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安加拉1號站(下)


    寒風呼嘯,雖然雪已經停了,但是鉛灰色的天空陰霾密布,隨時都會再來一場暴風雪。


    前幾天的降雪已經使地麵的積雪堆到了快半人高,雖然不利於運輸物資,但是現的安加拉河邊,數千名士兵卻仍奮力的拉著那些自製的雪橇,將那些從船隻上轉運上岸的軍火、物資全都轉運到“安加拉1號站”去,以便儲備足夠的物資過冬。


    作為“安加拉1號站”的高戰地指揮官,劉複基現就站安加拉河的河岸邊,監督著士兵們轉運物資,無論是中國士兵,還是俄國士兵,都他的督促下賣力的幹著活,誰也不敢偷懶,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偷懶的話,可能會被嚴厲懲處,而處罰手段就是去森林裏值夜班,監視北方的布爾什維克部隊,但是沒人願意這種氣溫下整夜呆森林裏。


    為了轉運這些物資,劉複基調動了整整兩千人的部隊,幾乎是“安加拉1號站”總兵力的近一半,至於“安加拉1號站”那邊,留軍營裏的也不過五百人,其他的人都森林裏忙著準備過冬的木柴,要想這嚴冬中的西伯利亞存活下來,就必須勤快,這種“冰雪煉獄”裏,懶漢是無法活著看到春天的,而作為一個團體,這裏也是容不下任何偷懶的家夥的。


    站山丘上,劉複基舉著望遠鏡,俯瞰河穀,那裏已經封凍,將那支船隊就那麽凍了河道上,士兵們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冰上鑿開一條航道,利用小船轉運軍事物資,至於那些河道裏的運輸船,基本上就隻能凍那裏了,或許隻能等到來年春天河水解凍之後,才能返回南部的兵站,而這期間,恐怕不能指望從河上獲取物資與給養了。


    劉複基邊向河穀那邊眺望,邊琢磨著部隊過冬的事情,根據參謀初步計算,這支昨天天黑之前抵達這裏的船隊總共運來足夠部隊使用兩個月的食品和彈藥,如果再加上軍營裏已經儲備下來的物資的話,那麽“安加拉1號站”可以勉強支撐到來年春天,這是不發生戰鬥的前提之下,如果發生戰鬥的話,那麽至少應該再補充一些彈藥。


    參謀們建議,請後方基地用飛機向“安加拉1號站”空投一些彈藥,劉複基也讚同這個提議,既然現中樞已經將恰克圖作為沙皇政府的後勤總基地,那麽那裏的空軍基地就準備了一些運輸機,利用那些運輸機,借助中途的野戰機場,或許可以為“安加拉1號站”提供一些補給,雖然杯水車薪,但是總比什麽也不補充要好得多。


    除此之外,劉複基還決定,以後幾天組織士兵到森林深處去打獵,並河裏捕魚,多儲備一些肉類食物,畢竟這裏的氣溫越來越低,這種低溫環境之下,人對熱量的需求就很高,而肉類食物顯然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的熱量,以抵禦那徹骨的嚴寒,並保證部隊的戰鬥力,穩定士兵的情緒。


    劉複基將望遠鏡的鏡頭轉了方向,朝北邊望去,那裏再越過一條小河,就是俄國布爾什維克部隊的駐地,與“安加拉1號站”一樣,那裏現也是依靠木製堡壘防禦,士兵們也將那些木製堡壘裏過冬,而且與遠東軍團的士兵們一樣,自從昨天晚上雪停之後,布爾什維克的士兵們也忙著從森林裏補充木柴,誰都知道,他們將麵對的是一個格外寒冷的冬季,除了氣候是他們的敵人之外,敵軍的威脅也時刻讓所有人警惕。


    前幾天下雪,不利於進攻,但是現既然雪已經停了下來,那麽,誰也不敢保證敵人不會發動進攻。


    劉複基確實沒有進攻計劃,他的任務就是防守“安加拉1號站”,不許敵人向南推進,但是安加拉河那條小支流的北岸的敵人做什麽打算,劉複基卻是心裏沒底,昨天晚上雪停之後,他就已派出了偵察兵前往北邊偵察敵人的動靜,但是到現為止,偵察兵還沒有傳回消息,劉複基不得不小心對待,那條小河的南岸布置了幾處前出陣地,為大本營提供前線警戒。


