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來而不往非禮也
為了不至影響中英邦交,伍廷芳特意簡化了相關的外交程序,以便快趕去總統府麵見總統,一前一後兩輛轎車,就這麽駛離外務部,馳向總統府,等趕到統帥堂的時候,總統先生正接見一批工商界人士,所以,伍廷芳和朱爾典隻能繼續等候。
這一等就是一個多小時,等總統終於派人過來領著他們去會客室的時候,朱爾典的臉都快變成黑色了。
與總統見了麵,朱爾典也沒廢話,直接切入正題,當著伍廷芳的麵,將剛才外務部裏跟伍總長提的那個口頭抗議又大聲的喊了一遍,而且,刻意使用英語,以示蔑視。
“公使先生,雖然我不怎麽懂英語,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對於貴國的這個外交抗議,我代表我國中樞政府予以拒絕,我國政府不會接受英國政府的這個抗議,因為這是對我國內政的粗暴幹涉,並踐踏了我國主權。作為一個共和國家,中國的政體比英國政體進步,我國的國會將按照憲法賦予的權力和職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我相信,由國會做出的決策將大限度的保障我國國民的長遠利益,所以,如果英國政府想通過這一手段逼迫我向國會施加壓力的話,那麽英國政府的算盤是落空了,作為一名捍衛共和製度的革命軍人,我將堅決的站國會一邊!”
這段反抗議,趙北當然是用漢語說的,朱爾典當然也聽得懂。
“請恕我直言,總統閣下。我看來,貴國的國會隻是一個笑話,昨天,國會裏進行了一場勢均力敵的毆鬥,兩幫國會議員竟然國會召開全體會議的時候大打出手,完全忘記了他們應該以什麽樣的行動來維護憲法尊嚴,根據報紙的報道來看,當時的那幫國會議員表現得像是一群流氓,而不是一群紳士。”
“朱爾典先生,你看來,或許國會議員打架是野蠻粗魯的行為,但是我看來,我這個中國人看來,這恰恰證明了我國社會之巨大進步,為什麽這樣說呢?過去,我國的政界之中,從來就沒有‘妥協’的位置,要麽一方將另一方徹底消滅,要麽一方取代另一方的統治地位,而決定由誰掌握國家權力的就是戰場上的勝負。但是現,用不著上戰場了,雖然國會議員們國會裏頭打架,這確實有些粗魯,可是這國會裏的鼻青臉腫總是好過戰場上的你死我活,打仗是要死人的,可是打架未必一定死人,就算有人被打死,可是傷亡也絕不會重,這對於國家而言,就是進步,對於社會而言,也是進步!因為我們正學會用不太粗暴的手段相互尋求妥協。
朱爾典先生,你怎麽能夠因為議員們之間的一點小小肢體衝突而對我國憲政事業進行詆毀呢?何況,報紙的報道誇張成分居多,其實那場國會裏的小小衝突根本算不上毆鬥,充其量不過是一些推推搡搡罷了。朱爾典先生,你知道不知道,如果你剛才的那些話傳出去叫國會議員們知道了,那麽,我認為,他們將很快通過與德國結盟的議案,這一點,我非常堅信,因為我們中國有句古話,‘來而不往非禮也’!”
那邊總統先生與英國公使先生唇槍舌劍,這邊伍廷芳卻是皺著眉頭冥思苦想,琢磨著總統到底打算做什麽。
總統真的打算與德國結盟麽?伍廷芳對此持懷疑態度,原因很簡單,他曾數次與總統討論過中國是否應該加入同盟國或者協約國,但是總統的立場卻是很明確,那就是,歐洲全麵開戰之前,討論這個問題是“不合時宜”的,現歐洲雖然爆發了巴爾幹戰爭,但是歐洲的全麵戰爭尚未開始,因此,現總統應該不會想與任何軍事集團結盟。
但是另一方麵,如果總統不打算與德國結盟的話,他又何必要國會裏演這出戲呢?吃飽了撐的麽?
