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長辛店
秋高氣爽,晴空萬裏。
這裏是長辛店北郊,國防軍暫編第105步兵師兵營,北校場。
國防軍暫編第105步兵師就是以前的北洋陸軍第十一師,上次的南北大戰中,這個步兵師一直駐紮京津一帶,雖然曾短暫的向河南調動過,但是很快又回防京津地區,整個戰爭過程中未遭遇大的戰鬥,部隊建製基本完好,實力也未受損,並且一直由北洋宿將段祺瑞直接控製,這支部隊趙北接任民國大總統之後,也奉命進行整編,編入國防軍序列,番號“105”。
但是與國防軍暫編第100師不同,國防軍暫編第105師並不是一支由南北部隊合編而成的建製部隊,暫編105師除了換了一個番號之外,部隊裏的人事變動不大,雖然段祺瑞已不再擔任師長一職,但是現任師長卻是北洋後起之秀吳光,他不僅是留日士官生出身,而且也是段祺瑞的小舅子。
整個105步兵師裏,除了每個連隊裏派了一名“文化教員”之外,聯合陣線並未派出任何一名軍事主官,所以,這支部隊實際上還是北洋的部隊,雖然名義上扛著“國防軍”的旗幟,但是實際上中樞是不能直接指揮的,而隻能通過段祺瑞向其下達命令。
其實這也是段祺瑞與趙北達成的“君子協定”,趙北答應給段祺瑞兩個步兵師的番號,這兩個步兵師作為北洋陸軍的孑遺歸段祺瑞直接指揮,而作為回報,段祺瑞代表北洋將領向聯合陣線輸誠,並完全配合中樞和陸軍部對其它的北洋陸軍部隊進行整頓,完成國防軍的組建工作,保證軍令的統一。
與105師享受同等待遇的還是106步兵師,那也是段祺瑞為北洋陸軍保存的孑遺,軍官也是清一色的北洋出身。
換句話說,國防軍暫編第105、106兩個步兵師是北洋集團後的陸軍力量,相比整個國防軍的軍事力量而言,這兩個步兵師是微不足道的,段祺瑞並不想利用這點微薄的軍事力量對抗中樞,他隻是想將其作為一個象征,以提醒國民,推翻滿清王朝的革命中,北洋陸軍曾經發揮過決定性作用,這一點,應該是被國民永遠銘記的,而北洋集團,作為一個已經分崩離析的軍政集團,它也曾經曆史上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縱然無法與南方革命黨人的轟轟烈烈相提並論,至少它沒有為滿清王朝陪葬,那麽,它也不應該被世人淡忘。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若幹年後,後世的中國人提起這段中國曆史,或許還會提到這個北洋集團,或許也會提起那位已經作古的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這,或許也是段祺瑞這幫北洋老將們現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無論後人會怎麽評價北洋集團和袁世凱此次共和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至少,史書上會留下這段記載。
正是這種情緒的指引下,段祺瑞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國防軍暫編第105、106步兵師的整編工作上去,不僅親自主持了軍官的考核和士兵名額的清點,而且還冒著激怒聯合陣線的風險,向陸軍部要槍要炮,試圖用精良的武器將這兩個步兵師武裝起來,讓段祺瑞感激的是,作為聯合陣線的領袖,趙北對他的這些請求給予了相當的支持,命令陸軍部量滿足段祺瑞的要求,將戰爭中所繳獲的許多日製槍炮都移交給了105、106步兵師,所以,這兩個步兵師都是日械師,已確定以德式武器為主力裝備的國防軍部隊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現,國防軍暫編第105、106步兵師已整編完畢,106師駐江蘇徐州,105師駐直隸長辛店,而今天,國防軍暫編第105師將正式授旗,授旗地點就這兵營北校場。
為了這個授旗儀式,天不亮時第105師的全體官兵就已校場集合了,師長吳光領著一幫高級軍官乘火車趕往北京,迎接那位親自主持授旗儀式的民國大總統。
