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幹部培訓學校
湯化龍確實是個聰明人,接到趙北的那封“便宜行事”的授權電報後,他壓根就沒去會晤南方談判代表團,而是徑直去了張園,投帖拜會了張園主人張叔和,又通過他約見了北方和談代表團的副大臣尹銘綬,試圖拋開同盟會和光複會,以南方革命勢力全權代表的身份與北方代表團單獨進行議和談判,因為他知道,目前的南方革命勢力中,唯一有實力與北洋軍抗衡的隻有共和軍,無論是同盟會的武裝還是光複會的武裝,都無法單獨與北洋軍正麵對抗,即使是兩家聯合也做不到,這不僅是軍隊素質的問題,是武器裝備的問題,共和軍手裏掌握著一座大型兵工廠,而其他的革命勢力不具備這一優勢,南方的大型兵工廠不是掌握北洋軍手裏,就是被立憲派視為禁臠,隻有漢陽兵工廠才是革命派的依靠。
得知湯化龍與北方代表團接觸的消息後,南方代表團立即召開會議,緊急磋商的結果,就是伍廷芳辭去南方和談全權代表之職,並由其提議湯化龍繼任。此時伍廷芳乘坐的郵船已經駛到日本,這位清廷委任的前任駐美、墨等國出使大臣立即發出通電,宣布辭職,並推舉湯化龍繼任和談全權代表。
通電一出,世人盛讚伍廷芳高風亮節,但同盟會和光複會卻是有苦說不出,現南方革命看上去雖然聲勢浩大,但那隻是表麵現象,革命軍的困難很多,缺兵、缺餉、缺械彈,各省的立憲派又不願合作,而且列強一力維護北方袁世凱,強行截留關稅餘額,使得革命軍政府財政極度困難,如果列強真的打算進行武力幹涉,革命軍根本無力抵抗,遍觀南方革命勢力,唯一有較強實力的隻有湖北的共和軍,不僅兵強馬壯,而且控製著全國大的兵工廠,所以,共和軍實際上充當著革命急先鋒和頂梁柱的角色,也是南方革命的風向標,如果與共和軍發生齟齬,對於南方的革命是很不利的,萬一將共和軍逼到袁世凱一邊,則同盟會和光複會將失去一位值得拉攏的戰友,如此分析,還真得把和談全權代表的位置讓給共和軍的人不可!湯化龍是趙北推薦的南方和談代表,是共和軍的代言人,由他做南方全權代表,任何人都無話可說。
至於總司令提議的那個“四方會議”,同盟會和光複會卻是敬謝不敏了,與其坐一邊給人當花瓶,還不如把全權交給這位湯代表呢。
但湯化龍是著名的君憲派,對於“共和”一向不感興趣,這一點同盟會和光複會也都知道,他們不明白趙北為什麽要把這個君憲派人物派來充當和談代表,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湯化龍絕不會看同盟會的臉色行事,他有自己的打算和目的。
為了弄明白趙北派湯化龍充當和談代表的真正用意,同盟會和光複會派遣了劉揆一等人立即乘船西行,到湖北去探個究竟,與此同時,一直密切關注局勢發展的清廷也被這一奇怪舉動弄糊塗了,他們也派出了自己的信使,想去湖北看看那位嘴上大叫“鐵血共和”的趙總司令到底打得什麽主意。
除此之外,趙北關於國際貸款一事的通電也讓袁世凱焦躁不安,為了早日完成南北和談,早日將外國借款弄到手,袁世凱也派了他的幕僚阮忠樞去了湖北,試圖與趙北建立直接聯係。
當各方密使、信使星夜兼程向武漢趕去的時候,以湯化龍為首的南方和談代表團與以唐紹儀為首的北方和談代表團正式開始了談判,雙方唇槍舌劍,引經據典,似乎都堅持自己一方的立場,但讓人們覺得奇怪的是,無論是堅持“君憲”的一方,還是堅持“共和”的一方,都談判中有意無意的提到了清室退位讓國的話題。
上海租界的南北議和會議正式召開,與此同時,華中地區的革命事業也向深入發展,共和軍總司令趙振華的親自關心下,一所革命幹部培訓學校正式掛牌成立。
這所學校麵向社會公開招考學員,通過考試的學員按照成績被分為中級與高級兩個班,高級班培訓期半年,中級班培訓期一年半,培訓合格之後可以直接分配到各個政府部門工作。
由於招考公平,工作待遇好,第一期學員的招考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已完成,鑒於鄰省應考者仍絡繹前來,而基層幹部又嚴重不足,所以這第一期培訓班春節過後就立即開班授課了,至於那些沒有趕上考試的應考者,則補考合格後統一編入見習公務員行列,先政府部門熟悉工作,等第一期培訓班結業之後再入校深造。
