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黨魁之爭(上)
美國領事司戴德的那份川漢、粵漢鐵路合同草案雖然是英文合同,但是至少總司令摸清了美國財團的底,對華鐵路貸款問題上,美國財團並不介意走地方路線,而且甚至不惜降低要求,願意與中國財團共同管理這兩條中國鐵路。
不過若想抓住這個機會卻也不太容易,根據美國財團的估算,建設一條從四川通往湖北的鐵路,至少需要投資兩千萬銀圓,但是考慮到四川那特殊的地形條件,這個投資並不包括開鑿隧道、架設橋梁的資金。
對於現的共和軍政府來說,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除非中國財團也能拿出足夠的資金,否則的話,美國財團依然將控製這條鐵路的管理權和經營權,也就是說,趙北必須組建一個中方財團,而且考慮到美方提出的“公平原則”,這個財團不能有任何官方背景。
到哪裏去召集這麽多財大氣粗的中國商人呢?
或許可以利用漢口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
不論哪種方式,都必須等到局勢明朗之後,現袁世凱打算裁軍,南北之爭日趨激烈化,不分出勝負之前,哪個商人敢向一個地方軍閥輸誠?
商人都是精明的,不是成立一個證券交易所就能忽悠的。
“義仁,走,跟我去證券交易所逛逛,看看漢冶萍的股票行情如何?”
趙北從桌上拿起軍帽,但還沒戴上,正集合衛隊的田勁夫又走回了司令部。
“司令,譚石屏老先生求見,跟著一起過來的還有一位同盟會的宋教仁先生,為他們領路的是藍參謀長。”
田勁夫走進司令部,將一張拜帖呈了上去。
“宋教仁先生?他什麽時候到武漢的?”
趙北接過拜帖,看了眼拜帖上的名字,隨即吩咐田勁夫迎客。
不多時,兩人跟著田勁夫、藍天蔚走進司令部小院,趙北走下台階迎上前打招呼。
“石老,你可是稀客啊,宋先生就是稀客裏的稀客了。二位聯袂造訪,我這小院那就是蓬壁生輝啊。”
“總司令客氣了。其實本想證券交易所拜會總司令的,但不曾想總司令事務繁忙,並未趕去剪彩,如此,我二人隻能冒昧前來叨擾了。”
說話的人是位須發皆白的老頭,不是別人,正是人稱“白譚”、“托塔天王”的譚人鳳,緊隨其後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洋裝筆挺,頭戴黑色禮帽,腳上的皮鞋擦得鋥亮,手裏還提著個略顯陳舊的手提包。
其實後頭那人一露麵趙北就覺得有些眼熟。
宋教仁,同盟會三巨頭之一,正是他的遇刺事件直接導致了“二次革命”,那張遇刺之後的遺照也算是曆史著名照片,趙北印象深刻。
作為中國近代憲政派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宋教仁卻未能近代中國的政壇上發揮重要作用,這固然是他個人的悲劇,但同時也是這個時代中國的悲劇,或許這個時代的中國確實需要許多像他這樣的殉道者,或許這個時代根本就不是他這樣的殉道者的舞台。
對於這樣一位殉道者,趙北是很尊敬的,雖然他堅持認為宋教仁的政治主張並不適合這個時代的中國,但是這並不能減損這位憲政派實幹家的威望,實際上,此人的政治才幹同盟會裏不輸於任何一位巨頭,就連憲法草案也是由他起草的。
不過趙北還是耐心的等待著藍天蔚的引見,藍天蔚是同盟會秘密會員,而且還是高級幹部,若是他不認識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人,那才叫奇怪了。
“總司令,譚老先生您早已見過。這位便是同盟會的宋鈍初先生,他是湖南人,早年入過黃克強先生的華興會,也是同盟會創始人之一,為革命奔走多年,算是革命黨人裏的元老了。當年同盟會遼東支部就是宋先生一手創建的,我是支部負責人之一。”
“久仰,久仰。”趙北伸出手去。“聽說宋先生對於憲政研究透徹,可稱革命黨人中的憲政翹楚。”
“哪裏,哪裏。總司令過譽了,鄙人隻不過是照貓畫虎而已,與總司令開創這個革命共和的時代相比,我這個‘憲政翹楚’確實不敢當。”宋教仁客氣一番。
“不知宋先生何時到的武漢?”趙北很快切入正題,考慮到曆史上同盟會的那些秘密行動,這警惕性確實不能放鬆。
“昨日剛到,已漢口租界住了一晚,與石老抵足長談至深夜,今日冒昧造訪,失禮之處還望總司令海涵。”
宋教仁淡淡一笑,與趙北握手寒暄,同樣為總司令的年輕而驚訝。
“前些時候我托人捎與總司令的信,總司令可曾看過?”
