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黨魁之爭(下)
由於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之間的分歧和矛盾越來越棘手,南方革命黨不得不加快聯合步伐,試圖以國會控製住袁世凱,所以同盟會與光複會必須快推舉出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但由於他們之間也是分歧重重,因此隻能依靠地方實力派人物的支持。
現南方各省的革命勢力中,就以共和軍勢力強,隻要共和軍明確表態支持某一方,那麽另一方自然會知難而退。
正因如此,宋教仁才決定親自走一趟武漢,勸說總司令拍發通電,支持同盟會。當然,此次到漢他是做了兩手準備的,如果趙北不肯支持同盟會,宋教仁也有備用方案。
“總司令說得不錯,身為光複會的幹部,理應支持光複會的領袖,但是現既然同盟會與光複會已有意合並組成一個聯合政黨,那麽無論同盟會還是光複會,都將很快解散,今後,總司令與宋某就是同黨的同誌了,因此,你不是以光複會員的身份推舉黨魁,而是以這個聯合政黨的黨員身份推舉黨魁。”
雖然宋教仁的話很有道理,但是趙北卻對這個黨魁人選的推舉不以為然,他堅持認為這個時代不是政黨政治的時代,何況,前段日子李燮和、熊成基趕到武漢,不僅是來與他商議應對袁世凱裁軍之事的,他們同樣也肩負著說客的使命,隻不過他們希望總司令支持的卻是光複會。
“國會的議員選舉非常重要,現共和政府打算裁軍,可是厚此薄彼,隻裁南方軍隊,不裁北方軍隊,這就是總統權力過於膨脹的結果啊,隻有國會才能製約總統權力,也隻有國會才能公平的對待南北軍隊。所以,對於同盟會和光複會合並之事,我是全力支持的,至於這個改組之後的聯合政黨的黨魁,似乎由普通黨員進行推舉為好,我作為地方軍政大員,似乎不宜直接出麵吧。”
見趙北遲遲不能明確表態,宋教仁也隻能心裏歎息。
同盟會打的就是這個推舉黨魁的主意,黨員一人一票,誰得票多誰就出任黨魁,但問題於,光複會不同意這個辦法,因為這個辦法對於光複會不公平,相比同盟會,光複會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會員人數上都落下風,所以這個推舉的辦法隻能便宜了同盟會。
光複會提出的辦法是組建一個選舉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委員均為參加這個聯合大黨的小黨派成員,同盟會和光複會都不參加,由這個委員會選舉黨魁。
但是同盟會不同意這個辦法,因為那些小黨派多是由地方立憲派組建而成,他們對於同盟會的那個“平均地權”的綱領心存疑慮,雖然合並之後的這個聯合大黨肯定會修改這個綱領,但是成見仍,所以如果用這個選舉辦法的話,主張不變土地權利的光複會肯定占優。
如此一來,無論是同盟會還是光複會,都不同意對方提出的推選方案,但是這個聯合政黨必須組成,所以這個黨魁人選必須快確定下來。
既然這個推舉的辦法行不通,那麽隻能再借助於實力派的力量了,於是同盟會和光複會各自拉上一幫地方實力派支持自己一方,同盟會先拉攏了共進會,共進會的湖南都督孫武已經明確表態支持同盟會的孫先生出任黨魁,緊接著同盟會又搭上了河南奮進會的線,奮進會首領楊王鵬也以個人名義支持同盟會,然後是江西的閻錫山和李烈鈞,兩人都是同盟會幹部,自然不會與光複會一個鼻孔出氣,雖然他們並沒有拍發通電明確表態,但是這隻是因為趙北沒有表態,所以,現的基本問題就是,趙北趙總司令支持哪一方?
趙北是光複會員,要想讓他支持同盟會似乎有些困難,但偏偏他是南方革命勢力中有實力的人物,湖南的共進會、河南的奮進會、江西的閻錫山和李烈鈞都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可以說,趙北的態度直接關係到這些地方實力派的態度,如果趙北拍發通電支持光複會,那麽誰又能保證湖南、河南、江西實力派不會轉變立場?
