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說客(下)
雖然楊度的話有些目中無人,但熊成基隻是淡淡一笑,說道:“此話倒是不錯,若無振華那顆炸彈,起義部隊根本進不了城,原以為破不了堅城還可轉戰它處,但前段日子的苦戰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安慶不破,革命斷無成功之理!所以,振華才是革命第一功臣。”
趙北謙虛道:“哪裏,哪裏,革命不是一個人的事業,是全體國民的事業,就靠咱們革命者,成不了大事,這個國家的希望還是國民肩上。”
熊成基搖了搖頭,說道:“不,至少現,這革命的重擔是擔咱們肩上的,所以,咱們稍微走錯一步,革命的前途就不可預料。振華,有些話我本打算吃過飯後再對你講,但現既然話頭已被挑起,我就這裏講好了。關於你舉薦袁世凱做共和大統領的事情,好還是要慎重,雖然他現已背叛了清室,但並不等於他就成了同誌,袁世凱今日可以背叛清室,明日就能背叛革命。當初你之所以通電擁戴袁世凱,恐怕就是為了挑唆他與清室內鬥,不是出自真心,咱們革命者是做大事業的人,不能拘泥於小節,說過的話固然要守諾,但有的時候不妨變通一下,袁世凱可以做總統,但必須是虛位總統,國家的權利必須掌握內閣手裏,就像法蘭西一樣。”
趙北製止了正欲反駁的楊度,問熊成基:“味根,這些話是誰對你說的?”
他確實有些驚訝,連熊成基都這麽說,或許表明這個責任內閣製上同盟會與光複會可能已達成了某種默契。
熊成基坦然道:“不錯,這些話本來我是想不到的,都是陶會長信裏說的,他之所以叫我來湖北,一來是休整安徽起義部隊,二來就是托我將這些話轉告於你,希望你能認真考慮考慮。咱們革命者雖然勇猛,但多是些涉世未深的青年,這政壇之險惡,遠非我等能夠了解,陶會長看得比咱們遠,也比咱們清楚,他的話是沒錯的。”
趙北沒有說話,隻是抬起頭,望了眼那高高的黃鶴樓。陶成章不愧是光複會首腦,眼光和魄力都是有的,看得也很準,知道袁世凱靠不住,但是,誰又能了解他趙北心中所想?袁世凱不上位,誰上位?同盟會還是光複會?他們固然是堅定的革命者,但誰能保證他們能幹得好?如果他們幹得很好,贏得了民心,順應了時代潮流,那麽,還會有他趙北的位置嗎?這個時代的中國,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挽救的,根本的問題於,無論是同盟會還是光複會,他們的成員都不是穿越者,不能看清曆史發展的脈絡,也不能把握曆史的先機。
沒錯,同盟會和光複會或許可以按照他們的理念去治理這個國家,逐步將這個國家帶向文明與興盛,但問題於,這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問題,它必須放到國際這個大背景中去,如果這個國家的決策者不能看到未來,不能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不能看到日本的“大陸政策”的話,他們就絕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僅靠理想是不能將這個國家帶向強盛的。
所以,趙北必須與其他人爭奪這個國家的領導權,而擁袁就是這個鬥爭的第一步。
趙北之所以擁戴袁世凱做總統,除了挑唆他與清室的內鬥之外,重要的是讓袁世凱暫時上位,然後再領導勢力打倒這個舊勢力的代表。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光複會的陶會長和同盟會的孫先生就當不了大總統,隻有把他們放野勢力一邊,他們才會將注意力放袁世凱身上,而且,隻要袁世凱一天不死,他們就要拉攏一切可以成為袁世凱敵人的人,而趙北就是一個合適的同盟者。
如果袁世凱上位,他肯定會“削藩”,這並不符合趙北利益,但是另一方麵,如果換了同盟會或光複會上位,他們也肯定會像袁世凱一樣“削藩”,所以,無論是哪一方上位,終都會與趙北的利益發生衝突,但相比之下,還是袁世凱上位好一些,至少,趙北可以從曆史經驗中去判斷袁世凱的行為,能夠做到知己知彼,反之就做不到這一點,因為曆史上的同盟會和光複會從來也沒有主宰過這個國家。
扶持袁世凱上位隻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也是趙北迫使同盟會、光複會將袁世凱作為主要敵人的手段,趙北作為一個變量身處其間,無論哪一方,得他之助則勝,失他之助則敗,而他則可從中取得大利益,所謂“左右逢源”指得就是這種情況。
當然,如果鬥爭中那兩方能夠兩敗俱傷的話就完美了。
所以,目前的情況下,削弱袁世凱是可以的,但不能將他打倒,因為那是一塊吸引火力的靶子,隻要袁世凱占據著中樞權力,野反對派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袁世凱那邊,而趙北也就能夠專心發展自己的勢力。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曆史已經證明,袁世凱絕不會容忍任何的政治理念,他的狐狸尾巴遲早會露出來,他必將舉起屠刀,揮向革命勢力,並將多的人推到對立麵去,到了那時,就是倒袁派揭竿而起的時候,誰又能保證那個舉著倒袁大旗的首領不是趙總司令?
