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心火
雖然還沒入夏,但成都已略微有些熱了起來,往年這個季節正是茶館生意興隆的時候,南來北往的客商、坐地稱霸的袍哥、四裏八鄉進城討生活的苦力,都會茶館裏叫上盞清茶,擺擺龍門歇歇腳,有些閑來無事的人甚至能茶館裏坐上一整天,做派與那京城裏的八旗子弟差不多。
不過現的成都城裏,不惟茶館裏冷冷清清,就連街上也看不見幾個行人,隻有那遠處傳來的隱隱炮聲不斷的提醒人們:戰爭時期,少出門為妙。
何況坐鎮城中的四川總督趙爾巽還下了嚴令,四處捉拿“革黨”,這個時候,確實沒有多少人敢拿自己的腦袋來冒險,就連平時囂張的四川袍哥也都老老實實當順民,隻有少數消息靈通的頭目跑出了城,投奔革命去了。
大大小小的茶館都將鋪麵關得嚴實,屋簷下無一例外都挑著麵龍旗,不論是紙糊的還是緞子麵的,這都是對大清王朝忠誠的象征,誰不掛誰就掉腦袋,這兩天裏,原本不值錢的龍旗已漲了幾倍身價,就連紙糊的也得一串銅錢一麵,幾乎趕得上多數小茶館一天的盈利了,龍旗買去不是掛上去就可以高枕無憂的,若是半夜裏被哪個挨千刀的窮鬼偷去轉賣,那就是對大清不忠,抓去枷號是小,掉腦袋是大,因此,每到夜幕降臨,屋主還得戰戰兢兢的睡門口,守著那麵風中搖曳的龍旗。
亂局中苦楚的就是底層小民,但是現這種時候,沒人會去關心他們的命運,總督大人現正為自己的命運發愁呢,哪裏有閑工夫去操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抹了把額頭的熱汗,趙爾巽不耐煩的伸出手去,解開官袍上的玳瑁扣,嘴裏連叫“熱”,嚇得身後那名長隨又加大了力度,用力的猛扇那麵蒲扇,以便量消去總督大人的心火,站一旁的管家也很識時務的端上一碗涼茶,呈與總督大人,至於站趙爾巽麵前的那幾名幕僚和官員,是屏息凝神,連大氣也不敢出,雖然一個個早已是汗流浹背,卻連動動袖子擦擦汗也不敢。
趙爾巽的心火不是沒有來由的,上次共和軍西征四川,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不僅殺得川軍陣腳大亂,殺得川中官員膽戰心驚,膽大的還可以給趙爾巽上幾封誓死抵抗的決心書,膽小的不是投了“反賊”就是棄官而遁,連招呼都不帶打一聲的,這讓堂堂四川總督下不來台,趙爾巽的心火就是那時候冒起來的,本來,日本艦隊製造“蘄州慘案”對於趙爾巽來說是個難得的好機會,趁著共和軍注意力轉移到日本艦隊時,趙爾巽抓緊時機布置方略,一邊整頓被打散的軍隊,收拾人心,一邊督促川南將領率軍猛攻盤踞合江的田振邦部,試圖拔掉這個共和軍釘瀘州府的釘子。
趙爾巽巴不得日本人一口氣打到武漢,踹了趙北的老窩,也好方便他的“光複大計”,大把銀子和官帽子灑下去,底下的將領們倒也爭氣,一鼓作氣硬是攻下了合江,攆耗子一樣將“川南鎮守使”田振邦趕回了江津小城,清軍追殺過去,就江津城外與共和軍悍將柏文蔚部對峙,這可是川鄂之戰開始後清軍難得的“大捷”,消息傳出,滿清遺老遺少無不彈冠相慶,仿佛光複四川、殺進湖北易如反掌一般,諛辭如湧,高帽紛飛,一時讓趙爾巽有些飄飄然起來,幸虧他老弟趙爾豐一封親筆信及時送來,澆了瓢涼水,這才沒有昏了頭“趁勝追擊”,而是命令部隊穩紮穩打,鞏固現有地盤,等待趙爾豐的那兩萬生力軍趕來助戰。