所以,趙北的表態至關重要,如果他明確表態支持光複會的話,同盟會隻能知難而退。
宋教仁此行的目的就是說服趙北,按照他的第一方案,就算趙北不能支持同盟會,至少也應該這件事上保持中立,隻要共和軍置身事外,光複會也無力回天。如果第一方案行不通,再實施第二方案。
“總司令有所不知,這個由各地黨員推舉黨魁的辦法根本行不通,現隻能通過各省實力人物推舉,湖南的孫都督已經拍發通電,以共進會名義宣布支持孫先生出任黨魁,隻要總司令再拍發一封電報,這大局就算是定下來了。”宋教仁說道。
“這樣啊。”
趙北沉吟片刻,站了起來,踱了幾步,拿定主意。
“那麽我就推舉光複會的陶先生出任黨魁好了,我是光複會員,總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做人不能忘本啊。前兩天熊都督還跟我談起這事,雖然他並沒有明說,不過作為光複會員,他也讚同應由光複會幹部出任黨魁。”
“總司令,慎重!”譚人鳳站起身,想再勸,但被一旁的宋教仁拉住。
“若這是總司令的真心話,還請總司令馬上拍發電報明確立場,免得夜長夢多。”
宋教仁的話不僅讓趙北迷惑,同時也讓譚人鳳百思不得其解。
見兩人都是一臉的迷茫,宋教仁解釋道:“其實我此行是經過孫先生同意的,孫先生也知道國會選舉刻不容緩,所以不想這黨魁的事情上久拖不決,若非陳英士等人固執己見一力擁戴孫先生的話,恐怕孫先生已經主動退出黨魁之爭了。來之前孫先生曾囑咐過我,若是總司令支持陶先生出任黨魁,那麽請總司令迅速拍發通電,那樣一來,陳英士等人應該可以知難而退了。”
趙北與譚人鳳均感驚訝,不過兩人倒是都沉得住氣,沒再追問,譚人鳳皺眉思,趙北也是心念電轉。
同盟會與光複會貌合神離,這是事實,並不會因為熊成基與宋教仁的奔走而改變,兩個革命組織隻是因為遭遇了相同的敵人才決定聯手,實際上,趙北看來,如果不是袁世凱急著想裁軍的話,同盟會與光複會也不會這麽快就決定推舉黨魁。
按照趙北初的戰略構想,他希望袁世凱仍像曆史上那樣將以同盟會為首的南方革命勢力視為主要對手,讓雙方鷸蚌相爭,總司令才能漁人得利,但是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蘄州事變”之後,趙北一係列的動作固然爭取了民心、鍛煉了民氣,但是同時也不得不使自己跳到前台,與袁世凱正麵交鋒,雖然雙方都表現得較為克製,但是袁世凱畢竟混跡政壇多年,不可能看不清楚總司令已有尾大不掉之勢,所以,現的袁世凱心目中到底誰才是危險的敵人確實不好說,萬一袁世凱調過頭來先對付趙北,那麽漁人得利的就是同盟會那幫人了。
所以,趙北看來,現好的應對措施就是將同盟會和光複會撮合到一起,組成一個政治上的聯盟,縱然是鬆散的聯盟,但隻要它能給袁世凱製造麻煩、吸引北洋火力,這就足夠了,何況,“國會鬥爭”本來就是趙北確定的對袁鬥爭手段之一,中樞不比地方,地方議員好控製,但國會就不是那麽好控製了,這涉及的是各地方之間的利益角逐,東部與西部,沿海與內陸,誰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政治鬥爭永遠是經濟利益的表現。
但是撮合歸撮合,立場卻不能搞錯,這個時候一定不能站錯隊,作為一個光複會員,趙北隻能支持光複會的主張,絕對不能去支持同盟會,本來他就不是同盟會員,又“擁戴”袁世凱的問題上與同盟會的部分高級幹部有過齟齬,所以就算他轉變立場去支持同盟會,也無法取得同盟會的信任,但是如果支持光複會那就不一樣了,此舉隻會進一步加強光複會成員對他的好感,同時也能消除一些以前的“誤會”,所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何況,一旦這個聯合政黨成立,趙北自然就擁有了一批黨內的支持者,這也有利於他將來的戰略規劃。