第一期幹部培訓班開學典禮上,湖北都督、共和軍總司令趙振華不僅親自出席了典禮,而且發表了一番演講,除了鼓勵學員認真學習之外,還就近的國際國內形勢做了一番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話的後,還對歐洲巴爾幹地區的“波斯尼亞危機”進行了評論。
“……眾所周知,歐洲正處於戰爭的陰霾之下,由於巴爾幹地區的‘波斯尼亞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歐洲人民仍將繼續戰爭的威脅下戰戰兢兢。……其實我看來,‘波斯尼亞危機’完全是奧斯曼帝國腐朽、黑暗、愚昧統治的必然結果,隻要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仍舊處奧斯曼帝國的野蠻統治之下,歐洲就不可能有和平。
現的世界是一個分化的世界,一條叫做‘文明’的將不同國家分成了兩類,一類叫做‘文明國家’,一類叫做‘野蠻國家’,很遺憾,奧斯曼帝國就屬於後者。
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或者非洲,所有的現實都表明,奧斯曼帝國每一個地區的統治都伴隨著經濟衰退和文化落後,奧斯曼帝國所征服的每一個地區,除了滿目瘡痍之外,什麽都不會留下。
所以,我個人認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如果想走向文明世界,就必須向歐洲國家靠攏,這才是明智的選擇,隻有文明的歐洲才能將兩國帶向繁榮與和平,而歐洲諸國之中,有文明氣息的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是維護歐洲和平的堅強柱石。
雖然戰爭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但毫無疑問的是,沒有人願意選擇戰爭。和平,永遠是珍貴的,野蠻世界需要和平,文明世界也同樣需要和平。我衷心的希望此次‘波斯尼亞危機’能夠得到和平解決。此,我以個人名義祝德國與法國和平共處,同時也祝歐洲永久和平!”
這番講話隻是總司令“開學演講”中的一小段,雖然篇幅不長,對於國人的觸動也遠遠比不上袁世凱的“年通電”,但毫無疑問,當它被以通電的形式拍發出去,並刊登報紙上後,“趙振華”的名字被多的外國人記住了。
畢竟,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很少關心國外的事情,別提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這個通電因為滿篇的“文明”,也就被人稱為“文明通電”。
“文明的德意誌帝國必將拯救歐洲,拯救世界!這不僅是我們的信念,是我們的追求!但遺憾的是,有人阻礙我們實現這一信念,他們就是德意誌的敵人,這個敵人不僅來自於國內,來自於國外!……我們必須承認,目前的帝國,其國際地位無論如何與德意誌民族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利益不相稱。拉策爾先生曾經明確指出,德意誌的擴張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要求,是一個地理上的要求!德意誌需要陽光下的土地!”德國禦用報紙《泛德意誌報》狂妄的叫囂著,這是歐洲第一份對“文明通電”做出反應的報紙。
“相比袁世凱將軍,這位趙北將軍的手未免伸得太長了點,而且,批評奧斯曼帝國的同時,他顯然忘記了一個重要事實:他的祖國也正處於蒙昧的野蠻狀態。”法國《費加羅報》特約評論員如是評價這份通電。
“可笑的是,這個造反者竟然將文明的法國與野蠻的德國相提並論,威脅歐洲和平的恰恰就是德國。雖然這個自封的總司令妄圖對歐洲事務指手畫腳,可遺憾的是,他的狂妄與實力顯然成反比。”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尖刻的挖苦道。