趙爾豐不愧是身經百戰,戰略眼光確實比趙爾巽高那麽一點點,就“合江大捷”之後,不過短短幾天工夫,湖南的共進會武裝“革命聯軍”的主力部隊已從貴州趕到戰略要地綦江,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共進會的綦江與共和軍據守的江津一南一北對著瀘州虎視耽耽,麵對的敵人,趙爾巽手忙腳亂的調遣軍隊,試圖將共進會擋川南的群山之中,拱衛四川鹽業中心。沒有銀子就沒有軍餉,沒有軍餉就沒有用命的將士,瀘州就是四川的錢袋子,絕對不能落入敵手,對此,趙爾巽非常清楚,因此才會將主要兵力擺川南一帶。
但不等趙爾巽將兵力部署妥當,又從川北傳來塘報,楊王鵬為首的河南奮進會武裝已川北民軍的引導下由川北南下,穿過保寧府,直撲潼川府,牽著清軍的鼻子繞了個大圈之後,突然折向西北方向,經過數日急行軍,出現綿州城下,當天即發動猛攻,隻用了半天就攻克了這座城市,城裏成立了軍政府,楊王鵬自任都督,川北民軍首領熊克武被推舉為副都督,隨後革命武裝橫掃附近數十州縣,就連成都也是一日數警,人心惶惶。
綿州府就成都府的北邊,革命軍隨時可以南下進攻成都,此時此刻,入川討伐的三路大軍中,奮進會武裝是距離成都城近的革命軍,可以說,是日本人給了他們這個機會,不然,第一個踏上成都府地麵的將是共和軍、將是總司令。
誰第一個衝進成都,誰就將成為川西的主宰,這個道理趙北懂得,楊王鵬也懂得,為了取得一塊合適的根據地,為了奪取一座大型兵工廠,奮進會已謀劃了很久,現機會就擺眼前,怎能錯過?於是一聲令下,數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成都,接連拿下羅江、德陽,突進成都府地界,驚得成都城裏的遺老遺少雞飛狗跳。
趙爾巽拆東牆補西牆,調集重兵於漢州、彭縣一帶,利用當地的有利地形建立堅固陣地,連日苦戰,終於抵擋住了奮進會的攻勢,雙方的戰線穩定下來。但這隻是暫時的穩定,趙爾巽剜肉補瘡的後果就是,川南戰局全麵惡化,共進會與共和軍利用大量清軍北調的有利時機,聯手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反擊,一口氣殺回合江,再次攻陷這座瀘州門戶,川南鹽業中心又一次暴露了革命武裝的炮口之下,如果不是共和軍有意收住腳步的話,富順和自流井的鹽井已經是革命軍的戰利品了。
麵對危局,趙爾巽唯一的寄托就是趙爾豐率領的那兩萬巡防營了,那支軍隊常年與川邊土司武裝作戰,積累了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而且裝備精良,士氣可堪一戰,足以與革命武裝一較高下,如果能夠快回師成都,縱然無力反攻,至少可以守住成都,堅持到外省援軍趕來。
不過,讓趙爾巽望眼欲穿的這支生力軍始終沒有趕來助戰,直到幾名餓殍一般的戈什哈跑到成都,帶來趙爾豐的書信,趙爾巽這才得知,由於遭到川西土司和寺廟武裝的阻擊,趙爾豐的部隊一路行進遲緩,離開巴塘之後幾乎是走一路打一路,山區行軍道路第一重要,但是由於沿途山道被土司武裝破壞,部隊進軍速度極其緩慢,等他們好不容易蹭到打箭爐,軍糧隨即告罄,趙爾豐不得不一邊休整士卒一邊籌集糧草,沒有個把月的時間趕不回成都。