所以,趙北決定支持陶成章出任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這既可以看作是他向光複會示好,同時也是他戰略規劃的正確選擇。
“既然孫先生如此顧全大局,我也不能讓同誌為難。這樣吧,我命人去報館,以個人名義刊登一則啟事,支持陶先生出任這個黨魁。”
趙北終拿定主意,雖然隻是淡淡幾句話,但卻分量十足。
如今這個時代,中國實力派人物中說話有分量的除了袁世凱就是趙北了,他的話直接就結束了這場黨魁之爭。
“總司令深明大義,宋某佩服。我還要去拜會黎黃陂,他的共和進步黨現已搭起架子,隻是力量微弱,若是參加國會議員選舉的話恐怕沒有什麽作為,不如也加入這個組建的聯合大黨,如此,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哦?就是不知道黎黃陂願意不願意,為了這個共和進步黨,近一段日子他可是忙前忙後。對了,不知你們的這個聯合大黨叫個什麽名字?”趙北隨口一問。
其實前幾天黎元洪就拿著宋教仁拍來的電報請示過趙北,電報上說的正是邀請黎元洪加入這個組建的聯合政黨的事,黎元洪拿不定主意,向趙北問計,但總司令也是模棱兩可,這讓黎議長頗覺棘手。
“這個組建的聯合政黨是代表國民的利益,因此叫做‘國民黨’。”宋教仁說道。
“哦。”
總司令隻是淡淡一笑,什麽評價也沒有。
曆史的軌跡似乎又轉回去了,隻是時間卻提前了一點。
但是蝴蝶的翅膀已掀起了風暴,將這曆史的軌跡吹得麵目全非了。
由於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之間的分歧和矛盾越來越棘手,南方革命黨不得不加快聯合步伐,試圖以國會控製住袁世凱,所以同盟會與光複會必須快推舉出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但由於他們之間也是分歧重重,因此隻能依靠地方實力派人物的支持。
現南方各省的革命勢力中,就以共和軍勢力強,隻要共和軍明確表態支持某一方,那麽另一方自然會知難而退。
正因如此,宋教仁才決定親自走一趟武漢,勸說總司令拍發通電,支持同盟會。當然,此次到漢他是做了兩手準備的,如果趙北不肯支持同盟會,宋教仁也有備用方案。
“總司令說得不錯,身為光複會的幹部,理應支持光複會的領袖,但是現既然同盟會與光複會已有意合並組成一個聯合政黨,那麽無論同盟會還是光複會,都將很快解散,今後,總司令與宋某就是同黨的同誌了,因此,你不是以光複會員的身份推舉黨魁,而是以這個聯合政黨的黨員身份推舉黨魁。”
雖然宋教仁的話很有道理,但是趙北卻對這個黨魁人選的推舉不以為然,他堅持認為這個時代不是政黨政治的時代,何況,前段日子李燮和、熊成基趕到武漢,不僅是來與他商議應對袁世凱裁軍之事的,他們同樣也肩負著說客的使命,隻不過他們希望總司令支持的卻是光複會。
“國會的議員選舉非常重要,現共和政府打算裁軍,可是厚此薄彼,隻裁南方軍隊,不裁北方軍隊,這就是總統權力過於膨脹的結果啊,隻有國會才能製約總統權力,也隻有國會才能公平的對待南北軍隊。所以,對於同盟會和光複會合並之事,我是全力支持的,至於這個改組之後的聯合政黨的黨魁,似乎由普通黨員進行推舉為好,我作為地方軍政大員,似乎不宜直接出麵吧。”
見趙北遲遲不能明確表態,宋教仁也隻能心裏歎息。