“對於這個無知的遠東軍閥,我無話可說。我國外交界和法律界一致認為,《柏林條約》依舊有效,奧匈帝國皇帝和保加利亞大公的行動不僅違反了《柏林條約》,而且也是對歐洲和平的挑戰!我們期望德國和英國主持公道,也期望國際正義。”奧斯曼帝國攝政官“大維齊”如此看待“文明通電”。
“某些歐洲國家的政客顯然不知道什麽叫‘文明時代’!這幫自詡為‘文明人’的家夥的見識甚至還不如一個中國人!巴爾幹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正是因為這幫愚蠢的政客。或許,歐洲人的血統需要淨化了,斯拉夫人、猶太人正使整個歐洲走向衰落!猶太人現不僅控製著歐洲的金融,也控製著歐洲的藝術領域!自從文藝複興以來,歐洲的藝術和思想從來沒有這麽危險過!而藝術和思想才是這個世界的文明象征。……”維也納的一本頗有影響的雜誌刊登了一位讀者的來信,不過由於言辭過於激烈,反猶傾向嚴重,引起維也納金融界的不滿,壓力下,奧匈帝國保安部門不得不介入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那名讀者名叫“阿道夫西特勒”,是個鄉下來的十九歲青年,自稱畫家,但報考藝術學院失敗,目前正一所救濟院接受救濟,心情壓抑,憤世嫉俗,是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跟街上的乞丐沒什麽區別,不值得大動幹戈,因此,此事就不了了之。
“文明通電”僅僅隻歐洲引起了一些小小的躁動,隨後一切恢複了平靜,畢竟,那個古老東方國家的影響力目前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那隻蝴蝶的翅膀還不足以引起一場風暴。
湯化龍確實是個聰明人,接到趙北的那封“便宜行事”的授權電報後,他壓根就沒去會晤南方談判代表團,而是徑直去了張園,投帖拜會了張園主人張叔和,又通過他約見了北方和談代表團的副大臣尹銘綬,試圖拋開同盟會和光複會,以南方革命勢力全權代表的身份與北方代表團單獨進行議和談判,因為他知道,目前的南方革命勢力中,唯一有實力與北洋軍抗衡的隻有共和軍,無論是同盟會的武裝還是光複會的武裝,都無法單獨與北洋軍正麵對抗,即使是兩家聯合也做不到,這不僅是軍隊素質的問題,是武器裝備的問題,共和軍手裏掌握著一座大型兵工廠,而其他的革命勢力不具備這一優勢,南方的大型兵工廠不是掌握北洋軍手裏,就是被立憲派視為禁臠,隻有漢陽兵工廠才是革命派的依靠。
得知湯化龍與北方代表團接觸的消息後,南方代表團立即召開會議,緊急磋商的結果,就是伍廷芳辭去南方和談全權代表之職,並由其提議湯化龍繼任。此時伍廷芳乘坐的郵船已經駛到日本,這位清廷委任的前任駐美、墨等國出使大臣立即發出通電,宣布辭職,並推舉湯化龍繼任和談全權代表。
通電一出,世人盛讚伍廷芳高風亮節,但同盟會和光複會卻是有苦說不出,現南方革命看上去雖然聲勢浩大,但那隻是表麵現象,革命軍的困難很多,缺兵、缺餉、缺械彈,各省的立憲派又不願合作,而且列強一力維護北方袁世凱,強行截留關稅餘額,使得革命軍政府財政極度困難,如果列強真的打算進行武力幹涉,革命軍根本無力抵抗,遍觀南方革命勢力,唯一有較強實力的隻有湖北的共和軍,不僅兵強馬壯,而且控製著全國大的兵工廠,所以,共和軍實際上充當著革命急先鋒和頂梁柱的角色,也是南方革命的風向標,如果與共和軍發生齟齬,對於南方的革命是很不利的,萬一將共和軍逼到袁世凱一邊,則同盟會和光複會將失去一位值得拉攏的戰友,如此分析,還真得把和談全權代表的位置讓給共和軍的人不可!湯化龍是趙北推薦的南方和談代表,是共和軍的代言人,由他做南方全權代表,任何人都無話可說。
至於總司令提議的那個“四方會議”,同盟會和光複會卻是敬謝不敏了,與其坐一邊給人當花瓶,還不如把全權交給這位湯代表呢。