按照趙大總統的日程表,他將上午九點整趕到長辛店,九點半進入兵營北校場,並親手將一麵軍旗授予105師師長吳光,然後,他將校場發表演說,為國防軍暫編第105師的全體官兵送行,演說完畢,總統將部隊裏與官兵們共進午餐,稍事休整之後,國防軍第105師的全體官兵將陸續乘上火車,調往的駐防地,至於是去南邊還是去北邊,現是軍事機密,沒有多少人知道。
所以,校場集合的國防軍第105師已經提前將輜重裝上了馬車,部分沉重的輜重甚至已運往火車站,隻等總統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開拔了。
校場上飄揚著兩種旗幟,一種是五色旗,這是國旗,另一種是紅旗,上頭寫著“鐵血共和”四個金光大字,這是國防軍的軍旗,但是這並不是105、106步兵師的軍旗,按照段祺瑞與趙北的君子協定,國防軍第105、106步兵師的軍旗上寫得是“共和憲政”四個字,而今天趙北即將交給吳光的旗幟就是這種軍旗。
九點剛到,就從師部傳來命令,全體官兵整理軍容,並按建製列隊集合,因為總統的專列已經抵達了長辛店火車站,陸軍總長段祺瑞、陸軍次長蔡鍔也一同趕了過來,一些記者也隨車趕到,將用他們的鏡頭記錄下這一時刻。
九點二十分,段祺瑞、蔡鍔先行趕到校場,五分鍾後,民國大總統趙北也帶著衛隊趕到校場,與段祺瑞、蔡鍔不同,趙北不是徒步進入校場,而是騎馬趕來,一匹雪白的德國戰馬,這是德國駐華公使送給總統先生的禮物,而作為中德兩國、兩軍友誼的象征,此次陪同總統檢閱國防軍暫編第105師的還有那麽十幾名身穿中**裝的德**人,他們都是總統請來的軍事顧問,此次檢閱完畢之後,他們就將跟隨105師開往駐地,協助這支部隊進行日常訓練。
軍樂隊開始奏樂,伴著軍樂聲,官兵們放聲高唱。
“諭爾兵,仔細聽:家貧出孝子,國難見忠臣。國家抽厘借洋債,不惜重餉養精兵。一兵吃穿百多兩,七品縣令也不如;惜身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將相多行伍,他日衣錦還鄉榮。……”
這是以前的北洋陸軍軍歌,革命之後改了幾個詞,繼續北洋陸軍裏演唱,雖然說教意味很濃,但是曲調還是慷慨的。
軍歌聲中,民國大總統趙北騎著大洋馬,同樣騎著戰馬的衛隊、軍事顧問的陪同下,立於檢閱台一側,檢閱國防軍第105師全體官兵的列隊通場,並接受他們的持槍禮,用了不到二十分鍾就完成了對這支國防軍部隊的檢閱。
“全體都有!立正!”
軍官們扯著嗓子的喊聲中,官兵們重列隊於校場,並解除了肩槍禮,目光移向正前方的檢閱台,看著那位民國大總統走上檢閱台。
“吳光!”趙北低嗬一聲。
“到!”吳光快步走到總統跟前,立正、敬禮。
“授旗!”
“是!”
趙北從蔡鍔手中接過那麵被整齊的疊起的軍旗,走前兩步,雙手托著軍旗向前一遞,吳光伸手將軍旗接過去,左手托旗,右手敬禮,後退兩步,轉身向後,麵朝校場,幾名副官的協助下將軍旗展開,掛上旗杆,然後將手裏旗杆高高舉起。
“共和憲政!”
“共和憲政!”
檢閱台上的吳光喊了一聲,底下的官兵們也跟著喊了一聲,軍樂隊隨即又奏起軍樂,鏗鏘的樂曲聲中,底下的官兵們又開始高唱軍歌。
“衣衫破,飯碗空,泱泱華夏遍地窮。為何窮?貪官汙吏狠,土豪劣紳凶,殘酷壓榨我民眾!……刀槍舉,戰旗紅,討伐凶頑意氣雄!睜眼看,國防軍威壯,國民鬥誌昂,不滅凶頑誓不還。……”
這首軍歌是上次“討逆戰爭”時南方革命軍的軍歌,改了幾個詞,現已經由部隊裏的那些“文化教員”教給了105師的全體官兵,這首軍歌或許能激發基層官兵鬥誌,這歌聲比剛才那首北洋陸軍軍歌為高亢、雄壯。
段祺瑞卻皺了皺眉頭,對於這首軍歌,他是不怎麽感興趣的,而且,他也認為那些部隊裏的“文化教員”有些多餘,但是既然趙北給北洋麵子,那麽北洋也不能得寸進尺,好歹這105、106步兵師還是北洋的隊伍,這裏頭的軍官也依然是北洋軍官。
但是站檢閱台前頭的趙北卻不這麽想,他回頭看了眼坐長凳上的段祺瑞,總統心中的那絲嘲諷被化為嘴角的淡淡微笑。
段祺瑞真以為軍官都是北洋出身的人,這兩個步兵師就姓“北洋”了?