總統做事一向穩重,走一步看五步是他的做事風格,對此,伍廷芳也是深有體會,所以,對於國會裏的中德結盟風波,或者說鬧劇,伍廷芳絕不會相信這隻是總統頭腦發熱的產物,不是總統憤怒之下的決策。
總統之所以憤怒,似乎是因為英國政府拒絕了中方提出的結盟要求,這一點,伍廷芳雖然並未直接參與其事,可是作為外務總長,他也多多少少聽到了一些風聲,但是伍廷芳絕不相信總統會因為這件事而明目張膽的挑戰英國和協約國集團的底線。
那麽,這場中德結盟風波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正當伍廷芳冥思苦想的時候,那邊的總統先生和英國公使先生已經結束了唇槍舌劍,正按照外交禮節結束這場會麵。
伍廷芳陪同朱爾典離開會客室,但是剛走出門,就迎麵看見德國駐華公使雷克斯先生正向會客室這邊走來,老遠望見伍廷芳,德國公使甚至很有禮貌的取下了那頂禮帽,向伍總長打招呼。
對於德國公使的到來,伍廷芳和朱爾典都有些驚訝,不過朱爾典僅僅隻是斜了眼德國公使,腳步卻是沒停,與德國公使肩擦著肩走了過去。
伍廷芳可沒朱爾典那麽傲氣,他看了看領著雷克斯先生往會客室走的那名外務部司員,正是他極力栽培的外交界後起之秀曹汝霖,於是急忙將他拉住詢問。
“總統剛才讓人打電話,請雷克斯先生過來,說有要事相商,您又不部裏,所以我隻好陪同雷克斯先生一起過來了。”曹汝霖說道。
“你帶人去送朱爾典先生,並向公使先生轉達我的歉意,我陪同雷克斯先生去見總統。”
伍廷芳有些放心不下,於是跟曹汝霖換了個任務,陪同德國公使又回了那間會客室。
“伍總長,有勞你主持這場會麵。”
見伍廷芳又轉了回來,趙北也沒怎麽驚訝,於是按照外交禮節與德國公使客套起來。
“總統先生,不知請我過來,您有什麽重大消息相告?”
雷克斯幾乎掩飾不住臉上的興奮表情,確實,近幾天裏,整個東交民巷裏開心的外國駐華公使就是他了,眼看著中國的國會裏“親德派”勢力猛增,這對於德國而言是好現象,雷克斯甚至已經拍發電報給國內了,讓德國外交部門做好準備,一旦中國決定與德國締結正式的同盟條約,德國政府好立即決定是北京簽訂同盟條約還是柏林簽訂同盟條約,這其中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北京簽訂同盟條約的話,就意味著這個同盟條約主要是為了中國利益,而柏林簽訂同盟條約的話,就意味著這個同盟條約是為了德國利益。
雷克斯強烈建議德國政府選擇北京作為簽訂同盟條約的地點,因為這將換取中國人多的好感,對於德國而言,指望中國派遣軍隊到歐洲去打仗是不現實的,所以,與其柏林簽訂同盟條約而徹底激怒英國,還不如北京簽訂這個同盟條約,畢竟,現的德國還沒有完全做好戰爭準備,而英國也同樣如此,兩國因為這份簽訂於遠東地區的同盟條約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低。
從昨天到今天,雷克斯一直德國公使館裏焦急的等待著從國會傳來的消息,剛才接到總統府打過去的電話,得知總統要見他,於是雷克斯就匆匆趕去了外務部,然後就跟著外務部的工作人員趕到了總統府。
“是的,我確實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與公使先生磋商。”
趙北請雷克斯沙發上落座,然後不緊不慢的將他的目的講了出來。
“雷克斯先生,想必你已聽說了昨天發生國會裏的毆鬥事件,不知公使先生對此有何評價?”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雷克斯遲疑了一下,仔細的整理了一下措辭。