“看過,不過趙某不打算改換門庭,還是做我的光複會員吧。本打算給宋先生回一封信的,但送信的人沒交代清楚,實不知道該寄往什麽地址,所以這回信就遲遲沒寫。其實我看來,軍人嘛,還是純粹一些為好,不宜攙和黨派之爭,而應以國家利益為唯一奮鬥目標。”
趙北輕描淡寫的敷衍幾句,其實宋教仁的那封信他隻是簡單的掃了兩眼,對於加入同盟會的建議並不熱心,他現正想方設法的消除光複會印記,又怎麽可能再給自己找一位名義上的上司指手畫腳?所謂的“軍人純粹化”根本就是一個幌子。至於所謂的政黨,拖槍曳炮的軍隊麵前又算個什麽呢?
“總司令是念舊的人,不願舍棄光複會,是性情中人,從一而終,宋某對此極為佩服。不過現同盟會與光複會即將合並為一個聯合政黨,總司令似乎就不必再分彼此了吧?”
“哦?同盟會與光複會的合並之事已談妥了?誰做黨魁?”
趙北有些奇怪,雖說報紙上沸沸揚揚,說同盟會與光複會合並即,但是根據前幾天熊成基的說法,由於同盟會與光複會聯合政黨的黨魁人選問題上分歧重重,合並的事情似乎還沒有眉目,但是現聽這宋教仁的話裏意思,似乎這黨魁的紛爭已經解決了?
“現還說不好誰做黨魁,這要靠推選,這也正是我來武漢之主要目的。”
“什麽意思?”
趙北揣著明白裝糊塗,指了指簽押房,說道:“這裏說話不方便,我們進去說。”
幾人進了簽押房,趙北吩咐衛兵把守嚴密,又給幾人上了茶,這才言歸正傳。
“宋先生有話請直說,不必拐彎抹角。”
趙北看了眼身邊站著的秦四虎和田勁夫,有這兩人保駕,當可萬無一失。畢竟同盟會是另一條船上的,小心駛得萬年船,雖說宋教仁是文弱書生,可是那位白須飄飄的譚老先生可不是文弱書生,人家可是有會黨背景的,參加過同盟會組織的多次起義,走南闖北,過得那也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曆史上就是位傳奇人物。
這年頭世道亂,要想分清誰是敵誰是友,可不能光看嘴皮子工夫,總司令謹慎對待訪客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盟會與光複會的合並談判早就開始,就是因為這黨魁的人選遲遲定不下來,所以才一直拖著。現製憲會議已經公布了憲法,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選舉正式大總統,同時也要選舉國會議員,組建國會參眾兩院。當初總司令也說過,我國應以總統製之選擇為上策,不過總統權力過大也不妥,所以必須用國會製約總統,袁項城是滿清舊臣,他響應革命共和不過是被逼無奈,若非總司令的‘迥電’,他未必就會反正,對於這個舊式人物,我們革命者還是應該製約一下的,靠什麽製約呢?就隻能靠國會。如果國會中我們革命黨人能夠占據多數議席,就能形成實際上的政黨責任內閣,內閣所有閣員的人選任命均國會之手,便是總統也不能恣意妄為。
若想取得國會多數,必須組建一個聯合大黨,團結多數革命力量,這正是同盟會與光複會合並之根本目的。現眼看國會馬上就要成立,若仍不能解決黨魁人選之爭,這個大黨就組建不起來,那麽國會選舉必然無法占據議席多數,所以無論如何,這個聯合大黨必須趕國會選舉之前籌備妥當。現幾番爭論,這個聯合大黨的黨魁人選已經定下兩位,一位是同盟會領袖孫先生,另一位是光複會領袖陶先生,其他競選人已自動棄權退出。此次到武漢,我是來為同盟會做說客的,希望總司令能夠支持同盟會的孫先生做這個聯合大黨的黨魁。”
宋教仁將他此行的目的仔細講述,邊說邊觀察總司令臉色,但卻發現對方始終是一副淡然,根本就摸不著他的心思。
“此次到漢,鈍初是倉促決定,所以事先未拍發電報。不過此事確實關係重大,總司令還是應慎重考慮才是。”
一旁的譚人鳳也幫腔,不過卻不似宋教仁那般慢條斯理,話裏帶著幾分急噪。
趙北沉默片刻,緩緩說道:“宋先生的來意我明白了。不過作為軍人,我一向認為軍人不宜幹涉政黨事務,不然的話,我也不會頒布《和衷共濟令》了。而且,作為光複會員,我怎麽能去支持同盟會的領導人呢?”
