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一幫刺客
與趙北一同為工作隊送行的還有張激揚、藍天蔚等人,熊成基也跑來湊了個熱鬧,對於總司令如此關心鄉村改造工作,眾人多有些不太理解,現革命初起,連清室都還沒有退位,這麽急著派人到鄉村去,是否有些急噪了?
“諸位,革命是什麽?”趙北看出了眾人的疑慮,於是指著那艘漸行漸遠的蒸汽船說道。
“革命,就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光靠槍杆子是不可能打出一個嶄的國家的,隻有思想,隻有思想才能塑造一個嶄的國家!如果一個國家工人多,那麽,主導這個國家思想的就是工人,我們就改造工人,如果農民多,那麽,就是農民主導這個國家的思想,我們就改造農民。看看那些議院的議員們,他們是什麽?沒錯,他們中的多數人是縉紳,不過,他們雖然穿著絲綢,比工人穿得好,可是,他們的思想卻依然是農民式的,所以,主導著現的湖北議院的,實際上是一群農民,如果農民思想守舊,那麽,國家的思想必然守舊,如果農民接受思想,那麽,國家的思想也必然是式的!誰叫咱中國是農業國呢?不喚醒農民,又該如何喚醒國民?所以啊,我不是喚醒農民,而是喚醒國民。”
眾人揣摩著趙北話裏的意思,覺得有些像繞口令,抬頭看看這位總司令,卻哪裏還有一點“搶錢搶田搶娘們”的匪氣?他的那幾句話一說,倒是使他革命者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
熊成基淡淡一笑,說道:“振華,你是愈發高深莫測了,說得話像打禪機。不過,我倒是覺得你為人穩重,那個‘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確實有些突兀,不講是好的。我們光複會就不主張變土地權利,外國也存‘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麵,可並不防礙它們成為列強,就拿美國來說,那裏的大農場主可是擁有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的土地的。”
趙北搖了搖頭,說道:“不!不一樣。美國是工業國,它的工業可以容納足夠的人口,即使沒有田地,也不會餓死,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是農業國,工業規模小得可憐,養活不了太多人口,農民失去土地,基本上隻有死路一條,為了不餓死,隻有去做土匪了,曆史上的‘流寇’就是這麽來的,他們往往是改朝換代的主力軍。要想依靠工業養活這麽多人口,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工業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原料、市場、技術、人才,這些東西咱們都缺,發展工業不容易,中國落後太多了。不過,土地問題確實很棘手,處理這個問題必須小心翼翼,畢竟,中國耕地太少,人口太多,平均下來,人均耕地少得可憐,而且,南方和北方的土地占有情況大相徑庭,也不能一概而論。”
“總司令說得對,中國目前的根本問題還是這個土地問題。前些日子總司令派我到農村調研,我鄂東、鄂西走了一圈,發現鄉村的縉紳願意把精力投土地上,即使是一些經營礦業、商業的財主也是把土地投資作為工商業利潤的第一選擇方向,他們從工商業賺了錢之後,並不想著如何擴大經營,而是把錢投入地產,做地主收租,對於他們來說,土地永遠是穩妥的賺錢途徑。什麽時候國人改變了這種小農思想,什麽時候中國的工業才會突飛猛進。”張激揚很是感慨了一番。
趙北歎道:“石人的話隻說對了一半,中國的工業落後,固然有思想上的因素,但未嚐沒有政治上的因素,發展工商業必然會使社會成員的流動性變強,也會使人們的見識變得寬廣,變得加不安分,一幫麵朝黃土背朝天的鄉民永遠比一幫東跑西顛的商人好控製,遏製工商業的發展也是一種社會控製的手段,皇帝們巴不得百姓一輩子呆村莊裏,沒有見識,也就不會胡思亂想。這才是封建王朝壓製工商業的根本原因,至於擔心發展工商業而導致農業生產凋敝的說法,根本就是顛倒因果,因為人是經濟動物,有好處的事情自然會有人去幹,農產品少了,價格自然會上漲,那麽經營農業的人也自然會增加,歐洲近代農業的發展就是佐證。作為決策者,所要做的並不是壓製某一行業,而是居中策劃,平衡工業與農業的關係。”
眾人深有同感,一陣唏噓,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沒有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依然沒有趕上,而那兩次工業革命都發生清朝,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沒人能夠回答,趙北也無法給出答案。
“當然了,作為農業國,中國目前還是需要注重農業的,將來局勢平靜下來,咱們不僅要製訂工業發展計劃,還要製訂農業發展計劃,農田水利建設,化肥廠、農藥廠的建設,這些都要抓緊,曆史留給咱們的時間不多了,咱們是隻爭朝夕。”
見總司令興致漸高,有越談越深的趨勢,參謀長藍天蔚笑著說道:“這個工業和農業問題咱們以後再討論。熊都督一路風塵仆仆,我已按照總司令吩咐,黃鶴磯‘怡然堂’擺下接風宴,正式為他接風洗塵,現也差不多到點了,咱們這就去吧。應邀前來赴宴的還有幾位漢口商會的實業人士,他們對於工業也很有發言權,咱們不如就那裏好好議一議這工業問題。”
早有衛兵牽來戰馬,眾人都是軍人,軍中騎馬是常事,當下翻身上馬,揚鞭馳騁,轉眼就奔到了武昌城裏,這才放慢速度,徑往黃鶴磯頭走去。
怡然堂是黃鶴磯頭的一間酒館,剛修葺一,和其它酒館一樣,也是黃鶴樓風景區的一部分,自從趙北將這黃鶴磯頭出租給商人後,這裏就立刻變成了滿是銅臭的地方,以前遊黃鶴樓不要門票,可現,沒買門票,連黃鶴磯都上不去。沒辦法,軍政府財政困難,不得不想辦法開源截流,再說了,這怎麽也算是第三產業不是?