至此,趙爾巽唯有仰天長歎,那股心火是越燒越旺,又被幾封瀘州戰報一激,就此大病一場,軍政事務已全無心思打理,隻好交由部下代為處理。
趙總督專心調理養病,等他好不容易恢複幾分氣色時,共和軍西征大軍再次大舉入川,總司令的親自率領下開始了第二次征川之戰。
由於共進會和奮進會都已入川,而奮進會是打到了成都門口,對此,趙北不得不調整戰略方向,暫時停止了對瀘州的進攻,開始全力向成都挺進,數萬共和軍精銳一路高歌猛進,優勢火力的支援下一口氣拿下潼川、資州,由東、南兩個方向突入成都府,沿途會黨紛紛舉義響應,等共和軍殺到華陽、雙流的時候,這支革命軍隊已眾至十萬人,旌旗獵獵,士氣如虹,成都已是總司令的囊中之物。
趙爾巽不得不抱病視事,帶著無處發泄的心火召集部下,商議戰守事宜。衙門大堂裏太悶,趙爾巽幹脆就讓人花園裏擺了張太師椅,坐樹蔭下納諫,不過這種情形之下,幕僚們誰也沒有灑豆成兵的本事,實拿不出好辦法應付眼前的局麵,隻能陪著總督大人悶臭汗。
現的形勢明擺著,由於川南、彭州等地也開戰,清軍顧此失彼,兵力也是捉襟見肘,即使加上各地來援的團練,防守成都的軍隊也隻有不到四萬人,連槍彈都配不齊,何談戰鬥力?而且這些部隊多數都是從東邊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已是風聲鶴唳、杯弓蛇影之勢,哪裏還談得上士氣?
再看共和軍方麵,不僅糧彈充足,士氣高漲,而且民心民意都彼處,這場戰爭已打得太久,百姓誰不是怨言滿腹?不惟平民巴望著早點太平下來,就連那些縉紳商人也都打著別樣心思,共和軍早就發了話,膽敢和趙爾巽一道抗拒義師的人都是滿清走狗,一旦抓獲,殺頭抄家一樣不落下,眾人誰也不是傻子,不會真瘋到跟趙爾巽一起為那個旗人的王朝殉葬,但凡有機會,多數人都是願意“反正”的,隻要保住了身家性命,這個天下誰願意坐誰去坐,百姓才懶得去計較呢,共和也好,君憲也罷,這日子要過,太陽要曬,所以,還是早些太平下來吧。
成都總商會已經派出代表,委婉的向趙爾巽提出體麵結束這場戰爭的建議,免得城破之時玉石俱焚,趙爾巽雖然沒有答應,但也沒有嗬斥那幾名代表,這固然有洋人商會施壓的原因裏頭,但誰又能保證,這位總督大人也沒點別的心思?這仗打到現,誰勝誰負已是一目了然,再死撐下去,恐怕就真要進昭忠祠了,趙爾巽再迂腐,也不會真想去死,或許投降是個好辦法,但就是拉不下麵子,畢竟,他趙大人還是大清的封疆大吏,漢軍旗人,一把年紀,胡子花白,去向一個二十郎當歲的愣頭青屈膝投降,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再說了,他“趙屠”的名聲外,革命軍能放過他這個雙手沾滿革命者鮮血的滿清走狗?
失策啊,失策啊,若是當初沒上錫良、升允的賊船,而是帶著川漢鐵路的路款下野,躲到外國租界,悠哉遊哉的做個富家翁,誰又能奈何得了他趙大人?
想到此處,趙爾巽的心火愈發熾烈,接過管家捧來的那碗涼茶,一口氣喝了個幹淨,抬頭瞥見一名戈什哈快步跑進花園,他麵前五步外跪下,手裏捧著幾封塘報。
“念!”