    考慮到那地麵堆積起來的幾乎有半人深的積雪,劉複基認為敵軍主動進攻的可能性雖然存,但是這種可能性確實也不是很大,畢竟,半人深的積雪裏行走,本身就已非常消耗體力,對此,他是深有體會,“安加拉1號站”據點距離河岸不過幾百公尺,但是為了走完這段距離,士兵們不得不跋涉將近半個小時。


    安加拉河邊的物資轉運行動是從今天上午開始的,現已近中午,隻運走了一小半物資,剩下的物資預計將天黑之前全部轉運完畢,現劉複基擔心的是布爾什維克的部隊會突然發動進攻,打斷物資轉運工作,那樣一來的話,剩下的物資恐怕隻能等明天再轉運了,可是看這天氣情況,誰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雪,一旦下雪,物資的轉運隻會加困難,而士兵們的抱怨也會多。


    畢竟,多數遠東軍團的士兵不是為信仰或者信念而作戰,他們是衝著金錢來的,遠東軍團就是一支國際性質的雇傭兵集團,這個武裝集團眼裏,金錢至上,跟著指揮官來到這麽偏遠的地方駐守,這本身已非常不容易,如果指揮官要讓士兵們漫天飛雪的天氣裏出擊的話,無論是去轉運物資,還是去進攻敵軍營壘,這都是會激起士兵憤怒情緒的。


    這也是劉複基沒有製訂進攻方案的另一個原因,他不想冬天冒險,當年陸軍大學深造的時候,他已被明確告之,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指揮官好的戰術選擇不是進攻,而是防守,除非彈藥將,否則,龜縮堅固工事裏等待援軍將是好的戰術。


    劉複基牢記這個原則,當年朝鮮半島打仗,他是對這個戰術原則有著深刻的了解,他打算“安加拉1號站”應用這個戰術原則。


    就劉複基琢磨著假如敵軍發動進攻,他該如何防守時,卻突然聽見了北邊傳來的槍聲,步槍、機關槍,甚至還有迫擊炮。


    “是北邊的前出陣地!那邊的戰鬥已經打響了!”


    一名參謀站劉複基身後,指著北方喊了一聲,所有軍官都向北方望去,但是能見度不佳,看不清楚任何景物,隻能聽見槍炮聲。


    “傳令!停止轉運物資,所有士兵立即回陣地,準備戰鬥!”


    劉複基也沒含糊,立刻下達了作戰命令,同時也非常驚訝,布爾什維克的部隊居然真的利用這雪停的時候發起主動進攻,這簡直是藐視“安加拉1號站”的防衛能力。


    野戰炮的轟擊聲中,劉複基率領參謀們撤下山丘,向“安加拉1號站”據點撤退,用了差不多半個小時才趕回指揮所,然後就得知了前線傳來的準確情報。


    發動進攻的布爾什維克部隊大約有五千人,分成兩個集群,分別由那條安加拉河小支流的下遊和上遊兩個方向實施衝擊,並且擁有小船,還有炮兵跟隨,顯然,這絕不是一次佯攻,而是一次總攻。


    誰也不知道那位布爾什維克的指揮官到底是怎麽想的,居然想這種交通條件下發起總攻,別的不說,那些炮兵的移動恐怕就是一個很大的困難,半人深的積雪,連戰馬都會陷住,何況是冰天雪地裏行走的士兵了。


    現防守據點的總共兩千多人,那些去森林收集木柴的部隊因為路遠,未必能敵軍趕到“安加拉1號站”之前及時趕回,因此,劉複基和參謀們製訂的防守方案就以兩千人的兵力為基礎,考慮到敵人是從北邊過來,那麽,重點的防守區域就北邊陣地。


    “安加拉1號站”是由木製堡壘構成的一處軍營,建一座高地上,地勢較高,可以居高臨下控製附近的曠野,而且軍營外層還圍了一圈木牆,木牆腳下設有地堡和射擊孔,這種防禦工事雖然抵擋不住重炮轟擊,但是對付一下缺少重火力的步兵也是綽綽有餘。


    考慮到敵軍的炮兵遠遠落後於前頭的步兵,劉複基特意派出一支部隊監視軍營側翼,並潛伏森林中,同時將己方炮兵分散布置高地上,並敵人趕到之前進行了火力試射,確定了炮擊坐標。