“總統先生,我看來,昨天發生國會裏的衝突似乎很難稱得上是毆鬥事件,那隻是記者們危言聳聽的誇張之辭而已,我相信,國會議員中多數人都是謹慎的紳士,他們絕不會用如此粗魯的手段解決問題,否則的話,又何必設立國會呢?當然,作為貴國的興事務,國會的正規化確實需要一段時間,議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也需要改變。”
德國公使說話非常得體,總統很是滿意,連連點頭,隻是陪坐一邊的伍廷芳卻是眉頭擰得緊。
剛才跟朱爾典說話的時候,總統可不是這麽看待那場國會裏的毆鬥的,若論變臉的技巧,伍廷芳還真是自愧不如。
想到這裏,伍廷芳收斂心神,仔細聆聽總統與德國公使的談話。
總統真正想告訴德國公使的事情並不複雜,基本內容就是:目前,國會裏的“親德派”與“親英派”勢均力敵,所以,這個與德國結盟的議案很可能被束之高閣,考慮到德國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總統不忍袖手旁觀,但是由於這是國會的事情,不總統職權範圍之內,所以,總統希望德國方麵能夠“主動一些”,讓國人對德國的感情深,那樣一來,國會或許會通過中德結盟的議案。
其實這話說白了,就是希望德國政府和商界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用金錢和技術收買中國人的愛國心。
聽到這裏,伍廷芳突然明白過來了,他明白國會為什麽會爆發中德結盟風波了,說到底原因很簡單,因為總統似乎想快完成那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而好的途徑就是充分利用德國結盟心切的這個弱點,將多的德國商人拉過來。
現的德國政府,倒是很符合“人傻,錢多”的特征。
為了使德國人變得加慷慨,總統不惜國會裏演一出戲,讓德國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現中國人裏頭,越來越多的人對德國持友好立場,如果想讓多的中國人支持中德結盟,那麽,還請德國人多向中國轉讓些先進技術,多向中國投些資本。”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伍廷芳很快想明白了,他也相信,那位德國公使先生也很快就會想明白這個道理。
為了不至影響中英邦交,伍廷芳特意簡化了相關的外交程序,以便快趕去總統府麵見總統,一前一後兩輛轎車,就這麽駛離外務部,馳向總統府,等趕到統帥堂的時候,總統先生正接見一批工商界人士,所以,伍廷芳和朱爾典隻能繼續等候。
這一等就是一個多小時,等總統終於派人過來領著他們去會客室的時候,朱爾典的臉都快變成黑色了。
與總統見了麵,朱爾典也沒廢話,直接切入正題,當著伍廷芳的麵,將剛才外務部裏跟伍總長提的那個口頭抗議又大聲的喊了一遍,而且,刻意使用英語,以示蔑視。
“公使先生,雖然我不怎麽懂英語,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對於貴國的這個外交抗議,我代表我國中樞政府予以拒絕,我國政府不會接受英國政府的這個抗議,因為這是對我國內政的粗暴幹涉,並踐踏了我國主權。作為一個共和國家,中國的政體比英國政體進步,我國的國會將按照憲法賦予的權力和職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我相信,由國會做出的決策將大限度的保障我國國民的長遠利益,所以,如果英國政府想通過這一手段逼迫我向國會施加壓力的話,那麽英國政府的算盤是落空了,作為一名捍衛共和製度的革命軍人,我將堅決的站國會一邊!”