趙爾巽麵無表情的嗬斥一聲,將手裏的茶碗挪到一邊,管家急忙提著茶壺走到跟前,小心翼翼的將涼茶斟滿。
“我部奮勇殺敵,無奈賊勢熾烈,又有氣球助戰,標下率軍退守中和,士氣不振,唯望大人速撥重餉勞軍。……右軍昨日已降了革命軍,左軍今日也降了革命軍,隻剩我部獨木難支,標下無能,大麵鋪失守,標下已率部退至大麵鋪以西布防,願戴罪立功,為大人效死,為朝廷忠。……標下不負重托,已率軍克複雙流鎮,無奈賊軍勢大,激戰一夜,我部糧道被斷,賊軍團團圍來,環攻不已,望大人早派救兵,不然,雙流鎮危矣,成都危矣。……標下奉命防守賴家店,昨日至今,一切無恙,然午飯過後,我部哨探突與革命軍前鋒遭遇,激戰多時,互有傷亡,恐革命軍即將攻打賴家店,望大人速遣援軍,標下肝腦塗地死守此處,為大人分憂,還望大人速將本月軍餉派發,以安將士之心。”
這軍心是愈發不穩了,連稱呼也從“賊軍”改成“革命軍”了,這些將領隻怕也是想留條後路啊。
以前還可以靠銀子收買軍心,現呢?樹挪死,人挪活,反正是當兵吃餉,跟著革命軍未必就吃不了餉,就算吃不了共和的軍餉了,這段日子以來吃的“皇餉”也足夠這些將領們衣食無憂了。
“咣!”
趙爾巽手裏的那盞細瓷茶碗被狠狠的扔到樹幹上,摔得粉碎,接著便是總督大人的破口大罵:“本官養了一群豬!朝廷也養了一群豬!區區賊軍,以客欺主,竟如入無人之境,爾等有何用處?辜負朝廷,辜負本官,就別怪本官請出王命旗!中軍何?”
底下的僚佐們麵麵相覷,他們都明白,總督大人這是心火難平,要開殺戒了。
可是如今的軍心、士氣,殺戒一開,後果可就沒人可以預料了。
雖然還沒入夏,但成都已略微有些熱了起來,往年這個季節正是茶館生意興隆的時候,南來北往的客商、坐地稱霸的袍哥、四裏八鄉進城討生活的苦力,都會茶館裏叫上盞清茶,擺擺龍門歇歇腳,有些閑來無事的人甚至能茶館裏坐上一整天,做派與那京城裏的八旗子弟差不多。
不過現的成都城裏,不惟茶館裏冷冷清清,就連街上也看不見幾個行人,隻有那遠處傳來的隱隱炮聲不斷的提醒人們:戰爭時期,少出門為妙。
何況坐鎮城中的四川總督趙爾巽還下了嚴令,四處捉拿“革黨”,這個時候,確實沒有多少人敢拿自己的腦袋來冒險,就連平時囂張的四川袍哥也都老老實實當順民,隻有少數消息靈通的頭目跑出了城,投奔革命去了。
大大小小的茶館都將鋪麵關得嚴實,屋簷下無一例外都挑著麵龍旗,不論是紙糊的還是緞子麵的,這都是對大清王朝忠誠的象征,誰不掛誰就掉腦袋,這兩天裏,原本不值錢的龍旗已漲了幾倍身價,就連紙糊的也得一串銅錢一麵,幾乎趕得上多數小茶館一天的盈利了,龍旗買去不是掛上去就可以高枕無憂的,若是半夜裏被哪個挨千刀的窮鬼偷去轉賣,那就是對大清不忠,抓去枷號是小,掉腦袋是大,因此,每到夜幕降臨,屋主還得戰戰兢兢的睡門口,守著那麵風中搖曳的龍旗。
亂局中苦楚的就是底層小民,但是現這種時候,沒人會去關心他們的命運,總督大人現正為自己的命運發愁呢,哪裏有閑工夫去操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抹了把額頭的熱汗,趙爾巽不耐煩的伸出手去,解開官袍上的玳瑁扣,嘴裏連叫“熱”,嚇得身後那名長隨又加大了力度,用力的猛扇那麵蒲扇,以便量消去總督大人的心火,站一旁的管家也很識時務的端上一碗涼茶,呈與總督大人,至於站趙爾巽麵前的那幾名幕僚和官員,是屏息凝神,連大氣也不敢出,雖然一個個早已是汗流浹背,卻連動動袖子擦擦汗也不敢。