趙北可以某種範圍內接受的政治理念,可以地方自治,可以設立議院,可以選舉民政長官……兩相比較,人們就能看出趙北比袁世凱進步,何況,“紅花還需綠葉襯”,為了讓趙北成為那朵耀眼的“紅花”,隻能委屈袁世凱做一下“綠葉”了,當“紅花”盛開的時候,就是“綠葉”黯然隱退的時候了。
這個時代的中國不是一場推翻帝製的革命就能夠拯救的,那隻是革命的開始,戰爭的開始,這已經為曆史所證明,趙北所要做的就是將革命的領導權掌握住,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避免走彎路。
至於“總統製”還是“內閣製”,趙北看來根本不成問題,歸根結底一句話:實力就是一切。
有實力,內閣也能變成軍事強人手裏的橡皮圖章,沒有實力,就算是皇帝也會變成實力派手裏的傀儡,這一點上,趙北自問看得比同盟會、光複會透徹,因為曆史上,袁世凱就是一個看重實力、輕視製度的人,製度製約不了這個軍事強人,唯一能夠製約他的隻有比他強大的軍事存。
所以,趙北看來,此時與其內閣製還是總統製的問題上為同盟會、光複會火中取栗,還不如向袁世凱賣好,做一筆政治交易,從袁世凱那裏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畢竟,袁世凱代表著這個國家的中樞權力,某些事情如果能夠取得中樞的認可,做起來就名正言順,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就是這個道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快確立國體,完成形式上的政令統一,避免列強幹涉革命。從報紙上的消息來看,歐洲的“波斯尼亞危機”正逐步走向緩和,或許用不了多久歐洲列強就能從巴爾幹的泥淖中拔出腳來,一旦它們中國問題上達成什麽默契的話,對於混亂中的中國來說絕對不是什麽好事,隻有快確立一個可以總攬對外事務的中樞政府,才能給列強以“局勢已經穩定下來”的假象,才能打消某些國家趁火打劫的野心。
當然,趙北支持總統製並不意味著他會眼睜睜看著袁世凱一帆風順的剪除異己勢力,或許,那個即將組建的“國會”會成為一個重要戰場。
現的形勢與“辛亥革命”時很不一樣,袁世凱的控製力遠不及曆史上,地方實力派也遠不止革命黨一家。
地方實力派當然要剪除,但卻不能由袁世凱來任意剪除。
這些都是總司令的如意算盤,不過,有些是可以說出來的,另一些卻不能說,尤其是當著楊度的麵。
趙北將目光從黃鶴樓挪回,對熊成基說道:“味根,完全的責任內閣製不適合我國,至少現不適合。總統製才是合適的,沒有強人主導,中國不會短期內強盛起來,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總統製未必就代表沒有監督,不是還有國會麽?加強國會的作用,也可以製約總統權力。”
“急功近利不是好事。”熊成基說道。
“我們都想把中國變強,可是,強國不能指望一個強人,強人也是人,也有私欲,誰能控製這個強人?建設國家是長遠任務。”
“但是,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啊。”
趙北歎了口氣,說道:“權力是腐蝕劑,這我當然知道,但是,我也有苦衷。”
“苦衷?什麽苦衷?”幾人齊問道。
趙北淡淡一笑,揚了揚手裏的馬鞭,說道:“不說了,不說了!總統製,內閣製,咱們以後再議。今日是為味根接風洗塵的,說這些俗事做什麽?來來,大家都跟上,咱們去怡然堂。味根是揚州人,我特意讓廚子做了淮揚大菜,大家都來嚐嚐味根的家鄉菜,皙子,上次你黎議長家裏吃得是湖北菜,現你再嚐嚐淮揚菜。”
說著,走上黃鶴磯,向怡然堂行去,衛隊長田勁夫急忙也領著幾個衛兵跟了過去,隻剩下幾個說客愣那裏麵麵相覷。
楊度第一個跟了過去,搶到趙北身邊,問道:“總司令,你到底支持哪一邊?總得給個明白話吧。”
趙北微笑著搖了搖頭,拉著楊度進了怡然堂,這才說道:“皙子,我有封親筆信想交給袁項城,不知你肯否充當一回郵差?”
楊度微微一怔,似乎明白了趙北的用意,於是稽首道:“總司令有命,度敢不從命?隻不知總司令想以這封信換來什麽好處?”