現是中樞權力的移交與整合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無論如何,先把這“君臣名分”給定下來,之後再慢慢消化這兩個步兵師,無論如何,趙北也不會允許軍隊裏出現不同的聲音和勢力,便是革命軍隊內部,那不同的山頭也是要一步一步消除的,軍事強人就是要完全掌握軍隊。
“將士們,現,我宣布,國防軍暫編第105步兵師正式組建!”
吳光走下檢閱台後,總統的演說就開始了。
“諸位都是從革命時代走過來的軍人,理應明白,此次革命,若無南北攜手,則共和國體之確立絕不會如此順利,因此,從這一點來講,無論是南方軍人還是北方軍人,都為共和製度之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此舉足已名垂青史。
革命之後,國家紛紛擾擾,南北之間由分歧發展為決裂,終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南北之戰實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究其根源,於軍權之不統一,也於財權之不統一,若想南北和衷共濟,若想避免同室操戈,必須先統一軍權、統一財權,進而統一政令,使南北聯為一體,則國強民富之中國指日可待矣!
國強,離不開軍強,軍強,離不開諸位,離不開這台上台下的全體將士!何以強軍?不過軍令統一,上下齊心而已!蒙國民抬愛,趙某身為民國大總統,陸海軍總司令,自有統率全軍之憲法責任,國家元首,便是本**隊天然高統帥,統帥之令,便是國家之令,國家之令便是國民之令,命令一下,全軍將士無論軍銜高低,無論資曆深淺,均有服從軍令之責,保國即是保家,保家必須保國,若無國,何來家?
當今世界,強權即為公理,弱肉必為強食,中國現為弱肉,如何避免被強國吞食?唯靠諸位將士而已!趙某不才,願與諸位將士同甘共苦,願與諸位將士上下齊心,為中國之崛起、強盛奮鬥到底!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強我中華,功成身退。”
趙北的演講對於士兵們來說,或許過於深奧了些,但是不必擔心,那些基層連隊裏的“文化教員”很快就會將總司令的意思用淺顯的語言傳遞給基層官兵,這固然是說教,但是卻不可或缺,一支沒有精神支柱的部隊,武器再好也是行屍走肉,不堪一擊。
總統的演講很快結束了,午飯時,總統是基層連隊用餐,吃得是與士兵一樣的飯,一樣的菜,而且與他的演講一樣,總統的這頓午飯也將通過報紙告訴國民一個基本的道理:
上下同欲者勝。
秋高氣爽,晴空萬裏。
這裏是長辛店北郊,國防軍暫編第105步兵師兵營,北校場。
國防軍暫編第105步兵師就是以前的北洋陸軍第十一師,上次的南北大戰中,這個步兵師一直駐紮京津一帶,雖然曾短暫的向河南調動過,但是很快又回防京津地區,整個戰爭過程中未遭遇大的戰鬥,部隊建製基本完好,實力也未受損,並且一直由北洋宿將段祺瑞直接控製,這支部隊趙北接任民國大總統之後,也奉命進行整編,編入國防軍序列,番號“105”。
但是與國防軍暫編第100師不同,國防軍暫編第105師並不是一支由南北部隊合編而成的建製部隊,暫編105師除了換了一個番號之外,部隊裏的人事變動不大,雖然段祺瑞已不再擔任師長一職,但是現任師長卻是北洋後起之秀吳光,他不僅是留日士官生出身,而且也是段祺瑞的小舅子。
整個105步兵師裏,除了每個連隊裏派了一名“文化教員”之外,聯合陣線並未派出任何一名軍事主官,所以,這支部隊實際上還是北洋的部隊,雖然名義上扛著“國防軍”的旗幟,但是實際上中樞是不能直接指揮的,而隻能通過段祺瑞向其下達命令。
其實這也是段祺瑞與趙北達成的“君子協定”,趙北答應給段祺瑞兩個步兵師的番號,這兩個步兵師作為北洋陸軍的孑遺歸段祺瑞直接指揮,而作為回報,段祺瑞代表北洋將領向聯合陣線輸誠,並完全配合中樞和陸軍部對其它的北洋陸軍部隊進行整頓,完成國防軍的組建工作,保證軍令的統一。
與105師享受同等待遇的還是106步兵師,那也是段祺瑞為北洋陸軍保存的孑遺,軍官也是清一色的北洋出身。