同盟會打的就是這個推舉黨魁的主意,黨員一人一票,誰得票多誰就出任黨魁,但問題於,光複會不同意這個辦法,因為這個辦法對於光複會不公平,相比同盟會,光複會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會員人數上都落下風,所以這個推舉的辦法隻能便宜了同盟會。
光複會提出的辦法是組建一個選舉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委員均為參加這個聯合大黨的小黨派成員,同盟會和光複會都不參加,由這個委員會選舉黨魁。
但是同盟會不同意這個辦法,因為那些小黨派多是由地方立憲派組建而成,他們對於同盟會的那個“平均地權”的綱領心存疑慮,雖然合並之後的這個聯合大黨肯定會修改這個綱領,但是成見仍,所以如果用這個選舉辦法的話,主張不變土地權利的光複會肯定占優。
如此一來,無論是同盟會還是光複會,都不同意對方提出的推選方案,但是這個聯合政黨必須組成,所以這個黨魁人選必須快確定下來。
既然這個推舉的辦法行不通,那麽隻能再借助於實力派的力量了,於是同盟會和光複會各自拉上一幫地方實力派支持自己一方,同盟會先拉攏了共進會,共進會的湖南都督孫武已經明確表態支持同盟會的孫先生出任黨魁,緊接著同盟會又搭上了河南奮進會的線,奮進會首領楊王鵬也以個人名義支持同盟會,然後是江西的閻錫山和李烈鈞,兩人都是同盟會幹部,自然不會與光複會一個鼻孔出氣,雖然他們並沒有拍發通電明確表態,但是這隻是因為趙北沒有表態,所以,現的基本問題就是,趙北趙總司令支持哪一方?
趙北是光複會員,要想讓他支持同盟會似乎有些困難,但偏偏他是南方革命勢力中有實力的人物,湖南的共進會、河南的奮進會、江西的閻錫山和李烈鈞都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可以說,趙北的態度直接關係到這些地方實力派的態度,如果趙北拍發通電支持光複會,那麽誰又能保證湖南、河南、江西實力派不會轉變立場?
所以,趙北的表態至關重要,如果他明確表態支持光複會的話,同盟會隻能知難而退。
宋教仁此行的目的就是說服趙北,按照他的第一方案,就算趙北不能支持同盟會,至少也應該這件事上保持中立,隻要共和軍置身事外,光複會也無力回天。如果第一方案行不通,再實施第二方案。
“總司令有所不知,這個由各地黨員推舉黨魁的辦法根本行不通,現隻能通過各省實力人物推舉,湖南的孫都督已經拍發通電,以共進會名義宣布支持孫先生出任黨魁,隻要總司令再拍發一封電報,這大局就算是定下來了。”宋教仁說道。
“這樣啊。”
趙北沉吟片刻,站了起來,踱了幾步,拿定主意。
“那麽我就推舉光複會的陶先生出任黨魁好了,我是光複會員,總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做人不能忘本啊。前兩天熊都督還跟我談起這事,雖然他並沒有明說,不過作為光複會員,他也讚同應由光複會幹部出任黨魁。”
“總司令,慎重!”譚人鳳站起身,想再勸,但被一旁的宋教仁拉住。
“若這是總司令的真心話,還請總司令馬上拍發電報明確立場,免得夜長夢多。”
宋教仁的話不僅讓趙北迷惑,同時也讓譚人鳳百思不得其解。
見兩人都是一臉的迷茫,宋教仁解釋道:“其實我此行是經過孫先生同意的,孫先生也知道國會選舉刻不容緩,所以不想這黨魁的事情上久拖不決,若非陳英士等人固執己見一力擁戴孫先生的話,恐怕孫先生已經主動退出黨魁之爭了。來之前孫先生曾囑咐過我,若是總司令支持陶先生出任黨魁,那麽請總司令迅速拍發通電,那樣一來,陳英士等人應該可以知難而退了。”
趙北與譚人鳳均感驚訝,不過兩人倒是都沉得住氣,沒再追問,譚人鳳皺眉思,趙北也是心念電轉。