趙北倒沒想到楊度如此直白,向門外望了一眼,小聲說道:“其實也沒什麽,不過是想跟袁項城討個官做做,威風威風。”
雖然楊度的話有些目中無人,但熊成基隻是淡淡一笑,說道:“此話倒是不錯,若無振華那顆炸彈,起義部隊根本進不了城,原以為破不了堅城還可轉戰它處,但前段日子的苦戰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安慶不破,革命斷無成功之理!所以,振華才是革命第一功臣。”
趙北謙虛道:“哪裏,哪裏,革命不是一個人的事業,是全體國民的事業,就靠咱們革命者,成不了大事,這個國家的希望還是國民肩上。”
熊成基搖了搖頭,說道:“不,至少現,這革命的重擔是擔咱們肩上的,所以,咱們稍微走錯一步,革命的前途就不可預料。振華,有些話我本打算吃過飯後再對你講,但現既然話頭已被挑起,我就這裏講好了。關於你舉薦袁世凱做共和大統領的事情,好還是要慎重,雖然他現已背叛了清室,但並不等於他就成了同誌,袁世凱今日可以背叛清室,明日就能背叛革命。當初你之所以通電擁戴袁世凱,恐怕就是為了挑唆他與清室內鬥,不是出自真心,咱們革命者是做大事業的人,不能拘泥於小節,說過的話固然要守諾,但有的時候不妨變通一下,袁世凱可以做總統,但必須是虛位總統,國家的權利必須掌握內閣手裏,就像法蘭西一樣。”
趙北製止了正欲反駁的楊度,問熊成基:“味根,這些話是誰對你說的?”
他確實有些驚訝,連熊成基都這麽說,或許表明這個責任內閣製上同盟會與光複會可能已達成了某種默契。
熊成基坦然道:“不錯,這些話本來我是想不到的,都是陶會長信裏說的,他之所以叫我來湖北,一來是休整安徽起義部隊,二來就是托我將這些話轉告於你,希望你能認真考慮考慮。咱們革命者雖然勇猛,但多是些涉世未深的青年,這政壇之險惡,遠非我等能夠了解,陶會長看得比咱們遠,也比咱們清楚,他的話是沒錯的。”
趙北沒有說話,隻是抬起頭,望了眼那高高的黃鶴樓。陶成章不愧是光複會首腦,眼光和魄力都是有的,看得也很準,知道袁世凱靠不住,但是,誰又能了解他趙北心中所想?袁世凱不上位,誰上位?同盟會還是光複會?他們固然是堅定的革命者,但誰能保證他們能幹得好?如果他們幹得很好,贏得了民心,順應了時代潮流,那麽,還會有他趙北的位置嗎?這個時代的中國,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挽救的,根本的問題於,無論是同盟會還是光複會,他們的成員都不是穿越者,不能看清曆史發展的脈絡,也不能把握曆史的先機。
沒錯,同盟會和光複會或許可以按照他們的理念去治理這個國家,逐步將這個國家帶向文明與興盛,但問題於,這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問題,它必須放到國際這個大背景中去,如果這個國家的決策者不能看到未來,不能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不能看到日本的“大陸政策”的話,他們就絕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僅靠理想是不能將這個國家帶向強盛的。
所以,趙北必須與其他人爭奪這個國家的領導權,而擁袁就是這個鬥爭的第一步。
趙北之所以擁戴袁世凱做總統,除了挑唆他與清室的內鬥之外,重要的是讓袁世凱暫時上位,然後再領導勢力打倒這個舊勢力的代表。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光複會的陶會長和同盟會的孫先生就當不了大總統,隻有把他們放野勢力一邊,他們才會將注意力放袁世凱身上,而且,隻要袁世凱一天不死,他們就要拉攏一切可以成為袁世凱敵人的人,而趙北就是一個合適的同盟者。
如果袁世凱上位,他肯定會“削藩”,這並不符合趙北利益,但是另一方麵,如果換了同盟會或光複會上位,他們也肯定會像袁世凱一樣“削藩”,所以,無論是哪一方上位,終都會與趙北的利益發生衝突,但相比之下,還是袁世凱上位好一些,至少,趙北可以從曆史經驗中去判斷袁世凱的行為,能夠做到知己知彼,反之就做不到這一點,因為曆史上的同盟會和光複會從來也沒有主宰過這個國家。
扶持袁世凱上位隻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也是趙北迫使同盟會、光複會將袁世凱作為主要敵人的手段,趙北作為一個變量身處其間,無論哪一方,得他之助則勝,失他之助則敗,而他則可從中取得大利益,所謂“左右逢源”指得就是這種情況。
當然,如果鬥爭中那兩方能夠兩敗俱傷的話就完美了。
所以,目前的情況下,削弱袁世凱是可以的,但不能將他打倒,因為那是一塊吸引火力的靶子,隻要袁世凱占據著中樞權力,野反對派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袁世凱那邊,而趙北也就能夠專心發展自己的勢力。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曆史已經證明,袁世凱絕不會容忍任何的政治理念,他的狐狸尾巴遲早會露出來,他必將舉起屠刀,揮向革命勢力,並將多的人推到對立麵去,到了那時,就是倒袁派揭竿而起的時候,誰又能保證那個舉著倒袁大旗的首領不是趙總司令?