但湯化龍是著名的君憲派,對於“共和”一向不感興趣,這一點同盟會和光複會也都知道,他們不明白趙北為什麽要把這個君憲派人物派來充當和談代表,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湯化龍絕不會看同盟會的臉色行事,他有自己的打算和目的。
為了弄明白趙北派湯化龍充當和談代表的真正用意,同盟會和光複會派遣了劉揆一等人立即乘船西行,到湖北去探個究竟,與此同時,一直密切關注局勢發展的清廷也被這一奇怪舉動弄糊塗了,他們也派出了自己的信使,想去湖北看看那位嘴上大叫“鐵血共和”的趙總司令到底打得什麽主意。
除此之外,趙北關於國際貸款一事的通電也讓袁世凱焦躁不安,為了早日完成南北和談,早日將外國借款弄到手,袁世凱也派了他的幕僚阮忠樞去了湖北,試圖與趙北建立直接聯係。
當各方密使、信使星夜兼程向武漢趕去的時候,以湯化龍為首的南方和談代表團與以唐紹儀為首的北方和談代表團正式開始了談判,雙方唇槍舌劍,引經據典,似乎都堅持自己一方的立場,但讓人們覺得奇怪的是,無論是堅持“君憲”的一方,還是堅持“共和”的一方,都談判中有意無意的提到了清室退位讓國的話題。
上海租界的南北議和會議正式召開,與此同時,華中地區的革命事業也向深入發展,共和軍總司令趙振華的親自關心下,一所革命幹部培訓學校正式掛牌成立。
這所學校麵向社會公開招考學員,通過考試的學員按照成績被分為中級與高級兩個班,高級班培訓期半年,中級班培訓期一年半,培訓合格之後可以直接分配到各個政府部門工作。
由於招考公平,工作待遇好,第一期學員的招考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已完成,鑒於鄰省應考者仍絡繹前來,而基層幹部又嚴重不足,所以這第一期培訓班春節過後就立即開班授課了,至於那些沒有趕上考試的應考者,則補考合格後統一編入見習公務員行列,先政府部門熟悉工作,等第一期培訓班結業之後再入校深造。
第一期幹部培訓班開學典禮上,湖北都督、共和軍總司令趙振華不僅親自出席了典禮,而且發表了一番演講,除了鼓勵學員認真學習之外,還就近的國際國內形勢做了一番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話的後,還對歐洲巴爾幹地區的“波斯尼亞危機”進行了評論。
“……眾所周知,歐洲正處於戰爭的陰霾之下,由於巴爾幹地區的‘波斯尼亞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歐洲人民仍將繼續戰爭的威脅下戰戰兢兢。……其實我看來,‘波斯尼亞危機’完全是奧斯曼帝國腐朽、黑暗、愚昧統治的必然結果,隻要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仍舊處奧斯曼帝國的野蠻統治之下,歐洲就不可能有和平。
現的世界是一個分化的世界,一條叫做‘文明’的將不同國家分成了兩類,一類叫做‘文明國家’,一類叫做‘野蠻國家’,很遺憾,奧斯曼帝國就屬於後者。
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或者非洲,所有的現實都表明,奧斯曼帝國每一個地區的統治都伴隨著經濟衰退和文化落後,奧斯曼帝國所征服的每一個地區,除了滿目瘡痍之外,什麽都不會留下。
所以,我個人認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如果想走向文明世界,就必須向歐洲國家靠攏,這才是明智的選擇,隻有文明的歐洲才能將兩國帶向繁榮與和平,而歐洲諸國之中,有文明氣息的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是維護歐洲和平的堅強柱石。
雖然戰爭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但毫無疑問的是,沒有人願意選擇戰爭。和平,永遠是珍貴的,野蠻世界需要和平,文明世界也同樣需要和平。我衷心的希望此次‘波斯尼亞危機’能夠得到和平解決。此,我以個人名義祝德國與法國和平共處,同時也祝歐洲永久和平!”