換句話說,國防軍暫編第105、106兩個步兵師是北洋集團後的陸軍力量,相比整個國防軍的軍事力量而言,這兩個步兵師是微不足道的,段祺瑞並不想利用這點微薄的軍事力量對抗中樞,他隻是想將其作為一個象征,以提醒國民,推翻滿清王朝的革命中,北洋陸軍曾經發揮過決定性作用,這一點,應該是被國民永遠銘記的,而北洋集團,作為一個已經分崩離析的軍政集團,它也曾經曆史上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縱然無法與南方革命黨人的轟轟烈烈相提並論,至少它沒有為滿清王朝陪葬,那麽,它也不應該被世人淡忘。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若幹年後,後世的中國人提起這段中國曆史,或許還會提到這個北洋集團,或許也會提起那位已經作古的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這,或許也是段祺瑞這幫北洋老將們現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無論後人會怎麽評價北洋集團和袁世凱此次共和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至少,史書上會留下這段記載。
正是這種情緒的指引下,段祺瑞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國防軍暫編第105、106步兵師的整編工作上去,不僅親自主持了軍官的考核和士兵名額的清點,而且還冒著激怒聯合陣線的風險,向陸軍部要槍要炮,試圖用精良的武器將這兩個步兵師武裝起來,讓段祺瑞感激的是,作為聯合陣線的領袖,趙北對他的這些請求給予了相當的支持,命令陸軍部量滿足段祺瑞的要求,將戰爭中所繳獲的許多日製槍炮都移交給了105、106步兵師,所以,這兩個步兵師都是日械師,已確定以德式武器為主力裝備的國防軍部隊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現,國防軍暫編第105、106步兵師已整編完畢,106師駐江蘇徐州,105師駐直隸長辛店,而今天,國防軍暫編第105師將正式授旗,授旗地點就這兵營北校場。
為了這個授旗儀式,天不亮時第105師的全體官兵就已校場集合了,師長吳光領著一幫高級軍官乘火車趕往北京,迎接那位親自主持授旗儀式的民國大總統。
按照趙大總統的日程表,他將上午九點整趕到長辛店,九點半進入兵營北校場,並親手將一麵軍旗授予105師師長吳光,然後,他將校場發表演說,為國防軍暫編第105師的全體官兵送行,演說完畢,總統將部隊裏與官兵們共進午餐,稍事休整之後,國防軍第105師的全體官兵將陸續乘上火車,調往的駐防地,至於是去南邊還是去北邊,現是軍事機密,沒有多少人知道。
所以,校場集合的國防軍第105師已經提前將輜重裝上了馬車,部分沉重的輜重甚至已運往火車站,隻等總統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開拔了。
校場上飄揚著兩種旗幟,一種是五色旗,這是國旗,另一種是紅旗,上頭寫著“鐵血共和”四個金光大字,這是國防軍的軍旗,但是這並不是105、106步兵師的軍旗,按照段祺瑞與趙北的君子協定,國防軍第105、106步兵師的軍旗上寫得是“共和憲政”四個字,而今天趙北即將交給吳光的旗幟就是這種軍旗。
九點剛到,就從師部傳來命令,全體官兵整理軍容,並按建製列隊集合,因為總統的專列已經抵達了長辛店火車站,陸軍總長段祺瑞、陸軍次長蔡鍔也一同趕了過來,一些記者也隨車趕到,將用他們的鏡頭記錄下這一時刻。
九點二十分,段祺瑞、蔡鍔先行趕到校場,五分鍾後,民國大總統趙北也帶著衛隊趕到校場,與段祺瑞、蔡鍔不同,趙北不是徒步進入校場,而是騎馬趕來,一匹雪白的德國戰馬,這是德國駐華公使送給總統先生的禮物,而作為中德兩國、兩軍友誼的象征,此次陪同總統檢閱國防軍暫編第105師的還有那麽十幾名身穿中**裝的德**人,他們都是總統請來的軍事顧問,此次檢閱完畢之後,他們就將跟隨105師開往駐地,協助這支部隊進行日常訓練。
軍樂隊開始奏樂,伴著軍樂聲,官兵們放聲高唱。
“諭爾兵,仔細聽:家貧出孝子,國難見忠臣。國家抽厘借洋債,不惜重餉養精兵。一兵吃穿百多兩,七品縣令也不如;惜身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將相多行伍,他日衣錦還鄉榮。……”
這是以前的北洋陸軍軍歌,革命之後改了幾個詞,繼續北洋陸軍裏演唱,雖然說教意味很濃,但是曲調還是慷慨的。
軍歌聲中,民國大總統趙北騎著大洋馬,同樣騎著戰馬的衛隊、軍事顧問的陪同下,立於檢閱台一側,檢閱國防軍第105師全體官兵的列隊通場,並接受他們的持槍禮,用了不到二十分鍾就完成了對這支國防軍部隊的檢閱。
“全體都有!立正!”