這段反抗議,趙北當然是用漢語說的,朱爾典當然也聽得懂。
“請恕我直言,總統閣下。我看來,貴國的國會隻是一個笑話,昨天,國會裏進行了一場勢均力敵的毆鬥,兩幫國會議員竟然國會召開全體會議的時候大打出手,完全忘記了他們應該以什麽樣的行動來維護憲法尊嚴,根據報紙的報道來看,當時的那幫國會議員表現得像是一群流氓,而不是一群紳士。”
“朱爾典先生,你看來,或許國會議員打架是野蠻粗魯的行為,但是我看來,我這個中國人看來,這恰恰證明了我國社會之巨大進步,為什麽這樣說呢?過去,我國的政界之中,從來就沒有‘妥協’的位置,要麽一方將另一方徹底消滅,要麽一方取代另一方的統治地位,而決定由誰掌握國家權力的就是戰場上的勝負。但是現,用不著上戰場了,雖然國會議員們國會裏頭打架,這確實有些粗魯,可是這國會裏的鼻青臉腫總是好過戰場上的你死我活,打仗是要死人的,可是打架未必一定死人,就算有人被打死,可是傷亡也絕不會重,這對於國家而言,就是進步,對於社會而言,也是進步!因為我們正學會用不太粗暴的手段相互尋求妥協。
朱爾典先生,你怎麽能夠因為議員們之間的一點小小肢體衝突而對我國憲政事業進行詆毀呢?何況,報紙的報道誇張成分居多,其實那場國會裏的小小衝突根本算不上毆鬥,充其量不過是一些推推搡搡罷了。朱爾典先生,你知道不知道,如果你剛才的那些話傳出去叫國會議員們知道了,那麽,我認為,他們將很快通過與德國結盟的議案,這一點,我非常堅信,因為我們中國有句古話,‘來而不往非禮也’!”
那邊總統先生與英國公使先生唇槍舌劍,這邊伍廷芳卻是皺著眉頭冥思苦想,琢磨著總統到底打算做什麽。
總統真的打算與德國結盟麽?伍廷芳對此持懷疑態度,原因很簡單,他曾數次與總統討論過中國是否應該加入同盟國或者協約國,但是總統的立場卻是很明確,那就是,歐洲全麵開戰之前,討論這個問題是“不合時宜”的,現歐洲雖然爆發了巴爾幹戰爭,但是歐洲的全麵戰爭尚未開始,因此,現總統應該不會想與任何軍事集團結盟。
但是另一方麵,如果總統不打算與德國結盟的話,他又何必要國會裏演這出戲呢?吃飽了撐的麽?
總統做事一向穩重,走一步看五步是他的做事風格,對此,伍廷芳也是深有體會,所以,對於國會裏的中德結盟風波,或者說鬧劇,伍廷芳絕不會相信這隻是總統頭腦發熱的產物,不是總統憤怒之下的決策。
總統之所以憤怒,似乎是因為英國政府拒絕了中方提出的結盟要求,這一點,伍廷芳雖然並未直接參與其事,可是作為外務總長,他也多多少少聽到了一些風聲,但是伍廷芳絕不相信總統會因為這件事而明目張膽的挑戰英國和協約國集團的底線。
那麽,這場中德結盟風波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正當伍廷芳冥思苦想的時候,那邊的總統先生和英國公使先生已經結束了唇槍舌劍,正按照外交禮節結束這場會麵。
伍廷芳陪同朱爾典離開會客室,但是剛走出門,就迎麵看見德國駐華公使雷克斯先生正向會客室這邊走來,老遠望見伍廷芳,德國公使甚至很有禮貌的取下了那頂禮帽,向伍總長打招呼。
對於德國公使的到來,伍廷芳和朱爾典都有些驚訝,不過朱爾典僅僅隻是斜了眼德國公使,腳步卻是沒停,與德國公使肩擦著肩走了過去。
伍廷芳可沒朱爾典那麽傲氣,他看了看領著雷克斯先生往會客室走的那名外務部司員,正是他極力栽培的外交界後起之秀曹汝霖,於是急忙將他拉住詢問。
“總統剛才讓人打電話,請雷克斯先生過來,說有要事相商,您又不部裏,所以我隻好陪同雷克斯先生一起過來了。”曹汝霖說道。
“你帶人去送朱爾典先生,並向公使先生轉達我的歉意,我陪同雷克斯先生去見總統。”
伍廷芳有些放心不下,於是跟曹汝霖換了個任務,陪同德國公使又回了那間會客室。
“伍總長,有勞你主持這場會麵。”
見伍廷芳又轉了回來,趙北也沒怎麽驚訝,於是按照外交禮節與德國公使客套起來。
“總統先生,不知請我過來,您有什麽重大消息相告?”