宋教仁與譚人鳳聽了這話,眉頭都是一皺。
共和軍的《和衷共濟令》他們是知道的,雖然他們並不讚同這種做法,但是確實也無能為力,隻能看著同盟會共和軍裏的影響日漸衰退,雖然一些高級軍官仍掛著同盟會的牌子,但實際上已有意無意的疏遠了與同盟會總部的關係,有些人甚至還報紙上刊登告示,宣布退出同盟會,其中不乏同盟會的高級幹部。
雖然趙北的說法是冠冕堂皇,但同盟會的高層堅持認為這種做法就是削弱同盟會勢力,隻是鞭長莫及,隻能聽之任之。
但是趙北離得了同盟會,同盟會卻離不了趙北,現同盟會為了合並之事與光複會爭執得很激烈,雙方都想由自己人出任黨魁,誰也不肯退讓,如果拖到國會成立,那這合並之事就算是無疾而終了,袁世凱拖得,同盟會和光複會卻拖不得。
美國領事司戴德的那份川漢、粵漢鐵路合同草案雖然是英文合同,但是至少總司令摸清了美國財團的底,對華鐵路貸款問題上,美國財團並不介意走地方路線,而且甚至不惜降低要求,願意與中國財團共同管理這兩條中國鐵路。
不過若想抓住這個機會卻也不太容易,根據美國財團的估算,建設一條從四川通往湖北的鐵路,至少需要投資兩千萬銀圓,但是考慮到四川那特殊的地形條件,這個投資並不包括開鑿隧道、架設橋梁的資金。
對於現的共和軍政府來說,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除非中國財團也能拿出足夠的資金,否則的話,美國財團依然將控製這條鐵路的管理權和經營權,也就是說,趙北必須組建一個中方財團,而且考慮到美方提出的“公平原則”,這個財團不能有任何官方背景。
到哪裏去召集這麽多財大氣粗的中國商人呢?
或許可以利用漢口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
不論哪種方式,都必須等到局勢明朗之後,現袁世凱打算裁軍,南北之爭日趨激烈化,不分出勝負之前,哪個商人敢向一個地方軍閥輸誠?
商人都是精明的,不是成立一個證券交易所就能忽悠的。
“義仁,走,跟我去證券交易所逛逛,看看漢冶萍的股票行情如何?”
趙北從桌上拿起軍帽,但還沒戴上,正集合衛隊的田勁夫又走回了司令部。
“司令,譚石屏老先生求見,跟著一起過來的還有一位同盟會的宋教仁先生,為他們領路的是藍參謀長。”
田勁夫走進司令部,將一張拜帖呈了上去。
“宋教仁先生?他什麽時候到武漢的?”