軍官們扯著嗓子的喊聲中,官兵們重列隊於校場,並解除了肩槍禮,目光移向正前方的檢閱台,看著那位民國大總統走上檢閱台。
“吳光!”趙北低嗬一聲。
“到!”吳光快步走到總統跟前,立正、敬禮。
“授旗!”
“是!”
趙北從蔡鍔手中接過那麵被整齊的疊起的軍旗,走前兩步,雙手托著軍旗向前一遞,吳光伸手將軍旗接過去,左手托旗,右手敬禮,後退兩步,轉身向後,麵朝校場,幾名副官的協助下將軍旗展開,掛上旗杆,然後將手裏旗杆高高舉起。
“共和憲政!”
“共和憲政!”
檢閱台上的吳光喊了一聲,底下的官兵們也跟著喊了一聲,軍樂隊隨即又奏起軍樂,鏗鏘的樂曲聲中,底下的官兵們又開始高唱軍歌。
“衣衫破,飯碗空,泱泱華夏遍地窮。為何窮?貪官汙吏狠,土豪劣紳凶,殘酷壓榨我民眾!……刀槍舉,戰旗紅,討伐凶頑意氣雄!睜眼看,國防軍威壯,國民鬥誌昂,不滅凶頑誓不還。……”
這首軍歌是上次“討逆戰爭”時南方革命軍的軍歌,改了幾個詞,現已經由部隊裏的那些“文化教員”教給了105師的全體官兵,這首軍歌或許能激發基層官兵鬥誌,這歌聲比剛才那首北洋陸軍軍歌為高亢、雄壯。
段祺瑞卻皺了皺眉頭,對於這首軍歌,他是不怎麽感興趣的,而且,他也認為那些部隊裏的“文化教員”有些多餘,但是既然趙北給北洋麵子,那麽北洋也不能得寸進尺,好歹這105、106步兵師還是北洋的隊伍,這裏頭的軍官也依然是北洋軍官。
但是站檢閱台前頭的趙北卻不這麽想,他回頭看了眼坐長凳上的段祺瑞,總統心中的那絲嘲諷被化為嘴角的淡淡微笑。
段祺瑞真以為軍官都是北洋出身的人,這兩個步兵師就姓“北洋”了?
現是中樞權力的移交與整合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無論如何,先把這“君臣名分”給定下來,之後再慢慢消化這兩個步兵師,無論如何,趙北也不會允許軍隊裏出現不同的聲音和勢力,便是革命軍隊內部,那不同的山頭也是要一步一步消除的,軍事強人就是要完全掌握軍隊。
“將士們,現,我宣布,國防軍暫編第105步兵師正式組建!”
吳光走下檢閱台後,總統的演說就開始了。
“諸位都是從革命時代走過來的軍人,理應明白,此次革命,若無南北攜手,則共和國體之確立絕不會如此順利,因此,從這一點來講,無論是南方軍人還是北方軍人,都為共和製度之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此舉足已名垂青史。
革命之後,國家紛紛擾擾,南北之間由分歧發展為決裂,終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南北之戰實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究其根源,於軍權之不統一,也於財權之不統一,若想南北和衷共濟,若想避免同室操戈,必須先統一軍權、統一財權,進而統一政令,使南北聯為一體,則國強民富之中國指日可待矣!
國強,離不開軍強,軍強,離不開諸位,離不開這台上台下的全體將士!何以強軍?不過軍令統一,上下齊心而已!蒙國民抬愛,趙某身為民國大總統,陸海軍總司令,自有統率全軍之憲法責任,國家元首,便是本**隊天然高統帥,統帥之令,便是國家之令,國家之令便是國民之令,命令一下,全軍將士無論軍銜高低,無論資曆深淺,均有服從軍令之責,保國即是保家,保家必須保國,若無國,何來家?
當今世界,強權即為公理,弱肉必為強食,中國現為弱肉,如何避免被強國吞食?唯靠諸位將士而已!趙某不才,願與諸位將士同甘共苦,願與諸位將士上下齊心,為中國之崛起、強盛奮鬥到底!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強我中華,功成身退。”
趙北的演講對於士兵們來說,或許過於深奧了些,但是不必擔心,那些基層連隊裏的“文化教員”很快就會將總司令的意思用淺顯的語言傳遞給基層官兵,這固然是說教,但是卻不可或缺,一支沒有精神支柱的部隊,武器再好也是行屍走肉,不堪一擊。
總統的演講很快結束了,午飯時,總統是基層連隊用餐,吃得是與士兵一樣的飯,一樣的菜,而且與他的演講一樣,總統的這頓午飯也將通過報紙告訴國民一個基本的道理:
上下同欲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