親的病危當成了激勵自己努力複仇的力量,今天所有的一切她似乎都早已遇見,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她複仇的腳步。她內心燃燒著的複仇火焰也隻有我能看得到,而在外人眼裏,她在被提拔後的默然會被人誤讀為低調和謙虛,那竟然是一種美德。
我追上正要開車去醫院的宛兒,她按下車窗,一道寒霜她的冷眸裏『射』了出來。
“如果你還認他是你爸,就應該和我一起去看看他老人家,從結婚到現在,你家裏人也沒去看過我父母幾次,怕沾了晦氣,讓院裏的人笑話,還有咱們那個低調又寒酸的婚禮,都讓你的家人不滿,甚至我不能為你們張家生一兒半女,都成了你們張家冷落我們古家的理由,這些我都可以忍受,但是送他老人家臨終的這場戲你不給我演好,我就恨你一輩子。”宛兒數落著這些積怨已久的矛盾,每當我們夫妻關係激化的時候,這些說辭必然會被她拿出來作為攻擊我的利器。
咆哮的引擎代表著宛兒的憤怒,車身毫不客氣地與我不辭而別,讓我的身體打了個趔趄。呆望著遠去的小車,我又覺得虧欠宛兒的太多了。往事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我依稀記得在那個寒酸的婚禮上,隻有兩家的親屬聚在一起喝了一場並不怎麽喜氣的喜酒。我們沒有請同事和領導們,就算厚著臉皮請了,也少有人會捧場,因為在這種凡事唯美的體製下,沒有人敢同情一個貪汙犯,人們可以很偏激地認為一個人貪汙,那麽他所有的方麵都是壞的,他們個個都是熟悉潛規則的行家裏手,他們當然知道有權力的地方就有**,絕對的權力代表絕對的**,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知道廳裏麵最大利益的享有者是一把手,但他們卻選擇嘲笑弱者,因為他們的嘲笑可以顯得領導們更英明,更偉岸,更明察秋毫,他們助紂為虐的嘲笑和鄙視構成了這個大院裏滿是奴『性』的壓抑、恐怖、桎梏的氛圍。而被打翻在地的古處長的周圍就像是被孫猴子畫上了一圈警戒線,任何試圖接近他的人都會被領導無所不在的『**』威所恐嚇。古處長已經失去了為自己辯駁的機會,為了這個家庭,為了保住宛兒母親工人的身份,為了宛兒將來能夠有一份鐵飯碗,他選擇了沉默和服從。
如果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宛兒的父親是偉大的,如果從人格上分析,宛兒的父親也不至於和極惡之徒相提並論。我還記得他書房裏的那首詩,充滿了悔過之心。但社會並不會因此原諒他,宛兒的父親受不了同僚們歧視的眼光,他甚至對被檢察院抄家的時候,鄰居們的嘲笑和諷刺耿耿於懷。他不想辯解什麽,因為他隻不過是一個替罪羊罷了,替罪羊的使命就是用來替罪的,過多的辯解會讓人覺得你是在狡辯,因為優勢話語權永遠掌握在官職比你大的人手中。領導一句話批評的話就能否定一個幹部的一切,這是多麽悲哀的事情啊,但更應該悲哀的是這個體製,它的無知在於強迫地營造出了一種陽奉陰違、姑息養『奸』的氛圍來加速消亡自己的生命。當然,當人心還未完全泯滅的時候,還會有人記得古家的好處,也會同情古家不幸的遭遇,但那也是暗地裏的同情,在領導的『**』威之下,那些稀少的同情隻好躲著、閃著,默默地在心裏慢慢地消弭。
如果不能被社會包容,那麽就選擇包容自己,可惜的是,宛兒的父親兩者都做不到,無盡的自責和對社會的怨恨終於讓他提前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在人民醫院的高級病房裏,宛兒父親蒼老的麵容裏透著深度的憔悴。黃昏後的殘陽從窗幔的縫隙裏斜斜地『射』了進來,把漿白的被單印成了血紅『色』。如果那是一麵黨旗該多好啊,至少能給這位即將離去的老人一絲崇高的安慰。可惜的是,這位老人在犯事的時候就已經被開除了黨籍。於是我想起了一句調侃的話,有人死的時候蓋了黨旗,其實他不配,有人死的時候想蓋黨旗,但是他沒有資格,所以,如果主義是一種信仰,就應該上升到宗教的高度,當我們讚美英雄的時候,也包容偶爾有罪的人,我們同是上帝的子民,當子民死去的時候上帝會原諒並祝福他,因為無盡的譴責隻會讓人們心裏的仇恨越積越多。主義往往是為政治服務的,而宗教在發達國家早已擺脫了政治的醜惡,試圖單純地為思想服務。我本以為儒家思想能讓宛兒的父親得到解脫,但是它卻讓宛兒的父親更加地自責。一個人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心懷內疚,在我看來要遠比那些道貌岸然的貪官們要高尚得多。但也正是因為心懷內疚而無法使他走出良心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