趙北接過拜帖,看了眼拜帖上的名字,隨即吩咐田勁夫迎客。
不多時,兩人跟著田勁夫、藍天蔚走進司令部小院,趙北走下台階迎上前打招呼。
“石老,你可是稀客啊,宋先生就是稀客裏的稀客了。二位聯袂造訪,我這小院那就是蓬壁生輝啊。”
“總司令客氣了。其實本想證券交易所拜會總司令的,但不曾想總司令事務繁忙,並未趕去剪彩,如此,我二人隻能冒昧前來叨擾了。”
說話的人是位須發皆白的老頭,不是別人,正是人稱“白譚”、“托塔天王”的譚人鳳,緊隨其後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洋裝筆挺,頭戴黑色禮帽,腳上的皮鞋擦得鋥亮,手裏還提著個略顯陳舊的手提包。
其實後頭那人一露麵趙北就覺得有些眼熟。
宋教仁,同盟會三巨頭之一,正是他的遇刺事件直接導致了“二次革命”,那張遇刺之後的遺照也算是曆史著名照片,趙北印象深刻。
作為中國近代憲政派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宋教仁卻未能近代中國的政壇上發揮重要作用,這固然是他個人的悲劇,但同時也是這個時代中國的悲劇,或許這個時代的中國確實需要許多像他這樣的殉道者,或許這個時代根本就不是他這樣的殉道者的舞台。
對於這樣一位殉道者,趙北是很尊敬的,雖然他堅持認為宋教仁的政治主張並不適合這個時代的中國,但是這並不能減損這位憲政派實幹家的威望,實際上,此人的政治才幹同盟會裏不輸於任何一位巨頭,就連憲法草案也是由他起草的。
不過趙北還是耐心的等待著藍天蔚的引見,藍天蔚是同盟會秘密會員,而且還是高級幹部,若是他不認識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人,那才叫奇怪了。
“總司令,譚老先生您早已見過。這位便是同盟會的宋鈍初先生,他是湖南人,早年入過黃克強先生的華興會,也是同盟會創始人之一,為革命奔走多年,算是革命黨人裏的元老了。當年同盟會遼東支部就是宋先生一手創建的,我是支部負責人之一。”
“久仰,久仰。”趙北伸出手去。“聽說宋先生對於憲政研究透徹,可稱革命黨人中的憲政翹楚。”
“哪裏,哪裏。總司令過譽了,鄙人隻不過是照貓畫虎而已,與總司令開創這個革命共和的時代相比,我這個‘憲政翹楚’確實不敢當。”宋教仁客氣一番。
“不知宋先生何時到的武漢?”趙北很快切入正題,考慮到曆史上同盟會的那些秘密行動,這警惕性確實不能放鬆。
“昨日剛到,已漢口租界住了一晚,與石老抵足長談至深夜,今日冒昧造訪,失禮之處還望總司令海涵。”
宋教仁淡淡一笑,與趙北握手寒暄,同樣為總司令的年輕而驚訝。
“前些時候我托人捎與總司令的信,總司令可曾看過?”
“看過,不過趙某不打算改換門庭,還是做我的光複會員吧。本打算給宋先生回一封信的,但送信的人沒交代清楚,實不知道該寄往什麽地址,所以這回信就遲遲沒寫。其實我看來,軍人嘛,還是純粹一些為好,不宜攙和黨派之爭,而應以國家利益為唯一奮鬥目標。”
趙北輕描淡寫的敷衍幾句,其實宋教仁的那封信他隻是簡單的掃了兩眼,對於加入同盟會的建議並不熱心,他現正想方設法的消除光複會印記,又怎麽可能再給自己找一位名義上的上司指手畫腳?所謂的“軍人純粹化”根本就是一個幌子。至於所謂的政黨,拖槍曳炮的軍隊麵前又算個什麽呢?
“總司令是念舊的人,不願舍棄光複會,是性情中人,從一而終,宋某對此極為佩服。不過現同盟會與光複會即將合並為一個聯合政黨,總司令似乎就不必再分彼此了吧?”
“哦?同盟會與光複會的合並之事已談妥了?誰做黨魁?”
趙北有些奇怪,雖說報紙上沸沸揚揚,說同盟會與光複會合並即,但是根據前幾天熊成基的說法,由於同盟會與光複會聯合政黨的黨魁人選問題上分歧重重,合並的事情似乎還沒有眉目,但是現聽這宋教仁的話裏意思,似乎這黨魁的紛爭已經解決了?