但還沒到怡然堂,眾人發現早有幾人等黃鶴磯下,那些人裏隻有楊度是趙北的舊相識,另外幾人卻都是陌生麵孔。
“皙子,你前天不是來向我辭行,說要回北方麽?怎麽,現還沒走?到這裏做什麽?”趙北下了馬,走到楊度麵前問道。
“本已上了船,可船上碰見他們幾位下船,我隻好又下了船。”楊度說道,抬手指了指身邊那幾位陌生人。
“他們幾位是?”趙北掃了那幾人一眼,覺得其中兩人似乎有些眼熟,但絕對不認識,想必也是曆史照片上看到過他們。
“不要誤會,他們可不是楊某的知交故友,雖然相識,但道不同不相為謀。”楊度一本正經的說道。
“既然皙子不願為我等引見,還是由下來為總司令引見吧。”一位相貌英俊的青年走上一步,向著趙北鞠躬行禮。
“下汪兆銘,字季,廣東番禺人氏,留學日本東京政法學校,現為同盟會評議員。”
“汪兆銘?”趙北不禁又打量了這人幾眼,難怪覺得眼熟,沒想到跟這個曆史上的著名大漢奸如此近距離的站了一起。
“下還有個筆名‘精衛’,是投稿《京報》時所用。總司令既是光複會的人,想必也曾閱過《京報》,上麵的那位‘精衛’就是區區下。”汪兆銘說道。
趙北目光轉向汪兆銘身邊那名青年女子,卻聽汪兆銘說道:“她叫陳璧君,字冰如,華僑,祖籍廣東會,出生檳榔嶼,也是同盟會會員。”
果然啊,夫唱婦隨,可能這陳璧君現就愛上這個大漢奸了吧?這可真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現兩人是革命情侶,誰又會想到,他們後來又成了漢奸情侶了呢?
趙北腹誹著,但麵不改色,還主動伸出手去,跟兩人握了握手。這漢奸的手跟普通人的手沒什麽區別麽,不過汪兆銘的手微微發抖,可能是內心過於激動的緣故,現跟他握手的可是共和軍總司令啊!一手挑起革命大勢的英雄,革命青年心中的偶像哦。
趙北沒兩人身上浪費時間,目光一轉,投到另外一名青年男子臉上,那人也身穿洋裝,精神煥發,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
“這位是?”趙北伸出手去。
“下陳其美,字英士,浙江吳興人氏。”那人伸出手。
“陳……陳其美?”趙北伸出去的手僵住了,扭頭緊張的看了一下左右,如果不是反應夠快的話,恐怕已經伸手去摸槍了。
沒辦法,陳其美啊,辛亥革命前後有名的暗殺頭子之一,曆史上,光複會的領袖陶成章就是死他手上,當然,後他也被別人暗殺,你暗殺我,我暗殺你,這這個時代已經不是聞,當年刺殺出洋五大臣的吳越說的好,這本就是一個暗殺的時代。至於那位汪兆銘,也曾親自參加過對滿清攝政王的刺殺行動,失手被擒,不過,現曆史已經改變,想必他不會再去刺殺載灃了吧。
現,暗殺頭子陳其美跑到了自己麵前,還帶來一對本該去刺殺載灃的夫妻刺客,如果他們不是來暗殺的,又該是來做什麽的?難道他們不殺載灃了,現打算換個刺殺對象?