    布置妥當之後,剩下的就是等敵軍過來了,這一等就是好幾個鍾頭,到了下午兩點鍾,進攻方的部隊就靠近了“安加拉1號站”,與此同時,劉複基派去森林伐木的那支部隊也趕了回來,雙方幾乎同時接近堡壘,因此,“安加拉1號站”先打響戰鬥的不是木牆前的開闊地域,而是靠近森林的那片丘陵地帶。


    經過長途跋涉,發動進攻的布爾什維克部隊已經筋疲力,本來是想趕到丘陵地帶稍事休整的,但是沒想到卻突然這裏遭遇敵軍,而同時,堡壘方向的炮兵也開了火,兩麵火力夾擊之下,先趕到丘陵地帶的布爾什維克部隊迅速被擊退,撤向後衛部隊,一邊就地防守,一邊等待炮兵部隊趕到,同時也承受著來自“安加拉1號站”的炮火攻擊。


    站“安加拉1號站”的一座了望塔上,劉複基將戰場的形勢收眼底,對於布爾什維克部隊的頑強戰鬥意誌,他是非常佩服的,但是同時也認為對方指揮官是個草包,明知己方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卻仍然死守不退,這簡直是謀殺己方士兵,不過考慮到目前俄國布爾什維克部隊的實際情況,似乎也不難理解這種戰場形勢,現布爾什維克部隊的許多指揮官其實就是以前的沙皇軍隊的軍官,隻不過是換了一個稱呼,過去叫“軍官”,現叫“指揮員”,雖然稱呼換了,但是既然素質還是那個素質,那麽,也就不必奇怪他們會將當年沙俄軍隊裏的那一套僵化陳舊的指揮原則拿來繼續使用了。


    根據從恰克圖轉發來的情報分析,劉複基知道,現的俄國蘇維埃政權正組建一支的武裝力量,據說戰鬥力相當強,不過眼前的這支敵軍部隊似乎沒有接受過類似的改造,這從那僵化保守的戰術就可以看出來。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鍾,天快黑了,那支布爾什維克部隊漸漸支撐不住,而且炮兵部隊始終沒有趕到戰場支援,這種情況之下,進攻方的指揮官終於決定麵對現實,宣布停火,同時豎起了白旗,派人向防守“安加拉1號站”的遠東軍團指揮官投降。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投降,劉複基一時有些難以置信,追問之下,才從那名接洽投降事宜的軍官嘴裏得知,那支布爾什維克部隊之所以選擇今天發動總攻,不僅是因為今天沒有下雪,而且也是因為他們軍營裏的補給即將用,自從數千名援軍趕到之後,軍營裏的物資短缺情況就很嚴重了,尤其是食品,隻能再支撐幾天時間,所以,指揮官決定冒險發動進攻,如果拿下“安加拉1號站”,就這裏過冬,並等待增援,但是沒想到進攻受挫,而且高指揮官也戰鬥中被炮彈炸死,因此,剩下的人決定向防守方投降,以換取活命的機會,不然的話,即使能夠活著逃回軍營,隻怕也會餓死這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


    劉複基猶豫了一下,終還是接受了這支敵軍部隊的投降,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之後,就軍營裏專門為他們劃定一片靠近西南角的區域,同時向後方拍發電報,告之這裏的形勢,要求快提供多的後勤物資,或者派人來將這些俘虜帶到貝加爾港去,畢竟,這裏的物資也不充裕。


    劉複基所不知道的是,就他贏得這場勝利的同時,整個西伯利亞前線,許多與他一樣的遠東軍團軍官也取得了類似的勝利,原因很簡單,因為西伯利亞鐵路線正遭到猛烈轟炸,運輸不暢,蘇維埃俄國布爾什維克部隊的後勤線基本上被掐斷,這種局麵之下,深入西伯利亞地區作戰的布爾什維克部隊已無法堅持作戰,要麽撤退,要麽投降。


    雖然彼得格勒的蘇維埃政府堅持認為,這些正轟炸西伯利亞鐵路的轟炸機都是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很可能是從靠近中亞地區的野戰機場起飛的,但是中國中樞政府卻對此予以了堅決否認,而與此同時,雙方政府就西北邊境的重劃界問題卻展開了一輪的談判。


    事實就是,隻要蘇俄方麵不讓步,那麽,從疆起飛的轟炸機就將繼續對西伯利亞鐵路實施戰略轟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