“現還說不好誰做黨魁,這要靠推選,這也正是我來武漢之主要目的。”
“什麽意思?”
趙北揣著明白裝糊塗,指了指簽押房,說道:“這裏說話不方便,我們進去說。”
幾人進了簽押房,趙北吩咐衛兵把守嚴密,又給幾人上了茶,這才言歸正傳。
“宋先生有話請直說,不必拐彎抹角。”
趙北看了眼身邊站著的秦四虎和田勁夫,有這兩人保駕,當可萬無一失。畢竟同盟會是另一條船上的,小心駛得萬年船,雖說宋教仁是文弱書生,可是那位白須飄飄的譚老先生可不是文弱書生,人家可是有會黨背景的,參加過同盟會組織的多次起義,走南闖北,過得那也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曆史上就是位傳奇人物。
這年頭世道亂,要想分清誰是敵誰是友,可不能光看嘴皮子工夫,總司令謹慎對待訪客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盟會與光複會的合並談判早就開始,就是因為這黨魁的人選遲遲定不下來,所以才一直拖著。現製憲會議已經公布了憲法,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選舉正式大總統,同時也要選舉國會議員,組建國會參眾兩院。當初總司令也說過,我國應以總統製之選擇為上策,不過總統權力過大也不妥,所以必須用國會製約總統,袁項城是滿清舊臣,他響應革命共和不過是被逼無奈,若非總司令的‘迥電’,他未必就會反正,對於這個舊式人物,我們革命者還是應該製約一下的,靠什麽製約呢?就隻能靠國會。如果國會中我們革命黨人能夠占據多數議席,就能形成實際上的政黨責任內閣,內閣所有閣員的人選任命均國會之手,便是總統也不能恣意妄為。
若想取得國會多數,必須組建一個聯合大黨,團結多數革命力量,這正是同盟會與光複會合並之根本目的。現眼看國會馬上就要成立,若仍不能解決黨魁人選之爭,這個大黨就組建不起來,那麽國會選舉必然無法占據議席多數,所以無論如何,這個聯合大黨必須趕國會選舉之前籌備妥當。現幾番爭論,這個聯合大黨的黨魁人選已經定下兩位,一位是同盟會領袖孫先生,另一位是光複會領袖陶先生,其他競選人已自動棄權退出。此次到武漢,我是來為同盟會做說客的,希望總司令能夠支持同盟會的孫先生做這個聯合大黨的黨魁。”
宋教仁將他此行的目的仔細講述,邊說邊觀察總司令臉色,但卻發現對方始終是一副淡然,根本就摸不著他的心思。
“此次到漢,鈍初是倉促決定,所以事先未拍發電報。不過此事確實關係重大,總司令還是應慎重考慮才是。”
一旁的譚人鳳也幫腔,不過卻不似宋教仁那般慢條斯理,話裏帶著幾分急噪。
趙北沉默片刻,緩緩說道:“宋先生的來意我明白了。不過作為軍人,我一向認為軍人不宜幹涉政黨事務,不然的話,我也不會頒布《和衷共濟令》了。而且,作為光複會員,我怎麽能去支持同盟會的領導人呢?”
宋教仁與譚人鳳聽了這話,眉頭都是一皺。
共和軍的《和衷共濟令》他們是知道的,雖然他們並不讚同這種做法,但是確實也無能為力,隻能看著同盟會共和軍裏的影響日漸衰退,雖然一些高級軍官仍掛著同盟會的牌子,但實際上已有意無意的疏遠了與同盟會總部的關係,有些人甚至還報紙上刊登告示,宣布退出同盟會,其中不乏同盟會的高級幹部。
雖然趙北的說法是冠冕堂皇,但同盟會的高層堅持認為這種做法就是削弱同盟會勢力,隻是鞭長莫及,隻能聽之任之。
但是趙北離得了同盟會,同盟會卻離不了趙北,現同盟會為了合並之事與光複會爭執得很激烈,雙方都想由自己人出任黨魁,誰也不肯退讓,如果拖到國會成立,那這合並之事就算是無疾而終了,袁世凱拖得,同盟會和光複會卻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