也難怪總司令會如此緊張。
與趙北一同為工作隊送行的還有張激揚、藍天蔚等人,熊成基也跑來湊了個熱鬧,對於總司令如此關心鄉村改造工作,眾人多有些不太理解,現革命初起,連清室都還沒有退位,這麽急著派人到鄉村去,是否有些急噪了?
“諸位,革命是什麽?”趙北看出了眾人的疑慮,於是指著那艘漸行漸遠的蒸汽船說道。
“革命,就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光靠槍杆子是不可能打出一個嶄的國家的,隻有思想,隻有思想才能塑造一個嶄的國家!如果一個國家工人多,那麽,主導這個國家思想的就是工人,我們就改造工人,如果農民多,那麽,就是農民主導這個國家的思想,我們就改造農民。看看那些議院的議員們,他們是什麽?沒錯,他們中的多數人是縉紳,不過,他們雖然穿著絲綢,比工人穿得好,可是,他們的思想卻依然是農民式的,所以,主導著現的湖北議院的,實際上是一群農民,如果農民思想守舊,那麽,國家的思想必然守舊,如果農民接受思想,那麽,國家的思想也必然是式的!誰叫咱中國是農業國呢?不喚醒農民,又該如何喚醒國民?所以啊,我不是喚醒農民,而是喚醒國民。”
眾人揣摩著趙北話裏的意思,覺得有些像繞口令,抬頭看看這位總司令,卻哪裏還有一點“搶錢搶田搶娘們”的匪氣?他的那幾句話一說,倒是使他革命者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
熊成基淡淡一笑,說道:“振華,你是愈發高深莫測了,說得話像打禪機。不過,我倒是覺得你為人穩重,那個‘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確實有些突兀,不講是好的。我們光複會就不主張變土地權利,外國也存‘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麵,可並不防礙它們成為列強,就拿美國來說,那裏的大農場主可是擁有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的土地的。”
趙北搖了搖頭,說道:“不!不一樣。美國是工業國,它的工業可以容納足夠的人口,即使沒有田地,也不會餓死,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是農業國,工業規模小得可憐,養活不了太多人口,農民失去土地,基本上隻有死路一條,為了不餓死,隻有去做土匪了,曆史上的‘流寇’就是這麽來的,他們往往是改朝換代的主力軍。要想依靠工業養活這麽多人口,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工業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原料、市場、技術、人才,這些東西咱們都缺,發展工業不容易,中國落後太多了。不過,土地問題確實很棘手,處理這個問題必須小心翼翼,畢竟,中國耕地太少,人口太多,平均下來,人均耕地少得可憐,而且,南方和北方的土地占有情況大相徑庭,也不能一概而論。”
“總司令說得對,中國目前的根本問題還是這個土地問題。前些日子總司令派我到農村調研,我鄂東、鄂西走了一圈,發現鄉村的縉紳願意把精力投土地上,即使是一些經營礦業、商業的財主也是把土地投資作為工商業利潤的第一選擇方向,他們從工商業賺了錢之後,並不想著如何擴大經營,而是把錢投入地產,做地主收租,對於他們來說,土地永遠是穩妥的賺錢途徑。什麽時候國人改變了這種小農思想,什麽時候中國的工業才會突飛猛進。”張激揚很是感慨了一番。
趙北歎道:“石人的話隻說對了一半,中國的工業落後,固然有思想上的因素,但未嚐沒有政治上的因素,發展工商業必然會使社會成員的流動性變強,也會使人們的見識變得寬廣,變得加不安分,一幫麵朝黃土背朝天的鄉民永遠比一幫東跑西顛的商人好控製,遏製工商業的發展也是一種社會控製的手段,皇帝們巴不得百姓一輩子呆村莊裏,沒有見識,也就不會胡思亂想。這才是封建王朝壓製工商業的根本原因,至於擔心發展工商業而導致農業生產凋敝的說法,根本就是顛倒因果,因為人是經濟動物,有好處的事情自然會有人去幹,農產品少了,價格自然會上漲,那麽經營農業的人也自然會增加,歐洲近代農業的發展就是佐證。作為決策者,所要做的並不是壓製某一行業,而是居中策劃,平衡工業與農業的關係。”
眾人深有同感,一陣唏噓,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沒有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依然沒有趕上,而那兩次工業革命都發生清朝,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沒人能夠回答,趙北也無法給出答案。
“當然了,作為農業國,中國目前還是需要注重農業的,將來局勢平靜下來,咱們不僅要製訂工業發展計劃,還要製訂農業發展計劃,農田水利建設,化肥廠、農藥廠的建設,這些都要抓緊,曆史留給咱們的時間不多了,咱們是隻爭朝夕。”
見總司令興致漸高,有越談越深的趨勢,參謀長藍天蔚笑著說道:“這個工業和農業問題咱們以後再討論。熊都督一路風塵仆仆,我已按照總司令吩咐,黃鶴磯‘怡然堂’擺下接風宴,正式為他接風洗塵,現也差不多到點了,咱們這就去吧。應邀前來赴宴的還有幾位漢口商會的實業人士,他們對於工業也很有發言權,咱們不如就那裏好好議一議這工業問題。”
早有衛兵牽來戰馬,眾人都是軍人,軍中騎馬是常事,當下翻身上馬,揚鞭馳騁,轉眼就奔到了武昌城裏,這才放慢速度,徑往黃鶴磯頭走去。
怡然堂是黃鶴磯頭的一間酒館,剛修葺一,和其它酒館一樣,也是黃鶴樓風景區的一部分,自從趙北將這黃鶴磯頭出租給商人後,這裏就立刻變成了滿是銅臭的地方,以前遊黃鶴樓不要門票,可現,沒買門票,連黃鶴磯都上不去。沒辦法,軍政府財政困難,不得不想辦法開源截流,再說了,這怎麽也算是第三產業不是?