趙爾巽的心火不是沒有來由的,上次共和軍西征四川,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不僅殺得川軍陣腳大亂,殺得川中官員膽戰心驚,膽大的還可以給趙爾巽上幾封誓死抵抗的決心書,膽小的不是投了“反賊”就是棄官而遁,連招呼都不帶打一聲的,這讓堂堂四川總督下不來台,趙爾巽的心火就是那時候冒起來的,本來,日本艦隊製造“蘄州慘案”對於趙爾巽來說是個難得的好機會,趁著共和軍注意力轉移到日本艦隊時,趙爾巽抓緊時機布置方略,一邊整頓被打散的軍隊,收拾人心,一邊督促川南將領率軍猛攻盤踞合江的田振邦部,試圖拔掉這個共和軍釘瀘州府的釘子。
趙爾巽巴不得日本人一口氣打到武漢,踹了趙北的老窩,也好方便他的“光複大計”,大把銀子和官帽子灑下去,底下的將領們倒也爭氣,一鼓作氣硬是攻下了合江,攆耗子一樣將“川南鎮守使”田振邦趕回了江津小城,清軍追殺過去,就江津城外與共和軍悍將柏文蔚部對峙,這可是川鄂之戰開始後清軍難得的“大捷”,消息傳出,滿清遺老遺少無不彈冠相慶,仿佛光複四川、殺進湖北易如反掌一般,諛辭如湧,高帽紛飛,一時讓趙爾巽有些飄飄然起來,幸虧他老弟趙爾豐一封親筆信及時送來,澆了瓢涼水,這才沒有昏了頭“趁勝追擊”,而是命令部隊穩紮穩打,鞏固現有地盤,等待趙爾豐的那兩萬生力軍趕來助戰。
趙爾豐不愧是身經百戰,戰略眼光確實比趙爾巽高那麽一點點,就“合江大捷”之後,不過短短幾天工夫,湖南的共進會武裝“革命聯軍”的主力部隊已從貴州趕到戰略要地綦江,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共進會的綦江與共和軍據守的江津一南一北對著瀘州虎視耽耽,麵對的敵人,趙爾巽手忙腳亂的調遣軍隊,試圖將共進會擋川南的群山之中,拱衛四川鹽業中心。沒有銀子就沒有軍餉,沒有軍餉就沒有用命的將士,瀘州就是四川的錢袋子,絕對不能落入敵手,對此,趙爾巽非常清楚,因此才會將主要兵力擺川南一帶。
但不等趙爾巽將兵力部署妥當,又從川北傳來塘報,楊王鵬為首的河南奮進會武裝已川北民軍的引導下由川北南下,穿過保寧府,直撲潼川府,牽著清軍的鼻子繞了個大圈之後,突然折向西北方向,經過數日急行軍,出現綿州城下,當天即發動猛攻,隻用了半天就攻克了這座城市,城裏成立了軍政府,楊王鵬自任都督,川北民軍首領熊克武被推舉為副都督,隨後革命武裝橫掃附近數十州縣,就連成都也是一日數警,人心惶惶。
綿州府就成都府的北邊,革命軍隨時可以南下進攻成都,此時此刻,入川討伐的三路大軍中,奮進會武裝是距離成都城近的革命軍,可以說,是日本人給了他們這個機會,不然,第一個踏上成都府地麵的將是共和軍、將是總司令。