這番講話隻是總司令“開學演講”中的一小段,雖然篇幅不長,對於國人的觸動也遠遠比不上袁世凱的“年通電”,但毫無疑問,當它被以通電的形式拍發出去,並刊登報紙上後,“趙振華”的名字被多的外國人記住了。
畢竟,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很少關心國外的事情,別提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這個通電因為滿篇的“文明”,也就被人稱為“文明通電”。
“文明的德意誌帝國必將拯救歐洲,拯救世界!這不僅是我們的信念,是我們的追求!但遺憾的是,有人阻礙我們實現這一信念,他們就是德意誌的敵人,這個敵人不僅來自於國內,來自於國外!……我們必須承認,目前的帝國,其國際地位無論如何與德意誌民族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利益不相稱。拉策爾先生曾經明確指出,德意誌的擴張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要求,是一個地理上的要求!德意誌需要陽光下的土地!”德國禦用報紙《泛德意誌報》狂妄的叫囂著,這是歐洲第一份對“文明通電”做出反應的報紙。
“相比袁世凱將軍,這位趙北將軍的手未免伸得太長了點,而且,批評奧斯曼帝國的同時,他顯然忘記了一個重要事實:他的祖國也正處於蒙昧的野蠻狀態。”法國《費加羅報》特約評論員如是評價這份通電。
“可笑的是,這個造反者竟然將文明的法國與野蠻的德國相提並論,威脅歐洲和平的恰恰就是德國。雖然這個自封的總司令妄圖對歐洲事務指手畫腳,可遺憾的是,他的狂妄與實力顯然成反比。”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尖刻的挖苦道。
“對於這個無知的遠東軍閥,我無話可說。我國外交界和法律界一致認為,《柏林條約》依舊有效,奧匈帝國皇帝和保加利亞大公的行動不僅違反了《柏林條約》,而且也是對歐洲和平的挑戰!我們期望德國和英國主持公道,也期望國際正義。”奧斯曼帝國攝政官“大維齊”如此看待“文明通電”。
“某些歐洲國家的政客顯然不知道什麽叫‘文明時代’!這幫自詡為‘文明人’的家夥的見識甚至還不如一個中國人!巴爾幹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正是因為這幫愚蠢的政客。或許,歐洲人的血統需要淨化了,斯拉夫人、猶太人正使整個歐洲走向衰落!猶太人現不僅控製著歐洲的金融,也控製著歐洲的藝術領域!自從文藝複興以來,歐洲的藝術和思想從來沒有這麽危險過!而藝術和思想才是這個世界的文明象征。……”維也納的一本頗有影響的雜誌刊登了一位讀者的來信,不過由於言辭過於激烈,反猶傾向嚴重,引起維也納金融界的不滿,壓力下,奧匈帝國保安部門不得不介入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那名讀者名叫“阿道夫西特勒”,是個鄉下來的十九歲青年,自稱畫家,但報考藝術學院失敗,目前正一所救濟院接受救濟,心情壓抑,憤世嫉俗,是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跟街上的乞丐沒什麽區別,不值得大動幹戈,因此,此事就不了了之。
“文明通電”僅僅隻歐洲引起了一些小小的躁動,隨後一切恢複了平靜,畢竟,那個古老東方國家的影響力目前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那隻蝴蝶的翅膀還不足以引起一場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