但還沒到怡然堂,眾人發現早有幾人等黃鶴磯下,那些人裏隻有楊度是趙北的舊相識,另外幾人卻都是陌生麵孔。
“皙子,你前天不是來向我辭行,說要回北方麽?怎麽,現還沒走?到這裏做什麽?”趙北下了馬,走到楊度麵前問道。
“本已上了船,可船上碰見他們幾位下船,我隻好又下了船。”楊度說道,抬手指了指身邊那幾位陌生人。
“他們幾位是?”趙北掃了那幾人一眼,覺得其中兩人似乎有些眼熟,但絕對不認識,想必也是曆史照片上看到過他們。
“不要誤會,他們可不是楊某的知交故友,雖然相識,但道不同不相為謀。”楊度一本正經的說道。
“既然皙子不願為我等引見,還是由下來為總司令引見吧。”一位相貌英俊的青年走上一步,向著趙北鞠躬行禮。
“下汪兆銘,字季,廣東番禺人氏,留學日本東京政法學校,現為同盟會評議員。”
“汪兆銘?”趙北不禁又打量了這人幾眼,難怪覺得眼熟,沒想到跟這個曆史上的著名大漢奸如此近距離的站了一起。
“下還有個筆名‘精衛’,是投稿《京報》時所用。總司令既是光複會的人,想必也曾閱過《京報》,上麵的那位‘精衛’就是區區下。”汪兆銘說道。
趙北目光轉向汪兆銘身邊那名青年女子,卻聽汪兆銘說道:“她叫陳璧君,字冰如,華僑,祖籍廣東會,出生檳榔嶼,也是同盟會會員。”
果然啊,夫唱婦隨,可能這陳璧君現就愛上這個大漢奸了吧?這可真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現兩人是革命情侶,誰又會想到,他們後來又成了漢奸情侶了呢?
趙北腹誹著,但麵不改色,還主動伸出手去,跟兩人握了握手。這漢奸的手跟普通人的手沒什麽區別麽,不過汪兆銘的手微微發抖,可能是內心過於激動的緣故,現跟他握手的可是共和軍總司令啊!一手挑起革命大勢的英雄,革命青年心中的偶像哦。
趙北沒兩人身上浪費時間,目光一轉,投到另外一名青年男子臉上,那人也身穿洋裝,精神煥發,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
“這位是?”趙北伸出手去。
“下陳其美,字英士,浙江吳興人氏。”那人伸出手。
“陳……陳其美?”趙北伸出去的手僵住了,扭頭緊張的看了一下左右,如果不是反應夠快的話,恐怕已經伸手去摸槍了。
沒辦法,陳其美啊,辛亥革命前後有名的暗殺頭子之一,曆史上,光複會的領袖陶成章就是死他手上,當然,後他也被別人暗殺,你暗殺我,我暗殺你,這這個時代已經不是聞,當年刺殺出洋五大臣的吳越說的好,這本就是一個暗殺的時代。至於那位汪兆銘,也曾親自參加過對滿清攝政王的刺殺行動,失手被擒,不過,現曆史已經改變,想必他不會再去刺殺載灃了吧。
現,暗殺頭子陳其美跑到了自己麵前,還帶來一對本該去刺殺載灃的夫妻刺客,如果他們不是來暗殺的,又該是來做什麽的?難道他們不殺載灃了,現打算換個刺殺對象?
也難怪總司令會如此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