誰第一個衝進成都,誰就將成為川西的主宰,這個道理趙北懂得,楊王鵬也懂得,為了取得一塊合適的根據地,為了奪取一座大型兵工廠,奮進會已謀劃了很久,現機會就擺眼前,怎能錯過?於是一聲令下,數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成都,接連拿下羅江、德陽,突進成都府地界,驚得成都城裏的遺老遺少雞飛狗跳。
趙爾巽拆東牆補西牆,調集重兵於漢州、彭縣一帶,利用當地的有利地形建立堅固陣地,連日苦戰,終於抵擋住了奮進會的攻勢,雙方的戰線穩定下來。但這隻是暫時的穩定,趙爾巽剜肉補瘡的後果就是,川南戰局全麵惡化,共進會與共和軍利用大量清軍北調的有利時機,聯手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反擊,一口氣殺回合江,再次攻陷這座瀘州門戶,川南鹽業中心又一次暴露了革命武裝的炮口之下,如果不是共和軍有意收住腳步的話,富順和自流井的鹽井已經是革命軍的戰利品了。
麵對危局,趙爾巽唯一的寄托就是趙爾豐率領的那兩萬巡防營了,那支軍隊常年與川邊土司武裝作戰,積累了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而且裝備精良,士氣可堪一戰,足以與革命武裝一較高下,如果能夠快回師成都,縱然無力反攻,至少可以守住成都,堅持到外省援軍趕來。
不過,讓趙爾巽望眼欲穿的這支生力軍始終沒有趕來助戰,直到幾名餓殍一般的戈什哈跑到成都,帶來趙爾豐的書信,趙爾巽這才得知,由於遭到川西土司和寺廟武裝的阻擊,趙爾豐的部隊一路行進遲緩,離開巴塘之後幾乎是走一路打一路,山區行軍道路第一重要,但是由於沿途山道被土司武裝破壞,部隊進軍速度極其緩慢,等他們好不容易蹭到打箭爐,軍糧隨即告罄,趙爾豐不得不一邊休整士卒一邊籌集糧草,沒有個把月的時間趕不回成都。
至此,趙爾巽唯有仰天長歎,那股心火是越燒越旺,又被幾封瀘州戰報一激,就此大病一場,軍政事務已全無心思打理,隻好交由部下代為處理。
趙總督專心調理養病,等他好不容易恢複幾分氣色時,共和軍西征大軍再次大舉入川,總司令的親自率領下開始了第二次征川之戰。
由於共進會和奮進會都已入川,而奮進會是打到了成都門口,對此,趙北不得不調整戰略方向,暫時停止了對瀘州的進攻,開始全力向成都挺進,數萬共和軍精銳一路高歌猛進,優勢火力的支援下一口氣拿下潼川、資州,由東、南兩個方向突入成都府,沿途會黨紛紛舉義響應,等共和軍殺到華陽、雙流的時候,這支革命軍隊已眾至十萬人,旌旗獵獵,士氣如虹,成都已是總司令的囊中之物。
趙爾巽不得不抱病視事,帶著無處發泄的心火召集部下,商議戰守事宜。衙門大堂裏太悶,趙爾巽幹脆就讓人花園裏擺了張太師椅,坐樹蔭下納諫,不過這種情形之下,幕僚們誰也沒有灑豆成兵的本事,實拿不出好辦法應付眼前的局麵,隻能陪著總督大人悶臭汗。
現的形勢明擺著,由於川南、彭州等地也開戰,清軍顧此失彼,兵力也是捉襟見肘,即使加上各地來援的團練,防守成都的軍隊也隻有不到四萬人,連槍彈都配不齊,何談戰鬥力?而且這些部隊多數都是從東邊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已是風聲鶴唳、杯弓蛇影之勢,哪裏還談得上士氣?