同盟會與光複會貌合神離,這是事實,並不會因為熊成基與宋教仁的奔走而改變,兩個革命組織隻是因為遭遇了相同的敵人才決定聯手,實際上,趙北看來,如果不是袁世凱急著想裁軍的話,同盟會與光複會也不會這麽快就決定推舉黨魁。
按照趙北初的戰略構想,他希望袁世凱仍像曆史上那樣將以同盟會為首的南方革命勢力視為主要對手,讓雙方鷸蚌相爭,總司令才能漁人得利,但是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蘄州事變”之後,趙北一係列的動作固然爭取了民心、鍛煉了民氣,但是同時也不得不使自己跳到前台,與袁世凱正麵交鋒,雖然雙方都表現得較為克製,但是袁世凱畢竟混跡政壇多年,不可能看不清楚總司令已有尾大不掉之勢,所以,現的袁世凱心目中到底誰才是危險的敵人確實不好說,萬一袁世凱調過頭來先對付趙北,那麽漁人得利的就是同盟會那幫人了。
所以,趙北看來,現好的應對措施就是將同盟會和光複會撮合到一起,組成一個政治上的聯盟,縱然是鬆散的聯盟,但隻要它能給袁世凱製造麻煩、吸引北洋火力,這就足夠了,何況,“國會鬥爭”本來就是趙北確定的對袁鬥爭手段之一,中樞不比地方,地方議員好控製,但國會就不是那麽好控製了,這涉及的是各地方之間的利益角逐,東部與西部,沿海與內陸,誰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政治鬥爭永遠是經濟利益的表現。
但是撮合歸撮合,立場卻不能搞錯,這個時候一定不能站錯隊,作為一個光複會員,趙北隻能支持光複會的主張,絕對不能去支持同盟會,本來他就不是同盟會員,又“擁戴”袁世凱的問題上與同盟會的部分高級幹部有過齟齬,所以就算他轉變立場去支持同盟會,也無法取得同盟會的信任,但是如果支持光複會那就不一樣了,此舉隻會進一步加強光複會成員對他的好感,同時也能消除一些以前的“誤會”,所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何況,一旦這個聯合政黨成立,趙北自然就擁有了一批黨內的支持者,這也有利於他將來的戰略規劃。
所以,趙北決定支持陶成章出任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這既可以看作是他向光複會示好,同時也是他戰略規劃的正確選擇。
“既然孫先生如此顧全大局,我也不能讓同誌為難。這樣吧,我命人去報館,以個人名義刊登一則啟事,支持陶先生出任這個黨魁。”
趙北終拿定主意,雖然隻是淡淡幾句話,但卻分量十足。
如今這個時代,中國實力派人物中說話有分量的除了袁世凱就是趙北了,他的話直接就結束了這場黨魁之爭。
“總司令深明大義,宋某佩服。我還要去拜會黎黃陂,他的共和進步黨現已搭起架子,隻是力量微弱,若是參加國會議員選舉的話恐怕沒有什麽作為,不如也加入這個組建的聯合大黨,如此,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哦?就是不知道黎黃陂願意不願意,為了這個共和進步黨,近一段日子他可是忙前忙後。對了,不知你們的這個聯合大黨叫個什麽名字?”趙北隨口一問。
其實前幾天黎元洪就拿著宋教仁拍來的電報請示過趙北,電報上說的正是邀請黎元洪加入這個組建的聯合政黨的事,黎元洪拿不定主意,向趙北問計,但總司令也是模棱兩可,這讓黎議長頗覺棘手。
“這個組建的聯合政黨是代表國民的利益,因此叫做‘國民黨’。”宋教仁說道。
“哦。”
總司令隻是淡淡一笑,什麽評價也沒有。
曆史的軌跡似乎又轉回去了,隻是時間卻提前了一點。
但是蝴蝶的翅膀已掀起了風暴,將這曆史的軌跡吹得麵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