雷克斯幾乎掩飾不住臉上的興奮表情,確實,近幾天裏,整個東交民巷裏開心的外國駐華公使就是他了,眼看著中國的國會裏“親德派”勢力猛增,這對於德國而言是好現象,雷克斯甚至已經拍發電報給國內了,讓德國外交部門做好準備,一旦中國決定與德國締結正式的同盟條約,德國政府好立即決定是北京簽訂同盟條約還是柏林簽訂同盟條約,這其中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北京簽訂同盟條約的話,就意味著這個同盟條約主要是為了中國利益,而柏林簽訂同盟條約的話,就意味著這個同盟條約是為了德國利益。
雷克斯強烈建議德國政府選擇北京作為簽訂同盟條約的地點,因為這將換取中國人多的好感,對於德國而言,指望中國派遣軍隊到歐洲去打仗是不現實的,所以,與其柏林簽訂同盟條約而徹底激怒英國,還不如北京簽訂這個同盟條約,畢竟,現的德國還沒有完全做好戰爭準備,而英國也同樣如此,兩國因為這份簽訂於遠東地區的同盟條約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低。
從昨天到今天,雷克斯一直德國公使館裏焦急的等待著從國會傳來的消息,剛才接到總統府打過去的電話,得知總統要見他,於是雷克斯就匆匆趕去了外務部,然後就跟著外務部的工作人員趕到了總統府。
“是的,我確實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與公使先生磋商。”
趙北請雷克斯沙發上落座,然後不緊不慢的將他的目的講了出來。
“雷克斯先生,想必你已聽說了昨天發生國會裏的毆鬥事件,不知公使先生對此有何評價?”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雷克斯遲疑了一下,仔細的整理了一下措辭。
“總統先生,我看來,昨天發生國會裏的衝突似乎很難稱得上是毆鬥事件,那隻是記者們危言聳聽的誇張之辭而已,我相信,國會議員中多數人都是謹慎的紳士,他們絕不會用如此粗魯的手段解決問題,否則的話,又何必設立國會呢?當然,作為貴國的興事務,國會的正規化確實需要一段時間,議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也需要改變。”
德國公使說話非常得體,總統很是滿意,連連點頭,隻是陪坐一邊的伍廷芳卻是眉頭擰得緊。
剛才跟朱爾典說話的時候,總統可不是這麽看待那場國會裏的毆鬥的,若論變臉的技巧,伍廷芳還真是自愧不如。
想到這裏,伍廷芳收斂心神,仔細聆聽總統與德國公使的談話。
總統真正想告訴德國公使的事情並不複雜,基本內容就是:目前,國會裏的“親德派”與“親英派”勢均力敵,所以,這個與德國結盟的議案很可能被束之高閣,考慮到德國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總統不忍袖手旁觀,但是由於這是國會的事情,不總統職權範圍之內,所以,總統希望德國方麵能夠“主動一些”,讓國人對德國的感情深,那樣一來,國會或許會通過中德結盟的議案。
其實這話說白了,就是希望德國政府和商界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用金錢和技術收買中國人的愛國心。
聽到這裏,伍廷芳突然明白過來了,他明白國會為什麽會爆發中德結盟風波了,說到底原因很簡單,因為總統似乎想快完成那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而好的途徑就是充分利用德國結盟心切的這個弱點,將多的德國商人拉過來。
現的德國政府,倒是很符合“人傻,錢多”的特征。
為了使德國人變得加慷慨,總統不惜國會裏演一出戲,讓德國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現中國人裏頭,越來越多的人對德國持友好立場,如果想讓多的中國人支持中德結盟,那麽,還請德國人多向中國轉讓些先進技術,多向中國投些資本。”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伍廷芳很快想明白了,他也相信,那位德國公使先生也很快就會想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