再看共和軍方麵,不僅糧彈充足,士氣高漲,而且民心民意都彼處,這場戰爭已打得太久,百姓誰不是怨言滿腹?不惟平民巴望著早點太平下來,就連那些縉紳商人也都打著別樣心思,共和軍早就發了話,膽敢和趙爾巽一道抗拒義師的人都是滿清走狗,一旦抓獲,殺頭抄家一樣不落下,眾人誰也不是傻子,不會真瘋到跟趙爾巽一起為那個旗人的王朝殉葬,但凡有機會,多數人都是願意“反正”的,隻要保住了身家性命,這個天下誰願意坐誰去坐,百姓才懶得去計較呢,共和也好,君憲也罷,這日子要過,太陽要曬,所以,還是早些太平下來吧。
成都總商會已經派出代表,委婉的向趙爾巽提出體麵結束這場戰爭的建議,免得城破之時玉石俱焚,趙爾巽雖然沒有答應,但也沒有嗬斥那幾名代表,這固然有洋人商會施壓的原因裏頭,但誰又能保證,這位總督大人也沒點別的心思?這仗打到現,誰勝誰負已是一目了然,再死撐下去,恐怕就真要進昭忠祠了,趙爾巽再迂腐,也不會真想去死,或許投降是個好辦法,但就是拉不下麵子,畢竟,他趙大人還是大清的封疆大吏,漢軍旗人,一把年紀,胡子花白,去向一個二十郎當歲的愣頭青屈膝投降,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再說了,他“趙屠”的名聲外,革命軍能放過他這個雙手沾滿革命者鮮血的滿清走狗?
失策啊,失策啊,若是當初沒上錫良、升允的賊船,而是帶著川漢鐵路的路款下野,躲到外國租界,悠哉遊哉的做個富家翁,誰又能奈何得了他趙大人?
想到此處,趙爾巽的心火愈發熾烈,接過管家捧來的那碗涼茶,一口氣喝了個幹淨,抬頭瞥見一名戈什哈快步跑進花園,他麵前五步外跪下,手裏捧著幾封塘報。
“念!”
趙爾巽麵無表情的嗬斥一聲,將手裏的茶碗挪到一邊,管家急忙提著茶壺走到跟前,小心翼翼的將涼茶斟滿。
“我部奮勇殺敵,無奈賊勢熾烈,又有氣球助戰,標下率軍退守中和,士氣不振,唯望大人速撥重餉勞軍。……右軍昨日已降了革命軍,左軍今日也降了革命軍,隻剩我部獨木難支,標下無能,大麵鋪失守,標下已率部退至大麵鋪以西布防,願戴罪立功,為大人效死,為朝廷忠。……標下不負重托,已率軍克複雙流鎮,無奈賊軍勢大,激戰一夜,我部糧道被斷,賊軍團團圍來,環攻不已,望大人早派救兵,不然,雙流鎮危矣,成都危矣。……標下奉命防守賴家店,昨日至今,一切無恙,然午飯過後,我部哨探突與革命軍前鋒遭遇,激戰多時,互有傷亡,恐革命軍即將攻打賴家店,望大人速遣援軍,標下肝腦塗地死守此處,為大人分憂,還望大人速將本月軍餉派發,以安將士之心。”
這軍心是愈發不穩了,連稱呼也從“賊軍”改成“革命軍”了,這些將領隻怕也是想留條後路啊。
以前還可以靠銀子收買軍心,現呢?樹挪死,人挪活,反正是當兵吃餉,跟著革命軍未必就吃不了餉,就算吃不了共和的軍餉了,這段日子以來吃的“皇餉”也足夠這些將領們衣食無憂了。
“咣!”
趙爾巽手裏的那盞細瓷茶碗被狠狠的扔到樹幹上,摔得粉碎,接著便是總督大人的破口大罵:“本官養了一群豬!朝廷也養了一群豬!區區賊軍,以客欺主,竟如入無人之境,爾等有何用處?辜負朝廷,辜負本官,就別怪本官請出王命旗!中軍何?”
底下的僚佐們麵麵相覷,他們都明白,總督大人這是心火難平,要開殺戒了。
可是如今的軍心、士氣,殺戒一開,後果可就沒人可以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