趙北可以某種範圍內接受的政治理念,可以地方自治,可以設立議院,可以選舉民政長官……兩相比較,人們就能看出趙北比袁世凱進步,何況,“紅花還需綠葉襯”,為了讓趙北成為那朵耀眼的“紅花”,隻能委屈袁世凱做一下“綠葉”了,當“紅花”盛開的時候,就是“綠葉”黯然隱退的時候了。
這個時代的中國不是一場推翻帝製的革命就能夠拯救的,那隻是革命的開始,戰爭的開始,這已經為曆史所證明,趙北所要做的就是將革命的領導權掌握住,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避免走彎路。
至於“總統製”還是“內閣製”,趙北看來根本不成問題,歸根結底一句話:實力就是一切。
有實力,內閣也能變成軍事強人手裏的橡皮圖章,沒有實力,就算是皇帝也會變成實力派手裏的傀儡,這一點上,趙北自問看得比同盟會、光複會透徹,因為曆史上,袁世凱就是一個看重實力、輕視製度的人,製度製約不了這個軍事強人,唯一能夠製約他的隻有比他強大的軍事存。
所以,趙北看來,此時與其內閣製還是總統製的問題上為同盟會、光複會火中取栗,還不如向袁世凱賣好,做一筆政治交易,從袁世凱那裏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畢竟,袁世凱代表著這個國家的中樞權力,某些事情如果能夠取得中樞的認可,做起來就名正言順,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就是這個道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快確立國體,完成形式上的政令統一,避免列強幹涉革命。從報紙上的消息來看,歐洲的“波斯尼亞危機”正逐步走向緩和,或許用不了多久歐洲列強就能從巴爾幹的泥淖中拔出腳來,一旦它們中國問題上達成什麽默契的話,對於混亂中的中國來說絕對不是什麽好事,隻有快確立一個可以總攬對外事務的中樞政府,才能給列強以“局勢已經穩定下來”的假象,才能打消某些國家趁火打劫的野心。
當然,趙北支持總統製並不意味著他會眼睜睜看著袁世凱一帆風順的剪除異己勢力,或許,那個即將組建的“國會”會成為一個重要戰場。
現的形勢與“辛亥革命”時很不一樣,袁世凱的控製力遠不及曆史上,地方實力派也遠不止革命黨一家。
地方實力派當然要剪除,但卻不能由袁世凱來任意剪除。
這些都是總司令的如意算盤,不過,有些是可以說出來的,另一些卻不能說,尤其是當著楊度的麵。
趙北將目光從黃鶴樓挪回,對熊成基說道:“味根,完全的責任內閣製不適合我國,至少現不適合。總統製才是合適的,沒有強人主導,中國不會短期內強盛起來,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總統製未必就代表沒有監督,不是還有國會麽?加強國會的作用,也可以製約總統權力。”
“急功近利不是好事。”熊成基說道。
“我們都想把中國變強,可是,強國不能指望一個強人,強人也是人,也有私欲,誰能控製這個強人?建設國家是長遠任務。”
“但是,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啊。”
趙北歎了口氣,說道:“權力是腐蝕劑,這我當然知道,但是,我也有苦衷。”
“苦衷?什麽苦衷?”幾人齊問道。
趙北淡淡一笑,揚了揚手裏的馬鞭,說道:“不說了,不說了!總統製,內閣製,咱們以後再議。今日是為味根接風洗塵的,說這些俗事做什麽?來來,大家都跟上,咱們去怡然堂。味根是揚州人,我特意讓廚子做了淮揚大菜,大家都來嚐嚐味根的家鄉菜,皙子,上次你黎議長家裏吃得是湖北菜,現你再嚐嚐淮揚菜。”
說著,走上黃鶴磯,向怡然堂行去,衛隊長田勁夫急忙也領著幾個衛兵跟了過去,隻剩下幾個說客愣那裏麵麵相覷。
楊度第一個跟了過去,搶到趙北身邊,問道:“總司令,你到底支持哪一邊?總得給個明白話吧。”
趙北微笑著搖了搖頭,拉著楊度進了怡然堂,這才說道:“皙子,我有封親筆信想交給袁項城,不知你肯否充當一回郵差?”
楊度微微一怔,似乎明白了趙北的用意,於是稽首道:“總司令有命,度敢不從命?隻不知總司令想以這封信換來什麽好處?”
趙北倒沒想到楊度如此直白,向門外望了一眼,小聲說道:“其實也沒什麽,不過是想跟袁項城討個官做做,威風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